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的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应用

传感器技术 2022-06-29 07:00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纤通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频宽带、损失消耗较少。光纤通信的建设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光纤通信作为承载着很大信息量的传输网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顺利运行和安全,需要开发一种能精确测量出光纤通信特性的工具或者是仪器。光频域反射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光纤通信特性,光频域反射主要是分析光纤的散射光时间差、光程差来检测光纤通讯的。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原理介绍 


1、光纤中的散射


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光的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海水也是蓝的,这都是太阳光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同样的,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也会发生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与拉曼散射三种形式。



散射是光波与光纤介质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瑞利散射中,入射光被散射后,波长、频率并未发生变化,是一种弹性散射;布里渊散射中入射光与光纤中声波场发生作用,会出现高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和低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拉曼散射产生的结果与之类似,两者都属于非弹性散射。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OFS)就是通过采集光纤中散射光的信息进行测量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目前, OTDR 技术发展成熟,多用于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但受探测光脉冲宽度及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较大动态范围和较高空间分辨率,不适用于高精度测量领域。在温度与应变传感领域,多使用基于布里渊散射的 BOTDR、BOTDA 及 BOFDA 技术,其中 BOFDA技术最高能实现 2cm 的空间分辨率,但整个测试系统十分复杂,测量时间较长。


OFDR 技术是利用扫频光源相干检测技术对光纤中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由于不受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其同时具备空间分辨率高(光学测量可达 10μm) , 动态范围大, 测试灵敏度高等特点, 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监测领域如光器件内部剖析、土木工程模拟试验、车辆结构研究等。 


2、光学相干检测


光学相干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无线电波外差探测原理基本一致,故又称光外差检测。它是利用光的相干性将包含有被测信号的探测光和作为基准的参考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混频,输出两光波的差频信号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图:



相干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技术,它把高频光信号转换到易于检测的中频信号上,具有转换增益高、检测能力强、信噪比高等优点,在光通信、测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 原理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的背向反射技术,光源发出的线性扫频光经耦合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待测光纤中,在光纤各个位置上不断地产生瑞利散射信号,信号光是背向的,与另一路参考光耦合到探测器上进行相干混频。待测光纤不同位置,光频率不同,信号光与参考光的频差也不同。

通过频率测量可以获得待测光纤中各位置的光强。频率对应于光纤的位置,光强对应于此位置的反射率和回损。
 


光在光纤中向前传输时,当光纤中出现缺陷产生损耗时,不同位置处产生的瑞利散射信号便携带了这些损耗信息。对瑞利散射信号光进行频率检测,就能准确定位光纤沿线出现的熔接点、弯曲、断点等。OFDR 技术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光纤链路的诊断。

另一方面,当待测光纤置于外界的温度场或应变场中,光纤受温度或应变影响,光纤内部折射率分布会有变化,相应的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也会有变化,通过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测量,可以对应外界温度场或应变场的变化。从而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 


OFDR的发展现状

 

OFDR主要有三种应用:光通信网络诊断、集成光路诊断和层析技术。这些应用的差别在于它们对OFDR系统的要求不同。而其技术差别主要在于光源部分的调制方式不同。


在层析技术中应用时,要求测量量程为几个毫米,测量精度为几十个微米。 


为寻求OFDR系统的商业化,国外许多研究单位对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OFDR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进行频域调制,以达到OFDR系统的要求,比如采用电流注入法、温度调制法、腔外光栅调制法或者腔外电光相位调制法等。


集成光路诊断需要比层析技术更大的测量量程。专家用磷化铟光波导结构得到了分辨率为50μm、测量范围为25mm的OFDR系统。


当调制光源时,注入电流的变化、残余振幅调制和非线性频率调啾会使系统的分辨率变差。用频率均衡器可以使频率惆啾线性化,优化系统的分辨率,使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mm,并使测量量程达到1m。


光通信网络的诊断需要使用波长为1.3μm或1.55μm的光源,OFDR系统的测量量程必须大很多。用波长为1.32μm的ND: YAG激光器作为光源,得到了较长的相干长度,使测量范围达到了50km,实验中的分辨率达到了380m。用波长为1.55cm的Er-Yb激光器作为光源,并使用了掺Er光纤放大器,得到了50m的分辨率,测量量程则达到了30km。随着光源调频技术的日益成熟, OFDR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SSB调制技术在量程大于5km时成功地得到cm量级的分辨率。


光频域反射计优点 

  

在光通信网络检测中包括了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等。前者一般只有厘米量级甚至毫米量级,后者的诊断一般使用波长为1.3μm或   1.55μm的光源,量程则达到了公里级,大的量程就需要大的动态范围和高的光源光功率。显然。OTDR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OFDR却可以满足.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的空间分辨率优点。 


1、高的灵敏度 


由于参考光的光功率比较大,一般能达到几十毫瓦。而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信号的功率很小。大约只是入射光的--45dB,从而可以得出结论。OFDR探测方式的灵敏度要远高于OTDR的探测方式。也就是说,在相同动态范围的条件下,OFDR需要的光源光功率要小得多。


2、高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辨别待测光纤上两个相邻测量点的能力。空间分辨率高意味着能辨别的测量点间距短,即光纤上能测量的信息点就多,更能反映 整条待测光纤的特性。在OTDR系统中分辨率受探测光脉冲宽度的限制,探测光脉冲宽度窄,则分辨率高,同时光脉冲能量变小,信噪比减小。


OFDR系统中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应为辨别待测光纤两个相邻测量点所对应的中频信号的能力,而辨别中频信号的能力与系统中所使用的频谱仪的接收机带宽密切相关。很明显,接收机带宽越小,则辨别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越强,同时引入的噪声电平也小,信噪比提高,故OFDR系统在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大的动态范围。


OFDR的限制因素与发展现状


1、光源相位噪声和相干性的限制

    

以上分析都是假定光源是单色的,而实际上的信号源都会产生较大的相位噪声并通过有限的频谱宽度表现出来。该相位噪声会减小空间分辨率并缩短光纤能够可靠测量的长度即光纤在一定长度之后测量到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反映出散射信号的大小,从而不能准确分析光纤的传输特性。


2、光源扫频非线性的限制 


实际使用的激光器由于受到温度变化、器件的振动、电网电压的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会引起光源谐振腔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输出光波谱线的变化,引起扫频的非线性,会展宽OFDR测量系统中差频信号的范围,这限制了OFDR方式的空间分辨率的大小。 


3、光波的极化限制 


由于OFDR方式采用的是相干检测方案,很明显,假如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的极化方向是正交的,则该信号光所对应的光纤测量点的信息就会丢失。因此,必须保证光波极化的稳定性


光频域反射仪(OFDR)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1、海上军事装备的应用


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初就实施了开发大型新舰船用光纤区域网作为计算机数据总线的计划(AEGIS(宇斯盾)计划),他们意识到了将舰艇中的同轴电缆更换为光缆的巨大价值。1986年初,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SAFENET(能抗毁的自适应光纤嵌入网)委员会。并于1987年成立工作组指导制定了SAFENET-I和SAFENE-II两套标准并开发出了相应系统。这些系统已安装在CG 47 级导弹巡洋舰、DDG 51级导弹驱逐舰、“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上。随后实施的高速光网(HSON)原型计划,在实现了1.7Gb/S的第一阶段目标后,美国“小石城号”军舰上的雷达数据总线传输容量就达到了1Gb/S,并使原来重量达90吨的同轴电缆被0.5吨重的单模光缆所代替。1997年11月,美国在核动力航空母舰“杜鲁门号”(CVN75)上采用气送光纤技术完成了光纤敷设。后来又成功地在“企业号”(CVN 65)上进行了敷设。还计划在“里根号”(CVN 76)、“尼米兹号”(CVN68)及“USSWasp”号(LHD-1)上用气送光纤技术敷设光纤系统。其中“杜鲁门号”上所用光纤达67.58kM。


在上述舰载高速光纤网、采用光纤制导的武器弹药或使用光纤传输信息的局部装置中,存在着大量的光纤连接头或光纤弯曲等现象,网络链路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网络工作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振动冲击严重;对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事关国家安全,需要在维护检修时具备很高的故障分辨率并能定位到器件内部。OTDR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OFDR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链路内各个光器件的反射及损耗特性,OTDR则因距离分辨率低而难以有效检测该链路中光器件的状况。表明OFDR能够有效地高精度检测中短距离专用光纤网络中光纤和器件的故障。


2、航空航天装备的应用


载人航天、大型飞机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也将之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的发展,必然对其内部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抗干扰能力以及体积重量等提出新的要求,光纤以其传输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质量轻、体积小、抗腐蚀、无火灾隐患等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支持该发展需求的最佳技术选择。美国自1995年波音777首次成功使用光纤局域网(LAN)技术之后,就提出了"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的概念,掀起了航空电子光纤网络技术研究的热潮。构建基于光纤技术的内部通信网络,成为这类专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开辟了新型的应用领域。然而,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是一个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类网络往往事关人的生命乃至国家安全,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


网络的链路距离短(几十米至数公里),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要求故障精确定位到器件的内部。因此,需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毫米量级、距离范围能到数公里的光纤链路检测设备,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显然不能满足上述测量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


目前国内军机的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了“1+N+1”的模式,“1”表示交换机机箱内的多模光纤长度,“N”表示两个机箱之间的光缆长度。


3、陆地军事装备的应用


在陆上的军事通信应用中的战略和战术通信的远程系统、基地间通信的局域网等因为光缆通信距离较长,不需要用到高分辨率的OFDR。

由于光纤传输损耗低、频带宽等固有的优点,光纤在雷达系统的应用首先用于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从而可使两者的距离从原来用同轴电缆时的300m以内扩大到2~5km。用光纤作传输媒体,其频带可覆盖X波段(8~12.4GHz)或Ku波段(12.4~18GHZ)。光纤在微波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光纤延迟线信号处理。先进的高分辨率雷达要求损耗低、时间带宽积大的延迟器件进行信号处理。传统的同轴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延迟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光纤延迟线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而且能封装进一个小型的封装盒。用于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的大多是多模光纤构成的延迟线。


在上述的中短距离的应用中,特别是封装在小盒里的光纤延迟线,维护时只有使用高分辨率的OFDR才能检测出是否有潜在故障。



光通信、层析技术和集成光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OFDR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技术,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OFDR的研究必将会广泛地被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开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纤通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频宽带、损失消耗较少。光纤通信的建设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光纤通信作为承载着很大信息量的传输网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顺利运行和安全,需要开发一种能精确测量出光纤通信特性的工具或者是仪器。光频域反射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光纤通信特性,光频域反射主要是分析光纤的散射光时间差、光程差来检测光纤通讯的。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原理介绍 


1、光纤中的散射


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光的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海水也是蓝的,这都是太阳光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同样的,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也会发生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与拉曼散射三种形式。



散射是光波与光纤介质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瑞利散射中,入射光被散射后,波长、频率并未发生变化,是一种弹性散射;布里渊散射中入射光与光纤中声波场发生作用,会出现高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和低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拉曼散射产生的结果与之类似,两者都属于非弹性散射。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OFS)就是通过采集光纤中散射光的信息进行测量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目前, OTDR 技术发展成熟,多用于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但受探测光脉冲宽度及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较大动态范围和较高空间分辨率,不适用于高精度测量领域。在温度与应变传感领域,多使用基于布里渊散射的 BOTDR、BOTDA 及 BOFDA 技术,其中 BOFDA技术最高能实现 2cm 的空间分辨率,但整个测试系统十分复杂,测量时间较长。


OFDR 技术是利用扫频光源相干检测技术对光纤中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由于不受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其同时具备空间分辨率高(光学测量可达 10μm) , 动态范围大, 测试灵敏度高等特点, 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监测领域如光器件内部剖析、土木工程模拟试验、车辆结构研究等。 


2、光学相干检测


光学相干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无线电波外差探测原理基本一致,故又称光外差检测。它是利用光的相干性将包含有被测信号的探测光和作为基准的参考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混频,输出两光波的差频信号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图:



相干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技术,它把高频光信号转换到易于检测的中频信号上,具有转换增益高、检测能力强、信噪比高等优点,在光通信、测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 原理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的背向反射技术,光源发出的线性扫频光经耦合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待测光纤中,在光纤各个位置上不断地产生瑞利散射信号,信号光是背向的,与另一路参考光耦合到探测器上进行相干混频。待测光纤不同位置,光频率不同,信号光与参考光的频差也不同。

通过频率测量可以获得待测光纤中各位置的光强。频率对应于光纤的位置,光强对应于此位置的反射率和回损。
 


光在光纤中向前传输时,当光纤中出现缺陷产生损耗时,不同位置处产生的瑞利散射信号便携带了这些损耗信息。对瑞利散射信号光进行频率检测,就能准确定位光纤沿线出现的熔接点、弯曲、断点等。OFDR 技术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光纤链路的诊断。

另一方面,当待测光纤置于外界的温度场或应变场中,光纤受温度或应变影响,光纤内部折射率分布会有变化,相应的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也会有变化,通过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测量,可以对应外界温度场或应变场的变化。从而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 


OFDR的发展现状

 

OFDR主要有三种应用:光通信网络诊断、集成光路诊断和层析技术。这些应用的差别在于它们对OFDR系统的要求不同。而其技术差别主要在于光源部分的调制方式不同。


在层析技术中应用时,要求测量量程为几个毫米,测量精度为几十个微米。 


为寻求OFDR系统的商业化,国外许多研究单位对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OFDR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进行频域调制,以达到OFDR系统的要求,比如采用电流注入法、温度调制法、腔外光栅调制法或者腔外电光相位调制法等。


集成光路诊断需要比层析技术更大的测量量程。专家用磷化铟光波导结构得到了分辨率为50μm、测量范围为25mm的OFDR系统。


当调制光源时,注入电流的变化、残余振幅调制和非线性频率调啾会使系统的分辨率变差。用频率均衡器可以使频率惆啾线性化,优化系统的分辨率,使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mm,并使测量量程达到1m。


光通信网络的诊断需要使用波长为1.3μm或1.55μm的光源,OFDR系统的测量量程必须大很多。用波长为1.32μm的ND: YAG激光器作为光源,得到了较长的相干长度,使测量范围达到了50km,实验中的分辨率达到了380m。用波长为1.55cm的Er-Yb激光器作为光源,并使用了掺Er光纤放大器,得到了50m的分辨率,测量量程则达到了30km。随着光源调频技术的日益成熟, OFDR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SSB调制技术在量程大于5km时成功地得到cm量级的分辨率。


光频域反射计优点 

  

在光通信网络检测中包括了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等。前者一般只有厘米量级甚至毫米量级,后者的诊断一般使用波长为1.3μm或   1.55μm的光源,量程则达到了公里级,大的量程就需要大的动态范围和高的光源光功率。显然。OTDR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OFDR却可以满足.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的空间分辨率优点。 


1、高的灵敏度 


由于参考光的光功率比较大,一般能达到几十毫瓦。而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信号的功率很小。大约只是入射光的--45dB,从而可以得出结论。OFDR探测方式的灵敏度要远高于OTDR的探测方式。也就是说,在相同动态范围的条件下,OFDR需要的光源光功率要小得多。


2、高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辨别待测光纤上两个相邻测量点的能力。空间分辨率高意味着能辨别的测量点间距短,即光纤上能测量的信息点就多,更能反映 整条待测光纤的特性。在OTDR系统中分辨率受探测光脉冲宽度的限制,探测光脉冲宽度窄,则分辨率高,同时光脉冲能量变小,信噪比减小。


OFDR系统中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应为辨别待测光纤两个相邻测量点所对应的中频信号的能力,而辨别中频信号的能力与系统中所使用的频谱仪的接收机带宽密切相关。很明显,接收机带宽越小,则辨别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越强,同时引入的噪声电平也小,信噪比提高,故OFDR系统在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大的动态范围。


OFDR的限制因素与发展现状


1、光源相位噪声和相干性的限制

    

以上分析都是假定光源是单色的,而实际上的信号源都会产生较大的相位噪声并通过有限的频谱宽度表现出来。该相位噪声会减小空间分辨率并缩短光纤能够可靠测量的长度即光纤在一定长度之后测量到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反映出散射信号的大小,从而不能准确分析光纤的传输特性。


2、光源扫频非线性的限制 


实际使用的激光器由于受到温度变化、器件的振动、电网电压的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会引起光源谐振腔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输出光波谱线的变化,引起扫频的非线性,会展宽OFDR测量系统中差频信号的范围,这限制了OFDR方式的空间分辨率的大小。 


3、光波的极化限制 


由于OFDR方式采用的是相干检测方案,很明显,假如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的极化方向是正交的,则该信号光所对应的光纤测量点的信息就会丢失。因此,必须保证光波极化的稳定性


光频域反射仪(OFDR)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1、海上军事装备的应用


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初就实施了开发大型新舰船用光纤区域网作为计算机数据总线的计划(AEGIS(宇斯盾)计划),他们意识到了将舰艇中的同轴电缆更换为光缆的巨大价值。1986年初,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SAFENET(能抗毁的自适应光纤嵌入网)委员会。并于1987年成立工作组指导制定了SAFENET-I和SAFENE-II两套标准并开发出了相应系统。这些系统已安装在CG 47 级导弹巡洋舰、DDG 51级导弹驱逐舰、“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上。随后实施的高速光网(HSON)原型计划,在实现了1.7Gb/S的第一阶段目标后,美国“小石城号”军舰上的雷达数据总线传输容量就达到了1Gb/S,并使原来重量达90吨的同轴电缆被0.5吨重的单模光缆所代替。1997年11月,美国在核动力航空母舰“杜鲁门号”(CVN75)上采用气送光纤技术完成了光纤敷设。后来又成功地在“企业号”(CVN 65)上进行了敷设。还计划在“里根号”(CVN 76)、“尼米兹号”(CVN68)及“USSWasp”号(LHD-1)上用气送光纤技术敷设光纤系统。其中“杜鲁门号”上所用光纤达67.58kM。


在上述舰载高速光纤网、采用光纤制导的武器弹药或使用光纤传输信息的局部装置中,存在着大量的光纤连接头或光纤弯曲等现象,网络链路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网络工作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振动冲击严重;对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事关国家安全,需要在维护检修时具备很高的故障分辨率并能定位到器件内部。OTDR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OFDR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链路内各个光器件的反射及损耗特性,OTDR则因距离分辨率低而难以有效检测该链路中光器件的状况。表明OFDR能够有效地高精度检测中短距离专用光纤网络中光纤和器件的故障。


2、航空航天装备的应用


载人航天、大型飞机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也将之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的发展,必然对其内部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抗干扰能力以及体积重量等提出新的要求,光纤以其传输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质量轻、体积小、抗腐蚀、无火灾隐患等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支持该发展需求的最佳技术选择。美国自1995年波音777首次成功使用光纤局域网(LAN)技术之后,就提出了"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的概念,掀起了航空电子光纤网络技术研究的热潮。构建基于光纤技术的内部通信网络,成为这类专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开辟了新型的应用领域。然而,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是一个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类网络往往事关人的生命乃至国家安全,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


网络的链路距离短(几十米至数公里),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要求故障精确定位到器件的内部。因此,需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毫米量级、距离范围能到数公里的光纤链路检测设备,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显然不能满足上述测量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


目前国内军机的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了“1+N+1”的模式,“1”表示交换机机箱内的多模光纤长度,“N”表示两个机箱之间的光缆长度。


3、陆地军事装备的应用


在陆上的军事通信应用中的战略和战术通信的远程系统、基地间通信的局域网等因为光缆通信距离较长,不需要用到高分辨率的OFDR。

由于光纤传输损耗低、频带宽等固有的优点,光纤在雷达系统的应用首先用于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从而可使两者的距离从原来用同轴电缆时的300m以内扩大到2~5km。用光纤作传输媒体,其频带可覆盖X波段(8~12.4GHz)或Ku波段(12.4~18GHZ)。光纤在微波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光纤延迟线信号处理。先进的高分辨率雷达要求损耗低、时间带宽积大的延迟器件进行信号处理。传统的同轴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延迟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光纤延迟线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而且能封装进一个小型的封装盒。用于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的大多是多模光纤构成的延迟线。


在上述的中短距离的应用中,特别是封装在小盒里的光纤延迟线,维护时只有使用高分辨率的OFDR才能检测出是否有潜在故障。



光通信、层析技术和集成光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OFDR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技术,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OFDR的研究必将会广泛地被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开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纤通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频宽带、损失消耗较少。光纤通信的建设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光纤通信作为承载着很大信息量的传输网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顺利运行和安全,需要开发一种能精确测量出光纤通信特性的工具或者是仪器。光频域反射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光纤通信特性,光频域反射主要是分析光纤的散射光时间差、光程差来检测光纤通讯的。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原理介绍 


1、光纤中的散射


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光的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海水也是蓝的,这都是太阳光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同样的,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也会发生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与拉曼散射三种形式。



散射是光波与光纤介质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瑞利散射中,入射光被散射后,波长、频率并未发生变化,是一种弹性散射;布里渊散射中入射光与光纤中声波场发生作用,会出现高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和低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拉曼散射产生的结果与之类似,两者都属于非弹性散射。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OFS)就是通过采集光纤中散射光的信息进行测量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目前, OTDR 技术发展成熟,多用于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但受探测光脉冲宽度及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较大动态范围和较高空间分辨率,不适用于高精度测量领域。在温度与应变传感领域,多使用基于布里渊散射的 BOTDR、BOTDA 及 BOFDA 技术,其中 BOFDA技术最高能实现 2cm 的空间分辨率,但整个测试系统十分复杂,测量时间较长。


OFDR 技术是利用扫频光源相干检测技术对光纤中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由于不受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其同时具备空间分辨率高(光学测量可达 10μm) , 动态范围大, 测试灵敏度高等特点, 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监测领域如光器件内部剖析、土木工程模拟试验、车辆结构研究等。 


2、光学相干检测


光学相干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无线电波外差探测原理基本一致,故又称光外差检测。它是利用光的相干性将包含有被测信号的探测光和作为基准的参考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混频,输出两光波的差频信号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图:



相干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技术,它把高频光信号转换到易于检测的中频信号上,具有转换增益高、检测能力强、信噪比高等优点,在光通信、测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 原理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的背向反射技术,光源发出的线性扫频光经耦合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待测光纤中,在光纤各个位置上不断地产生瑞利散射信号,信号光是背向的,与另一路参考光耦合到探测器上进行相干混频。待测光纤不同位置,光频率不同,信号光与参考光的频差也不同。

通过频率测量可以获得待测光纤中各位置的光强。频率对应于光纤的位置,光强对应于此位置的反射率和回损。
 


光在光纤中向前传输时,当光纤中出现缺陷产生损耗时,不同位置处产生的瑞利散射信号便携带了这些损耗信息。对瑞利散射信号光进行频率检测,就能准确定位光纤沿线出现的熔接点、弯曲、断点等。OFDR 技术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光纤链路的诊断。

另一方面,当待测光纤置于外界的温度场或应变场中,光纤受温度或应变影响,光纤内部折射率分布会有变化,相应的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也会有变化,通过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测量,可以对应外界温度场或应变场的变化。从而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 


OFDR的发展现状

 

OFDR主要有三种应用:光通信网络诊断、集成光路诊断和层析技术。这些应用的差别在于它们对OFDR系统的要求不同。而其技术差别主要在于光源部分的调制方式不同。


在层析技术中应用时,要求测量量程为几个毫米,测量精度为几十个微米。 


为寻求OFDR系统的商业化,国外许多研究单位对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OFDR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进行频域调制,以达到OFDR系统的要求,比如采用电流注入法、温度调制法、腔外光栅调制法或者腔外电光相位调制法等。


集成光路诊断需要比层析技术更大的测量量程。专家用磷化铟光波导结构得到了分辨率为50μm、测量范围为25mm的OFDR系统。


当调制光源时,注入电流的变化、残余振幅调制和非线性频率调啾会使系统的分辨率变差。用频率均衡器可以使频率惆啾线性化,优化系统的分辨率,使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mm,并使测量量程达到1m。


光通信网络的诊断需要使用波长为1.3μm或1.55μm的光源,OFDR系统的测量量程必须大很多。用波长为1.32μm的ND: YAG激光器作为光源,得到了较长的相干长度,使测量范围达到了50km,实验中的分辨率达到了380m。用波长为1.55cm的Er-Yb激光器作为光源,并使用了掺Er光纤放大器,得到了50m的分辨率,测量量程则达到了30km。随着光源调频技术的日益成熟, OFDR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SSB调制技术在量程大于5km时成功地得到cm量级的分辨率。


光频域反射计优点 

  

在光通信网络检测中包括了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等。前者一般只有厘米量级甚至毫米量级,后者的诊断一般使用波长为1.3μm或   1.55μm的光源,量程则达到了公里级,大的量程就需要大的动态范围和高的光源光功率。显然。OTDR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OFDR却可以满足.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的空间分辨率优点。 


1、高的灵敏度 


由于参考光的光功率比较大,一般能达到几十毫瓦。而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信号的功率很小。大约只是入射光的--45dB,从而可以得出结论。OFDR探测方式的灵敏度要远高于OTDR的探测方式。也就是说,在相同动态范围的条件下,OFDR需要的光源光功率要小得多。


2、高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辨别待测光纤上两个相邻测量点的能力。空间分辨率高意味着能辨别的测量点间距短,即光纤上能测量的信息点就多,更能反映 整条待测光纤的特性。在OTDR系统中分辨率受探测光脉冲宽度的限制,探测光脉冲宽度窄,则分辨率高,同时光脉冲能量变小,信噪比减小。


OFDR系统中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应为辨别待测光纤两个相邻测量点所对应的中频信号的能力,而辨别中频信号的能力与系统中所使用的频谱仪的接收机带宽密切相关。很明显,接收机带宽越小,则辨别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越强,同时引入的噪声电平也小,信噪比提高,故OFDR系统在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大的动态范围。


OFDR的限制因素与发展现状


1、光源相位噪声和相干性的限制

    

以上分析都是假定光源是单色的,而实际上的信号源都会产生较大的相位噪声并通过有限的频谱宽度表现出来。该相位噪声会减小空间分辨率并缩短光纤能够可靠测量的长度即光纤在一定长度之后测量到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反映出散射信号的大小,从而不能准确分析光纤的传输特性。


2、光源扫频非线性的限制 


实际使用的激光器由于受到温度变化、器件的振动、电网电压的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会引起光源谐振腔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输出光波谱线的变化,引起扫频的非线性,会展宽OFDR测量系统中差频信号的范围,这限制了OFDR方式的空间分辨率的大小。 


3、光波的极化限制 


由于OFDR方式采用的是相干检测方案,很明显,假如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的极化方向是正交的,则该信号光所对应的光纤测量点的信息就会丢失。因此,必须保证光波极化的稳定性


光频域反射仪(OFDR)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1、海上军事装备的应用


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初就实施了开发大型新舰船用光纤区域网作为计算机数据总线的计划(AEGIS(宇斯盾)计划),他们意识到了将舰艇中的同轴电缆更换为光缆的巨大价值。1986年初,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SAFENET(能抗毁的自适应光纤嵌入网)委员会。并于1987年成立工作组指导制定了SAFENET-I和SAFENE-II两套标准并开发出了相应系统。这些系统已安装在CG 47 级导弹巡洋舰、DDG 51级导弹驱逐舰、“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上。随后实施的高速光网(HSON)原型计划,在实现了1.7Gb/S的第一阶段目标后,美国“小石城号”军舰上的雷达数据总线传输容量就达到了1Gb/S,并使原来重量达90吨的同轴电缆被0.5吨重的单模光缆所代替。1997年11月,美国在核动力航空母舰“杜鲁门号”(CVN75)上采用气送光纤技术完成了光纤敷设。后来又成功地在“企业号”(CVN 65)上进行了敷设。还计划在“里根号”(CVN 76)、“尼米兹号”(CVN68)及“USSWasp”号(LHD-1)上用气送光纤技术敷设光纤系统。其中“杜鲁门号”上所用光纤达67.58kM。


在上述舰载高速光纤网、采用光纤制导的武器弹药或使用光纤传输信息的局部装置中,存在着大量的光纤连接头或光纤弯曲等现象,网络链路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网络工作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振动冲击严重;对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事关国家安全,需要在维护检修时具备很高的故障分辨率并能定位到器件内部。OTDR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OFDR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链路内各个光器件的反射及损耗特性,OTDR则因距离分辨率低而难以有效检测该链路中光器件的状况。表明OFDR能够有效地高精度检测中短距离专用光纤网络中光纤和器件的故障。


2、航空航天装备的应用


载人航天、大型飞机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也将之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的发展,必然对其内部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抗干扰能力以及体积重量等提出新的要求,光纤以其传输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质量轻、体积小、抗腐蚀、无火灾隐患等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支持该发展需求的最佳技术选择。美国自1995年波音777首次成功使用光纤局域网(LAN)技术之后,就提出了"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的概念,掀起了航空电子光纤网络技术研究的热潮。构建基于光纤技术的内部通信网络,成为这类专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开辟了新型的应用领域。然而,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是一个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类网络往往事关人的生命乃至国家安全,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


网络的链路距离短(几十米至数公里),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要求故障精确定位到器件的内部。因此,需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毫米量级、距离范围能到数公里的光纤链路检测设备,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显然不能满足上述测量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


目前国内军机的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了“1+N+1”的模式,“1”表示交换机机箱内的多模光纤长度,“N”表示两个机箱之间的光缆长度。


3、陆地军事装备的应用


在陆上的军事通信应用中的战略和战术通信的远程系统、基地间通信的局域网等因为光缆通信距离较长,不需要用到高分辨率的OFDR。

由于光纤传输损耗低、频带宽等固有的优点,光纤在雷达系统的应用首先用于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从而可使两者的距离从原来用同轴电缆时的300m以内扩大到2~5km。用光纤作传输媒体,其频带可覆盖X波段(8~12.4GHz)或Ku波段(12.4~18GHZ)。光纤在微波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光纤延迟线信号处理。先进的高分辨率雷达要求损耗低、时间带宽积大的延迟器件进行信号处理。传统的同轴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延迟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光纤延迟线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而且能封装进一个小型的封装盒。用于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的大多是多模光纤构成的延迟线。


在上述的中短距离的应用中,特别是封装在小盒里的光纤延迟线,维护时只有使用高分辨率的OFDR才能检测出是否有潜在故障。



光通信、层析技术和集成光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OFDR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技术,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OFDR的研究必将会广泛地被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开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纤通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频宽带、损失消耗较少。光纤通信的建设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光纤通信作为承载着很大信息量的传输网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顺利运行和安全,需要开发一种能精确测量出光纤通信特性的工具或者是仪器。光频域反射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光纤通信特性,光频域反射主要是分析光纤的散射光时间差、光程差来检测光纤通讯的。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原理介绍 


1、光纤中的散射


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光的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海水也是蓝的,这都是太阳光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同样的,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也会发生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与拉曼散射三种形式。



散射是光波与光纤介质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瑞利散射中,入射光被散射后,波长、频率并未发生变化,是一种弹性散射;布里渊散射中入射光与光纤中声波场发生作用,会出现高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和低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拉曼散射产生的结果与之类似,两者都属于非弹性散射。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OFS)就是通过采集光纤中散射光的信息进行测量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目前, OTDR 技术发展成熟,多用于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但受探测光脉冲宽度及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较大动态范围和较高空间分辨率,不适用于高精度测量领域。在温度与应变传感领域,多使用基于布里渊散射的 BOTDR、BOTDA 及 BOFDA 技术,其中 BOFDA技术最高能实现 2cm 的空间分辨率,但整个测试系统十分复杂,测量时间较长。


OFDR 技术是利用扫频光源相干检测技术对光纤中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由于不受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其同时具备空间分辨率高(光学测量可达 10μm) , 动态范围大, 测试灵敏度高等特点, 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监测领域如光器件内部剖析、土木工程模拟试验、车辆结构研究等。 


2、光学相干检测


光学相干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无线电波外差探测原理基本一致,故又称光外差检测。它是利用光的相干性将包含有被测信号的探测光和作为基准的参考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混频,输出两光波的差频信号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图:



相干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技术,它把高频光信号转换到易于检测的中频信号上,具有转换增益高、检测能力强、信噪比高等优点,在光通信、测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 原理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的背向反射技术,光源发出的线性扫频光经耦合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待测光纤中,在光纤各个位置上不断地产生瑞利散射信号,信号光是背向的,与另一路参考光耦合到探测器上进行相干混频。待测光纤不同位置,光频率不同,信号光与参考光的频差也不同。

通过频率测量可以获得待测光纤中各位置的光强。频率对应于光纤的位置,光强对应于此位置的反射率和回损。
 


光在光纤中向前传输时,当光纤中出现缺陷产生损耗时,不同位置处产生的瑞利散射信号便携带了这些损耗信息。对瑞利散射信号光进行频率检测,就能准确定位光纤沿线出现的熔接点、弯曲、断点等。OFDR 技术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光纤链路的诊断。

另一方面,当待测光纤置于外界的温度场或应变场中,光纤受温度或应变影响,光纤内部折射率分布会有变化,相应的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也会有变化,通过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测量,可以对应外界温度场或应变场的变化。从而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 


OFDR的发展现状

 

OFDR主要有三种应用:光通信网络诊断、集成光路诊断和层析技术。这些应用的差别在于它们对OFDR系统的要求不同。而其技术差别主要在于光源部分的调制方式不同。


在层析技术中应用时,要求测量量程为几个毫米,测量精度为几十个微米。 


为寻求OFDR系统的商业化,国外许多研究单位对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OFDR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进行频域调制,以达到OFDR系统的要求,比如采用电流注入法、温度调制法、腔外光栅调制法或者腔外电光相位调制法等。


集成光路诊断需要比层析技术更大的测量量程。专家用磷化铟光波导结构得到了分辨率为50μm、测量范围为25mm的OFDR系统。


当调制光源时,注入电流的变化、残余振幅调制和非线性频率调啾会使系统的分辨率变差。用频率均衡器可以使频率惆啾线性化,优化系统的分辨率,使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mm,并使测量量程达到1m。


光通信网络的诊断需要使用波长为1.3μm或1.55μm的光源,OFDR系统的测量量程必须大很多。用波长为1.32μm的ND: YAG激光器作为光源,得到了较长的相干长度,使测量范围达到了50km,实验中的分辨率达到了380m。用波长为1.55cm的Er-Yb激光器作为光源,并使用了掺Er光纤放大器,得到了50m的分辨率,测量量程则达到了30km。随着光源调频技术的日益成熟, OFDR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SSB调制技术在量程大于5km时成功地得到cm量级的分辨率。


光频域反射计优点 

  

在光通信网络检测中包括了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等。前者一般只有厘米量级甚至毫米量级,后者的诊断一般使用波长为1.3μm或   1.55μm的光源,量程则达到了公里级,大的量程就需要大的动态范围和高的光源光功率。显然。OTDR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OFDR却可以满足.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的空间分辨率优点。 


1、高的灵敏度 


由于参考光的光功率比较大,一般能达到几十毫瓦。而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信号的功率很小。大约只是入射光的--45dB,从而可以得出结论。OFDR探测方式的灵敏度要远高于OTDR的探测方式。也就是说,在相同动态范围的条件下,OFDR需要的光源光功率要小得多。


2、高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辨别待测光纤上两个相邻测量点的能力。空间分辨率高意味着能辨别的测量点间距短,即光纤上能测量的信息点就多,更能反映 整条待测光纤的特性。在OTDR系统中分辨率受探测光脉冲宽度的限制,探测光脉冲宽度窄,则分辨率高,同时光脉冲能量变小,信噪比减小。


OFDR系统中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应为辨别待测光纤两个相邻测量点所对应的中频信号的能力,而辨别中频信号的能力与系统中所使用的频谱仪的接收机带宽密切相关。很明显,接收机带宽越小,则辨别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越强,同时引入的噪声电平也小,信噪比提高,故OFDR系统在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大的动态范围。


OFDR的限制因素与发展现状


1、光源相位噪声和相干性的限制

    

以上分析都是假定光源是单色的,而实际上的信号源都会产生较大的相位噪声并通过有限的频谱宽度表现出来。该相位噪声会减小空间分辨率并缩短光纤能够可靠测量的长度即光纤在一定长度之后测量到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反映出散射信号的大小,从而不能准确分析光纤的传输特性。


2、光源扫频非线性的限制 


实际使用的激光器由于受到温度变化、器件的振动、电网电压的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会引起光源谐振腔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输出光波谱线的变化,引起扫频的非线性,会展宽OFDR测量系统中差频信号的范围,这限制了OFDR方式的空间分辨率的大小。 


3、光波的极化限制 


由于OFDR方式采用的是相干检测方案,很明显,假如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的极化方向是正交的,则该信号光所对应的光纤测量点的信息就会丢失。因此,必须保证光波极化的稳定性


光频域反射仪(OFDR)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1、海上军事装备的应用


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初就实施了开发大型新舰船用光纤区域网作为计算机数据总线的计划(AEGIS(宇斯盾)计划),他们意识到了将舰艇中的同轴电缆更换为光缆的巨大价值。1986年初,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SAFENET(能抗毁的自适应光纤嵌入网)委员会。并于1987年成立工作组指导制定了SAFENET-I和SAFENE-II两套标准并开发出了相应系统。这些系统已安装在CG 47 级导弹巡洋舰、DDG 51级导弹驱逐舰、“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上。随后实施的高速光网(HSON)原型计划,在实现了1.7Gb/S的第一阶段目标后,美国“小石城号”军舰上的雷达数据总线传输容量就达到了1Gb/S,并使原来重量达90吨的同轴电缆被0.5吨重的单模光缆所代替。1997年11月,美国在核动力航空母舰“杜鲁门号”(CVN75)上采用气送光纤技术完成了光纤敷设。后来又成功地在“企业号”(CVN 65)上进行了敷设。还计划在“里根号”(CVN 76)、“尼米兹号”(CVN68)及“USSWasp”号(LHD-1)上用气送光纤技术敷设光纤系统。其中“杜鲁门号”上所用光纤达67.58kM。


在上述舰载高速光纤网、采用光纤制导的武器弹药或使用光纤传输信息的局部装置中,存在着大量的光纤连接头或光纤弯曲等现象,网络链路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网络工作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振动冲击严重;对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事关国家安全,需要在维护检修时具备很高的故障分辨率并能定位到器件内部。OTDR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OFDR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链路内各个光器件的反射及损耗特性,OTDR则因距离分辨率低而难以有效检测该链路中光器件的状况。表明OFDR能够有效地高精度检测中短距离专用光纤网络中光纤和器件的故障。


2、航空航天装备的应用


载人航天、大型飞机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也将之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的发展,必然对其内部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抗干扰能力以及体积重量等提出新的要求,光纤以其传输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质量轻、体积小、抗腐蚀、无火灾隐患等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支持该发展需求的最佳技术选择。美国自1995年波音777首次成功使用光纤局域网(LAN)技术之后,就提出了"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的概念,掀起了航空电子光纤网络技术研究的热潮。构建基于光纤技术的内部通信网络,成为这类专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开辟了新型的应用领域。然而,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是一个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类网络往往事关人的生命乃至国家安全,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


网络的链路距离短(几十米至数公里),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要求故障精确定位到器件的内部。因此,需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毫米量级、距离范围能到数公里的光纤链路检测设备,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显然不能满足上述测量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


目前国内军机的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了“1+N+1”的模式,“1”表示交换机机箱内的多模光纤长度,“N”表示两个机箱之间的光缆长度。


3、陆地军事装备的应用


在陆上的军事通信应用中的战略和战术通信的远程系统、基地间通信的局域网等因为光缆通信距离较长,不需要用到高分辨率的OFDR。

由于光纤传输损耗低、频带宽等固有的优点,光纤在雷达系统的应用首先用于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从而可使两者的距离从原来用同轴电缆时的300m以内扩大到2~5km。用光纤作传输媒体,其频带可覆盖X波段(8~12.4GHz)或Ku波段(12.4~18GHZ)。光纤在微波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光纤延迟线信号处理。先进的高分辨率雷达要求损耗低、时间带宽积大的延迟器件进行信号处理。传统的同轴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延迟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光纤延迟线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而且能封装进一个小型的封装盒。用于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的大多是多模光纤构成的延迟线。


在上述的中短距离的应用中,特别是封装在小盒里的光纤延迟线,维护时只有使用高分辨率的OFDR才能检测出是否有潜在故障。



光通信、层析技术和集成光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OFDR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技术,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OFDR的研究必将会广泛地被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开展。

光纤通信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光纤通讯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传输频宽带、损失消耗较少。光纤通信的建设起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并且得到大规模的发展。


光纤通信作为承载着很大信息量的传输网络,具有一定的风险和不稳定性,为了保证光纤通信的顺利运行和安全,需要开发一种能精确测量出光纤通信特性的工具或者是仪器。光频域反射能够准确的检测出光纤通信特性,光频域反射主要是分析光纤的散射光时间差、光程差来检测光纤通讯的。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的原理介绍 


1、光纤中的散射


当光通过不均匀介质时会向四面八方传播,这就是光的散射,例如晴朗的天空呈现蓝色,海水也是蓝的,这都是太阳光发生散射的结果(波长较短的蓝光被大气微粒散射)。同样的,当光在光纤中传输时,由于光纤中折射率分布不均匀,也会发生散射,主要有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与拉曼散射三种形式。



散射是光波与光纤介质的粒子相互作用的结果。瑞利散射中,入射光被散射后,波长、频率并未发生变化,是一种弹性散射;布里渊散射中入射光与光纤中声波场发生作用,会出现高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和低于原入射光频率的光。拉曼散射产生的结果与之类似,两者都属于非弹性散射。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DOFS)就是通过采集光纤中散射光的信息进行测量的,可以分成如下几类: 



目前, OTDR 技术发展成熟,多用于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但受探测光脉冲宽度及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难以同时满足较大动态范围和较高空间分辨率,不适用于高精度测量领域。在温度与应变传感领域,多使用基于布里渊散射的 BOTDR、BOTDA 及 BOFDA 技术,其中 BOFDA技术最高能实现 2cm 的空间分辨率,但整个测试系统十分复杂,测量时间较长。


OFDR 技术是利用扫频光源相干检测技术对光纤中的光信号进行检测的一项技术,由于不受空间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矛盾的限制,其同时具备空间分辨率高(光学测量可达 10μm) , 动态范围大, 测试灵敏度高等特点, 适用于短距离高精度监测领域如光器件内部剖析、土木工程模拟试验、车辆结构研究等。 


2、光学相干检测


光学相干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无线电波外差探测原理基本一致,故又称光外差检测。它是利用光的相干性将包含有被测信号的探测光和作为基准的参考光在满足一定条件下进行混频,输出两光波的差频信号的一种检测技术,其基本原理如下图:



相干检测是一种间接检测技术,它把高频光信号转换到易于检测的中频信号上,具有转换增益高、检测能力强、信噪比高等优点,在光通信、测量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3、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 原理


OFDR(光频域反射技术)是一种基于光纤中瑞利散射的背向反射技术,光源发出的线性扫频光经耦合器分为两路,一路进入待测光纤中,在光纤各个位置上不断地产生瑞利散射信号,信号光是背向的,与另一路参考光耦合到探测器上进行相干混频。待测光纤不同位置,光频率不同,信号光与参考光的频差也不同。

通过频率测量可以获得待测光纤中各位置的光强。频率对应于光纤的位置,光强对应于此位置的反射率和回损。
 


光在光纤中向前传输时,当光纤中出现缺陷产生损耗时,不同位置处产生的瑞利散射信号便携带了这些损耗信息。对瑞利散射信号光进行频率检测,就能准确定位光纤沿线出现的熔接点、弯曲、断点等。OFDR 技术就是通过上述原理实现光纤链路的诊断。

另一方面,当待测光纤置于外界的温度场或应变场中,光纤受温度或应变影响,光纤内部折射率分布会有变化,相应的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也会有变化,通过瑞利散射信号光的频率测量,可以对应外界温度场或应变场的变化。从而实现分布式光纤传感。 


OFDR的发展现状

 

OFDR主要有三种应用:光通信网络诊断、集成光路诊断和层析技术。这些应用的差别在于它们对OFDR系统的要求不同。而其技术差别主要在于光源部分的调制方式不同。


在层析技术中应用时,要求测量量程为几个毫米,测量精度为几十个微米。 


为寻求OFDR系统的商业化,国外许多研究单位对采用半导体激光器作为光源的OFDR系统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他们尝试用各种方法对半导体激光器光源进行频域调制,以达到OFDR系统的要求,比如采用电流注入法、温度调制法、腔外光栅调制法或者腔外电光相位调制法等。


集成光路诊断需要比层析技术更大的测量量程。专家用磷化铟光波导结构得到了分辨率为50μm、测量范围为25mm的OFDR系统。


当调制光源时,注入电流的变化、残余振幅调制和非线性频率调啾会使系统的分辨率变差。用频率均衡器可以使频率惆啾线性化,优化系统的分辨率,使系统的分辨率达到1mm,并使测量量程达到1m。


光通信网络的诊断需要使用波长为1.3μm或1.55μm的光源,OFDR系统的测量量程必须大很多。用波长为1.32μm的ND: YAG激光器作为光源,得到了较长的相干长度,使测量范围达到了50km,实验中的分辨率达到了380m。用波长为1.55cm的Er-Yb激光器作为光源,并使用了掺Er光纤放大器,得到了50m的分辨率,测量量程则达到了30km。随着光源调频技术的日益成熟, OFDR的分辨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运用SSB调制技术在量程大于5km时成功地得到cm量级的分辨率。


光频域反射计优点 

  

在光通信网络检测中包括了集成光路的诊断和光通信网络故障的检测等。前者一般只有厘米量级甚至毫米量级,后者的诊断一般使用波长为1.3μm或   1.55μm的光源,量程则达到了公里级,大的量程就需要大的动态范围和高的光源光功率。显然。OTDR分辨率与动态范围之间的矛盾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OFDR却可以满足.它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的空间分辨率优点。 


1、高的灵敏度 


由于参考光的光功率比较大,一般能达到几十毫瓦。而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光信号的功率很小。大约只是入射光的--45dB,从而可以得出结论。OFDR探测方式的灵敏度要远高于OTDR的探测方式。也就是说,在相同动态范围的条件下,OFDR需要的光源光功率要小得多。


2、高的空间分辨率 


空间分辨率是指测量系统能辨别待测光纤上两个相邻测量点的能力。空间分辨率高意味着能辨别的测量点间距短,即光纤上能测量的信息点就多,更能反映 整条待测光纤的特性。在OTDR系统中分辨率受探测光脉冲宽度的限制,探测光脉冲宽度窄,则分辨率高,同时光脉冲能量变小,信噪比减小。


OFDR系统中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对应为辨别待测光纤两个相邻测量点所对应的中频信号的能力,而辨别中频信号的能力与系统中所使用的频谱仪的接收机带宽密切相关。很明显,接收机带宽越小,则辨别两个不同频率信号的能力越强,同时引入的噪声电平也小,信噪比提高,故OFDR系统在得到高空间分辨率的同时也能得到很大的动态范围。


OFDR的限制因素与发展现状


1、光源相位噪声和相干性的限制

    

以上分析都是假定光源是单色的,而实际上的信号源都会产生较大的相位噪声并通过有限的频谱宽度表现出来。该相位噪声会减小空间分辨率并缩短光纤能够可靠测量的长度即光纤在一定长度之后测量到的数据就不能准确反映出散射信号的大小,从而不能准确分析光纤的传输特性。


2、光源扫频非线性的限制 


实际使用的激光器由于受到温度变化、器件的振动、电网电压的波动等条件的影响,会引起光源谐振腔位置的变化从而影响输出光波谱线的变化,引起扫频的非线性,会展宽OFDR测量系统中差频信号的范围,这限制了OFDR方式的空间分辨率的大小。 


3、光波的极化限制 


由于OFDR方式采用的是相干检测方案,很明显,假如信号光和参考光在光电探测器的光敏面上的极化方向是正交的,则该信号光所对应的光纤测量点的信息就会丢失。因此,必须保证光波极化的稳定性


光频域反射仪(OFDR)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1、海上军事装备的应用


美国海军在80年代初就实施了开发大型新舰船用光纤区域网作为计算机数据总线的计划(AEGIS(宇斯盾)计划),他们意识到了将舰艇中的同轴电缆更换为光缆的巨大价值。1986年初,美国海军海洋系统司令部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SAFENET(能抗毁的自适应光纤嵌入网)委员会。并于1987年成立工作组指导制定了SAFENET-I和SAFENE-II两套标准并开发出了相应系统。这些系统已安装在CG 47 级导弹巡洋舰、DDG 51级导弹驱逐舰、“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等舰艇上。随后实施的高速光网(HSON)原型计划,在实现了1.7Gb/S的第一阶段目标后,美国“小石城号”军舰上的雷达数据总线传输容量就达到了1Gb/S,并使原来重量达90吨的同轴电缆被0.5吨重的单模光缆所代替。1997年11月,美国在核动力航空母舰“杜鲁门号”(CVN75)上采用气送光纤技术完成了光纤敷设。后来又成功地在“企业号”(CVN 65)上进行了敷设。还计划在“里根号”(CVN 76)、“尼米兹号”(CVN68)及“USSWasp”号(LHD-1)上用气送光纤技术敷设光纤系统。其中“杜鲁门号”上所用光纤达67.58kM。


在上述舰载高速光纤网、采用光纤制导的武器弹药或使用光纤传输信息的局部装置中,存在着大量的光纤连接头或光纤弯曲等现象,网络链路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网络工作环境恶劣、温度变化大、振动冲击严重;对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事关国家安全,需要在维护检修时具备很高的故障分辨率并能定位到器件内部。OTDR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上述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OFDR可以有效的检测出链路内各个光器件的反射及损耗特性,OTDR则因距离分辨率低而难以有效检测该链路中光器件的状况。表明OFDR能够有效地高精度检测中短距离专用光纤网络中光纤和器件的故障。


2、航空航天装备的应用


载人航天、大型飞机作为国家科技实力的标志,得到迅速发展,我国也将之列入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工程。大型飞机、载人航天的发展,必然对其内部通信网络的传输容量、抗干扰能力以及体积重量等提出新的要求,光纤以其传输带宽、抗电磁干扰能力、以及质量轻、体积小、抗腐蚀、无火灾隐患等独特优越性,使其成为支持该发展需求的最佳技术选择。美国自1995年波音777首次成功使用光纤局域网(LAN)技术之后,就提出了"航空电子光纤统一网络"的概念,掀起了航空电子光纤网络技术研究的热潮。构建基于光纤技术的内部通信网络,成为这类专用通信网络的发展趋势,也为光纤通信技术开辟了新型的应用领域。然而,这类网络的可靠性检测是一个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这类网络往往事关人的生命乃至国家安全,对网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必须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测。


网络的链路距离短(几十米至数公里),结构复杂、光器件数目多,要求故障精确定位到器件的内部。因此,需要定位精度能够达到毫米量级、距离范围能到数公里的光纤链路检测设备,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显然不能满足上述测量要求,而OFDR则具备满足这一应用需求的能力。


目前国内军机的通信系统普遍采用了“1+N+1”的模式,“1”表示交换机机箱内的多模光纤长度,“N”表示两个机箱之间的光缆长度。


3、陆地军事装备的应用


在陆上的军事通信应用中的战略和战术通信的远程系统、基地间通信的局域网等因为光缆通信距离较长,不需要用到高分辨率的OFDR。

由于光纤传输损耗低、频带宽等固有的优点,光纤在雷达系统的应用首先用于连接雷达天线和雷达控制中心,从而可使两者的距离从原来用同轴电缆时的300m以内扩大到2~5km。用光纤作传输媒体,其频带可覆盖X波段(8~12.4GHz)或Ku波段(12.4~18GHZ)。光纤在微波信号处理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光纤延迟线信号处理。先进的高分辨率雷达要求损耗低、时间带宽积大的延迟器件进行信号处理。传统的同轴延迟线、声表面波(SAW)延迟线、电荷耦合器件(CCD)等均已不能满足要求。光纤延迟线不仅能达到上述要求,而且能封装进一个小型的封装盒。用于相控阵雷达信号处理的大多是多模光纤构成的延迟线。


在上述的中短距离的应用中,特别是封装在小盒里的光纤延迟线,维护时只有使用高分辨率的OFDR才能检测出是否有潜在故障。



光通信、层析技术和集成光学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技术。OFDR作为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空间分辨率测量技术,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随着国内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关OFDR的研究必将会广泛地被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以开展。


本公众号高薪签约长期专栏作者,欢迎具备优秀写作能力的科技从业或爱好者,联系传感器小编YG18511751369(微信号)

期待下一篇10W+出自您的笔下!

 

免责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本文内容为原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为您发布产品,请点击“阅读原文”

 
传感器技术 制造业的未来是智能化,智能化的基础就是传感器; 互联网的方向是物联网,物联网的基石也是传感器; 关注传感器技术,获得技术资讯、产品应用、市场机会,掌握最黑科技,为中国工业导航。
评论 (0)
  • 近期,金融界消息称,江西万年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及芯片”的专利。此项创新工艺的申请,标志着万年芯在高端芯片封装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半导体产业链提升注入了新动能。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塑封的大尺寸芯片平铺于下模盒腔体内的基板并将大尺寸芯片的背向表面直接放置于基板上以进行基板吸附;将上模盒盖合于下模盒形成塑封腔,根据基板将塑封腔分为上型腔以及下型腔;将下型腔内壁与大尺寸芯片间的空隙进行树脂填充;通过设置于
    万年芯 2025-04-22 13:28 56浏览
  •   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软件是攻克电子设备电磁干扰难题的专业利器。在电子设备复杂度攀升、电磁兼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该软件于研发、测试、生产全流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以下为其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软件核心功能   干扰与敏感分析:深度剖析电磁干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53 47浏览
  • 引言:老龄化社会的健康守护需求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加速,老年人的健康管理与生活质量成为社会焦点。记忆衰退、用药混乱、日程遗漏等问题频发,催生了智能健康设备的市场需求。WTR096录音语音芯片,凭借其高度集成的录放音、计时时钟与计划管理功能,为老年人量身打造了一站式健康管理方案,重新定义智能语音时钟的价值。功能亮点:1. 用药安全守护:多维度提醒,拒绝遗忘多时段精准提醒:支持一天内设置多个用药时间(如早、中、晚),适配复杂用药需求。个性化语音定制:家属可录制专属提醒语音(如“上午9点,请服用降压药”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2 08:41 84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基于GIS的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软件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电磁态势数据相结合,通过图形化手段直观展示电磁环境态势的系统。这类软件在军事、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能够辅助用户进行电磁频谱分析、干扰监测、态势研判和决策支持。以下是关于此类系统的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电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1:44 62浏览
  • 引言:工业安全与智能化需求的双重驱动在工业安全、环境保护及家庭安防领域,气体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始终是重大隐患。随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及语音交互的快速发展,气体检测报警器正朝着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的方向演进。WT588F02B-8S语音芯片,以“离在线语音更换+多协议通信”为核心优势,为气体检测报警器提供了一套高效、灵活的低成本语音解决方案,助力开发者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1. 核心功能:从监测到预警的全流程覆盖实时气体监测:支持一氧化碳、臭氧、硫化氢等多种气体浓度检测,精度可达p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2 09:14 65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深度解析   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场保障任务愈发复杂,传统人工评估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精准的管理需求。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作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0:28 73浏览
  • 据国际精益六西格玛研究所(ILSSI)成员大卫·哈钦斯(David Hutchins)的回忆,在“六西格玛”名称出现前,摩托罗拉组建了约100个质量改进团队,接受朱兰博士制作的16盘录像带培训,名为《朱兰论质量改进》(Juran on Quality Improvement),为了推广这种严谨的分析方法(朱兰博士视频中的核心内容),摩托罗拉前首席执行官鲍勃·加尔文创造了“六西格玛”这一标签,用以表彰这种“最顶尖"的方法。大卫·哈钦斯(David Hutchins)是朱兰博士的好友,也为他的工作做
    优思学院 2025-04-22 12:03 57浏览
  • 4 月 19 日,“增长无界・智领未来” 第十六届牛商大会暨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成果报告会在深圳凤凰大厦盛大举行。河南业之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利强——誉峰变频器强哥凭借在变频器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膺第十六届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携誉峰变频器品牌惊艳亮相,以十几年如一日的深耕与创新,书写着行业传奇。图 1:誉峰变频器强哥在牛商大会领奖现场,荣耀时刻定格牛商大会现场,誉峰变频器强哥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面对镜头,他从容分享了自己在变频器行业二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心路感悟。谈及全域营销战略的成功,誉峰变频器强
    电子与消费 2025-04-22 13:22 72浏览
  •   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是解决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异常的核心工具。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提升与电磁环境复杂化,EMC 问题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下从平台架构、核心功能、技术实现、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剖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29 41浏览
  •   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电磁干扰(EMI)严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作为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效抑制,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干扰抑制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干扰抑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5:27 40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