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小行星防御技术验证任务启航

云脑智库 2022-07-21 00:00


来源 | 国际航空

智库 | 云脑智库(CloudBrain-TT)

云圈 | “云脑智库微信群”,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您的研究方向

声明 | 本号聚焦相关知识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15881101905,微信同号)删除,谢谢。


NASA于2021年11月成功发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探测器,执行全球首个小行星防御技术验证任务.

2021年11月24日,

美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功发射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探测器,

将执行全球首个小行星防御技术验证任务,

旨在验证利用动能撞击技术偏转小行星轨道的可行性;

同时验证诸如深空高精度自主导航定位、先进能源与推进等多项深空探测关键技术,

为后续深空探测任务和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图1  2021年11月24日,搭载了DART的SpaceX“猎鹰”9火箭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天军基地发射,开始了为期10个月旅程。


一、任务背景

近地天体威胁是一种“可能性极低但后果严重”的灾害。美国和欧洲长期开展近地天体防御研究,重点致力于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研究,并提出多项任务概念与设想,如NASA的“阿波菲斯探索与减缓平台”“超高速小行星拦截器”“表面和内部科学撞击器”,欧洲航天局(ESA)的“堂吉诃德”“近地小行星防护盾”等。为进一步加强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研究与验证,美欧于2015年提出合作开展“小行星撞击和偏转评估”(AIDA)任务,着重推进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的相关验证工作。


AIDA任务是美欧合作开展的首个国际小行星防御任务,用于支撑行星防御战略规划,开发小行星偏转技术与所需能力。该任务由NASA和ESA牵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和科特迪瓦天文台参与研究,目标天体是双小行星系统“戴迪莫斯”(Didymos)及其卫星“戴莫福斯”(Dimorphos)。


NASA负责的“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是AIDA的子任务,将利用小行星撞击器撞击“戴莫福斯”,使其偏离运行轨道;再由ESA负责的“赫拉”(Hera)子任务,利用小行星交会探测器观测“戴莫福斯”并测绘其表面撞击坑图像,近距离测量“戴莫福斯”受撞击后的运行轨道变化,获得详细数据,为未来小行星防御技术的开发奠定基础。

图2  DART探测器将验证利用动能撞击技术偏转小行星轨道的可行性。


二、任务基本情况

“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任务是AIDA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全球唯一进入实际运行的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验证任务。DART任务成本约3.3亿美元,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领导,并得到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和约翰逊太空中心的支持,由NASA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资助和管理。

1.任务目标

DART任务将于2022年9月到达双小行星系统,在机载相机和精细自主导航软件的帮助下,DART探测器将以大约6.7km/s的速度撞击“戴莫福斯”,利用动能撞击验证小行星偏转技术。

任务目标是:

  1. 在撞击前拍摄“戴迪卫星”的高分辨率图像;

  2. 采用精确自主导航与制导,撞击直径160米“戴莫福斯”的中心;

  3. 利用立方星观测撞击瞬间的情况。

2.探测器平台

DART探测器是一个动能撞击器,主要由平台、电源系统、推进系统和导航系统等组成。其中,探测器平台重约500kg,尺寸约1.2m×1.3m×1.3m;电源系统采用NASA新研制的卷轴式太阳能帆板(ROSA),ROSA完全展开时,DART探测器长12.5m,宽2.4m(图3)。

图3  ROSA展开后的DART探测器示意图。


探测器的主推进系统采用“NASA进化氙气推进器-商用型”(NEXT-C)推力器,该推力器是基于“黎明”号探测器推进系统而开发的下一代系统,由NASA格伦研究中心开发;NEXT-C推力器具有电推功率大、性能强等优点,能在撞击前及时修正探测器的轨道,使其按既定要求飞行;化学推进系统由12个MR-103G肼推力器组成,每个推力器有1N推力,可帮助探测器到达目的地并撞击目标。


探测器的导航系统由“戴迪莫斯”侦察与光学导航小行星相机(DRACO),以及采用“小天体机动自主实时导航”(SMART Nav)算法的导航软件组成,可使探测器自主飞行到“戴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通过精确制导实现对“戴莫福斯”的撞击。DRACO也是探测器携带的唯一科学有效载荷,是一款孔径208mm、视场0.29°的窄角望远镜,其是基于“新地平线”探测器的高分辨率成像仪研制的,用于支持探测器的导航和定位,测量“戴莫福斯”的大小和形状,并确定撞击地点和地质背景。


探测器的通信系统采用径向线槽阵列(RLSA)天线,这种低成本、高增益天线以紧凑、平面的形式实现高效通信,还携带两个低增益天线作为通信补充;其航电系统采用一个单板计算机和一个接口模块,两者都具有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电子设备,为探测器的导航、图像处理、通信和推进系统提供灵活的控制和数据处理。

图4  DART探测器构型图。


此外,DART探测器还携带了一颗意大利立方星(图5),该立方星的配备可对小行星进行远距离成像的窄视场全色相机,以及对小行星进行多色分析的宽视场彩色相机,用于监测探测器撞击“戴莫福斯”时发生的所有情况。

图5  意大利立方星示意图。

3.任务重要里程碑

2017年6月

DART探测器所用的卷轴式太阳能帆板完成国际空间站上的测试;同年,NASA批准探测器从概念开发阶段转入初步设计阶段;

 2018年8月

DART探测器进入最终设计、建造和组装阶段;

 2019年4月

NASA选定SpaceX“猎鹰”9运载火箭发射DART探测器;

2020年3月

探测器的电推进系统完成性能和环境测试;

2020年5月

喷气洛克达因公司向NASA交付探测器的电推进系统;

2021年11月

DART探测器由“猎鹰”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预计

DART将于2022年9月到达“戴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并以大约6.7km/s的速度撞击“戴莫福斯”。

4.任务运行

通过使用电推进,DART探测器能够在任务时间上获得很大的灵活性,并拓宽了发射窗口,同时也降低了运载火箭的发射成本。采用NEXT-C离子推进发动机,DART探测器将会盘旋着冲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和月球轨道,到达一个逃逸点,离开地-月系统前往“戴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DART探测器将于2022年9月26日~10月1日之间的某个时间撞击“戴迪莫斯”的卫星“戴莫福斯”,届时“戴迪莫斯”双小行星系统距离地球1100万千米以内。


预计撞击过程:

  • 撞击发生前10天,DART探测器将在距离“戴莫福斯”约55km处释放1颗意大利立方星作为观测平台,使用机载相机拍摄,并传输撞击过程图像。

  • 撞击前数小时,DART探测器将开启机载侦察与光学导航小行星相机实施导航,并采用“小天体机动自主实时导航”算法的导航软件自主瞄准目标小行星。

  • 撞击时,DART探测器将以超过6.7km/s的速度与“戴莫福斯”卫星相撞。


据NASA估算,在DART探测器撞击“戴莫福斯”后,该卫星将靠近“戴迪莫斯”小行星,从而导致卫星轨道周期减少数分钟。

图6  DART探测器撞击小行星“戴莫福斯”示意图。


三、结束语

DART任务是人类对行星防御技术的首次深空验证,所采用的动能撞击技术,从目前技术发展角度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可行的近地小行星防御技术,但防御效果因近地天体大小而不同。一是在紧急情况下,可发射动能撞击器,对小尺寸近地小行星执行撞击任务,使其偏离撞击地球的轨道;二是动能撞击技术对于大尺寸近地小行星的撞击效果有限,对于偏转其轨道作用较小。


DART任务所验证的技术,即可作为威胁地球安全的来袭近地天体防御技术,其发展的相关能力与技术又具有较强的军事应用潜力;此外对多项深空关键技术的验证,也将为后续深空探测器应用以及小行星资源开发利用奠定技术基础。


作者:李虹琳(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

编辑:马 元 边 远

监制:王亚林

审核:彭 健

- The End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云脑智库。本公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删除。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投稿/招聘/推广/合作/入群/赞助 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关键词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是一群专业、有态度的知识传播者.”

 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点赞👍 在看❤️@以“三连”行动支持优质内容! 

云脑智库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专注搬运、分享、发表雷达、卫通、通信、化合物半导体等技术应用、行业调研、前沿技术探索!专注相控阵、太赫兹、微波光子、光学等前沿技术学习、分享
评论 (0)
  • 导读在汽车测试和现代工业领域,功耗控制与效率优化是工程师们不断追求的目标。虹科PCAN Router系列设备以其卓越的性能和灵活性,为CAN/CAN FD网络中的报文转换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本文将探讨虹科PCAN Router系列设备如何在保持高效工作的同时,通过低功耗模式和高效唤醒功能,满足对能耗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场景。虹科PCAN Router系列网关1 低功耗模式的优势与实现在实际的工作场景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对功耗要求存在限制的情况。鉴于此,可以灵活设置虹科PCAN Router系
    虹科汽车智能互联 2025-04-21 15:45 65浏览
  •   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是为应对船舶碰撞、火灾等海上突发事件打造的综合管理体系,通过技术与协同机制,实现快速响应救援、优化资源配置,守护海上生命、财产与环境安全。以下从系统构成、功能、技术、应用及趋势展开阐述。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构成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5:50 68浏览
  • 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紫光同芯授权代理商,深耕电子元器件领域数十载,专为汽车与工业客户提供车规级安全芯片及配套服务。公司整合硬件供应、软件SDK与技术支持为一体,配备专业团队提供选型咨询与现场指导,助力客户实现完整的芯片应用解决方案。在全球芯片供应链重构的大背景下,我国车规级芯片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北京贞光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紫光同芯授权代理商,深耕电子元器件领域数十载,专为汽车与工业客户提供车规级安全芯片及配套服务。公司整合硬件供应、软件SDK与技术支持为一体,配备专业团队提供选型咨询
    贞光科技 2025-04-21 16:10 78浏览
  •   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详解   北京华盛恒辉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实现海量数据自动化分类、筛选、整理及分配。凭借强大的数据处理效能,助力企业精准提取关键信息,优化决策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以下从系统架构、核心功能、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6:46 105浏览
  • 导读Linux驱动程序领域再添新成员,PLIN驱动程序现已正式发布。这一新驱动程序为使用LIN接口的用户提供了一个便捷、高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展示如何安装PLIN驱动程序,以及如何在Linux环境下进行基本的PLIN通信操作,确保您能够快速掌握并应用这一新工具。继我们在Linux环境下成功推出CAN/CAN FD接口驱动程序后,现在我们为LIN接口带来了同样兼容Linux的驱动程序。免费软件包中不仅包含了驱动程序本身,还提供实用工具和一份易于理解的快速入门指南。用户下载后,需要根据当前使用的Li
    虹科汽车智能互联 2025-04-21 14:56 60浏览
  • 精益生产咨询师证/精益管理专业人员证/精益生产工程师证虽然在名称上有一些差异,但其实实际区别并不大,目前类似的证书以ILSSI-CLMP较为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当然,你不会因为有一张精益生产咨询师证,而会有人马上请你做咨询师,因为除了知识之外,你还要有充足经验、热诚、沟通能力等等,这些也是我们招聘咨询师的基本要求。那么,有没有必要取得CLMP证书呢?这主要取决于你自己对职业发展的规划和自我提升的意志。CLMP是什么?CLMP的全称是Certified Lean Management Profess
    优思学院 2025-04-21 14:29 45浏览
  •   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平台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平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GIS、大数据分析及 AI 等技术,旨在快速响应船舶碰撞、火灾、溢油等海上突发事件,实现科学决策与高效资源调配,保障海上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海上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5:21 85浏览
  •   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平台融合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物联网及大数据分析技术,为物流包裹、数据信息等提供高效精准的智能化分拣处理方案。通过自动化设备与智能算法协同运作,取代传统人工分拣模式,显著提升分拣效率、降低错误率,满足电商、快递及供应链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有效数据智能分拣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有效数据智能分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6:22 118浏览
  •   电磁信号模拟平台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信号模拟平台作为模拟复杂电磁环境的系统,在无线通信、电子对抗等多领域广泛应用。以下从功能、技术特性、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详细解读。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信号模拟平台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信号模拟平台。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信号模拟平台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核心功能   复杂电磁环境建模:构建贴近真实的电磁环境,涵盖各类干扰因素。   多通道信号模拟:模拟多通道电磁信号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1 15:10 96浏览
  • 导读在智能汽车技术发展浪潮中,车辆控制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虹科PEAK智行定位车控系统,集成了尖端科技,能够实现车辆全方位监控与控制。从实时GPS定位到CAN/CAN FD信号处理,虹科方案不仅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更在安全性和效率上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虹科PEAK智行定位车控系统,通过CAN/CAN FD信号实现车辆的精准控制,包括加减速、转弯、倒退等动作,模拟真实车辆平台的动态表现。该系统搭载了虹科各型号设备,通过紧密协作,实时反映车辆位置、总线报文等信息,实现车
    虹科汽车智能互联 2025-04-21 16:04 75浏览
  • 导读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智能通讯领域,时间敏感网络(TSN)已成为确保网络通信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关键技术。IEEE 802.1 Qci作为TSN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一套强大的机制来管理网络流量,确保关键数据流的优先级和带宽得到保障。本文将深入探讨IEEE 802.1 Qci协议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以及虹科提供的Qci解决方案,帮您理解如何通过精确的流量控制来提升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虹科TSN解决方案01# 技术简介时间敏感网络(TSN)通过IEEE 802.1 Qci标准定义了一种关
    虹科工业智能互联 2025-04-21 16:17 76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