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压碳化硅N沟道IGBT器件的设计与制造

1 引言

碳化硅(SiC)材料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之一,其禁带宽度达到 3.26 eV,是硅(Si)材料的 3 倍,临界击穿电场强度是 Si 材料的 10 倍,热导率接近 Si材料的 3 倍,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压功率器件的理想材 料。SiC 金 属 氧 化 物 半 导 体 场 效 应 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是目前最成熟、应用最广的 SiC 功率开关器件,然而随着功率器件的阻断电压不断增大,其导通电阻也会迅速增大,使其很难在超高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Transistor,IGBT) 作为现如今功率半导体器件的主要代表之一,综合了功率 MOSFET 和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BJT)两种器件的结构,正常导通状态下,会在其漂移层中发生电导调制效应,从而很好地降低了其漂移层的导通电阻以及整个器件的导通压降,极大地克服了高压 MOSFET 器件的缺点。
早在 2007 年,美国 Cree 公司就报道了阻断电压为 9 kV 的平面栅 P 沟道 4H-SiC IGBT 器件,该器件的微分比导通电阻值为 88 mΩ·cm2,当时之所以采用 P 沟道,是因为 P 型 SiC 衬底电阻过大,无法支撑其制备 N 沟道 IGBT 器件。2009 年美国普渡大学利用数 值 模 拟 软 件 评 估 了 10 kV SiC MOSFET 和 SiCIGBT 器件的性能,指出 SiC IGBT 器件更适合应用于高压低频领域。Cree 公司在 2009 年采用厚度为100 μm、掺杂浓度为 3×1014 cm-3 的 N 型外延成功制备了耐压超过 13 kV 的 N 沟道 IGBT 器件,其微分比导通电阻值仅为 22 mΩ·cm2,远远低于 P 沟道 IGBT 器件。2015 年 Cree 公司和美国陆军实验室(Army Research Laboratory)共同合作,通过对比阻断电压为15 kV 的 4H-SiC MOSFET 和 N 沟道 4H-SiC IGBT 器件,发现 15 kV 4H-SiC MOSFET 器件的比导通电阻高达 204 mΩ·cm2,而同等级下的 N 沟道 4H-SiC IGBT器件仅为 50 mΩ·cm2,同时报道还指出通过在 N 沟道4H-SiC IGBT 器件结构中加入载流子存储层(Carrier Storage Layer,CSL),可以减小器件 JFET 区域的导通电阻,从而降低正向压降。
2014 年 Cree 公司还联合了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等高校,在 160 μm 的外延层上成功研制了 20 kV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在导通电流为 20 A 的条件下,其导通压降为 6.4 V。
2016 年日立(Hitachi)的研发团队报道了具有极低开关损耗的 N 沟道 4H-SiC IGBT 器件,其漂移层厚度为 60 μm,阻断电压能够达到 6.5 kV,其开关损耗只有 1.2 mJ。在近几年研究发展过程中,Cree 公司甚至报道了阻断电压为 27 kV 的 N 沟道 SiC IGBT 器件,加入三代半交流群,加VX:tuoke08,器件的微分比导通电阻值仅为 123 mΩ·cm2
由于受 4H-SiC 单晶质量、外延生长技术的制约,国内对于 SiC IGBT 器件方面的实验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 SiC 团队于 2018 年成功研制出了 13 kV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但其导通特性较差。近年来通过对器件结构优化以及关键工艺技术的提升,SiC N 沟道 IGBT 器件取得了重大突破,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本文介绍了团队 SiC N 沟道 IGBT器件研制的最新成果。

2 器件设计与制造

2.1 器件基本结构
超高压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元胞的基本结构如图 1 所示。N+ 区域定义为源区,相应的电极称为发射极(Emitter)。背面 P+ 区域定义为漏区,相应的电极称为集电极(Collector)。超高压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与MOSFET 器件一样都是栅控型器件,栅区是器件的控制区域,相应的电极称为栅极(Gate)。器件沟道的形成在紧靠栅区边界处,其长度则由 P-well 区和 N+ 源区的横向扩散进行定义。场截止层(F-S)为高掺杂浓度的N+ 缓冲层,其主要作用在于使正向阻断状态下电场在该层降为 0,从而避免电场对 P+ 衬底的影响。IGBT 器件正面结构与功率 MOSFET 器件正面结构一致,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器件的背面结构。IGBT 器件的背面结构是通过 P+ 外延层实现的,使得 IGBT 器件的背面结构比功率 MOSFET 器件多一个 PN 结,在导通状态下背面注入的少数载流子和正面的沟道载流子在 N漂移区复合,产生电导调制效应,大大降低了N漂移区的导通电阻。
2.2器件仿真设计
2.2.1 材料结构仿真设计
由于 SiC IGBT 器件的理论击穿电压主要由漂移区的厚度和掺杂浓度决定。为了使器件阻断电压超过20 kV,研究团队通过有限元仿真对漂移区的厚度和掺杂浓度进行优化设计,仿真结果如图 2 所示。观察得出当器件掺杂浓度较高时其阻断电压与外延层厚度无关,而当掺杂浓度较低时阻断电压基本正比于外延厚度。这主要是因为外延层掺杂浓度较高时,空间电荷区主要集中在外延层内部,此时外延层内电场为三角形分布且并未达到外延层底部,即使外延厚度发生变化电场的积分也无变化;而当掺杂浓度较低时,此时电场可近似为矩形,积分近似正比于外延厚度。但不能为了提高阻断电压一味提高外延厚度,因为过厚的外延层会导致正向导通电阻的增加,所以在保证阻断电压的同时要尽量使用较小的外延厚度。考虑到器件终端保护的效率问题和实际的器件应用需求,研究团队在设计材料参数时,将材料击穿电压需求设定为25 kV,预留 20%的设计冗余,在此条件下最终选取厚度为 180μm,掺杂浓度为 2×1014 cm-3的 N 型外延材料。

2.2.2 JFET 区仿真设计
理论上,N 沟道 IGBT 器件的导通电阻主要由沟道电阻、漂移区电阻、JFET 区电阻以及一系列接触电阻组成。对于击穿电压超过 20 kV 的 SiC IGBT 器件而言,对其导通电阻影响最大的是垂直 JFET 区电阻,而垂直 JFET 区设计优化主要是对 JFET 区的宽度和掺杂浓度进行优化。加大 JFET 区的横向长度和掺杂浓度可以显著减小器件导通电阻,但在阻断状态时,延伸的耗尽区不容易夹断,对栅氧化层底部电场强度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会引起器件提前击穿。缩小 JFET区的横向长度和掺杂浓度会增强对栅氧化层底部电场的抑制作用,器件在高电压下的稳态性变好,但同时会引起器件导通电阻的增加,导致稳态电流的下降,因此需要统筹考虑 JFET 区对于器件导通特性和击穿电压之间的关系,不同 JFET 宽度下器件的导通特性以及截取的栅极氧化层电场如图 3 所示。观察发现随着 JFET 区宽度从 4 μm 扩展至 12 μm 时,增大垂直 JFET 区的宽度可以降低沟道导通电阻,使导通电流增大。但随着 JFET 区进一步增大,元胞尺寸的增大效应也将变得明显,使得器件导通电流密度随 JFET宽度增加而增长的速率减缓,同时反向偏置状态下P-well 区的夹断作用降低,栅氧化层底部电场提高。理论上,氧化层击穿是指氧化层电场在反向阻断时超过自身临界场强的情况,一般认为 SiO2 的电场不应超过3 MV/cm。因此在保证器件可靠性的同时,为实现尽可能高的器件导通能力,元胞结构最终采用 6 μm 的JFET 区域。

由于 SiC IGBT 器件超高的耐压要求,器件漂移区一般保持非常低的掺杂浓度,这往往会导致垂直JFET 区电阻大大增加,因此在 20 kV SiC IGBT 器件研制中,通过引入 JFET 区注入掺杂技术,可更有效地提升器件导通特性,仿真结果如图 4(a)所示。观察发现随着 JFET 区掺杂浓度的增大,器件导通电流随之增大,主要是因为 JFET 区掺杂浓度增大,器件导通时P-well 区两侧的耗尽区宽度大幅度减小,JFET 区电阻减小,器件导通电阻也随之减小。与此同时该器件反向偏置状态下 P-well 区的夹断作用降低,栅氧化层底部电场提高,不同 JFET 浓度下栅氧化层电场如图 4(b)所示。综合考虑器件的导通压降和阻断电压,元胞结构采用浓度为 1×1016 cm-3 的 JFET 区注入条件。

2.2.3 载流子寿命仿真设计
高载流子寿命是实现大功率 SiC 双极型器件的关键技术之一。不同载流子寿命下器件的导通特性如图5 所示。观察发现随着载流子寿命的增加,器件的导通电流增加,主要是因为少数载流子寿命的增强可以显著改善双极型器件的电导调制效应,有利于实现较低的器件导通压降。仿真结果显示,为了达到较好的导通特性,器件的载流子寿命最好能够达到5 μs 以上。

2.3 器件制备
2.3.1 器件制备方案及流程
研究团队设计的 SiC IGBT 器件为 N 沟道 SiC IGBT 器件,N 型 SiC 衬底电阻率约为 0.025 Ω·cm,而P 型 SiC 衬底电阻率约为2.5 Ω·cm,因此如果在350 μm P 型 SiC 衬底上制造 N 沟道 SiC IGBT 器件,此时 P 型衬底电阻值甚至大于所设计器件的导通电阻值,再加上目前国内很难供应 P 型 SiC 衬底,因此团队提出一种在 N 型 SiC 衬底上进行器件设计与制造的方案。具体的制备方案如图 6 所示。通过在 N 型4H-SiC 衬底上生长所需的关键外延层,包括 N漂移层,N+缓冲层以及 P+ 集电极层;采用 SiO2 作为各区域的注入掩模,由多次 P 型离子注入实现 P-well 区和 P+区域,多次高剂量 N 型离子注入实现 N+ 区域。同时为了有效降低该器件 JFET 区的电阻,单独对 JFET 区域进行 N 型离子注入,所有注入完成后在 1650 ℃的氩气(Ar)环境下退火以激活注入离子。退火后,通过牺牲氧化去除表面碳层,湿法表面清洗后放入高温氧化炉中进行干氧氧化,形成栅氧化层。采用一氧化氮(NO)高温退火技术,有效降低栅氧界面陷阱密度,最终氧化层厚度控制在 50 nm 左右。在栅氧工艺完成后,通过在栅氧化层上沉积多晶硅实现栅电极的制作。采用氧化硅 / 氮化硅(SiO2/SiN)介质实现栅极和发射极隔离以及表面钝化。发射极的欧姆接触由金属镍(Ni)实现,介质孔刻蚀后通过加厚铝(Al)层完成发射极单胞之间的互联。器件正面结构完成后通过减薄 / 背面研磨的方法去除 N 型衬底,保留部分 P+ 层,接着蒸发背面欧姆金属,考虑到普通的背面欧姆制作工艺需要相当高的温度,过程中的高温会损伤表面器件结构,因此采用激光退火工艺完成背面的欧姆制作。

2.3.2 载流子寿命提升工艺
由于 IGBT 器件电导调制效应的存在,使得载流子寿命高低成为影响漂移区电阻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在 N 型 SiC 材料的早期研究阶段,Z1/2 缺陷中心被公认为是载流子寿命的“杀手”。到目前为止,国际上主要采用两种相对成熟的技术来消除 Z1/2 缺陷中心:
1)从外部引入过量的碳原子,并且通过高温退火来促进碳原子体区扩散;2)在适当条件下,通过长时间高温热氧化消除 Z1/2 缺陷中心。考虑到碳注入结合高温退火的方法在高能碳离子注入过程中容易引入新的缺陷,同时受碳注入深度的限制,对厚层 SiC 外延来说效果不够理想,因此本研究采用长时间高温热氧化工艺来提升载流子寿命。
研究团队首先采用 μ-PCD 测量方法测量 SiCIGBT 厚外延片材料的少子寿命,高温热氧化前分布如图 7(a)所示,其少子寿命平均值大约在 1.76 μs,后续将该外延片经过 10 h 的高温热氧化,去除表面氧化层清洗处理后,再次测量其少子寿命,结果如图 7(b)所示,其平均值提升至 5.42 μs。从实验结果看,长时间的高温氧化工艺对于器件的少子寿命有较大的提升作用,主要原因在于高温热氧化的过程中,部分碳原子会扩散到体区并填补碳空位,消除 Z1/2 缺陷中心。

3 结果和讨论

制备的 20 kV SiC IGBT 器件芯片单胞长度为14 μm,沟道长度为 1.0 μm,器件采用了总宽度为1.4 mm 的场限环终端,总尺寸达到 9.2 mm×9.2 mm,其中有源区面积为 30 mm2
3.1 阻断特性
对超高压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的正向阻断特性进行测试,必须将器件的栅极与发射极接地,在集电极加正电压。而且考虑到设计的器件阻断电压大于18 kV,因此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将芯片浸泡在高压测试油中,从而隔绝空气。室温下正向阻断特性测试结果如图 8 所示,该器件在室温下击穿电压可以达到20 kV。当集电极电压为 20.08 kV 时,漏电流为 50 μA,为目前国内研制的最高击穿电压 SiC IGBT 器件。


3.2 导通特性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的正向导通特性测试一般在发射极接地、栅极加正偏压的情况下进行。不同栅压下的集电极电流随着集电极电压的变化曲线如图 9所示。室温下,该器件在栅压为 20 V,集电极电流为20 A 时,集电极导通电压为 6.0 V,此时其微分比导通电阻为 27 mΩ·cm2,该值与国际上相同击穿电压器件的微分比导通电阻最低值相当。

为了更好地反映载流子寿命对于器件导通特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芯片 A(引入载流子寿命提升工艺)、芯片 B(未引入载流子寿命提升工艺)的实验结果以及仿真结果,具体高温热氧化处理前后超高压 SiC N 沟道 IGBT 导通特性如图 10 所示。观察发现芯片 B在栅极电压为 20 V、集电极电流密度为 70 A/cm2 的条件下,器件导通压降为 16.2 V 左右,引入载流子寿命提升工艺后,芯片 B 在同等测试条件下,其导通压降降至 6.5 V 左右,这一结果也恰好验证了载流子寿命的提升能有效提高 SiC N 沟道 IGBT 器件的导通能力。
半导体工艺与设备 1、半导体工艺研究、梳理和探讨。 2、半导体设备应用、研发和进展。 3、建华高科半导体设备推广,包括:曝光机、探针台、匀胶机和切片机。 4、四十五所半导体设备推广,包括:湿化学设备、先进封装设备、电子元器件生产设备等。
评论
  • 百佳泰特为您整理2024年12月各大Logo的最新规格信息。——————————USB▶ 百佳泰获授权进行 USB Active Cable 认证。▶ 所有符合 USB PD 3.2 标准的产品都有资格获得USB-IF 认证——————————Bluetooth®▶ Remote UPF Testing针对所有低功耗音频(LE Audio)和网格(Mesh)规范的远程互操作性测试已开放,蓝牙会员可使用该测试,这是随时测试产品的又一绝佳途径。——————————PCI Express▶ 2025年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20 10:33 181浏览
  •                                                窗        外       年底将近,空气变得格外寒冷,估计这会儿北方已经是千里
    广州铁金刚 2024-12-23 11:49 146浏览
  • //```c #include "..\..\comm\AI8051U.h"  // 包含头文件,定义了硬件寄存器和常量 #include "stdio.h"              // 标准输入输出库 #include "intrins.h"         &n
    丙丁先生 2024-12-20 10:18 120浏览
  • 光耦合器,也称为光隔离器,是用于电气隔离和信号传输的多功能组件。其应用之一是测量电路中的电压。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阐明了其操作和实际用途。使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的工作原理使用光耦合器进行电压测量依赖于其在通过光传输信号的同时隔离输入和输出电路的能力。该过程包括:连接到电压源光耦合器连接在电压源上。输入电压施加到光耦合器的LED,LED发出的光与施加的电压成比例。光电二极管响应LED发出的光由输出侧的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检测。随着LED亮度的变化,光电二极管的电阻相应减小,
    腾恩科技-彭工 2024-12-20 16:31 182浏览
  • 汽车驾驶员监控系统又称DMS,是一种集中在车辆中的技术,用于实时跟踪和评估驾驶员状态及驾驶行为。随着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整合AI技术的DMS逐渐成为主流,AI模型通过大量数据进行持续训练,使得驾驶监控更加高效和精准。 驾驶员监测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摄像头收集驾驶员的面部图像,定位头部姿势、人脸特征及行为特征,并通过各种异常驾驶行为检测模型运算来识别驾驶员的当前状态。如果出现任何异常驾驶行为(如疲劳,分心,抽烟,接打电话,无安全带等),将发出声音及视觉警报。此外,驾驶员的行为数据会被记录
    启扬ARM嵌入式 2024-12-20 09:14 111浏览
  • 耳机虽看似一个简单的设备,但不仅只是听音乐功能,它已经成为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个人娱乐到专业录音,再到公共和私人通讯,耳机的使用无处不在。使用高质量的耳机不仅可以提供优良的声音体验,还能在长时间使用中保护使用者听力健康。耳机产品的质量,除了验证产品是否符合法规标准,也能透过全面性的测试和认证过程,确保耳机在各方面:从音质到耐用性,再到用户舒适度,都能达到或超越行业标准。这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投资,也提升了该公司在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和信誉!客户面临到的各种困难一家耳机制造商想要透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4-12-20 10:37 257浏览
  • 随着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机控制系统正向更高精度、更快响应和更高稳定性的方向发展。高速光耦作为一种电气隔离与信号传输的核心器件,在现代电机控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本文将详细介绍高速光耦在电机控制中的应用优势及其在实际工控系统中的重要性。高速光耦的基本原理及优势高速光耦是一种光电耦合器件,通过光信号传递电信号,实现输入输出端的电气隔离。这种隔离可以有效保护电路免受高压、电流浪涌等干扰。相比传统的光耦,高速光耦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通常可以达到几百纳秒到几微秒级别的传输延迟。电气隔离:高速光
    晶台光耦 2024-12-20 10:18 209浏览
  • 汽车行业的变革正愈演愈烈,由交通工具到“第三生活空间”。业内逐渐凝聚共识:汽车的下半场在于智能化。而智能化的核心在于集成先进的传感器,以实现高等级的智能驾驶乃至自动驾驶,以及更个性、舒适、交互体验更优的智能座舱。毕马威中国《聚焦电动化下半场 智能座舱白皮书》数据指出,2026年中国智能座舱市场规模将达到2127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7%。2022年到2026年,智能座舱渗透率将从59%上升至82%。近日,在SENSOR CHINA与琻捷电子联合举办的“汽车传感系列交流会-智能传感专场”上,艾
    艾迈斯欧司朗 2024-12-20 19:45 266浏览
  • Supernode与艾迈斯欧司朗携手,通过Belago红外LED实现精准扫地机器人避障;得益于Belago出色的红外补光功能,使扫地机器人能够大大提升其识别物体的能力,实现精准避障;Belago点阵照明器采用迷你封装,兼容标准无铅回流工艺,适用于各种3D传感平台,包括移动设备、物联网设备和机器人。全球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供应商艾迈斯欧司朗(瑞士证券交易所股票代码:AMS)近日宣布,与国内领先的多行业三维视觉方案提供商超节点创新科技(Supernode)双方联合推出采用艾迈斯欧司朗先进Belago红
    艾迈斯欧司朗 2024-12-20 18:55 177浏览
  • ALINX 正式发布 AMD Virtex UltraScale+ 系列 FPGA PCIe 3.0 综合开发平台 AXVU13P!这款搭载 AMD 16nm 工艺 XCVU13P 芯片的高性能开发验证平台,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和灵活的扩展性,专为应对复杂应用场景和高带宽需求而设计,助力技术开发者加速产品创新与部署。随着 5G、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的迅猛发展,各行业对计算能力、灵活性和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持续攀升。FPGA 凭借其高度可编程性和实时并行处理能力,已成为解决行业痛点的关
    ALINX 2024-12-20 17:44 186浏览
  • 国产数字隔离器已成为现代电子产品中的关键部件,以增强的性能和可靠性取代了传统的光耦合器。这些隔离器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汽车电子、工业自动化和其他需要强大信号隔离的领域。准确测试这些设备是确保其质量和性能的基本步骤。如何测试数字隔离器测试数字隔离器需要精度和正确的工具集来评估其在各种条件下的功能和性能。以下设备对于这项任务至关重要:示波器:用于可视化信号波形并测量时序特性,如传播延迟、上升时间和下降时间。允许验证输入输出信号的完整性。频谱分析仪:测量电磁干扰(EMI)和其他频域特性。有助于识别信号
    克里雅半导体科技 2024-12-20 16:35 157浏览
  • 光耦固态继电器(SSR)作为现代电子控制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正逐步取代传统机械继电器。通过利用光耦合技术,SSR不仅能够提供更高的可靠性,还能适应更加复杂和严苛的应用环境。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光耦固态继电器的工作原理、优势、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光耦固态继电器:如何工作并打破传统继电器的局限?光耦固态继电器通过光电隔离技术,实现输入信号与负载之间的电气隔离。其工作原理包括三个关键步骤:光激活:LED接收输入电流并发出与其成比例的光信号。光传输:光电传感器(如光电二极管或光电晶体管)接收
    腾恩科技-彭工 2024-12-20 16:30 138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