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加入技术交流QQ群(2000人):光伏+风电+微电网技术 492929034
小编推荐值得一看的书单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推荐书单
马上还有2个月就要毕业,现在虽然疫情肆虐,但是许多应届生小朋友都在开足马力找工作、投简历。
回想起当年毕业的时候,也是没有人指导,吃了不少亏。就像findyi老师说的一样,人和人的差距往往就是规划差距、眼界差距和方法差距。
前两者很难弥补,而方法差距则可以通过学习快速获得。
在求职也是如此,事实上,在求职的准备过程中,多看别人的经验和思索,往往能够让自己提前规划,减少踩坑。于是我决定把一些知乎上的求职问答整理一下,以供大家阅读,相关文章,均收录于「求职」话题之中。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PDD和电网,一个是互联网大厂中的新星;另一个则是老牌央企,实力强劲。其实,背后也是互联网和国企就业的选择之争。
这两个选择都不好
兄弟,俺也是top3的,刚从南方电网某单位跳出来。这题俺有发言权。这俩选择都不是最优,相信我。目前我了解到的,周围学ee比较好的出路,一是去互联网大厂做服务器架设偏硬件的,一个是去做云相关的。为啥是这俩,因为这俩目前需求极大还不内卷,可以在一线城市拿高薪镀金后,回到二线城市找个不错的工作,甚至部门小主管。一个朋友是本科西交美硕,学的ee,去百度做了三年服务器架设,每年到手大概45,然后跳到了成都的大数据中心,类似的大数据中心,各地都在建设,对于此类人才需求量极大。另一个朋友是北理工学的光纤通信相关,在浪潮和深信服干了三年,现在跑到成都某央企旗下新成立的云业务子公司,到手30个,工作量很养生。另外,为啥从干了三年的电网跳出来,你可以听听我的看法。先说说我的情况吧,我是17年入职南网超高压输电公司下面的检修中心。19年家里人出首付买了房,并不是留不下什么的。到手收入算上公积金,按年份依次是15、18、21,差不多每年涨两万多这样,直到30w专责或者班组长,大家可以算算需要多少年,隔壁的超高压广州局差不多16、19、22、25,值长上限能到40。评论里有人说南网数研院不行的,但数研院比超高压的收入会高不少,大概几w?具体的钱,因为发放模式不一样,所以说不准。离职的原因总结起来就是,在一线城市进体制混日子没必要,和家里的体制内发展差不多,反正都没发展,家里房价压力小还不用背井离乡,在一线城市就要干有前景的工作,即便没混上去要回家也是赚了几年快钱,混上去自然更好。具体说说为啥混不上去吧,同单位的数个985本硕,甚至是清华本硕,干了七八年了,丝毫不见升上去的可能性,升的上去的首先是关系户,别觉得关系户都是硬提拔,他们首先是干了出成绩的工作,至于为啥是他们干出成绩的工作,这还用说?其次是善于揣摩领导心意的干了很多年的舔狗,更多的是舔了也上不去。虽然卷是新常态,但电网的卷从学历素质而言确实是独一份。所以干了三年后看明白这一点就一直在准备跳槽,但电网的坑就在于,进去之后,出来太难了,工作经历经验在外界完全用不上。想过考公务员,但一不是研究生,二不是党员,三专业受限,能考的好岗位属实有限。好在家乡重庆发展给力,在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这一块有很多新企业。刚好有个新成立的央企在拓展电力行业的物联网业务,经过好几轮面试总算回来了,岗位是偏前端做产品的。回家以后收入只低了一点,个人感觉更有发展空间了。人生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未来有希望。这是个极速变革的时代,过早进入电网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围城是一种遗憾。“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我们都会过上不错的生活,可在那之后呢?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选不要选“错”
这道题我做过,不想武断的给建议,我就跟大家说说选“错”了会发生什么吧。我跟题主大概率是校友(但是年龄大他不少),浙大电院硕士,本科中流985,但是我的求学生涯比较曲折,硕士毕业的时候已经29了。这是背景。2014年,我毕业二选一(其他offer没进决赛),上海电网和海康威视。按理说在确认能拿到上海户口的情况下,要我现在选我肯定选上海电网,承诺的起薪更高(当时我记得15w),工作强度更小,又稳定,又能落户上海,想不出来怎么会不选?但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觉得在上海肯定过的很苦,杭州更容易定居,于是就选了海康威视。其实当年我都是想象的,我连杭州的房价都不太知道,只是被上海两万六的房价吓坏了。后来的事情,包括上海杭州房价疯长,杭州变成奋斗比之都,我都完全没有预知。然后就去海康上班了,第一年连奖金税前拿了17w。后来每年都涨点,但是涨得不多,第三年税前全加起来能拿到25w。这时候还是买不起房子,杭州的房子开始疯长,但是家里不是很支持我在杭州定居,拿不出首付,只能干看着滨江的小户型从不到200w涨到400多w,彻底断了念想。在杭州难以定居之后,我本来想着回老家省会城市工作,结果半路被阿里巴巴发了个offer,就在杭州又工作了几年,但是仍然没买房子。其中的过程就不说了,反正没买上。倒是图便宜在老家省会买了个房子,贷款100多万,没想到买了就开始降价。这也算是求仁得仁吧,怕自己没地方住,慌不择路,果然成了韭菜。很快就来到了35岁,高强度的工作实在有点顶不住,业绩也不太好,再加上总有人鼓吹35岁要找后路,想来想去再也不想在杭州待了,一天也不想多待,放弃了一笔股票,灰溜溜回老家省会找了个民营企业的it部门工作。说实话,离开杭州的火车上,我哭了好几次。35了,什么也没挣着,为数不多的存款被我投资不慎亏了个底掉,除了一幢仍然在降价的房子和100万欠款,我什么也没留下。一路上都在想,为啥一直错?如果当时签了上海电网踏踏实实干,怎么也能像大学同学们那样混个专责,人生会明朗很多。就算留在杭州,如果在合适的时候买房而不是拿去投资做生意,自己已经是个完成了地域跃迁的新杭州人了。北方和南方,就是未来的东德和西德,北京就是柏林。而我,就是那个浪费了定居法兰克福的机会,灰溜溜跑回德累斯顿的可怜虫——这个想法一直都在我脑中萦绕,甚至到今天都没有消散……我说这些,不是想让大家可怜我,也不是贩卖负能量,我就是想跟大家说——我算是那种错上加错,近于不可挽回的案例了吧?快30才毕业,工作选错,房子选错,永远不合时宜。我都很怀疑,浙大尤其是浙大电院,还有没有比我愚蠢+倒霉的毕业生?但是事实证明,尽管我浪费了太多机会,后续的生活也并没有像我想象的那么悲观。在老家工作天天可以回家住,自己的房子谁管涨价降价?自己装修的好好的,短时间又不可能卖。而且跟老婆孩子不需要分开,周末还能看看两边父母,幸福感挺高的。老家也未必就是“东德”,尽管经济上有明显差距,但是文化上并非很落后,年轻人的观念其实也都差不多,不管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中,都没有遇到太多不适。按理说像我这样的,兜了一大圈回老家,还进不了体制内,如果当年毕业的时候就想办法回到老家体制内,才是最正确的选择——我确实有特别多中小学同学都在当地的政府、事业单位,或者电网烟草等国企工作,现在也都是头头脑脑的,混的好的已经成了处长。但是说实话,我也没有比人家过的差太多。工作压力确实大一些,毕竟身在民营企业,总没有体制内那么惬意。但是我回老家这两年,放下了漂泊的焦虑,反而可以真正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事业发展的也挺好,现在做到了部门负责人岗位,薪水已经打平了我在杭州的最后一年,后续也不是没有上升的空间。太长远的事情不敢说,至少目前,我觉得自己生活的还挺好的。我啰嗦这么一大堆,就是想告诉题主这样比较优秀的年轻人(我姑且觉得自己还行吧,至少干活的能力还行),其实没有必要那么紧张。只要你的基本面在,哪怕真的选错了,结果也不至于太坏。我相信你们不管怎样,总比我要明智一点吧?放轻松,没有那么多“万劫不复”,与其追求全对的人生,不如让自己茁壮一点,能担得起选错了的阵痛。具体到题目中的选择,想兢兢业业一步一个脚印就回老家电网,想体验一下互联网的大江大河就去拼多多,万一后悔了,没人说过电网辞职就不能跳大厂,也没人说过互联网公司员工不能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就算大部分人做不到,你一个浙大/交大研究生,你怕啥?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文中观点仅供分享交流,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您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通讯录:
重点
如何下载《电力电子技术》板块内高清PDF电子书
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访问电力电子技术与新能源论坛(www.21micro-grid.com)下载!
或者转发所要文章到朋友圈不分组不屏蔽,然后截图发给小编(微信:1413043922),小编审核后将文章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