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蓝德信息
智库 | 云脑智库(CloudBrain-TT)
云圈 | 进“云脑智库微信群”,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您的研究方向
声明 | 本号聚焦相关知识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15881101905,微信同号)删除,谢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的作战欺骗手段(尤其是诱饵)使用频率越来越低,目前更是处于历史较低水平。美国新版国防战略呼吁部队专注于印太地区的潜在大规模战斗,美军前线部署的部队即将面临对手强大的电磁频谱搜索能力和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美国陆军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某军种真的想让战斗部队持续处于敌人远程火力范围内,他们需要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电磁信号。但是信号管理并不等同于信号缩减;减少只是工作的一半。一个强韧的信号管理计划还将使用额外的主动信号来进行欺骗。这需要一些有效、坚固、廉价的电磁诱饵。在这一背景下,美军新作战概念或催生电磁频谱欺骗诱饵的大量应用。在大国竞争时代,美军的对手已经越来越擅长通过搜索电磁频谱特征来发现敌人。再加上精确远程武器和反介入/区域封锁能力,这些军队的电磁频谱作战能力发展极大地增加了美军在冲突中的风险。美国2018国防战略设想在“接触”层和“钝化”层设置前沿和快速反应部队来应对数倍于己的对手,这决定了这些小单位必须分散和隐藏以求生存,但这也将是一个机会,激励美军去创造性地使用能够模拟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编队的战术诱饵。更广义地说,将有可能激励美军利用电磁频谱作战行动来重新兴起长期被忽视的战术欺骗领域。
美国的主要对手在电磁频谱方面的行动已经对美在竞争空间内向前行进的部队构成威胁。在欧洲,美国陆军面临强大的俄罗斯侦察-打击综合体系,该综合体系通过识别电磁频谱中的目标,然后用集中火力攻击它们,进行跨域作战。乌克兰官员描述了俄罗斯的这些策略的“高效”:俄罗斯军队在电磁频谱上“非常活跃”,并通过他们的无线电传输成功定位了乌克兰军队,在泽雷诺皮利亚镇附近,俄罗斯炮兵在检测到乌军的电磁信号后摧毁了其两个机械化营。而在印度-太平洋地区,美国的主要大国对手在电磁频谱方面的综合能力(如先进的干扰能力),被前美第七舰队指挥官描述为“包罗万象”和“不断成长”。
俄军战场网络能力的复杂性和俄军新的侦察-打击模式的有效性令美军十分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军使用欺骗手段(尤其是诱饵)的程度有所不同,且在近二十年中由于过度关注反叛乱能力而长期忽视战术欺骗能力。当年的情况则并非如此,当面对拥有强大炮兵或空军的对手(如纳粹德国或苏联)时,美军更多地使用诱饵。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军方还将战术诱饵用于战车,如坦克。这些充气诱饵让小规模部队有能力看起来比实际大一倍——一个四辆坦克的排可能看起来是八辆,潜在地吓走了一支较小的敌军或制造了一个军力转移。美国军方在白皮书中编纂了欺骗手段的指导条令。不幸的是,后来即使有这样的诱饵也没有使用,根据当时一名美军军官的研究。“大多数部队只是简单地把诱饵系统密封起来,存放在供应室里(为了货品清点收据的完整性)。”经过几十年的空中优势和平叛乱作战的战术诱饵在作战行动中不见踪影。随着对手的电磁频谱瞄准能力,美国陆军士兵和海军陆战队将再次需要战术层面的诱饵,但它们必须比过去的充气假体更复杂。为了能够有效,诱饵需要模仿对手正在寻找的特征。现在,班、排和连一级的无线电设备在战场上很容易被敌方电子战设备识别。拥有模仿这些系统的诱饵,电磁频谱作战的责任更加具象化,变成一种资产。电磁频谱诱饵的制造成本是它们所模仿的无线电设备的一小部分,因为它们需要的功能少得多。它们应该便宜、坚固,并且是一次性的。理想情况下,它们可以由徒步巡逻队、无人机、直升机或飞机在战场上投放。几十年来,美军一直渴望有这样的系统。在1985年的美国海军研究生院论文中,一名军官认为“坚固的诱饵设备可以被前线士兵迅速安置,以迷惑敌人的目标搜索。”一旦被派往外地,就业的唯一限制将是雇主的创造力和与高层协调的需要。新的美海军作战概念,如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和分布式海上作战(DMO)强调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生存和作战的分散和分布,并将越来越多地依靠诱饵和欺骗来取得成功。然而,这些想法也适用于陆军和空军。美太平洋战区的高级空军军官最近呼吁在该地区更多地使用欺骗手段;为了指挥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和分布式海上作战(DMO),海军部队需要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们在战场上的特征,包括管理他们的活动在周围环境中表现出的物理特征、信号特征、技术特征和行为模式;在最近的规划指南中,美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将军也提到:“友军必须能够通过使用诱饵、特征管理和特征缩减来伪装行动和意图,并且欺骗敌人。”这在2016年海军陆战队作战概念中描述的甚至更简洁:“被发现就是被瞄准,就是被杀死。”诱饵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们可以用来对敌军产生几种不同的效果。指挥官可能会从他们的部队扔下诱饵,作为电磁佯攻或作为诱饵来引诱敌人的炮兵暴露自己。或者,指挥官可以选择增加部队的规模,让一个连看起来像一个营,或者让一个营看起来像一个旅。使用移动诱饵也可作为一个范例,诱饵可以是空投的,也可以是驱动的,用以模仿攻击。最后,一名指挥官可以用诱饵饱和整个区域,以掩盖真实部队的特征,并使对手的决策陷入瘫痪。这种战术会抵消对手在电磁频谱情报收集方面的任何优势。在最近由美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海军陆战队大学和陆军预备役第七十五创新司令部联合发起的军事演习中,诱饵指挥所发射的信号在迷惑敌方火力和目标时特别有效。用孙子兵法的话来说就是:“设圈套迷惑敌人,给敌人一种我们要退出阵地的印象。然后选择我方精锐骑兵部队,让他们在沉默的掩护下进入敌人的领地。(故无近其名城,无由其通路,设疑佯惑,示若将去。选骁骑,衔枚先入)”也有可能敌方指挥官会优先考虑电磁情报,而不是传统的视觉观察(或缺乏视觉观察)。简单地通过相互矛盾的报道散布混乱可以扰乱敌人并延迟他们的反应。与更传统的手段相比,对手越压缩他们的电磁收集和目标周期,这种形式的欺骗的潜力就越大。美国军方认识到了电磁频谱作战中使用欺骗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并研发了一些装备,典型的例如ADM-160小型空射诱饵(MALD),这是由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和雷神技术公司在21世纪初联合创建的一种空中诱饵,射程超过500英里,在敌人的综合防空系统里看起来就像是美军/盟军的飞机一样,用以支持进攻性空中任务。美空军对空射诱饵的能力要求精益求精,2012年开始交付的改进型号ADM-160C(MALD-J)增加了电子干扰系统,并且通过升级优化程序,ADM-160C(MALD-J)具备了编队飞行能力,可以模拟各种战机编队,诱骗效果更逼真。通过加装双向数据链,ADM-160C(MALD-J)可以在发射后回传各种信息,战机可以随时根据战场情况调整作战ADM-160C(MALD-J)的任务,作战灵活性自然是有极大提升。ADM-160C(MALD-J)还采取了模块化设计,可以搭载不同的载荷执行不同的任务。从ADM-160C(MALD-J)开始,美空军的空射诱饵开始向多功能、模块化发展,除了追求传统的诱饵能力之后,还开始寻求干扰、侦查监视乃至反辐射硬杀伤能力。在ADM-160C(MALD-J)基础上,演变出多种改进型号。这些MALD系列空射诱饵一方面可以模拟战机,真假难辨,吸引对方防空系统的注意力,迅速消耗对方防空导弹数量。美国有一派学者的偏见认为MALD代表了精致和昂贵,并且认为现代传感器和分析将使诱饵越来越难以有效。但是支持者认为这一学派对诱饵应用了错误的标准。诱饵并不需要经得起严格的检查;它们只需要让对手的决策变得复杂就能有效。即使质量相对较低的诱饵也可能有效;许多战术情况下只需要在短时间内对敌方情报侦察系统的某些部分制造混乱和误导。此外,支持者认为不应该高估传感器的能力。即使是与人工智能相关的最精密的传感器也可能被愚弄。2020年早些时候,已经有某国研究人员证明,通过简单的图像,他们可以操纵和破坏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功能。兰德公司关于欺骗的出版物认为,实施欺骗的小尝试仍然是值得的。在20世纪90年代,波斯湾和巴尔干半岛的西方分析家和飞行员就被诱饵愚弄了,他们把炸弹投到看起来像坦克的木板和床单上,而完全忽视了燃烧的轮胎旁边的坦克。一名美国防部官员告诉《纽约时报》“最令人惊讶的是,南斯拉夫军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用地面诱饵让我们打击不存在的目标。”在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采用了复杂的诱饵掩体和阵地系统,吸收并削弱了以色列的大部分空袭。在现代战场上,迫使敌人犹豫或不确定——哪怕是很短的一段时间都可能是决定性的。在新军事变革下,当前的技术进步正在创造巨大的机会,只需富有想象力的策略再加上相对简单的工程,就可能实施一次高质量的战术欺骗。模仿普通战术无线电的电磁频谱诱饵可以小到可以放在口袋里,这种东西便宜到可以生产数千个,而且使用简单。这种设备将有助于抵消强敌在电子战中的进步,并可以提高地面作战部队在战斗空间前沿的生存能力,而且不会迫使士兵大幅削减自己对通信电磁频谱的使用,也不会迫使军种重新设计自己的通信体系结构。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才能发现诱饵最有效和最有创造性的用途。提出的想法只是一个开始。最终,战术电磁诱饵廉价工具将具有潜在的作战和战略影响。(北京蓝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研究员 李雷)[1] A TOOL FOR DECEPTION: THE URGENT NEED FOR EM DECOYS.[2] THE RUSSIAN–UKRAINIAN WAR: UNDERSTANDING THE DUST CLOUDS ON THE BATTLEFIELD.[3] US Airborne Electronic Attack Programs - CRS Reports.
- The End -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云脑智库。本公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删除。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投稿/招聘/推广/合作/入群/赞助 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关键词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是一群专业、有态度的知识传播者
↓↓↓ 戳“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点赞👍 在看❤️@以“三连”行动支持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