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上篇文章我们的验证过程,首先我们已经知道了是由于原来的封装不能兼容新连接器,绿油把连接器抬高了,导致连接器信号针无法和信号pad充分的接触,最后就变成了开路状态。
我们采取的方法就是通过把多余的绿油刮掉,使得绿油不抬高同轴连接器,从而形成正常的接触,然后连接器和板上的pad就能够很好的贴合了哈。
有两位网友说了,可以从修正下同轴连接器的角度出发,把超过绿油部分的连接器底座的区域磨掉。恩,这个方法肯定会有作用,磨掉之后就相当于绿油不会抬起连接器了
方法好是好,就是仅凭高速先生的双手,估计磨到手都废了也不一定磨得出来,另外还有一点上篇文章也说过了,就是这个同轴连接器其实还蛮贵的,高速先生真不太敢哈。。。
那还有没有更实用的方法呢?粉丝们又有好的建议,这些粉丝们的回答就很符合高速先生“节俭”的宗旨了。毕竟同轴连接器是贵的,PCB板就相对便宜很多了。
相比于上面和下面的二条,需要用到一些外部的导电物品来协助,高速先生决定采取中间的那条很简单的建议,那就是在板上的信号pad位置用焊锡加厚,以便使它在板上突出一点,刚好来弥补这个高度差,就像下面这个示意图。
把关键位置放大一点,就是这样子的操作。
说干就干,于是高速先生拿起了熟悉的电烙铁,准备轻轻的往信号pad上面点一下。
本来以为也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无非就是涂点锡上去吗,我们先用上篇文章刮过的那个焊盘直接试试。
结果我们感觉已经是很轻轻的放一点上去,然而一安装上发现拧紧螺钉,连接器底座的地压根接触不上,应该就像下面这个情况,也就是我们的焊锡加厚啦!!!
当然这有可能是本身就刮掉了绿油,露铜区域已经和绿油已经平齐了,然后锡加厚了就把连接器的针脚顶高了,导致底盘的地不能和板上的地很好的接触。
于是我们换另外一个没刮过的地方试试,然后很小心的仅上一丢丢的锡,就像下面这样。
然后小心翼翼的安装好,发现终于能够顺利的连接上了。
最后不由得感慨一下,手工的焊接还是和机器差得老远了,本以为就点下锡那么简单的方法,居然搞得比之前刮焊盘花的时间长多了。。。
— end —
本期提问:
大家都有手工焊接的经历吗,分享一下你们的手工焊接的原因和过程?
如果不想错过“高速先生”的精彩内容,请记得点击上方蓝字“高速先生”,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可第一时间看到高速先生的推文,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
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
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
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
回复32→电源系列(下)
回复31→电源系列(上)
回复30→DDR系列(下)
回复29→DDR系列(上)
回复28→层叠系列(下)
回复27→层叠系列(上)
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
回复23→阻抗系列(下)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回复21→阻抗系列(上)
回复20→绕线与时序
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
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
回复15→串行系列
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
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
回复09→DDRX系列
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回复06→略谈Allegro Pcb Design 小技巧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回复04→微带线系列
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
回复01→案例分享系列
扫码关注
微信号|高速先生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在线直播意法半导体“在中国,为中国”战略,STM32最新产品、应用及生态; STM32线上训练营带您玩转机械手直播:边缘AI及GUI软硬件开发特训,ST资深专家在线互动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