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七号-宋
主动安全技术被关注起来后,被动安全的存在感似乎越来越小了。事实上也已经有这样的设计趋势了,比如有些车就取消了位于前防撞梁和前纵梁之间的吸能盒,因为车企认为它是用来应对低速碰撞,与AEB主动刹车的功能重叠。
眼见主动安全技术取代被动安全技术,不少人愤慨:“这是厂家在变相削减成本!”
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我们来探究一下。
高水准的主动安全技术
确实可以替代一些被动安全技术
主动安全能提前消灭事故,比如AEB主动刹车可以帮踩刹车,避免碰撞。被动安全则是在碰撞发生后给你保护的技术,比如吸能盒作为保险杠的一部分,就是被动安全部件。
当汽车发生低速碰撞(一般小于10 km/h)时,吸能盒通过自身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护发动机舱室内的零部件。不过市面上的AEB功能工作上限都达到了40km/h,所以只要产品素质过硬,确实可以考虑省掉吸能盒。
同样的情况还有汽车的外置气囊刹车系统。早在2010年,奔驰设计了一款外置气囊刹车系统,该气囊位于车辆发动机舱下部,发生撞击时可以迅速从车底弹出,帮助减速制动。不过十多年过去了,奔驰并没有将这项被动安全技术落地。
回看这段历史,外置气囊刹车系统之所以没有落地,与主动安全技术突飞猛进不无关系。因为奔驰在2016年便推出了Drive Pilot自动驾驶技术,并且随后一年就用在了2017款E级上。其AEB主动刹车不仅能在车速较高的工况下识别前方车辆,还能识别车库等出入口的横向车流。
算上项目启动时间,估计奔驰在2012年前后就在琢磨这项功能了,如今Drive Pilot更是成为全球首个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可见奔驰早就舍弃了外置气囊刹车计划。
主动安全技术很难应对极端事故
诚然极端事故的发生概率很低,落到具体的人头上,却是不可承受之重。
主动安全技术很好,但想要它面面俱到,就是在走钢丝。笔者认为,特别是在极端事故中,被动安全的能力反而要提升。
我们拿最近领克09做的尾碰叠加连续翻滚来说,它就是一种极端情况。此次测试,领克09在同一台车上,先完成全球最高标准的85km/h追尾测试(70%重叠率),后完成叠加60km/h连续翻滚测试。
现在国标测试速度是50km/h(100%重叠率),美标是50km/h(70%重叠率),重叠率越低,车身的受力会越不均匀,对车内乘员的不规则力会更大
这项测试模拟的是在高速追尾并导致翻滚的事故,目前车企试验一般都是单一测试场景对应单一车辆,不过真实事故经常是残酷的连环车祸。在连环车祸中,因为多次撞击,汽车发生翻滚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还原真实高速出行场景的叠加测试十分必要。
从测试结果看,领克09满足所有评价标准,取得全优成绩,并获得"追尾后翻滚性能A级"001号认证。
要说明下,国内没有翻滚测试,而美标的测试车速是48.3km/h,领克09的极端测试确实很极端
这是因为它采用了37.26%高强度热成型钢,并且前后纵梁均采用热成型+热成型软区设计。前后纵梁采用相同的设计标准,本就是超纲答题。
行业内某些品牌是考试型选手,比如面对IIHS的25%正面偏置碰,甚至用过单侧加强的手法,所以在追尾测试普及率极低的情况下,选择大致做做完事的车企更是不少见。
如今世界各国对于尾部碰撞的测试工况规范极低,测试项目仅7项,占比不到8%
除此外,领克09诸多细节也很考虑得很周到,比如它的第三排座椅靠背有钢板,可提升对抗追尾锐物侵入伤害。而且这次两轮测试因为台架原因不可能连续完成,还不足以全面说明领克09的能力,比如它的侧气帘是有保压功能的,在点爆6s后, 气帘里的压力还能保持在40ms-70ms均值的50%以上,这种表现在连续碰撞中会非常有用。
大家不妨想想,如果只有主动安全功能会怎么样。
现在的汽车确实有后碰撞预警功能(RCW),它能通过雷达实时监测本车后方的目标,当系统检测到后方有正在快速接近的其他移动目标,且存在碰撞风险时,系统将发出报警信息并开启双闪,提醒后方车辆减速或保持安全车距。这固然有警示作用,但它只做提醒,不会帮你逃跑。
再比如翻滚测试,电子防侧翻系统(RSC)能识别车辆是否处于临界失稳状态,需要时主动介入干预,对车轮进行单个或多个制动,配合扭矩和四驱系统在保证驾驶对车辆有足够的控制能力的同时,确保车辆稳定不侧翻。但如果遇到的是碰撞,效果就一般了。
所以单纯依靠主动安全功能是完全不足以应对极端碰撞的。如果一些车企坚持剔除掉一些被动安全冗余,那完全可以把节约的成本和整车空间置换到应对极端碰撞领域。
从行业发展看,确实有一些车企采用了这样的思路。比如原本给吸能盒的空间省下来加长前纵梁,因此前纵梁可以吸收更多的碰撞能量,更不怕中高速碰撞了。
因此,虽然随着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应用,现在各家安全碰撞机构都有把重心前移到主动安全技术评价上,但笔者认为,被动安全技术的研究还不能停止,现实中的安全事故往往比想象中还残酷。
总结
汽车安全工程师挺难的,大家千万不能用造一台凯迪拉克DTS总统专车的认知来造一般民用车。民用车安全,绝对是一门苦行僧式的修炼,既需要考虑成本,在合理范围内,也需要考虑适当削减安全冗余(过多的冗余意味着更高的成本以及可能占用整车资源)。
在笔者看来,汽车安全能够接受的模式是,主动安全规避掉日常中低速驾驶中的大部分安全事故,在主被动安全有重叠的部分,部分被动安全技术可以考虑削减。但在极端事故中,被动安全的能力反而要提升,厂家完全可以把节约的成本和整车空间置换到这里。当然,对于有余力做到面面俱到,给到足够安全冗余的品牌,我肯定举双手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