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英伟达、地平线在中国市场刮起智能驾驶计算平台的「市场替代战」,作为后来者的高通,也坐不住了。这家全球移动芯片巨头此前在中国市场仅拿到了长城的智能驾驶定点。
目前,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已经拿到了蔚来、理想、小鹏、上汽、比亚迪等客户的高阶智能驾驶平台订单,而地平线则是拿到了理想、长安、上汽、比亚迪、红旗等车企的订单。
对于高通来说,在智能驾驶赛道,中国市场的短期机会已经越来越少。而在英伟达的背后,有德赛西威这样的中国本土Tier1巨头,地平线背后也有庞大的本土智驾方案商生态体系。
而高通再次选择了中科创达。
7月初,高通中国官方公众号披露,苏州畅行智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畅行智驾”)宣布获得高通创投投资,将支持畅行智驾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高质量的规模化量产落地及人才体系建设等。
这家有中科创达投资设立的子公司,专注面向自动驾驶域控制器算力平台的产品提供商,开发软件平台以及域控硬件平台。目前,中科创达也是高通座舱方案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合作伙伴之一。
同时,和中科创达专注于软件不同,畅行智驾还将参与智驾域控硬件设计、开发,目前已经推出基于高通8540芯片的首款自动驾驶域控制器产品,主打L2++级市场。
此外,畅行智驾还将在2024年推出基于高通QC8650平台打造的中算力智驾域控产品以及基于QC8795平台打造的首款高性能计算平台产品,并于2025年前完成多平台、全覆盖的产品布局。
而畅行智驾改变过去中科创达聚焦软件的战略,也是一次自我变革。
中科创达自2013年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业务,2016年至202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102%。汽车业务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亦逐年提升,由2016年的5.45%,提升至2020年的29.31%。
2021年,该公司智能网联汽车业务收入占比小幅提升至29.66%。但显然,即便汽车业务营收同比增长超50%,但业务占比增速已经出现瓶颈。而对于现有软件业务的增长潜力,该公司也是出现了很多矛盾的表态。
目前,该公司的汽车业务客户主要以国内外知名汽车厂商和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为主,提供软件开发、技术服务和软件许可业务,在全球拥有超过200家智能网联汽车客户。
按照2021年该公司的汽车业务收入12.24亿元计算,客户合作的平均单价仅为612万元。其中,人工成本近三年基本上都维持在50%左右的比例,远高于硬件供应商。
2021年11月,中科创达宣布与公司实际控制人赵鸿飞控制的企业北京伽承荷华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智能驾驶平台公司(苏州畅行智驾),基于高通Snapdragon Ride智能驾驶平台研发域控制器(软件和硬件一体化平台)。
此后,上汽与TTTech合资公司创时智驾总经理张平加盟畅行智驾出任CEO,其对外表示,将来的自动驾驶一方面是软件计算平台,另一方面就是大算力芯片(硬件)。
这意味着,在域控制器赛道,中科创达不再只专注于软件。而过去的合作伙伴Tier1,也变成了“竞合”关系。而硬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帮助中科创达继续提升汽车业务收入规模。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度中国市场新车前装标配搭载域控制器上险量为142.37万台,其中,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52.83万台,智能座舱域控制器为89.53万台,均实现同比大幅增长。
而对于高通来说,与英伟达、地平线的竞争,还在于软件。目前,英伟达有基于CUDA的开发工具包、软件库,地平线也有“天工开物”AI开发平台,包含面向实际场景进行AI算法和应用开发的全套工具,最大限度地方便客户进行个性化的应用开发。
高通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软件输出能力。
今年4月1日,高通从私募基金SSW Partners手中收购了Veoneer旗下软件部门Arriver,核心是感知和驾驶策略软件堆栈,从而能够为车企直接提供芯片(算力)+感知+决策的完整的软件栈。
紧接着,高通宣布推出AI软件栈产品组合,这是面向OEM厂商和开发者的一套完整的AI解决方案,覆盖广泛的智能网联边缘产品,包括智能手机、汽车、XR、计算、物联网和云平台。
这套软件栈支持包括TensorFlow、PyTorch和ONNX在内的不同AI框架与主流runtimes,以及开发者库与服务、系统软件、工具和编译器,从而使任何面向单一终端开发的AI特性都可在其他终端快速部署。
这意味着,畅行智驾成为高通在中国智能驾驶市场的「桥头堡」,通过参股的方式,间接为中国主机厂提供全栈软硬件方案。而中科创达过去和Tier1的微妙关系,也在进一步转变为竞争关系。
与此同时,智能座舱计算平台的争夺战也已经开始打响。这对于在过去几年依靠座舱红利实现汽车软件业务快速增长的中科创达来说,是一个不确定性风险。
一方面,在合资品牌客户方面,英伟达、英特尔尤其是AMD(去年底正式上车特斯拉)等同行仍然具备一定的挑战能力。不过,高通在性能(包括同等性能下的功耗)尤其是高中低多产品线上的布局,成本下降优势明显。
而在自主品牌方面,芯驰科技、芯擎科技、MTK等厂商在性价比、本地化生态(客户关系)以及灵活性层面,同样不可小视。其中,芯驰科技、芯擎科技等供应商也在同时部署智能座舱、智能驾驶以及MCU产品线。
在前装量产方面,比如,芯擎科技已经在去年首发亮相首款7nm智能驾舱芯片,预计今年量产上车;芯驰科技的座舱芯片也将陆续在奇瑞、上汽等多个品牌新车型量产。
显然,对于高通来说,中国市场只是其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毕竟之前拿到的智能驾驶项目主要还是以宝马、大众、通用为代表的海外品牌。
但对于中科创达来说,中国市场是关键第一步。2021年该公司来自中国本土市场的业务营收占比超过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