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万吨级导弹巡洋舰被击沉细节复盘

云脑智库 2022-06-05 00:00


来源 | 云上的空母

智库 | 云脑智库(CloudBrain-TT)

云圈 | “云脑智库微信群”,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您的研究方向

声明 | 本号聚焦相关知识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15881101905,微信同号)删除,谢谢

2022年4月14日,俄罗斯国防部对外发布信息称,由于弹药爆炸而受损的“莫斯科”号巡洋舰在拖曳过程中沉没。虽然乌克兰宣布使用“海王星”反舰导弹打击了“莫斯科”号巡洋舰,但截至目前它没有公布任何可以佐证已实施攻击的有用信息。同样,俄罗斯虽然多次披露“莫斯科”号巡洋舰的状况,但可用作分析推测的有用信息也非常之少。



如果要了解真实情况,可能需要乌克兰方面进一步发布攻击细节,或者是俄罗斯对“莫斯科”巡洋舰的细节实施解密。但目前双方仍处于交战状态,出于各自的目的,这些信息可能都很难披露出来。因此,武断地作出判断从信息分析的角度上来看并不可取。

按照大多数的观点,乌克兰使用“海王星”导弹对“莫斯科”号发动了攻击。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分析一下,“莫斯科”号巡洋舰这次被打有没有可能,或者是为什么“莫斯科”号会被“海王星”导弹给击中并沉没。本文中的分析细节,均是根据笔者开战以来这段时间的观察和总结,如果日后揭秘档案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果差别很大,那我就自罚三杯。


俄军防空能力分析


如果从常理判断,或者通过实施兵棋推演,可能绝大多数的军事专家都很难作出“莫斯科”号巡洋舰被“海王星”导弹的判断。“莫斯科”号巡洋舰配备有64个单元的SA-N-6垂发装置,且还拥有2套SA-N-4舰空导弹发射装置。近防系统方面,则配备了6座AK-630型近防炮。

仅仅从数量上判断,“莫斯科”号巡洋舰形成了分为三个层次的防御体系。中远程防空,由SA-N-6舰空导弹系统负责。SA-N-6舰空导弹系统有三种导弹:5V55RM型,射程为75千米;48H6E型,最大射程为150千米;48H6E2行,最大射程为200千米。该系统采用8×8的“左轮”式垂直发射系统,负责引导作战的是3R41型“盯罩”雷达,其探测距离为100千米,可同时引导3枚导弹与目标交战。



SA-N-4舰空导弹发射装置是一种短程的点防空系统。该系统发射的9M33型导弹,可拦截最小高度为5米,最远距离为15千米的目标,其射速为每分钟2发。按照这个速度,基本上可以对从海天线飞往本舰的来袭导弹实施两次拦截。

不过按照俄军拦截来袭导弹或飞机目标的典型做法,即使用两枚导弹攻击一个目标。俄军认为,采用这种战法,可确保对目标拦截的概率超过80%。照此计算,SA-N-6舰空导弹系统和SA-N-4舰空导弹至少有80%的把握拦截来袭的2枚“海王星”巡航导弹。

除了上面两种舰空导弹系统之外,“莫斯科”号还安装有6部AK-630近防炮。这6座近防跑的布置形式是,舰桥前方的2座采用一前一后的纵向配置形式。另外四座布置在舰艇中部的两侧,每侧各有两门。这意味着,即便是反舰导弹从船舷的任何一边发起攻击,那么“莫斯科”号巡洋舰的AK-630近防炮都具备同时拦截4枚反舰导弹的能力。因此,从理论上计算,“莫斯科”号巡洋舰具备一次同时拦截至少6枚反舰导弹的能力。



除了“莫斯科”号巡洋舰之外,俄罗斯还为黑海舰队配备了3艘“格里戈诺维奇”级护卫舰。而在此次交战中,由于是在敖德萨海岸附近负责执行任务,所以也可能配备了至少一艘“格里戈诺维奇”级护卫舰。该型舰配备有24个单元的3S9M舰空导弹系统,可发射9M317M/ME型舰空导弹。另外配备有2座AK-630M 型近防炮,左右舷各安装了一门。

“格里戈诺维奇”级护卫舰配备有MR-750三座标雷达和3S90火控雷达。其中,MR-750型雷达的最远探测距离为300千米,而3S90火控雷达最多可以引导3枚9M317M/ME型舰空导弹对目标实施拦截。9M317M/ME型舰空导弹可拦截目标的范围为2.5千米至70千米,最低拦截高度为5米。再加上AK-630M型近防炮,按照理论计算,该型舰一次至少同时对2枚来袭巡航导弹的拦截概率为80%。

上面只是最简单的计算,而实际上可拦截导弹的数量还取决于俄舰对目标的发现距离。这意味着,俄舰对来袭巡航导弹可能不止拦截一个波次。我们可以根据再装填和能重新作战的窗口进行继续估算,但已经没有必要。因为用于对付乌克兰发射的2枚“海王星”反舰导弹,实际上已经绰绰有余。



即便是通过模拟的兵棋推演,很有可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区区2枚“海王星”反舰导弹难以突破“莫斯科”号巡洋舰三个层级的拦截手段,更何况还没有将“格里戈诺维奇”级护卫舰的拦截能力计算在内。不过,“莫斯科”号巡洋舰的对空拦截能力是纸面数据,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隐忧。

原本俄罗斯海军是计划对“莫斯科”号巡洋舰进行升级的,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不得不作罢。2018年7月,俄罗斯海军曾经讨论过要停止使用“莫斯科”号。2018年7月19日,俄黑海舰队军官明确对外表示,由于缺乏资金,对“莫斯科”号巡洋舰实施现代化升级改造是不现实的。最终,“莫斯科”号没能获得升级合同。



从2018年到2021年,“莫斯科”号因为无钱升级未能前往北德文斯克,只能留在塞瓦斯托波尔接受了维修。维修期间,更换了柴油发电机、无线电系统和数百米的线缆。因为没有接受大规模的现代化升级,“莫斯科”仍在继续使用探测距离仅100千米的老式3R41雷达,其拦截弹还是5V55RM型,这种导弹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服役了,射程只有75千米,老雷达和老导弹很难保证可靠性。


“海王星”其实是过时货


“海王星”导弹要追根溯源,其实是老皇历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研究用于打击水面舰提供的射程为45千米级别的反舰导弹,而“鱼叉”就被置于该项目之下。1977年,美国交付了第一枚“鱼叉”反舰导弹。而同时代的苏联反舰导弹,不仅仅质量大,而且还价格昂贵。

苏联在开发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同时,发现和“鱼叉”反舰导弹一类的质量更轻、飞行速度低的导弹在攻击水面舰艇目标时也很有用。1977年底,“红星”设计局采纳了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的技术建议。1985年,首次进行了该型导弹的试射。1986年多次发射并没取得成功,直到1992年才完成了联合测试。



随着苏联的解体,由于俄罗斯财政的问题,“天王星”导弹的开发几乎陷入中止。后来由于印度海军感兴趣,所以“天王星”导弹才被重新拿起来。1996年-1997年,俄罗斯向印度交付了第一批“天王星”反舰导弹。直到2003年7月,“天王星”导弹才通过俄罗斯的国家试验,并进入其海军服役。乌克兰研制的R-360“海王星”导弹,就是在Kh-35“天王星”反舰导弹的射击基础上研制的。

乌克兰广泛参与了Kh-35“天王星”导弹的生产,尤其帮助俄罗斯生产了R95-300型发动机。因此,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开发Kh-35的乌克兰国产化型号,从技术风险上来看也是最小的。2015年左右,“海王星”导弹正式上马。通过大约6年的研制,该型导弹交付给了乌克兰海军。

在“天王星”反舰导弹的基础上,乌克兰对“海王星”导弹的细节实施了一些改进。例如,安装了乌克兰自行研制的主动导引头。该导引头能在50千米的距离上捕捉目标,而且还增加了抗电子干扰能力。“海王星”导弹的重量为870千克,其最大射程可达300千米。具备掠海飞行能力,可在波峰上方3~10米的高度飞行。



“海王星”导弹的飞行过程由几个阶段构成。最初,“海王星”导弹根据标定好的路线在海平面上方数十米的高度飞行,使用惯性导航制导并飞向目标区域。在距离目标数十千米的时候,上升到数百米的距离,激活主动导并引头识别目标。识别目标之后,计算摧毁目标的最佳飞行轨迹,然后下降到离海面数米高的高度做掠海飞行。

它是一种亚音速导弹,飞行速度为900千米/小时,从捕获识别目标再到命中目标,大约需要几分钟的时间。这种超低空掠海突防模式实际上已经显得落伍了。现在的反舰导弹发展有两个方面的趋势,一个方面是提升提升隐身性能、强调智能化和对抗水平,典型的产品是“拉斯姆”反舰导弹。另一个方面是是强调“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即开发高超音速反舰弹道导弹。

美国当初开发的“鱼叉”反舰导弹,从投入使用一直到现在,不断地进行着迭代升级。似乎“鱼叉”实在是太老了,而新兴对手的反舰导弹也越来越强,所以美军也启动了新一代反舰导弹的开发研制工作。在电子系统水平上,美国远远高于乌克兰。连“鱼叉”都已经过时了,乌克兰开发的“天王星”自然也先进不到哪里去。



超低空突防的反舰导弹还将面临着强劲的对手,那就是协同交战能力(CEC)。目前,美国海军的舰艇已经陆陆续续开始装备NIFC-CA综合火控系统,可实现对目标的“A射B导”,使可以拦截的窗口和次数大大增加,其他国家也在研制。而且,像“先进海麻雀”这样的舰空导弹使用了主动导引头,不受发射通道限制,也意味着其可拦截反舰导弹的数量增多。

所以从技术水平上讲,乌克兰“海王星”导弹其实已经属于是相对过时的产品了,而且在最先进的舰载防空能力面前,其突防难度势必会非常大。但按照乌克兰方面披露的信息,就是这样的一型导弹,居然还没有使用饱和攻击模式,就把“莫斯科”号巡洋舰报销了,那么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作战细节复盘


综合乌克兰和俄罗斯方面发布的官方信息,“海王星”攻击“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时间大致为2022年4月13日11点至2022年4月14日凌晨1点半左右。主要是因为乌克兰方面披露击中信息不会晚于这个时间。再则,如果乌军过早发射“海王星”导弹,那时俄军接白天班的人员尚未陷入疲劳状态。通常情况下,偷袭攻击一般发生在午夜或者凌晨最为合适,因为都是人们最困的时候。当然了,夜猫子除外,越到后半夜,这种货越兴奋。

自2022年2月24日以来,“莫斯科”号就频繁地出现在敖德萨附近的海域。开战日当天,“莫斯科”号巡洋舰执行了攻击蛇岛的掩护任务,随后就是掩护两栖舰艇,试图投送海军步兵实施登陆。但由于乌克兰在敖德萨港布设了水雷,这项作战任务迟迟没有实施。



2022年3月下旬,“莫斯科”号巡洋舰曾经返回过塞瓦斯托波尔进行休整。卫星照片显示,该舰2022年3月25日停靠在塞瓦斯托波尔港口的泊位里。通过分析卫星图片和相关开源资料信息,“莫斯科”号从开展以来,大致活动区域为蛇岛、敖德萨和塞瓦斯托波尔的三角地带海域。

为执行对敖德萨地区乌军的威慑任务,“莫斯科”号巡洋舰的巡逻范围非常靠近海岸,通过分析开源信息和卫星图片,可发现其距离敖德萨海岸的最近距离为50~70千米左右。从西南蛇岛附近的海域,再到东北赫尔松附近的区域,该舰的巡逻距离大约为160千米。有时,该舰也会远离海岸到100多千米的区域,不过考虑到乌军威胁较小,所以警惕性也相对较低。

俄军做出如此判断有三大考虑。首先开源信息表明,乌克兰的“海王星”反舰导弹要在2022年4月才能形成战斗力,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可能会被延迟。在对别尔江斯克的攻击中,乌克兰使用的是“圆点”U战术导弹,这种导弹攻击固定目标都嫌精确度不够,更何况在海上航行的移动目标。第三个方面,乌克兰海军的舰艇自沉的自沉,被俘的被俘,事实上已经不存在了。

以上这三个方面的因素,理论上可以确保“莫斯科”号高枕无忧。俗话说,不怕被打,就怕一直被惦记着。俄罗斯海军这种在海上压根就不把乌克兰放在眼里的做法,实际上为“莫斯科”号后续被攻击埋下了祸根。从2022年2月24日开战以来,北约的侦察机频繁地在乌克兰边境和黑海上空执行侦察任务,出动的对海监视任务飞机包括P-8A巡逻机和MQ-4B无人机。



而开战后不久,美国就通过半官方渠道(例如空军协会的《空军杂志》对外界披露,它在向乌克兰提供情报。北约一个多月的频繁侦察任务,意味着基本上已经把“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活动规律总结到了透心凉的地步。这样的情报被北约提供给乌克兰,自然会大大有利于后者探测并锁定目标。而作为强势一方的俄罗斯,还洋洋自得地将封锁视为非常轻松的任务,乌军正是利用了俄罗斯这种疏于防范的心态。

此外,“莫斯科”号巡洋舰所执行任务的性质也为乌克兰提供了便利。在这个长160多千米的三角地带海域执行封锁、威慑和防空任务,其实相当于将宝贵的“莫斯科”号巡洋舰牢牢地框住。即便是按照最远的距离计算,乌军“海王星”反舰导弹只要飞行20~40千米的距离,就能够打开主动导引头搜索“莫斯科”号。如果获得诸如“旗手”TB2无人机,甚至是北约P-8A这种飞机提供信息,那么任务就更加简单了。



而相比之下,在岸上机动作战的乌军“海王星”反舰系统因为目标特征小,很难被俄军舰艇搭载的舰载直升机侦察到(更何况,可能因为放松警惕,压根就没有放飞)。此外,“莫斯科”号巡洋舰的老式对空警戒雷达没有办法一直开机,白天应付各种北约的侦察机就已经够累的了,晚上稍微休息一会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这种规律,可能也被北约飞机频繁的侦察活动掌握到了。

假若上述条件都成立,乌军“海王星”反舰导弹对“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攻击实际上是处心积虑的偷袭。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乌克兰方面“海王星”只打了两枚,甚至不舍得用饱和攻击打弹群的模式,就凭这一点,也可以判断出它显然是有很大把握的。目前,乌克兰只有一个“海王星”反舰导弹营,可用的弹才72枚,也得省着点用啊!



综上所述,乌军用“海王星”反舰导打“莫斯科”号巡洋舰,充分利用了其威慑巡逻区域相对固定的特点,依据获取的情报总结了其活动规律,并且在夜间俄军官兵疏于防范之时采用偷袭要素,最终命中目标。而且,乌军“海王星”反舰营还运气非常好,仅仅打了2枚,最后就把这艘黑海舰队的旗舰给报销了。


最难以启齿的伤疤

“莫斯科”号巡洋舰沉没后,有观点认为此事造成的轰动效果很大,但是对战场的实际影响不大。对于这种观点,不敢苟同。“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一方面对俄军士气形成了极大的打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更进一步鼓舞乌克兰的抵抗士气。这种有形损失的背后,其实还有无形的战略效应。



此外,“莫斯科”号巡洋舰的沉没,也意味着敖德萨附近的三角地带海区对于俄罗斯黑海舰队而言已不安全。那些想继续贴着海岸线朝乌克兰腹地发射巡航导弹的作战舰艇,在执行任务时也势必会更加谨慎。最后,这艘舰艇是第二次世界结束大战以来罕见的万吨巨舰被击沉的战例之一。“莫斯科”号沉没这件事情,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俄罗斯海军最难启齿的伤疤。


- The End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云脑智库。本公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删除。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投稿/招聘/推广/合作/入群/赞助 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关键词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是一群专业、有态度的知识传播者

 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点赞👍 在看❤️@以“三连”行动支持优质内容!

云脑智库 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与年龄无关!专注搬运、分享、发表雷达、卫通、通信、化合物半导体等技术应用、行业调研、前沿技术探索!专注相控阵、太赫兹、微波光子、光学等前沿技术学习、分享
评论 (0)
  •     根据 IEC术语,瞬态过电压是指持续时间几个毫秒及以下的过高电压,通常是以高阻尼(快速衰减)形式出现,波形可以是振荡的,也可以是非振荡的。    瞬态过电压的成因和机理,IEC 60664-1给出了以下四种:    1. 自然放电,最典型的例子是雷击,感应到电力线路上,并通过电网配电系统传输,抵达用户端;        2. 电网中非特定感性负载通断。例如热处理工厂、机加工工厂对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59 66浏览
  •   工业自动化领域电磁兼容与接地系统深度剖析   一、电磁兼容(EMC)基础认知   定义及关键意义   电磁兼容性(EMC),指的是设备或者系统在既定的电磁环境里,不但能按预期功能正常运转,而且不会对周边其他设备或系统造成难以承受的电磁干扰。在工业自动化不断发展的当下,大功率电机、变频器等设备被大量应用,现场总线、工业网络等技术也日益普及,致使工业自动化系统所处的电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电磁兼容(EMC)问题也越发严峻。   ​电磁兼容三大核心要素   屏蔽:屏蔽旨在切断电磁波的传播路
    北京华盛恒辉软件开发 2025-04-07 22:55 111浏览
  • 医疗影像设备(如CT、MRI、超声诊断仪等)对PCB的精度、可靠性和信号完整性要求极高。这类设备需要处理微伏级信号、高频数据传输,同时需通过严格的EMC/EMI测试。制造此类PCB需从材料选择、层叠设计、工艺控制等多维度优化。以下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分享。 1. 材料选择:高频与生物兼容性优先医疗影像设备PCB常采用 Rogers RO4000系列 或 Isola FR4高速材料,以降低介电损耗并保证信号稳定性。例如,捷多邦在客户案例中曾为某超声探头厂商推荐 Rogers RO4350B
    捷多邦 2025-04-07 10:22 93浏览
  • 在万物互联时代,智能化安防需求持续升级,传统报警系统已难以满足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并重的要求。WT2003H-16S低功耗语音芯片方案,以4G实时音频传输、超低功耗设计、端云加密交互为核心,重新定义智能报警设备的性能边界,为家庭、工业、公共安防等领域提供高效、稳定的安全守护。一、技术内核:五大核心突破,构建全场景安防基座1. 双模音频传输,灵活应对复杂场景实时音频流传输:内置高灵敏度MIC,支持环境音实时采集,通过4G模块直接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响应速度低至毫秒级,适用于火灾警报、紧急呼救等需即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59 82浏览
  • 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音交互正以颠覆性的方式重塑我们的生活体验。WTK6900系列语音识别芯片凭借其离线高性能、抗噪远场识别、毫秒级响应的核心优势,为智能家居领域注入全新活力。以智能风扇为起点,我们开启一场“解放双手”的科技革命,让每一缕凉风都随“声”而至。一、核心技术:精准识别,无惧环境挑战自适应降噪,听懂你的每一句话WTK6900系列芯片搭载前沿信号处理技术,通过自适应降噪算法,可智能过滤环境噪声干扰。无论是家中电视声、户外虫鸣声,还是厨房烹饪的嘈杂声,芯片均能精准提取有效指令,识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08 08:40 103浏览
  • 及时生产 JIT(Just In Time)的起源JIT 起源于 20 世纪 70 年代爆发的全球石油危机和由此引发的自然资源短缺,这对仰赖进口原物料发展经济的日本冲击最大。当时日本的生产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提高产品利润,在原物料成本难以降低的情况下,只能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寻找利润源,降低库存、库存和运输等方面的生产性费用。根据这种思想,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立的一种具有特色的现代化生产方式,即 JIT,并由此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由于它不断地用于汽车生产,随后被越来越多的许多行业和企业所采用,为日
    优思学院 2025-04-07 11:56 93浏览
  • 文/Leon编辑/cc孙聪颖‍转手绢、跳舞、骑车、后空翻,就在宇树、智元等独角兽企业率领“机器人大军”入侵短视频时,却有资本和科技大佬向此产业泼了一盆冷水。金沙江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啸虎近日突然对人形机器人发难,他表示“最近几个月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只是买回去做研究的,或者买回去做展示的,这种都不是我们意义上的商业化,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朱啸虎吐槽。不过,朱啸虎的观点很快就遭到驳斥,众擎机器人的创始人、董事长赵同阳回怼道:“(朱啸虎)甚至问出了人形机器人在这个阶段有什么
    华尔街科技眼 2025-04-07 19:24 100浏览
  • 贞光科技作为三星电机车规电容代理商,针对电动汽车领域日益复杂的电容选型难题,提供全方位一站式解决方案。面对高温稳定性、高可靠性、高纹波电流和小型化等严苛要求,三星车规电容凭借完整产品矩阵和卓越技术优势,完美满足BMS、电机控制器和OBC等核心系统需求。无论技术选型、供应链保障、样品测试还是成本优化,贞光科技助力客户在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中占据技术先机。在电动汽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作为汽车电子系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元器件,电容的选型已成为困扰许多工程师和采购人员的难题。如何在众多参数和型号中找到最
    贞光科技 2025-04-07 17:06 53浏览
  • 在全球电子产业面临供应链波动、技术迭代和市场需求变化等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安博电子始终秉持“让合作伙伴赢得更多一点”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打造稳健、高效、可持续的全球供应链体系。依托覆盖供应商管理、品质检测、智能交付的全链路品控体系,安博电子不仅能确保电子元器件的高可靠性与一致性,更以高透明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助力客户降低风险、提升运营效率,推动行业标准升级,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塑造更具前瞻性的产业生态。动态优选机制:构建纯净供应链生态安博电子将供应商管理视为供应链安全的根基。打造动态优选管控体系,以严格
    电子资讯报 2025-04-07 17:06 64浏览
  • 曾几何时,汽车之家可是汽车资讯平台领域响当当的“扛把子”。2005 年成立之初,它就像一位贴心的汽车小助手,一下子就抓住了大家的心。它不仅吸引了海量用户,更是成为汽车厂商和经销商眼中的“香饽饽”,广告投放、合作推广不断,营收和利润一路高歌猛进,2013年成功在纽交所上市,风光无限。2021年更是在香港二次上市,达到了发展的巅峰,当年3月15日上市首日,港股股价一度高达184.6港元,市值可观。然而,如今的汽车之家却陷入了困境,业务下滑明显。业务增长瓶颈从近年来汽车之家公布的财报数据来看,情况不容
    用户1742991715177 2025-04-07 21:48 73浏览
  • 在追求环境质量升级与产业效能突破的当下,温湿度控制正成为横跨多个行业领域的核心命题。作为环境参数中的关键指标,温湿度的精准调控不仅承载着人们对舒适人居环境的期待,更深度关联着工业生产、科研实验及仓储物流等场景的运营效率与安全标准。从应用场景上看,智能家居领域要求温湿度系统实现与人体节律的协同调节,半导体洁净车间要求控制温湿度范围及其波动以保障良品率,而现代化仓储物流体系则依赖温湿度的实时监测预防各种产品的腐损与锈化。温湿度传感器作为实现温湿度监测的关键元器件,其重要性正在各行各业中凸显而出。温湿
    华普微HOPERF 2025-04-07 10:05 95浏览
  •     在研究Corona现象时发现:临界电压与介电材料表面的清洁程度有关。表面越清洁的介电材料,临界电压越高;表面污染物越多的地方,越容易“爬电”。关于Corona现象,另见基础理论第007篇。    这里说的“污染物”,定义为——可能影响介电强度或表面电阻率的固体、液体或气体(电离气体)的任何情况。    IEC 60664-1 (对应GB/T 16935.1-2023) 定义了 Pollution Degree,中文术语是“污染等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4-07 22:06 57浏览
我要评论
0
1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