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双卡手机,我们都很熟悉。其诞生于2G时代,经历了3G和4G时代不断发展,已逐渐实现普及化,成为了大多数智能手机具备的功能。
进入5G时代,在市场需求持续驱动和运营商的牵引下,双卡双待功能更是一开始就成为了5G手机的标配。当前,各大芯片商和终端商已相继推出支持4G+5G和5G+5G双卡双待的产品。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双卡双待手机已成为市场主流,但5G双卡双通手机一直未见上市。
直到去年年底联发科发布顶级旗舰芯片天玑 9000,其支持5G双卡双通,可实现5G双通不断网、不漏接,时刻保持5G顺畅,这才终于铺平了5G+5G双卡双通手机上市之路。
图片来源网络
这也不禁让人产生一连串的疑问:5G双卡双通为何姗姗来迟?背后有着怎样的技术实现原理?又将为未来5G终端行业发展注入怎样的新意义?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
5G双卡双通为何姗姗来迟?
双卡双待和双卡双通有什么区别?准确点讲,双卡双待分为双卡双待单通和双卡双待双通,通常我们将前者简称为双卡双待,后者称为双卡双通。
双卡双待单通,指两张SIM卡可以同时在网待机,但不能同时进行语音或数据业务。比如,如果一张SIM卡正在通话,另一张SIM卡的来电打不进来,对方可能会听到“您拨打的电话暂时无法接通,请稍后再拨“等语音提示,甚至本机用户根本不知道有来电,导致电话漏接。
双卡双待双通,指两张SIM卡可以同时进行语音或数据业务。比如,一张卡在进行语音业务时可在另一张卡上发起和接听语音通话,一张卡在数据业务连接不中断的情况下可在另一张卡上接打语音通话。
从技术实现原理上看,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众所周知,手机的通信系统主要由基带和射频(RF)部分组成。基带部分负责基带数字信号处理,支持NR、LTE、WCDMA、GSM等不同网络制式的协议栈。射频部分主要负责将基带信号转换为射频信号并传输到天线进行发送,或反之将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以供基带部分处理。
正是因为内置了基带和射频芯片,手机才能与网络进行通信。但手机要与网络建立连接,首先还需基于通信协议向网络注册,让网络知道你在哪里,你是谁。完成网络注册后的SIM卡,就叫处于待机状态。这个“待”,也就是双卡双待的“待”。
SIM卡只有处于待机状态时,才能接打电话或上网。比如,当SIM卡有来电时,网络会在SIM卡已注册的位置区域发送寻呼(paging)消息,如果手机检测到该寻呼消息是发送给自己的,就通过寻呼响应消息回复给网络,并与网络建立连接,此时手机上会显示来电振铃。这样一来,SIM卡就从待机状态进入通话状态(连接状态)。在待机状态下,为了省电,手机会每隔一段时间监听寻呼,以确定是否有来电或数据传送。
不难看出,双卡手机可以说天然支持双待,两张SIM卡只要都完成了网络注册,并只需共享一套射频资源,采用分时占用这一套射频资源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对两卡网络的寻呼监听,进而实现双卡双待。
但对于双卡双通而言,两张SIM卡要同时与网络建立连接进行通话或上网,一套射频资源就很难实现了。因为当一张SIM卡处于连接状态时,会全时占用全部射频资源,致使另一张SIM卡无射频资源可用,比如无法监听和接收网络寻呼,更无法通过射频资源响应网络寻呼消息,无法与网络建立连接,从而处于暂时断网状态。
为此,为了实现双卡双待双通,业界通常采取的方式是,为两张SIM卡各自配置一套独立的射频资源,就像一个外壳下内拼两部手机一般。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不但成本高昂,还会大幅增加手机体积和重量,集成难度极大,且更加耗电。
正因如此,虽然当前双卡双待手机已普及,双卡双通手机却很少见。而进入5G时代,由于5G手机比4G手机更复杂、硬件成本更高等原因,实现5G双卡双通难度更大,导致5G双卡双通手机一直未能上市。
联发科5G双卡双通用了什么黑科技?
天玑9000率先支持5G+5G双卡双通,毫无疑问彰显了联发科在5G领域领先的技术实力。那追根到底,联发科到底是如何破解业界普遍面临的挑战的?背后采用了什么黑科技?为何实现这一里程碑式突破的偏偏是联发科?
据了解,联发科采用软件架构弹性切割射频资源技术,通过让卡1卡2同时使用部分射频资源的方式,以一套射频资源就实现了双卡同时连线。
简而言之,如果把射频资源想像成是一条道路,卡1和卡2是两辆汽车,在双卡双待技术下,这条道路就好比是单车道,在双卡待机状态下两者可以分时轮流上路,而在其中一卡通话时,这张卡一直独占整条车道,另一张卡就不能上路。而联发科的双卡双通技术就好比通过软装工程将这条单车道改造成双车道,可让两辆汽车同时上路。
显然,联发科的5G双卡双通技术最亮眼的地方在于,通过软件架构创新避免了额外配置一套独立的射频资源带来的集成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
笔者理解,联发科之所以能实现这一创新突破,可能与其5G芯片领先支持多载波聚合、超级上行等多项3GPP R16最新功能有关。比如,在支持双连接或多载波聚合能力下,一套射频资源内包含多个RF收发链,以连接两个或多个小区,而当卡1正在进行VoNR通话时,由于载波聚合未激活,只需一个RF链支持即可,其他RF链可能处于空闲状态,此时就可将空闲的RF链灵活分配给卡2同时建立VoNR通话或数据连接。
值得一提的是,看似简单的技术原理背后实现难度却极其大。比如,5G的频段组合是4G的数倍,要支持完整的频段组合,双卡双通必须根据不同的频段组合使用不同的实作方案;5G通讯协议状态比4G更复杂,各卡要在非完整射频资源的限制下实现网络通讯协议交互,否则会影响网络侧状态判断;5G相比4G的数据速率、VoNR通话质量更高,功耗更大,需针对这些方面进行大量调优,以平衡和提升双卡体验。
面对这一业界面临的超级难题,为什么偏偏是联发科率先实现突破呢?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妨从联发科的双卡技术创新史说起。早在2008年,面对市场对“双卡双待”手机需求越来越大,联发科就率先推出支持2G+2G的双卡双待芯片,成为了首家推动“双卡双待”手机规模化商用的芯片商。自2008年以来,联发科在“双卡双待”技术上一直保持业界领先,引领了手机从2G时代到5G时代不断变革,为用户一次又一次带来了革新的体验。比如,2011年联发科又率先推出了全球首个商用的2G+3G双卡双待方案,并通过突破性的软件架构创新,在一套RF资源的架构上业界唯一实现了在一张SIM卡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另一张SIM卡可接打电话。再比如,进入4G时代,面对市场上的双卡双待手机只能一张卡支持VoLTE,另一张卡支持2G或3G语音业务,联发科于2017年推出了业界首个支持4G+4G双卡双待VoLTE的芯片。而进入5G时代,在其他芯片厂商推出4G+5G双卡双待之时,联发科再次领先一步推出了5G+5G双卡双待。
不难理解,正是因为联发科多年来在双卡技术上不断创新突破和经验积累,为天玑9000率先支持5G双卡双通功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据悉,进入5G时代,为实现5G双卡双通,面对高难度的技术挑战,联发科投入全球团队成立了5G 双卡双通攻关专案组,搭配自动化测试和大数据分析,进行了长达2年多的研发和深度优化,终于再次实现了在双卡技术上的自我超越,再次写下手机双卡技术的新里程碑。
树起新里程碑,带动5G体验再升级
回顾手机发展史,双卡功能本是为满足人们不断发展的通信需求而生。
2G/3G时代,面对当时不能携号转网且运营商之间的资费差异较大的状况,一些用户既想选择资费更便宜的运营商,又不愿舍弃原有运营商的老号码,产生了“一机双号”的需求。同时,由于当时存在异地漫游费,一些经常在两地工作的用户为了避免昂贵的漫游资费,也产生了一部手机支持两张本地SIM卡的需求。于是,双卡双待手机应运而生。
进入4G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应用普及,智能手机通信像水、电一样走进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日常,成为我们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双卡手机可以让我们一张卡用于工作,一张卡用于个人生活,再次为人们的移动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为了持续满足用户需求,进入5G时代,运营商一开始就要求5G手机应支持双卡双待。比如,中国移动在《中国移动5G手机产品白皮书(2021)》明确提出5G双卡双待为推荐模式,在《中国移动5G手机产品白皮书(2022)》中进一步表示自2022年7月1日起必选支持5G双卡双待。
但步入5G时代,考虑一方面在移动网络带宽、时延等能力成倍提升的推动下,超高清视频、移动直播、云游戏、AR/VR等5G应用不断普及,人们对网络和终端体验的沉浸感和互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诉求,另一方面随着5G跨越toC市场边界向广阔的toB市场扩展,需双卡手机能更好确保工作和生活两不误,手机仅支持4G+5G或5G+5G双卡双待,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新需求。
想象一下,你的手机只支持5G双卡双待,假如你正在使用5G个人号体验沉浸感、实时互动性极强的云游戏,一则工作电话或短信进来,游戏就断网了;或者你正在使用5G工作号查看工厂实时运行状态,突然因接到家人来电而中断,导致错过了重要状态信息。这些情况不仅令人沮丧,而且可能会误事。
而5G双卡双通则可确保一卡使用5G网络高速上网,一卡同时接打、保持5G通话或顺畅接收短信,保障双卡不断网、不漏接、不离线,时刻保持5G畅通,完美避开以上难题。
显然,联发科已经走出了5G双卡双通的第一步,推出了支持5G+5G双卡双通的5G芯片,从芯片底层带来了有力技术支持。可以预见的是,联发科在双卡技术领域的深耕,将带动支持5G双卡双通的手机走向市场,为5G体验带来新一波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