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学术plus
智库 | 云脑智库(CloudBrain-TT)
云圈 | 进“云脑智库微信群”,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您的研究方向
声明 | 本号聚焦相关知识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15881101905,微信同号)删除,谢谢
白话量子信息科技
我们发现了若干量子现象,我们用量子动力学来解释和预测,但是请记住:这个解释还不完善,这个解释也必将不是最终的。
但是。。。
先白话白话“量子”
量子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量子的对应英文是Quantum,英文释义为:a discrete quantity of energy proportional in magnitude to the frequency of the radiation it represents.翻译成中文:一个表征辐射能量的离散量,大小与辐射频率成比例。
量子在日文中也写作“量子”,即书写相同发音不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推测:“量子”这个中文词汇是直接使用的日文,配上了中文发音。日语中,量子解释为能量子,一粒一粒的能量,一份一份的能量,也就是离散的能量。
从量子的定义,我们可以有这样一些推论:
(1)因为辐射频率是离散量,所以辐射能量也是离散量。
(2)还是因为离散量的原因,某个确定的辐射能量,即频率一定,细分到只有一份,也就是量子,再往后就不能再细分了,换句话说,量子是特定辐射的最小能量单元。
(3)量子这个最小的能量单元,有许多不同的取值,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频率,不同的辐射。例如:可见光就是一种辐射,红光有自己的量子,就叫红量子吧,红光由大量的红量子组成,这个红量子不能再细分了,再分就不能保持原有的性质了。
(4)量子不是某个具体的物质组成单元,与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基本粒子不同,虽然大家都有个“子”字,也就是说量子不是粒子,是能量子,光有光量子,微波有微波量子。
(5)我们知道,微观世界的“存在”具有“波粒二相性”,既有波的特性又有粒子的特性,量子也不例外,那份最小的能量像粒又像波!千万不要用宏观的“沙子粒”和“水波”套用在微观粒子头上,也包括量子。要用抽象后的“沙子粒”和“水波”去理解微观世界。
(6)稍稍扩展一下。量子,是在保持某种特性的前提条件下,研究对象/物质/系统的最小组成单元。不可分是在这种特性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来讲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与我们现在常用的“元”字一样。如:元数据、元模型、元分析、meta……
blablabla......
好了,回到量子现象。
白话三个量子现象:真随机、叠加态、纠缠态。
好吧,先讲纠缠态和隐形传态,知道大家最感兴趣这个神而又神,神神秘秘的隐形传态,其实三个现象中,最本质的现象是真随机!
1、量子纠缠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绕天涯~
量子纠缠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描述了复合系统(有两个以上成员的系统)的一类特殊量子态现象,此量子态无法分解为成员各自量子态的张量积。或者从成员个体的角度来描述,两个粒子相互纠缠,即使相距遥远距离(没有发现已知的力启作用),一个粒子的行为将会影响另一个的状态,当对其中一个进行量子测量而状态发生改变时,另一个也会即刻发生相应的状态改变。
看图说话。EPR源是用来产生纠缠光子对的。EPR是什么意思?啰嗦两句,听不听懂关系不大。EPR(Einstein-Podolsky-Rosen paradox),是三个人名的首字母,爱因斯坦、波尔、罗森,他们三个提出了一个微观物理世界的悖论,大家称之为EPR悖论,也叫做定域(局域)实在论。
定域实在论提出了两个假设:
(1)实在性:微观物体拥有实在性质,可以决定量子测量结果。
(2)局域性:在任意区域的实在性质不会被遥远区域进行的测量所影响。
后来,BELL,一个大牛人,提出了一个不等式,自然就叫贝尔不等式了,能够用来判别EPR悖论,因此证明了贝尔定理。
没有任何局域隐变量理论能够复制所有量子力学预测。
不懂?没关系,推论好理解:上面的两个假设至少有一个不正确。要么实在不局域,要么局域不实在,还有干脆既不局域也不实在。隐形传态就是一个“实在不局域”的案例,白话:可以观测但不能局限在特定范围。
EPR源产生的纠缠光子对,一个发给张三,另一个发给李四(老外说是Alice和Bob)。张三对自己的光子做贝尔测量(BSM,Bell states measurement),结果瞬间改变了李四的光子状态,这就是“隐形传态”。注意:李四不知道变没变,不知道什么时间改变,也不知道变成什么状态。所以,张三要将贝尔测量的结果通过经典通信方式传递给李四,李四再根据这个信息对自己的光子做酉正变换,获得了光子改变后的状态。(庆祝一下,成功了!)
别高兴!仔细想一想,测来测去、变来变去、传来传去,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能利用这个现象做什么?
首先,说说“隐形传态”。张三对自己光子的测量,同时改变了李四光子的状态。这就是吃瓜群众大呼神奇之处。但是,但是……,李四苦着脸:“我啥也不知道!”李四是真的冤枉。到此为止,从通信角度来看,状态确实可以从张三传递到李四,且这个过程目前没有发现物质和能量转移,坑人的是:可以传输任意未知态!绕口,烧脑,不说不能传输,他说能够传输任意未知态。你传输个未知态,咋用?所以,要实现有意义的通信,必须有后面的步骤,经典信道传输一份配套的信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结论:信息没有超光速传递,纠缠量子态可以超光速改变。对照相对论进行检查,没毛病!没冲突!
然后,说说这个过程的真真正正的有用之处——保密通信!
在前面白话的通信过程中,我们定义:光子对“远程传递”纠缠态的途径为量子信道;传输贝尔态测量结果的途径为经典信道。量子信道不在我们当前认知的时空里,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假说很多,都没证据。设定:张三利用量子信道传递“密钥”,利用经典信道传递“密文”,还“谨小慎微”地实施“一次一密”,密钥绝不使用第二次。那么,理论上可以证明:能够无条件安全通信。资深窃密人士王五(老外说是Eve)只剩两个选择:要么啥也窃取不到;要么破坏信道,我王五得不到你李四也别想得到。无论如何,王五是窃取不到信息了!
原理讲完了,看看现在量子信息科技做到了什么程度,以下都是公开报道。目前光纤通信限制:1000公里距离上直接传递信息,速率是500年传递一个光子。(哈哈,你是否想起了那首歌?)采用量子中继,500公里内不计成本通信,速率每秒1个光子。但是,目前还不能用量子中继的方式来做无条件安全通信,中继本身就是安全漏洞。
2、真随机
就是这么任性,尔等凡人怎能摸清我的性情?
说真随机是更本质的量子现象,还是因为贝尔不等式。随机和局域这两个迥异的概念是密切联系的。真随机允许非局域性产生,但不引起通信。真随机现象是这样描述的:一个光子的自然量子态是完全随机的,例如:光子的水平偏振和竖直偏振,出现的概率是相同的,因此测量一个光子的偏振态,结果是水平偏振的情况是真随机的。在量子世界里,存在真正的随机现象,可以是有限范围内的真随机,还能够是无限范围内的真随机。不同于计算机数值模拟的伪随机数,量子世界的真随机是纯粹的自然造物。
真随机现象,最大的用途是保密,即加密和解密。图灵、香农等密码大师,孜孜不倦、矢志不渝追求的随机函数算法,完全可以从自然量子随机现象中提取,生成随机数序列。当前采用量子随机数生成方式获得的随机数序列,已经通过了最严格的随机数检验标准,实验证明是真随机的。
前面白话的保密通信,实际应用时必须有两个环节:传输环节无条件安全,加密环节无条件安全,二者缺一不可。采用量子纠缠可以解决传输环节的无条件安全,采用量子随机数生成可以解决加密环节的无条件安全。
3、叠加态
猫死,还是猫活?
前面白话了量子的真随机现象和纠缠现象,说明了隐形传态,还介绍了应用这两个量子现象的“量子保密通信”应用。下面,再白话白话另一个量子现象及其应用,这就是量子态叠加和量子计算模拟应用。还没吸引你的眼球和注意力,“Quantum Supermacy 量子霸权”。其实,这个翻译不传神,译成“量子争霸”贴切些,但是“量子霸权”抓眼球呀!现在不是流行语不惊人死不休吗?
先说“量子态”。不用公式,白话量子态真的很难!
量子态,在量子力学中,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就是量子态。量子态由一组量子数表征,这组量子数的个数等于粒子的自由度数。
例如:某个粒子由两个量子数表征,称为粒子有两个基态,分别记作|0>和|1〉,那么这个粒子的量子态|Ψ〉就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三维单位球面上的点。这个三维单位球,大家称之为Bloch球。原谅我就写这一个公式吧。
|Ψ〉 = α|0> + β|1〉,且|α|2 + |β|2 = 1
量子态叠加是这样一种现象:量子的运动状态是基态叠加后的状态。量子态叠加的结果是叠加态。量子态叠加可以认为是“波的相干叠加性”与“波函数完全描述一个体系的量子态”两个概念的概括。
先擦把汗!接下来白话量子态叠加的应用——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比照经典计算机,我们把前面讲的量子态|Ψ〉叫做量子比特(Quantum bits),Qbit,“丘比特”。一个量子比特有两个计算基态|0>和|1〉,如果对|Ψ〉进行一次测量,得到的态是|0>或|1〉,即只能给出0或1。如果不进行测量,我们如何度量信息呢?但是这个概念真的很重要!在自然演化量子比特的封闭量子系统中,不进行任何测量,将会保持描述该量子态的全部连续变量α和β。大自然在一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态中,藏了大量“隐信息”,更有甚者,“隐信息”的量会随着量子比特的增长而指数增长。还是以两个基态为例(二进制,经典计算机熟悉呀),一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态是21=2,两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态是22=4,……,N个量子比特的量子态是2N。对于大点的N,例如500个量子比特,2500是个天文数字!比宇宙中的原子数目还要多。这就是量子计算机敢于争霸“超算”的核心竞争力,“隐信息”也是量子计算算法研究的关键问题。(END)
本文专家作者:张雪松,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
部分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 The End -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云脑智库。本公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删除。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投稿/招聘/推广/合作/入群/赞助 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关键词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是一群专业、有态度的知识传播者
↓↓↓ 戳“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点赞👍 在看❤️@以“三连”行动支持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