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乔伊
旅行车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
2015年,我在公共交通不发达,全国道路还遍布各种坡的新西兰,生活了整整一年。你知道,在那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方,没有一辆车是真的痛苦。因而,我也和许多初来乍到的新人一样,在各个论坛上寻找一辆车况还行,价格更行的二手车。
最终,我从一个上海人的手里,买到了一辆2002年产的斯巴鲁翼豹旅行车。我仍然记得,当时我斥4300纽币的巨资,将之买了下来。交车时,他抚摸着这辆银色的车,依依不舍的向我倾吐起,他刚到新西兰时的艰苦岁月。在他的回忆中,我知道了他和这辆车的故事。
在他奋斗初期的那段收入不高,工作不稳定的日子里,他有时会借住在别人的车库中,有时则会挤在这辆看起来也不算大的B级或者A级的旅行车内,熬过一个个贫苦但又充满梦想的夜晚。于他而言,那辆斯巴鲁翼豹,就是另一个家。以至于在我购车前的试驾过程中,他都要不断的提醒我,慢慢开,不要轰大油门。
后来,我逐渐发现了这句话的另一层深意。因为这辆车,几乎不太能加速。简单来说就是轰油门,车也不走。这款车的动力到底有多不给力?
依然记得,在将要离开新西兰之前,我驾驶着这辆车进行了一次漫长的环岛旅行。就在那次旅行中,一辆警车拉着警报,在高速公路上将我拦了下来。这并非是美国犯罪片中的场景,因为警察很和善地告诉我,拦住我的理由是——车速太慢了(那是一条限低速的高速公路)。
尽管它的缺点如此明显,但在我的心中,这款带我阅尽山海,看遍世间美景的旅行车,在我开过的所有车中,拥有特殊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旅行的过程中,它就是我的家。时至今日,我依然会时不时地翻起那时留下的照片,因为这款旅行车就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存在。
但拉回现实,在中国市场,旅行车却是个尴尬的存在。
旅行车也曾辉煌过
一方面,几乎所有买车人都认为瓦罐是YYDS。另一方面,真的要轮到自己掏钱的时候,却又是犹豫再三。最后不是转投轿车的怀抱,就是采用最稳妥的办法,去选择一款SUV。
这一点你可以从“瓦罐”车型的销量统计上来看。当我去寻找关于瓦罐车型在2021年中国市场销量时,很多信息渠道甚至不愿意为旅行车单独做一份销量榜单。这么说吧,在中国旅行车的受关注度,甚至还不如在中国市场处处受限,更多被认为是小业主专享的皮卡车型。
因而,一个全新的问题诞生了,为什么人人都爱旅行车,但却不愿意买它?
其实,旅行车在中国也曾有过辉煌。
1992年,在中国初代神车桑塔纳被引进入中国9年以后,上海大众引入了该款车型的旅行版。简单来说,它就是帕萨特B2,或者说桑塔纳在三厢轿车基础上改装了一个尾厢的两厢版车型。
因而,它依然保持了桑塔纳德系车的一切优点。1.8L的发动机可以输出足够好的动力,前期四挡、后期五挡的变速箱,也能够在当时带来非常不错的操控感受。更重要的是,相较于两厢的桑塔纳车型,旅行版本还多了一个更大的尾厢空间。
至今我依然记得,当年我爸借了一辆他兄弟的工作用车——一辆拥有黄色涂装,专属于电力系统的普桑旅行版,带我出去玩时,我那种激动得无以复加的心情。
所以,这个跟普桑一样高级(在当时确实高级),又比普桑更大、更能装的旅行版车型,对于那个时代想要车大一点,更大一点的中国人来说(其实当今时代也是一样),充满了吸引力。
这个吸引力有多大?从被引入到停产,普桑的这款旅行版车型,一共卖出了超过百万辆(当然,有不少是官方采购)。这个数字即便放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这也是一个足以令人流露出艳羡表情的数字。
其实,在那个年代,桑塔纳旅行版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几乎与之可以齐名的,还包括了广州标致的505SW。尽管现在知道这款车,甚至知道标致还和广汽合资过的人,几乎可以用少之又少来形容。但这款与桑塔纳旅行版十分相像,生产年限更是比之还早了6年的产品,才是当之无愧的国产旅行车鼻祖。
旅行车怎么就不行了?
在桑塔纳旅行版出现的8-10年之后,中国市场开始真正进入了家用车时代。如果说如今的年轻人,在家用车领域的起步车型已经普遍上升到了BBA这个层面,那么在21世纪初,当时的家用车的春天,基本都倾斜给了合资的、售价在10万元左右的小车之上。
在那时,上汽与通用合作推出了国产化的别克品牌。在这个品牌旗下当年最著名的产品,除了行政级的别克新世纪(就是后来的君威),就是打着十万元家轿牌子的赛欧。而在这个车型序列中就有旅行车的版本。
尽管后来赛欧车型,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丰富与壮大,在几年内就开始走向没落。赛欧品牌从别克,转到雪佛兰,最后平台被共享给了上汽通用五菱,基本可以宣判为在中国市场没落了。但我依然记得那年,邻居家那个大我7、8岁的大哥,开着他那辆新买的赛欧旅行车,向我炫耀,带我逛遍大上海时的志得意满。
不论是我爸带我坐过的桑塔纳旅行版,还是邻居大哥开过的那辆赛欧的旅行车,又或者是我曾短暂拥有过的斯巴鲁翼豹旅行版,都毫无疑问地构成了“瓦罐”成为我生命中最喜爱的交通工具的原因。
正如我一开始所说的,尽管有很多人非常喜爱瓦罐这一车型(如今依然有很多改装爱好者在玩普桑的改装车),但论到真正购买,显然数量又不那么多了。
这样的现状,首先源于21世纪第二个十年开端之后,中国汽车市场迎来了井喷,而井喷最大的引领者,就是SUV车型。更大、性能更好,功能性更强的SUV车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几乎在中国汽车市场的全年销量榜上,可以占据半壁江山。
而SUV车型的这些特点,几乎与“瓦罐”重叠,且更胜一筹。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是,合资车企开始不太乐意生产旅行车了。因此,我们看到的结果是大部分的旅行车,包括如今占据主流的奥迪A4、A6 Avant和Allroad车型是进口的;这样的进口车型还包括奔驰的C级旅行车,以及大众的蔚揽和斯柯达等一批旅行车等。
显然,绝大多数人都不会仅仅因为喜爱,而花一个比轿车贵很多的进口税,去买一辆比轿车只多一个大后备厢的旅行车。这样的结果,势必导致旅行车的市场份额进一步的萎缩。简单来说:就是我知道旅行车好,但不值得花这些钱。
当然,买不买依然不影响喜爱,比如对于我来说,我依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增购一辆A6 Avant。而如果我在未来有幸连续中几张彩票的话,RS6也并非不可考虑。
更令我激动的是,从没有推出过旅行车版本的宝马M3,似乎也已经开始着手打破自己的传统。就在不久之前,我关注到了M3旅行版车型的信息,也开始出现在网络之上。这似乎给了喜爱“瓦罐”,喜爱性能的人,一个更足以支撑购买旅行车的理由。
如果说在过去的十年,旅行车因为功能不突出,性价比不高、且被SUV车型大大挤压了生存空间,导致陷入了一个销量“恶性循环”的魔咒,那么如今似乎转变的机会也并非没有。
首先,中国汽车市场需求逐渐变得更为多元化,如MPV、皮卡等以往的小众车型开始有了不错的市场需求。而对于人人都喜欢的旅行车而言,这样的市场环境也有望帮助这个车型类别,获取更不错的市场关注度和销量。
同时,市场同样呼唤一款爆款的旅行车,来催动汽车厂商重新投入这个类别的研发与国产化进程。简而言之,旅行车是好车,喜爱它的人为它加持了“人和”BUFF,但要等到人人都买,可能还需要“天时”、“地利”的加持。
但就我而言,我总想着,下一辆还得买个“瓦罐”才行。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