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有所上升,且多数发现时即为中晚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2020年中国结直肠癌新发患者数约为55.5万,死亡病例约为28.6万,结直肠癌跃居整体肿瘤发病的第二位,并且患病人群出现年轻化的趋势。
与之相对,虽然随着医学发展,癌症治疗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武器”,但结直肠癌的治疗,尤其是低位结直肠癌的治疗,目前仍面临巨大挑战:人工结直肠造口给患者带来沉重身体及心理负担,放化疗治疗会导致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临床亟需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症状同时减少并发症。
上海硅酸盐所施剑林院士团队潜心研究五年,发展出一种新型无毒纳米医学材料,通过其在肿瘤微酸环境下的可控释放,用于低位结直肠癌治疗。动物实验结果令人振奋:该纳米材料可以准确“寻找”肿瘤组织,并“解聚”紧紧抱成一团的癌组织,使得部分癌细胞从肿瘤组织上剥落,还不伤害正常细胞。
一项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向实际应用,离不开临床研究。正当施剑林院士四处寻找合适的临床合作单位时,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院长秦环龙教授主动伸出橄榄枝。十院接诊的一些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并伴有局部复发和转移,堵塞肠腔,同时化疗和免疫治疗效果不佳。他们饱受肠梗阻、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折磨,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均堪忧。对于他们而言,新型纳米材料或许能帮助他们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为接受进一步治疗带来曙光。
上周,十院内镜中心为第一位自愿参与临床试验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新型纳米材料治疗。团队突破传统用药方式,经肛门将药物注入大肠肿瘤部位给药。从肠镜影像中可以看到,乳白色的液态药物迅速包裹住肿瘤组织。几天后,对比该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肠镜检查情况,研究人员发现,在同一视野下可见肿瘤缩小30%,且肠梗阻状况有所缓解。
此外,新型纳米材料牢牢包裹剥落的癌细胞,阻止其与邻近组织粘连,并伴随粪便排出体外,不会侵入血液或其他脏器,能够预防肿瘤转移,提示这一治疗方法具有优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该技术临床应用前景广阔,可为终末期结直肠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并有望推广,治疗其他消化系统癌症。
目前,更多的临床病例实验正在进行中。“我们希望广大患者参与到这项临床试验中。”十院院长秦环龙表示,除了中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之外,食道癌等其他消化系统癌症患者也可以参与其中,为自己带来一线生机,也为医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延伸阅读:
《循环肿瘤细胞(CTC)分选和检测专利全景分析-2020版》
《癌症诊断初创公司调研-2020版》
《肿瘤免疫治疗领域初创公司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