磕磕绊绊,历时近一年的紫光集团重整终于进入了收官阶段。
昨日下午,紫光集团及下属公司发布公告称,紫光集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重整计划》的约定,完成了公司股权及新任董事、监事、总经理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两家原股东清华控股有限公司及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部退出,战略投资人“智路建广联合体”设立的控股平台北京智广芯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广芯控股”)承接紫光集团的100%股权,紫光集团股权顺利完成交割,标志着司法重整执行阶段的工作全面进入收官环节,紫光集团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此外,公司股东智广芯控股作出决定,委派李滨、夏小禹、陈杰、胡冬辉、马宁辉为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委派邵建军、谈正兴为公司股东监事,任期自本股东决定作出之日起生效。
昨日,紫光集团第五届董事会还召开了2022年第一次会议,选举李滨担任公司第五届董事会董事长,任期自本次董事会审议批准之日起生效;并聘任李滨兼任公司总经理。同时,原董事长赵伟国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职务。
紫光重整的前因后果
无论如何,这家背负“清华之光”名号的老牌校企终于结束了动荡,得以带着技术、人才与品牌积累踏踏实实地继续征战集成电路赛场。
众所周知,紫光集团是国内最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之一,也是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集成电路领军企业,目前已经逐步形成以集成电路为主导,从“芯”到“云”的高科技产业生态链,旗下拥有多家上市公司或控股公司,比如紫光股份、紫光国微、紫光展锐、长江存储等,涉及芯片、存储、安全、云计算等多个领域。
然而,其发展过程也经历过数次波折。
2000年前后,紫光陷入业务多元化的泥潭,从B端跨越C端,并打造出紫光华宇输入法和紫光U盘等颇具竞争力的产品,却也先后没落。之后,紫光集团成为古汉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并将所持有的大部分紫光股份股份转给了清华控股,这一度让紫光集团的主业变得模糊。
2005年,紫光集团曾引入另一家国企首旅集团和民企旺达集团作为战略股东。但是,这并没有帮助其扭转颓势,甚至一度发不出工资。
200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曾任职于紫光集团、自主创业成功的赵伟国被委任紫光集团CEO。同时,赵伟国旗下的健坤投资成为紫光集团战略股东,首旅集团和旺达集团则退出。
随后,自2013年开始,赵伟国就大刀阔斧地进行了一系列收购与合资,揭开“紫光帝国”策马奔腾的序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今天的局面埋下了伏笔。
2013年,紫光斥资17.8亿美元收购在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展讯通信,进军芯片产业。随即又在2014年,以9.1亿美元收购另一家从美国退市的手机芯片公司锐迪科,并将两家公司打包合并成立了紫光展锐,使其一跃成为继高通、联发科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手机芯片公司,时至今日的市场占有率仍在全球前列。
2015年5月,紫光以25亿美元收购华三公司51%的股权,获得华三公司的控股权,并将其整合为“新华三”;2015年7月,网传紫光意图出资230亿美元收购美光,但被美国政府禁止。10月,紫光准备出资38亿美元收购西部数据15%股权,成为西部数据第一大股东。
2016年7月,紫光集团还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湖北省科技投资集团共同出资组建“长江存储”,负责实施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其中,紫光集团占股51.04%。
除了频繁的并购之外,紫光集团还斥巨资在国内建厂。据不完全统计,紫光集团在武汉的存储项目总投资240亿美元,在成都的存储项目总投资也达240亿美元,在南京的集成电路基地(一期)项目投资额105亿美元、整个项目总投资预期高达300亿美元,在广州芯片制造基地的计划投资在报道中高达1000亿人民币。
急剧扩张的背后,隐患也在慢慢积累,时任公司董事长的赵伟国也嗅到了危机,他曾公开表示,“我们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相信运气会再次发生,其实自己的能力、边界没那么远,运气也没有那么好…”
前悔不可追,公司还是难逃一劫。2020年11月,紫光集团由于长期无序收购扩张、短贷长投,爆发严重债务危机。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紫光集团总负债规模达到2029亿元,相比2012年底增长约44倍。其中,超过半数为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和一年以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达794.28亿元。
在紫光集团资不抵债的情况下,2021年7月16日,北京一中院根据债权人申请,依法裁定紫光集团进入司法重整,指定专门工作团队为班底组建清算组担任管理人。
赵伟国退场,管理层“大换血”
根据方案,战略投资人采用“存续式”重整模式,紫光集团多年积累的产业布局和核心技术得以完整保留;同意支付600亿元现金全部用于清偿债务,还拿出紫光集团下属三家上市公司市值230亿元的流通股票按市价抵债,最后安排剩余部分留债延期清偿;债权人按需求选择三种清偿方案,获得了95%-100%的超高清偿率,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就在2天后,12月15日晚间,紫光集团的第二大股东、由赵伟国实际控制的北京健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健坤集团)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了《关于紫光集团重整引进战投过程中涉嫌734.19亿国有资产流失的公开声明》。
该声明表示,由北京智路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北京建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牵头方组成的联合体为紫光集团等七家企业实质合并重整战略投资者的重整方案,将直接造成当期734.19亿(未来价值数千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
而734.19亿这个数字从何而来呢?
紫光集团重整主体持有的长江存储、紫光联盛等众多资产被低评了530.19亿元,同时所持的紫光股份、紫光国微、学大教育这三家上市公司股票总市值,自评估基准日(2021年6月30日)至抵债作价基准日(2021年11月15日),按20个交易日收盘均价口径,以上三只上市公司股票在此期间就合计增长了204亿元,再加上被低评的530.19亿元,即使得整体资产合计被低评了734.19亿元。
对此,紫光集团管理人也于次日晚间在官网发布了声明——就健坤集团和赵伟国个人散布不实信息,企图干扰并影响紫光集团司法重整工作进程,管理人坚决反对,并将采取措施依法追究相关个人和单位法律责任。
这一场闹剧终究只是插曲,并未真正影响到紫光集团重整。如今,赵伟国也黯然退场,紫光集团保留了其产业布局与核心技术,只不过易主换将,指挥棒交到了李滨手中。
致紫光集团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紫光集团全体同事们:
大家好!
在当下国际环境动荡、新冠疫情流行和集团债务危机爆发的困难局面中,各位同事为了保证公司正常运行和平稳发展,一直坚守岗位、共渡难关,对此我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感谢!日前紫光集团正式完成了股权变更,在这新紫光整装待发之际,我代表集团董事会与大家分享一些对企业未来发展的考虑,希望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谋大计。
过去几年间,紫光集团和各分、子公司取得了不少成绩,特别是在芯片和云网领域,进行了较好的布局,在行业中占据着领先地位。集团体量大,分、子公司众多,业务覆盖面广,是我国高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当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近些年紫光集团的负债率一直居高不下,资金链断裂,公司的现金流连贷款利息都不能覆盖,更无法偿还本金。全体债权人对于集团发展失去信心,集团不得不走入破产重整的司法程序。对于各个子公司的运营、融资、研发以及对外合作都造成了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同时,各个产业公司还面临着市场竞争、人才稳定、供应保障等诸多问题。当此危难之际,在紫光集团管理人的主持下,通过司法重整,为集团从新的起点出发创造了发展契机。智路建广联合体作为紫光集团司法重整的战略投资方提出了无论从债务清偿,还是产业协同方面都最优的紫光集团整体重组方案,获得了相关各方的认可和支持。过去几个月,在破产重整过程中,管理人客观、公正的与全体员工一起务实、高效的工作,对维持集团运行和业务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谨向紫光集团的管理团队、全体员工、支持公司发展的债权人、公司原股东方和依法推进紫光集团重整的管理人表示感谢。
紫光集团的发展历程与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历程相似,既有危、又有机,是中国科技产业成长的一个缩影。虽然在一些领域取得了突破和创新,但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还依赖于进口,今后成长需要组织好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软件等全产业链要素,并且引进和吸收创新资源,既要坚持自主研发,又要带动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集团下一步的发展,有五个维度的价值取向:一是要为国家的新兴科技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二是为各位员工的前途和职业生涯负责;三是要保护现有投资人、广大股民的利益;四是要保证原有债权人的资产安全;五是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这是集团今后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企业的前途命运与每位员工都息息相关,以下就公开透明地与大家沟通近期需要推进的几个重要事项:
首先,是解决目前的债务和资金问题,以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资金管理体系重塑公司的信用和声誉,使投资人和债权人重拾信心,恢复各实体公司的股权和债权融资能力。这个问题不解决,集团下属各企业将继续背负沉重的包袱,影响未来的生存和稳定、声誉和士气,集团和各子公司都将无法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对此,我们首先会把投入的大量股权出资款用于归还债权人,大幅降低负债率,轻装上阵,为各子公司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公司恢复正常运营后需要认真研究集团的长期发展战略、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这需要与现有的管理团队深入分析现状和国内外竞争环境,谋定而后动。今后我们将充分听取集团和各子公司领导班子的意见建议,结合已有的产品、技术、市场情况,制定短、中、长期的业务和战略规划,并根据需要补充资源,提供相应力量支持和战略支持。
另外一个重点是科技研发投入问题。这与我们的长期战略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紫光集团作为聚焦数字经济的科技产业集团,大力投入研发,在核心IP、设计、工艺、工具软件等方面进行布局,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集团将和各产业公司讨论在与其相关的架构、材料、工艺等方向上设立专班,帮助对接国内外领先企业或科研机构并进行合作,联合攻关。通过集中全集团的力量进行精准投入,形成合力,帮助产业公司占领核心技术的高地。
企业成功的另一关键是人才方面。科技企业的根本就是核心技术和人才,所以我们坚持鼓励企业要加大研发力度,培养人才、稳定人才。招募和使用的人才一定要五湖四海,不能搞山头主义。要把经营收益与企业的管理团队和核心人才一起分享,给他们以充分的授权、充足的资源和有效的激励机制。为集团员工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打造一个更高层次、更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平台是我们的重要目标。当然企业的人才策略也不只是停留在激励机制上,还要从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战略、未来的成长空间和企业文化等方面为高科技人才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企业发展模式上,紫光集团有着很好的行业布局,各个实体企业也都有一批经验丰富的管理团队,但为什么没有发挥出来优势反而走向破产重整?除了资金方面的错配以外,我们认为还缺少两个东西:一是产业协同,集团内的企业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资源共享、协同管理,没有发挥出合力;二是产业链建设,集团下属企业众多、体系庞大,却没有进行完整的产业链布局,部分关键环节存在明显的短板。智路建广控股的企业和紫光集团现有业务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可以为集团补足部分产业链上的短板。如半导体封测、材料、设备、晶圆制造、软件等几个方面,智路建广的布局可以为集团企业提供不同程度的供应链保障。至于市场客户方面,则可以通过拉通营销体系,同时利用股东方已有的资源优势,帮助集团的部分企业进入原来市场占有率不高的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领域,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集团在消费电子、移动通信和物联网领域的优势地位。
为适应作为智能科技领域领军产业集团的发展需要,今后集团会设立三个总部,支持产业公司的高效发展,分别是业务总部、赋能总部和管理总部。业务总部将把集团的核心业务划分为几个板块,从发展战略、投融资、产业协同等多个角度帮助集团的实体企业实现稳健成长。赋能总部将设立产能建设、科研创新和国际合作三个中心,把各子公司急需,但又没有足够资金和人才独立完成的产业链建设,以及部分前沿技术开发等工作进行资源整合,加大力度统一投入。管理总部将为集团控股的各产业公司提供财务、人力、法务、信息化等中后台的服务支持。各主要产业子公司的核心班子成员也将一起参与到集团总体战略规划和产业协同工作中,今后的激励和授权也会向一线的业务、市场、研发、生产等部门倾斜。希望大家能够形成合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新紫光焕发出更大的活力,释放出更多潜力。
关于未来的发展战略和原则,我想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分享:
一是要有前瞻性,今后社会进步有数字化、虚拟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区块链、新材料、基因工程、神经网络、量子计算等新技术的加速融合将会对传统的企业制度、知识结构和教育体系形成比较大的冲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应该用前瞻性的眼光看待现在和未来,时时跟踪最前沿的创新,不断地学习进步。
二是保持开放性,从历史上看,任何企业、组织和国家,都会从广泛合作中收益,开放包容。向同行学习,向对手学习会让我们更加强大。应当欢迎竞争、尊重对手,往往是对手越强,你的成就也越高。近代欧美的强国都是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获益变得强大起来,而中国近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也是和改革开放的国策密不可分的。
三是保证公平性,在今后数字经济去中心化的趋势下,让每个个体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很重要。这就要保证各种资源配置和机会的公平性,任何高效的组织中个人的力量都是渺小的,都要依靠平台和集体发挥作用。对于企业而言,所有的激励措施都要有统一的规范体系和价值贡献评估,以保证对于全体员工的透明性和公平公正。
四是坚持市场化,就是搞好自主经营,做好产品,向市场要效益,减少对政府的依赖,我们一直主张做企业不要靠政府补贴,凭借企业自身的能力贡献在市场竞争中拼搏出来才会成为真正强大有生命力的企业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相应贡献。
五是推动国际化,就是要融入全球经济大循环,不但要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还要学习他们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还要输出给发展中国家,让更多人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生活改善。还有就是尊重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和监管秩序,尤其要注重保护知识产权。
翻看紫光的成长时间轴,初创于激情火热的1988年,水木清华是我们的深刻烙印,1993年改组成立清华紫光(集团)总公司、2010年建立混合所有制。34年时间,紫光从清华园里的一个小团队,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综合性的高科技产业集团,一代又一代紫光人功不可没。今天的紫光集团控股了十余家在细分行业具有领先地位的高科技企业,规模已经很大,但业务发展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加上资金问题和债务的重压,面临的竞争和挑战也非常大。如果再结合作为我们股东方的智路建广控股的一批大中型企业,则规模更大,产业覆盖面更广,管理会更加复杂,对于产业链也愈发重要。越大的企业和组织承担的责任也越大,越应当广泛寻求合作,越要谦虚谨慎。伟大和困难的事业都要从小做起,从简单做起,就是所谓的“为大于其细,图难于其易。”应当充分认识到的是,时代和产业赋予了我们今天的机遇。作为企业和团队,我们的使命就是为产业为社会研发更新的技术,提供更好的服务,创造更多的价值,任何大的收益和资源都是大家的、社会的和国家的。
“志高行远,创造价值”是我们坚定的信念和价值观。“志高行远”是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要只关注眼前利益和个人利益,过于精明圆滑的人往往难以做成宏伟的事业,只有用开放包容的胸怀,按照事物的本质规律去做才会有远大前程。“创造价值”则要脚踏实地,通过为客户、为企业、为他人创造更多价值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我们的终极目标并不只是制造更多产品和创造更多财富,而是让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更多人生活更加幸福。真正的幸福一定是伴随着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才能去改变世界。近一段时间疫情肆虐,国际局势复杂,国内经济下行。企业经营如同在惊涛骇浪、层峦叠嶂的艰险环境中前行,万事皆不确定,唯有崇高的信仰如岩石般坚强屹立,指引我们永远走光明正道。而为产业、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信念,又如明镜般时时提醒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做事方式,实现远大理想。
历史证明,所有科学的发展与国家的繁荣,其成功的原因之一就在于承认自己的无知,并保持旺盛的好奇心,不停地去探索,去学习,去进步。别人愈是闭关锁国,愈是要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前途愈是困难重重,就愈发显现出我们的事业责任重大;竞争对手愈多愈强,我们的奋斗就愈有乐趣。如今面对全球新兴科技产业日新月异的发展,既需要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谨慎从事,同时又要加快步伐,有着涉越山川的果敢和勇气。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声音犹在耳畔,愿紫光集团的未来像银河系一样群星闪耀,希望大家努力奋斗焕发出的紫色光芒既照亮我们自己的成长之路,也能引领智能科技行业的自主研发之路!让我们新紫光人与广大合作伙伴一道,用科技之光照亮幸福生活,让世界变得更智能、更开放、更公平、更美好!
紫光集团董事长 李滨
2022年7月
备注:文章来源于网络信息安全仅供参考,不代表此公众号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MEYA360商城(www.ameya360.com)上线于2011年,现有超过3500家优质供应商,收录600万种产品型号数据,100多万种元器件库存可供选购,产品覆盖MCU+存储器+电源芯片+IGBT+MOS管+运放+射频蓝牙+传感器+电阻电容电感+连接器等多个领域,平台主营业务涵盖电子元器件现货销售、BOM配单及提供产品配套资料等,为广大客户提供一站式购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