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有报道称,半导体器件的关键零件交付周期由以往的2-3个月增至6个多月,而美国,日本,德国等高端产品的交付周期也大幅提高。目前,面临着技术瓶颈的主要有:先进的传感器,精密温度计,管理设备的 MCU,以及 PLC设备。部分组件,包括 PLC的装置延迟超过12个月,而由于需求的猛增,导致了半导体器件零件的短缺。由于半导体的核心部件-制造装置的生产被打断,全球半导体供给短缺的情况将会更加严重。由于存货短缺,半导体器件的交货期被延后,半导体厂商在设备上的投资周期必然会有所减缓。有消息称,英飞凌公司的市场总监 Helmut Gassel最近告诉记者,英飞凌在2022年1-3月的积压订单,比去年四季度的310亿欧元增加19.4%,高达370亿欧元。Helmut Gassel表示,其中有50%以上的订单都是与汽车有关的,而75%的订单将会顺延至接下来的一年里,而现在,积压的订单已经明显超出了英飞凌的能力。目前,受到俄乌冲突和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国内的经济形势也受到了很大的挑战,消费者的信心受到打击,包括 PC和智能手机在内的电子产品的需求量都出现了下降。然而,由于结构因素导致汽车,工业,可再生能源及智能装置的需求十分旺盛,相关的芯片需求也随之暴涨,导致芯片代工企业的产能远远落后于市场。半导体市场部分产品依然短缺。新闻中提到PLC控制器、MCU控制芯片、精密传感器持续缺货,这些都是组装半导体制造相关设备的重要部件。但是,成品无法产出,相关的原材料生产加工工序设备也需要半导体成品的反哺,现在的半导体市场陷入了产能不足、因产能不足导致无法增加半导体设备进而无法扩产的怪圈。实际上,现如今半导体市场紧缺的产品是很多成熟工艺的半导体产品,这方面产品的短缺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精密传感器等下游产品接连缺货,进而导致最终产品半导体制造相关设备的生产困难。然而成熟工艺的MCU、电源IC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消费电子,这一方面的压力相对较小;压力较大的一方面是汽车电子,汽车产业对MCU的需求几乎是翻着倍、打着滚地往上涨,而不管MCU价格怎么涨,汽车行业照单全收。其他行业的产能需求都得让步。最后的半导体制造设备产业需要的这些零部件,都被热门需求排挤在外,这导致半导体设备制造缓慢,加剧了这个死循环的拉扯。但是,当下环境下,想让MCU、PLC厂商向半导体设备产业开口子,提前供货,似乎也不太现实。其一是这些厂商的产能已经排到了明年,积压的订单太多,这时候先清理大单比较划算,另一方面,汽车行业竭泽而渔、照单全收。不管MCU价格翻了多少倍,依然是有货就收。MCU厂商卖给汽车行业赚取的利润大,自然也会优先供给汽车行业。但相对来说,国内的半导体设备产业环境要好一些。一方面是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如雨后春笋般接连成立,同时成熟制程芯片产品和PLC不受国外管控,可完全自主生产。也因为自2020年以来直到深圳、上海疫情爆发之前,国内相关产能不受疫情影响,这才得以让中国半导体设备产业蓬勃发展。小小的MCU的短缺,导致了制造业各个方向都出现了产能危机,我们不仅应当把目光放在先进制程光刻机上,也理应关注成熟制程的相关半导体产业发展。国际半导体产能与半导体扩产能陷入死循环,国内应当有所动作,莫走国外的弯路。— END —
斥资3.8亿,吉利成立移动终端制造公司
vivo适配特斯拉无感钥匙,不巧的是,无感钥匙系统被曝出存在漏洞
“5G通信壳”正式发布,华为手机率先适配
富士康将投资数十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芯片工厂,月产 4 万片晶圆
三星电子披露 2022 年一季度五大客户:苹果、高通榜上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