前端时间,戴姆勒和宝马宣布,双方将投资逾10亿欧元整合各自旗下的出行业务,为此建立五家合资公司。
戴姆勒汽车共享服务品牌Car2Go将与宝马的DriveNow共享服务、ParkNow停车服务和ChargeNow充电业务合并,提供一体化服务。从汽车产品开始,车企面对的事情很复杂,从出行服务开始延申以后,与车子的制造比起来,用户出行需求场景多且复杂。两家不差钱的豪车企业合作,某种意义上是想提升运营效率,减少无效的投资,形成专车、共享、充电、停车以及其余交通工具在内的综合性办法来解决问题。
REACH NOW | 综合性服务平台( 670 万用户)。从 A 到 B 点的,允许用户直接预订和支付,包括共享汽车,专车服务和自行车租赁等。 |
CHARGE NOW | DCS公司运营,方便用户充电时的寻找、预订以及支付流程。超过 25 国家/地区拥有了超过 100,000 个充电点。 |
PARK NOW | 停车解决方案(3000 万用户 1,100 个城市),预留停车位并预约停车时间(无人值守化以及无现金支付) |
FREE NOW | 2,100 万客户和超过 250,000 名司机,包括出租车,私人司机和租赁车辆以及电动滑板车 |
SHARE NOW | 400 万用户31 个城市20,000 辆。汽车共享业务,允许用户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租用车辆 |
然后,这两家继续要宣布将合作开发用于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下一代技术”,驾驶辅助系统和停车功能。 集中在L3和L4自动驾驶技术。
从这个意义上看,有点像德国豪车两大家,各自带着一帮供应商,划出一大笔预算,勾画出各种自动驾驶概念车,冲!冲到一半发现不对了“自动系统的开发有点像爬山,刚开始出发的一段路似乎似乎很容易。随着你离目标越近,你周围的空气就越稀薄,每走一步都需要更多的力量,必须解决的挑战也就越复杂。”所以整个开发计划都已经完全调整了,iNEXT的计划从原来的L4要调整到L3,而这个2020年的L3还是两家一起合作的结果。L4初始的计划,要到2025年。
我觉得这里有着很多中的考量:
随着工作的进行,需要各方面支撑的人力也越来越多,离目标所需要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当初的预算可是越发越快,自动驾驶的完善需要大量的资金,特别是底层公司的大量资源,这些如果在整车的回报角度没办法获取一个正向收益,投资的力度和优先级需要降低
随着每家企业在自动驾驶里面投入更多,整个成本一方面是上涨一方面是与实际的价值存在背离。因为一个理性的公司能做的项目和工作是有限的,大家都要让供应商干活需要付出的代价也越高。但是每家事情都是没办法折现的,只能计入成本
那接下来怎么办,往下面投入的公司越多,也使得大家花了钱知道里面的深浅,短期内这个投资就是没回报的,不投的话之前的战略和资金不就白搭了么?
小结:不可能每个汽车公司都学tesla一样在刀尖上去跳舞,但是都要在各个战场上去做事,钱从哪里来?现在看下来,至少两个豪车企业在不确定的领域都要节约凑钱一起来做。我觉得这个合作并不是要多有成效,而是以防守的态势去看待技术发展。在类似电池技术这样的大事上面,我们看到以德国和欧洲政府的更大的层面在考虑问题,并不是一家公司在处理这个转型问题。这也是我们看到在如今的转变过程中,车企经历了一阵激进,又退而战战兢兢求稳求合作的主要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