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部分学员成功转岗IC验证!
《芯片验证从入门到精通》更新完毕!1750补贴仅存最后几个名额!
浸润式微影—改变半导体业的发展方向
浸润式微影,从45纳米的世代成为生产半导体的主流,到现在的7纳米,一共经过六个世代,其中有好些曲折的经过。要微影界放弃将近10亿美元的投资,改用浸润式,终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1987年,我应邀在研讨会中发表有关光学微影的论文。当时我演讲的主题是有关“光学微影的蓝图,将来会碰到什么瓶颈,有什么方法突破这些瓶颈”。当光学微影的解析度提高时,景深会随着下降;而且下降的速度会比解析度增加的速度快,迟早会碰到景深的瓶颈。我提出很多方法,并提出到了没有其他方法时,浸润式可以解决问题。1987年业界正要准备1000 纳米的量产,我帮IBM研发两个世代以后的技术,也就是500纳米;那时还有很多方法可用,不需要浸润式这牛刀。
从1000 纳米到750、500、350 、250、180、130、90纳米,半导体业者每一代都用了一些巧妙的方法过关。到了65纳米的世代,波长已缩短到193纳米,镜头的孔径也到了0.93,各种有创意的方法已经把同样波长及孔径的解析度增加了超过两倍,很难再有突破。13.4纳米的极紫外光(EUV)遥不可及(13.4纳米是当时的认知,现在改正为13.5纳米)。大家的希望都寄託在157纳米的波长上。
157纳米这波长很不好用。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波长的穿透率很低,只有少数可用的介质是透明的,这波长一共有五个瓶颈需要突破:
(1)镜头的材料就是一个瓶颈。唯一有希望的介质是单结晶的二氟化钙(CaF2)。可是要做出20–30公分大小的完美结晶非常困难。拉结晶要很有耐心,整个过程需要约90天。在这期间所需的温度、拉速、震动、周遭的环境等都不能有任何变动。这么长的学习周期,用数百个熔炉都无法改进学习的速度。
(2)感光物质的穿透率及耐蚀刻性,也令发展光阻的高手伤透脑筋。
(3)光罩的材料因二氟化钙价钱太高, 而且不耐用, 只好用穿透率差的石英(quartz),对高准确度的成像有影响。
(4)在光罩的聚焦区以外的平面有一层透明的护膜,作用是挡开会附在光罩上产生影像瑕疵的微粒。在157纳米的波长发展不出既透明又能伸展的薄膜。用石英的硬片取代则产生无应力把硬片吸附在光罩上的难题。
(5)因为空气中的氧气会吸收157纳米的光,光经过的整个路径必须只有氮气,造成很多不便,会增加制造的成本,而且如果意外漏出太多氮气会致命。
2002年2月,我受邀到SPIE 的“国际微影讨论会”作个全会众出席(Plenary)的演讲,其中一个要点是微影技术的下一步应该怎么走。
我分析了157纳米和13.4纳米,不认为这两个技术能及时解决问题,让摩尔定律按进度迈进。这是我在1987年之后,再次提出浸润式的可能性,并发表了浸润式设备及操作的示意图。有些听众听进去了,其他的听众觉得浸润式还是一个冷门的技术。
当年的9月,有一个针对157纳米的技术研讨会,主持人邀请我去讲浸润式微影。他可能属于在2月时把我的演讲听进去的听众;事隔7个月,想多听一点我的想法。那天因为是157纳米的研讨会,大家认为我要讲用浸润式继续推进157纳米。其实我在2月还没有提到浸润式以前,已经说157纳米很难了,把浸润式加到157纳米,不是难上加难吗?
在MIT林肯实验室的两位研究员M. Switkes 和M. Rothschild,在157纳米的浸润式液体上作了很多研究,这些液体穿透率不高,又是油性,有些还会污染晶片。他们顺便也量了水的折射率,得到1.46(这是当时的数据,后来他们小心再量测得到1.44),这是在193纳米波长的折射率。水在157纳米波长的折射率是量不出来的,因为不透光。
我看了1.46这数字很有感觉,因为水的折射率在一般的波长是1.3多。所以在一般波长下用水做浸润式的介质只能改进百分之卅多,但若改成现在可用的最短波长193纳米,1.46的折射率特性,水能把解析度增加46%,这太好了。水又是半导体生产线上大量使用的液体,接受度不成问题。那两位林肯实验室的研究员没有注意到水,可能因为他们专心想在157纳米上突破。
我算了一下,157纳米只比193纳米短23%,换句话说,只能把解析度提高23%,用193纳米加水可以提高46%,几乎是两倍。因为波长只在水中变短为132纳米。光在进入水前的波长是193纳米,可以避开所有157纳米的困难,能改进46%,又容易被半导体业接受,真是天造之合,是上帝给半导体业的奇妙安排。这就好像上帝使冰的密度比水低,让冰浮在水面上而使下面的水不容易结冰,这个物理现象可以保护鱼类,是祂给生物界的奇妙安排。
接著我在研讨会发表用水配合193纳米,能比干式的157纳米多增进一世代,而且比后者容易开发。结果全场轰动。我演讲后,所有交谈的时间大家都在讨论这个题目。更震撼的是在2004年的2月,有数千人聚会的SPIE“国际微影谈论会”—就是我在2002年提到浸润式微影的研讨会—其中有一个以157纳米为主题的会场,虽然有文章发表,却没有听众。193纳米浸润式微影的会场却挤满人。
虽千万人,吾往矣!
轰动归轰动,要说服光刻机台的厂商研发并量产浸润式机台却困难重重。问题出在全世界的研发方向都朝向157纳米,不但有很多厂商和研发单位投注到这波长,而且全球对157纳米的投资远超过10亿美元;单单一家光刻机台的厂商号称已投资超过7亿多美元。他们觉得我在搅局,并想说服我的老板阻止我。幸亏蒋尚义老板很有见识,也相信我的能力,并没有采取行动。
我和组内的同仁必须写好几篇论文,从理论的观点证明浸润式微影的可行性及优势,并驳斥一些错误的负面看法。我们也及早申请了应该申请的专利,并继续在国际技术讨论会发表论文。最重要的是必须说服厂商提供机台。
因此我常奔跑荷、德、美、日各地作技术和商业的交谈。这样辛苦耕耘了一年多,在2003年的10月,我们到荷兰作技术讨论时,爱斯摩尔公司(ASML)给我们看刚刚赶出来的第一片用浸润式光刻机在光阻上的成像。当然皆大欢喜。接着台积电和爱斯摩尔两个公司用很多年的苦功,把机台和制程研发到可以把浸润式微影驾轻就熟地用在量产上。
45纳米是用浸润式技术量产的第一代,接著在全球,40纳米、32纳米、28纳米、20纳米、16纳米、14纳米、10纳米、7纳米,都靠浸润式的技术生产。到了2012年,台积电总收入的47%是用浸润式技术生产的。当年台积电的总营收是170亿美元。2016年的总营收是320亿美元,浸润式技术生产的比例想必比2012年的要高得多。2017年的第一季,爱斯摩尔的季收中,浸润式的机台佔74 %。我个人也因此得到公司内外的很多认可。这是上帝赐给我“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未曾想到的恩典”。
本文摘录自林本坚著作:《把心放上去:“用心则乐”人生学(增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