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来源 | 视觉中国
作者 | 苏 鹏
编辑 | 李欢欢
4月30日,宁德时代对外披露了2022年一季报,不出所料,业绩远低于市场预期。
财报显示,报告期内,宁德时代实现营业收入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的扣非净利润为9.77亿元,同比下降41.57%,几乎腰斩。
对于净利润严重下滑,宁德时代解释称“部分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
从2021年以来,动力电池装机量需求大幅增长,带动了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飞涨。与去年同期相比,电池级碳酸锂的市场报价上涨近10倍,动力电池原材料镍、钴的价格的同期涨幅也接近一倍。
下游需求旺盛叠加原材料疯狂涨价,动力电池价格也水涨船高,但奇怪的是,电池厂商普遍苦不堪言,均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
官方发布的财报显示,国轩高科今年一季度营收39.16亿元,同比增长203.14%,净利润为3220万元,同比下降32.79%;亿纬锂能一季度营业收入达67.34亿元,同比增长127.69%,净利润5.21亿元,同样同比减少19.43%;同期欣旺达营收106.21亿元,同比上升35.11%,净利润9492.32万元,同比下降26.13%。
“主要客户都谈的差不多了,海外客户基本上都是和金属价格联动,国内客户也差不多。”在一季度业绩解读会上,不堪负重的宁德时代透露二季度公司产品将涨价。
所以,钱都让谁赚了?
Q2或再迎电池涨价潮
动力电池企业严重承压,业绩表现两极分化,营收虽然大增,净利润却大幅下滑。以宁德时代为例,今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在国内市场市占率超过50%,营收大涨153.97%,净利润降幅却超过20%。与此同时,宁德时代销售毛利率也出现严重下滑,从去年同期的27.28%下滑到14.48%,接近折半。
不堪负重的宁德时代不得不将压力转嫁给车企。“现在供应链原材料的价格涨幅实在是太巨大了,公司不得不和客户共同协商,怎么应对压力,主要客户都谈得不错,客户非常理解和支持。”宁德时代高管在财报电话会议中表示。
针对不同的客户,宁德时代的谈判条件也不同,比如部分客户向宁德时代支付了较多的预付款,或者投资了生产线,宁德时代也会投桃报李,“涨幅就小”,尽量做到公平。
宁德时代将涨价时间节点定于今年的第二季度,这或许将掀起新一轮动力电池的涨价潮。“其实友商都在等着我们提价,这样他们好跟进。”宁德时代高管透露。
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也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采访时表示,今年一季度原材料价格涨得更快,但公司当时并没有迅速涨价。不过,随着形势变化,公司积极地和主要客户进行价格讨论,已经达成了共识。
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炒锂户”
同处一个链条,电池企业“白忙活”,原材料供应商的日子却截然相反。
天齐锂业年报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76.63亿元,同比增长136.56%,净利润为20.79亿元,一年前,天齐锂业还处于亏损状态,亏18.34亿元。到了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增长更加迅猛。1-3月,天齐锂业实现营业收入52.57亿元,同比增长481.41%;净利润33.28亿元,同比暴涨1442.65%。
赣锋锂业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3.65亿元,同比增长233.91%;实现归母净利润35.25亿元,同比大涨640.41%。
业绩大涨,两家公司均将其归功于动力电池原材料产销两旺以及出货价格上涨。
来源:视觉中国
车企与电池商下场挖矿
来源:视觉中国
2021年10月29日,川能动力发布公告称,为加快打造公司“新能源发电+储能”产业,公司拟与四川路桥、比亚迪及禾丰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综合开发马边县磷矿资源及磷酸铁锂项目。
动力电池企业争做“矿工”,那些不甘受制于人的车企也开始“越级布局”。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曾在推特上表示,如果“疯狂”的锂价持续疯涨下去,该公司“可能不得不直接大规模‘杀入’采矿和精炼行业”。
福特汽车CEO吉姆·法利(Jim Farley)也曾表示,“垂直整合的举措非常重要,”公司未来或计划将供应链布局“一路延伸至矿业”。
一时间,“采矿潮”在车企与动力电池企业之间盛行起来。天眼查数据显示,中国锂矿相关企业有400余家,其中,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64家,增速20.3%。从地域分布来看,江西、四川以及青海三地相关企业数量最多。从成立时间来看,近5成企业成立于五年内,成立于一年内的企业占比21.7%。
不过,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即便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亲自挖矿,想要实现自产自足,动力电池原材料供需失衡的情况短期内仍难以缓解。
“锂矿从勘探完成到产线建设至少需要五年的时间,今明两年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还会升高。企业主动采矿很难满足今年与明年两年下游市场需求的增长。”赵蔚告诉未来汽车日报。
也就是说,三五年内,动力电池原材料涨价的困境仍将继续,动力电池企业或将进一步面临毛利率下滑。“(我们的)一些重要客户已经明确提出了价格红线,超过一定的价格可能就做不下去了。”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接受未来汽车日报采访时表示。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赵蔚、方芳、赵建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