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数据中心网络

原创 鲜枣课堂 2022-06-09 21:51

前天,小枣君发了一篇关于数据中心网络的文章(链接)。很多读者留言,说没看明白。



本着“将通信科普到底”的原则,今天,我再继续聊一下这个话题。


故事还是要从头开始说起。


1973年夏天,两名年轻的科学家(温顿·瑟夫和罗伯特卡恩)开始致⼒于在新⽣的计算机⽹络中,寻找⼀种能够在不同机器之间进行通讯的⽅法。


不久后,在一本黄⾊的便签本上,他们画出了TCP/IP协议族的原型。



几乎在同时,施乐公司的梅特卡夫和博格思,发明了以太网(Ethernet)。


我们现在都知道,互联网的最早原型,是老美搞出来的ARPANET(阿帕网)。


ARPANET最开始用的协议超烂,满足不了计算节点规模增长的需求。于是,70年代末,大佬们将ARPANET的核心协议替换成了TCP/IP(1978年)。


进入80年代末,在TCP/IP技术的加持下,ARPANET迅速扩大,并衍生出了很多兄弟姐妹。这些兄弟姐妹互相连啊连啊,就变成了举世闻名的互联网。


可以说,TCP/IP技术和以太网技术,是互联网早期崛起的基石。它们成本低廉,结构简单,便于开发、部署,为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规模的急剧膨胀,传统TCP/IP和以太网技术开始显现疲态,无法满足互联网大带宽、高速率的发展需求。


最开始出现问题的,是存储


早期的存储,大家都知道,就是机器内置硬盘,通过IDE、SCSI、SAS等接口,把硬盘连到主板上,通过主板上的总线(BUS),实现CPU、内存对硬盘数据的存取。


后来,存储容量需求越来越大,再加上安全备份的考虑(需要有RAID1/RAID5),硬盘数量越来越多,若干个硬盘搞不定,服务器内部也放不下。于是,就有了磁阵。


磁阵,磁盘阵列


磁阵就是专门放磁盘的设备,一口子插几十块那种。


硬盘数据存取,一直都是服务器的瓶颈。开始的时候,用的是网线或专用电缆连接服务器和磁阵,很快发现不够用。于是,就开始用光纤。这就是FC通道(Fibre Channel,光纤通道)。


2000年左右,光纤通道还是比较高大上的技术,成本不低。


当时,公共通信网络(骨干网)的光纤技术处于在SDH 155M、622M的阶段,2.5G的SDH和波分技术才刚起步,没有普及。后来,光纤才开始爆发,容量开始迅速跃升,向10G(2003)、40G(2010)、100G(2010)、400G(现在)的方向发展。


光纤不能用于数据中心的普通网络,那就只能继续用网线,还有以太网。


好在那时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要求还没有那么高。100M和1000M的网线,勉强能满足一般业务的需求。2008年左右,以太网的速率才勉强达到了1Gbps的标准。


2010年后,又出幺蛾子。


除了存储之外,因为云计算、图形处理、人工智能、超算还有比特币等乱七八糟的原因,人们开始盯上了算力。


摩尔定律的逐渐疲软,已经无法支持CPU算力的提升需求。牙膏越来越难挤,于是,GPU开始崛起。使用显卡的GPU处理器进行计算,成为了行业的主流趋势。


得益于AI的高速发展,各大企业还搞出了AI芯片、APU、xPU啊各自五花八门的算力板卡。


算力极速膨胀(100倍以上),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服务器数据吞吐量的指数级增加。


除了AI带来的变态算力需求之外,数据中心还有一个显著的变化趋势,那就是服务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量急剧增加。


互联网高速发展、用户数猛涨,传统的集中式计算架构无法满足需求,开始转变为分布式架构



举例来说,现在618,大家都在血拼。百八十个用户,一台服务器就可以,千万级亿级,肯定不行了。所以,有了分布式架构,把一个服务,放在N个服务器上,分开算。


分布式架构下,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量大大增加了。数据中心内部互联网络的流量压力陡增,数据中心与数据中心之间也是一样。


这些横向(专业术语叫东西向)的数据报文,有时候还特别大,一些图形处理的数据,包大小甚至是Gb级别。

综上原因,传统以太网根本搞不定这么大的数据传输带宽和时延(高性能计算,对时延要求极高)需求。所以,少数厂家就搞了一个私有协议的专用网络通道技术,也就是Infiniband网络(直译为“无限带宽”技术,缩写为IB)。


FC vs IB vs 以太网


IB技术时延极低,但是造价成本高,而且维护复杂,和现有技术都不兼容。所以,和FC技术一样,只在特殊的需求下使用。


算力高速发展的同时,硬盘不甘寂寞,搞出了SSD固态硬盘,取代机械硬盘。内存嘛,从DDR到DDR2、DDR3、DDR4甚至DDR5,也是一个劲的猥琐发育,增加频率,增加带宽。


处理器、硬盘和内存的能力爆发,最终把压力转嫁到了网卡和网络身上。



学过计算机网络基础的同学都知道,传统以太网是基于“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的机制,极容易产生拥塞,导致动态时延升高,还经常发生丢包。


TCP/IP协议的话,服役时间实在太长,都40多年的老技术了,毛病一大堆。


举例来说,TCP协议栈在接收/发送报文时,内核需要做多次上下文切换,每次切换需要耗费5us~10us左右的时延。另外,还需要至少三次的数据拷贝和依赖CPU进行协议封装。


这些协议处理时延加起来,虽然看上去不大,十几微秒,但对高性能计算来说,是无法忍受的。


除了时延问题外,TCP/IP网络需要主机CPU多次参与协议栈内存拷贝。网络规模越大,带宽越高,CPU在收发数据时的调度负担就越大,导致CPU持续高负载。


按照业界测算数据:每传输1bit数据需要耗费1Hz的CPU,那么当网络带宽达到25G以上(满载)的时候,CPU要消费25GHz的算力,用于处理网络。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电脑CPU,工作频率是多少。


那么,是不是干脆直接换个网络技术就行呢?


不是不行,是难度太大。


CPU、硬盘和内存,都是服务器内部硬件,换了就换了,和外部无关。


但是通信网络技术,是外部互联技术,是要大家协商一起换的。我换了,你没换,网络就嗝屁了。


全世界互联网同时统一切换技术协议,你觉得可不可能?


不可能。所以,就像现在IPv6替换IPv4,就是循序渐进,先双栈(同时支持v4和v6),然后再慢慢淘汰v4。


数据中心网络的物理通道,光纤替换网线,还稍微容易一点,先小规模换,再逐渐扩大。换了光纤后,网络的速度和带宽上的问题,得以逐渐缓解。


网卡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比较好解决。既然CPU算不过来,那网卡就自己算呗。于是,就有了现在很火的智能网卡。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算力下沉。


搞5G核心网的同事应该很熟悉,5G核心网媒体面网元UPF,承担了无线侧上来的所有业务数据,压力极大。



现在,UPF网元就采用了智能网卡技术,由网卡自己进行协议处理,缓解CPU的压力,流量吞吐还更快。


如何解决数据中心通信网络架构的问题呢?专家们想了半天,还是决定硬着头皮换架构。他们从服务器内部通信架构的角度,重新设计一个方案。


在新方案里,应用程序的数据,不再经过CPU和复杂的操作系统,直接和网卡通信。


这就是新型的通信机制——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远程直接数据存取)。



RDMA相当于是一个“消灭中间商”的技术,或者说“走后门”技术。


RDMA的内核旁路机制,允许应用与网卡之间的直接数据读写,将服务器内的数据传输时延降低到接近1us。

同时,RDMA的内存零拷贝机制,允许接收端直接从发送端的内存读取数据,极大的减少了CPU的负担,提升CPU的效率。

RDMA的能力远远强于TCP/IP,逐渐成为主流的网络通信协议栈,将来一定会取代TCP/IP。


RDMA有两类网络承载方案,分别是专用InfiniBand传统以太网络



RDMA最早提出时,是承载在InfiniBand网络中。


但是,InfiniBand是一种封闭架构,交换机是特定厂家提供的专用产品,采用私有协议,无法兼容现网,加上对运维的要求过于复杂,并不是用户的合理选择。


于是,专家们打算把RDMA移植到以太网上。


比较尴尬的是,RDMA搭配传统以太网,存在很大问题。


RDMA对丢包率要求极高。0.1%的丢包率,将导致RDMA吞吐率急剧下降。2%的丢包率,将使得RDMA的吞吐率下降为0。



InfiniBand网络虽然贵,但是可以实现无损无丢包。所以RDMA搭配InfiniBand,不需要设计完善的丢包保护机制。

现在好了,换到传统以太网环境,以太网的人生态度就是两个字——“摆烂”。以太网发包,采取的是“尽力而为”的原则,丢包是家常便饭,丢了就再传。

于是,专家们必须解决以太网的丢包问题,才能实现RDMA向以太网的移植。再于是,就有了前天文章提到的,华为的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智能无损技术


说白了,就是让以太网做到零丢包,然后支撑RDMA。有了RDMA,就能实现超融合数据中心网络。


关于零丢包技术的细节,我不再赘述,大家看前天那篇文章(再给一遍链接: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AI的网络智能无损技术是华为的首创,但超融合数据中心,是公共的概念。除了华为之外,别的厂家(例如深信服、联想等)也讲超融合数据中心,而且,这个概念在2017年就很热了。


什么叫超融合?

准确来说,超融合就是一张网络,通吃HPC高性能计算、存储和一般业务等多种业务类型。处理器、存储、通信,全部都是超融合管理的资源,大家平起平坐。

超融合不仅要在性能上满足这些低时延、大带宽的变态需求,还要有低成本,不能太贵,也不能太难维护。

未来,数据中心在整体网络架构上,就是叶脊网络一条路走到黑(到底什么是叶脊网络?)。路由交换调度上,SDN、IPv6、SRv6慢慢发展。微观架构上,RDMA技术发展,替换TCP/IP。物理层上,全光继续发展,400G、800G、1.2T…

我个人臆测,目前电层光层的混搭,最终会变成光的大一统。光通道到全光交叉之后,就是渗透到服务器内部,服务器主板不再是普通PCB,而是光纤背板。芯片和芯片之间,全光通道。芯片内部,搞不好也是光。

光通道是王道



路由调度上,以后都是AI的天下,网络流量啊协议啊全部都是AI接管,不需要人为干预大量的通信工程师下岗。


好了,关于数据中心通信网络的介绍就是这么多。不知道大家这次有没有看明白?

没看明白的话,就再看一次。


—— The End ——



延伸阅读:

互联网究竟是怎么诞生的?

到底什么是叶脊网络(Spine-Leaf)?

什么是OXC(全光交叉)?

关于ROADM的入门科普

关于存储技术的最强入门科普



鲜枣课堂 学通信,学5G,就上鲜枣课堂!
评论
  • 在智能网联汽车中,各种通信技术如2G/3G/4G/5G、GN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V2X(车联网通信)等在行业内被广泛使用。这些技术让汽车能够实现紧急呼叫、在线娱乐、导航等多种功能。EMC测试就是为了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汽车的通信系统仍然可以正常工作,保护驾乘者的安全。参考《QCT-基于LTE-V2X直连通信的车载信息交互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标准10.5电磁兼容试验方法,下面将会从整车功能层面为大家解读V2X整车电磁兼容试验的过程。测试过程揭秘1. 设备准备为了进行电磁兼容试验,技
    北汇信息 2025-01-09 11:24 80浏览
  • 光伏逆变器是一种高效的能量转换设备,它能够将光伏太阳能板(PV)产生的不稳定的直流电压转换成与市电频率同步的交流电。这种转换后的电能不仅可以回馈至商用输电网络,还能供独立电网系统使用。光伏逆变器在商业光伏储能电站和家庭独立储能系统等应用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耦合器,以其高速信号传输、出色的共模抑制比以及单向信号传输和光电隔离的特性,在光伏逆变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确保了系统的安全隔离、干扰的有效隔离以及通信信号的精准传输。光耦合器的使用不仅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且由于其低功耗的
    晶台光耦 2025-01-09 09:58 63浏览
  • 在过去十年中,自动驾驶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DAS)软件与硬件的快速发展对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的设计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仍缺乏能够高质量集成多传感器数据采集的解决方案。康谋ADTF正是应运而生,它提供了一个广受认可和广泛引用的软件框架,包含模块化的标准化应用程序和工具,旨在为ADAS功能的开发提供一站式体验。一、ADTF的关键之处!无论是奥迪、大众、宝马还是梅赛德斯-奔驰:他们都依赖我们不断发展的ADTF来开发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直至实现自动驾驶的目标。从新功能的最初构思到批量生
    康谋 2025-01-09 10:04 75浏览
  • 职场是人生的重要战场,既是谋生之地,也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然而,有些思维方式却会悄无声息地拖住你的后腿,让你原地踏步甚至退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职场中最忌讳的五种思维方式,看看自己有没有中招。1. 固步自封的思维在职场中,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自满于现状,拒绝学习和改变。世界在不断变化,行业的趋势、技术的革新都在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如果你总觉得自己的方法最优,或者害怕尝试新事物,那就很容易被淘汰。与其等待机会找上门,不如主动出击,保持学习和探索的心态。加入优思学院,可以帮助你快速提升自己,与行业前沿
    优思学院 2025-01-09 15:48 69浏览
  • 1月7日-10日,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CES 2025)盛大举行,广和通发布Fibocom AI Stack,赋智千行百业端侧应用。Fibocom AI Stack提供集高性能模组、AI工具链、高性能推理引擎、海量模型、支持与服务一体化的端侧AI解决方案,帮助智能设备快速实现AI能力商用。为适应不同端侧场景的应用,AI Stack具备海量端侧AI模型及行业端侧模型,基于不同等级算力的芯片平台或模组,Fibocom AI Stack可将TensorFlow、PyTorch、ONNX、
    物吾悟小通 2025-01-08 18:17 72浏览
  •  在全球能源结构加速向清洁、可再生方向转型的今天,风力发电作为一种绿色能源,已成为各国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风力发电系统在复杂的环境中长时间运行,对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光耦(光电耦合器)作为一种电气隔离与信号传输器件,凭借其优秀的隔离保护性能和信号传输能力,已成为风力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件。 风力发电系统对隔离与控制的需求风力发电系统中,包括发电机、变流器、变压器和控制系统等多个部分,通常工作在高压、大功率的环境中。光耦在这里扮演了
    晶台光耦 2025-01-08 16:03 87浏览
  • 村田是目前全球量产硅电容的领先企业,其在2016年收购了法国IPDiA头部硅电容器公司,并于2023年6月宣布投资约100亿日元将硅电容产能提升两倍。以下内容主要来自村田官网信息整理,村田高密度硅电容器采用半导体MOS工艺开发,并使用3D结构来大幅增加电极表面,因此在给定的占位面积内增加了静电容量。村田的硅技术以嵌入非结晶基板的单片结构为基础(单层MIM和多层MIM—MIM是指金属 / 绝缘体/ 金属) 村田硅电容采用先进3D拓扑结构在100um内,使开发的有效静电容量面积相当于80个
    知白 2025-01-07 15:02 161浏览
  • HDMI 2.2 规格将至,开启视听新境界2025年1月6日,HDMI Forum, Inc. 宣布即将发布HDMI规范2.2版本。新HDMI规范为规模庞大的 HDMI 生态系统带来更多选择,为创建、分发和体验理想的终端用户效果提供更先进的解决方案。新技术为电视、电影和游戏工作室等内容制作商在当前和未来提供更高质量的选择,同时实现多种分发平台。96Gbps的更高带宽和新一代 HDMI 固定比率速率传输(Fixed Rate Link)技术为各种设备应用提供更优质的音频和视频。终端用户显示器能以最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1-09 17:33 84浏览
  • 根据环洋市场咨询(Global Info Research)项目团队最新调研,预计2030年全球中空长航时无人机产值达到9009百万美元,2024-2030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0%。 环洋市场咨询机构出版了的【全球中空长航时无人机行业总体规模、主要厂商及IPO上市调研报告,2025-2031】研究全球中空长航时无人机总体规模,包括产量、产值、消费量、主要生产地区、主要生产商及市场份额,同时分析中空长航时无人机市场主要驱动因素、阻碍因素、市场机遇、挑战、新产品发布等。报告从中空长航时
    GIRtina 2025-01-09 10:35 74浏览
  • 在当前人工智能(AI)与物联网(IoT)的快速发展趋势下,各行各业的数字转型与自动化进程正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进行。如今企业在设计与营运技术系统时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技术本身,更包含硬件设施、第三方软件及配件等复杂的外部因素。然而这些系统往往讲究更精密的设计与高稳定性,哪怕是任何一个小小的问题,都可能对整体业务运作造成严重影响。 POS应用环境与客户需求以本次分享的客户个案为例,该客户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服务与数字解决方案提供商,遭遇到一个由他们所开发的POS机(Point of Sal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1-09 17:35 79浏览
  • 「他明明跟我同梯进来,为什么就是升得比我快?」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明明就战绩也不比隔壁同事差,升迁之路却比别人苦。其实,之间的差异就在于「领导力」。並非必须当管理者才需要「领导力」,而是散发领导力特质的人,才更容易被晓明。许多领导力和特质,都可以通过努力和学习获得,因此就算不是天生的领导者,也能成为一个具备领导魅力的人,进而被老板看见,向你伸出升迁的橘子枝。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是一种能力或特质,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影响力」。好的领导者通常具备影响和鼓励他人的能力,并导引他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景前
    优思学院 2025-01-08 14:54 93浏览
  • 一个真正的质量工程师(QE)必须将一件产品设计的“意图”与系统的可制造性、可服务性以及资源在现实中实现设计和产品的能力结合起来。所以,可以说,这确实是一种工程学科。我们常开玩笑说,质量工程师是工程领域里的「侦探」、「警察」或「律师」,守护神是"墨菲”,信奉的哲学就是「墨菲定律」。(注:墨菲定律是一种启发性原则,常被表述为:任何可能出错的事情最终都会出错。)做质量工程师的,有时会不受欢迎,也会被忽视,甚至可能遭遇主动或被动的阻碍,而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往往就落在质量工程师的头上。虽然质量工程师并不负
    优思学院 2025-01-09 11:48 98浏览
  • 故障现象一辆2017款东风风神AX7车,搭载DFMA14T发动机,累计行驶里程约为13.7万km。该车冷起动后怠速运转正常,热机后怠速运转不稳,组合仪表上的发动机转速表指针上下轻微抖动。 故障诊断 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动机控制单元中无故障代码存储;读取发动机数据流,发现进气歧管绝对压力波动明显,有时能达到69 kPa,明显偏高,推断可能的原因有:进气系统漏气;进气歧管绝对压力传感器信号失真;发动机机械故障。首先从节气门处打烟雾,没有发现进气管周围有漏气的地方;接着拔下进气管上的两个真空
    虹科Pico汽车示波器 2025-01-08 16:51 111浏览
  • 本文介绍编译Android13 ROOT权限固件的方法,触觉智能RK3562开发板演示,搭载4核A53处理器,主频高达2.0GHz;内置独立1Tops算力NPU,可应用于物联网网关、平板电脑、智能家居、教育电子、工业显示与控制等行业。关闭selinux修改此文件("+"号为修改内容)device/rockchip/common/BoardConfig.mkBOARD_BOOT_HEADER_VERSION ?= 2BOARD_MKBOOTIMG_ARGS :=BOARD_PREBUILT_DTB
    Industio_触觉智能 2025-01-08 00:06 111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