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泽平团队
导读
目录
2.2 英国:防疫始终偏松,经济一开始受影响较严重,近期开始逐步恢复
2.2.1 英国防疫政策分阶段,总体“与病毒共存”策略不变
自2020年3月病毒爆发以来,英国迅速进入封控阶段。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包括1)禁止非必要外出,2)禁止多人聚集,3)室内强制口罩令,4)学校停课等在内的防疫政策。
2021年2月,随着疫苗的普及以及英国疫情数据出现了阶段性下降后,英国宣布将分阶段解禁。到2021年年中,大部分管控措施都已结束。
然而随着2021年12月奥密克戎的爆发,英国再次开启包括公共场合强制口罩令、绿色通行证以及限制人员聚集令等政策。
受益于疫苗接种率上升,英国再次逐步放开。截至2022年1月17日,英国完全解封。取消了大部分防疫政策,包括绿色通行证、口罩强制令和限制工作令等。
2.2.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英国的疫情数据来看,在2021年一季度第一阶段解封后疫情并未出现反弹。但随着2021年5月英国开放餐饮、电影院等聚集性场所的营业,疫情出现了持续性反弹。此外,Delta变种的出现也使英国疫情再次出现了高峰。在2021年年底,受到奥密克戎的影响,英国确诊人数反扑。英国政府再次实施了防疫政策,包括强制要求公共场所佩戴口罩和限制人员聚集等,暂时压制了疫情。然而2022年第一季度英国完全解封,也导致确诊病例数量再次出现上升。在英国,奥密克戎相对既往毒株来说其重症数据和死亡数据都偏低。
英国经济解封后不断修复,基本已经脱离疫情影响。在进入封控阶段时其GDP也出现了断崖式下跌。2020年第二季度英国GDP同比-21.1%。在英国开始阶段性解封后,其GDP也出现了跳涨。2021年第二季度,英国GDP同比录得24.5%。随着英国不断解封,三、四季度中英国GDP分别录得6.8%和6.6%。同时,英国零售指数也在2021年解封后出现明显回弹。
2.3 德国:防疫政策精准且相对较严,后期也逐步放松
2.3.1 德国政策前期精准且严格,后期逐步放松
自疫情开始后,德国出台了一系列防疫政策。包括1)限制旅行,2)封锁餐馆、电影院等聚集性场所,3)禁止非家庭成员的2人以上的聚集,4)口罩强制令等。在经历了近1个月的封锁,2020年4月底德国逐步分阶段接近。
随着新冠变体的出现,德国于2020年11月再次开始温和版封锁令,精准封控出现聚集性感染的区域。封禁文化娱乐设施,但允许酒吧、餐馆、酒店、学校以及零售业等正常营业。
直至2021年中旬疫苗大规模接种后各州才陆续放宽限制。然而随着德尔塔的出现,德国于2021年11月再次收紧了防控措施,但没有前两轮严格。
到2022年一季度末,德国政府才结束了大部分防疫政策。但仍保留了聚集性场所的口罩强制令和“通行证”等措施。
2.3.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疫情数据来看,德国整体防疫政策成效显著,但面对奥密克戎仍有反弹。2020年4月底的解禁并未带来疫情的反扑。而2020年11月的新冠变体也未能对德国造成过多的影响。2021年中旬放开后疫情也仅仅是小幅度波动,直到Delta出现才出现一轮反弹。而随着奥密克戎的出现,德国疫情出现了感染高峰。但新增死亡和新增重症整体低于前两轮疫情。
受防疫政策反复影响,德国经济在复苏阶段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稳定上行。在2020年第二季度封锁开始后,德国GDP录得-11.3%,相对英国的-21.4%以及法国的-18.7%来说更稳健。随后在2021年第二季度解封后,德国GDP录得10.8%。此外,在德国2020年4月开始分阶段解禁后,PMI于2020年5月开始出现触底反弹,并于7月重新回到荣枯线上。随后连续17个月均处于荣枯线上,直到2021年12月受奥密克戎影响出现小幅震荡,并在2022年1月重回荣枯线上。
2.4 法国:抗疫政策经历了严格、分阶段解封、放开三个阶段,经济恢复较好
2.4.1 法国疫情管控政策前紧后松,放权地方政府
法国初期防疫严格,随着疫苗接种分阶段解封,后期完全放开。法国初期防疫举措包括,1)关闭学校,2)15天的全面封锁,3)为居民发放口罩并颁布强制口罩令,4)酒吧、咖啡厅、餐馆、体育馆、购物中心、博物馆以及图书馆等全面关闭。
随着疫情的缓解,法国政府在2020年5月开始尝试解封,但仍禁止10人以上的公开集会。且酒吧、咖啡厅、餐馆以及体育馆等将继续关闭。同时,由当地政府决定是否开放4万平方米以下的商铺和购物中心和4万平方米以上的露天市场。此外,法国政府还实行了宵禁政策。在进入10月后,随着疫情变种的出现,法国政府开始重新封禁。人们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能离家,如购买必需品、就医或锻炼,每人每天只能外出一次,每次只有1小时。在持续约1个月后,法国政府于2020年11月底逐步放松管制,并于2021年3月逐渐放开了国际旅行禁令。
随着疫苗大规模接种,法国政府于2021年5月开始分阶段实施解封。其中第一阶段放宽了长途旅行距离限制、推迟宵禁两小时至晚上9点、非必需品商店可以重新开业、允许六人同桌的户外饮酒和用餐、文化场馆和户外体育场馆可以在控制人数的前提下开放。第二阶段放宽了人数限制、取消了宵禁、取消了部分户外强制口罩令并推出了健康通行证用于海外旅行。
在进入2021年11月的德尔塔感染期后,法国曾小幅收紧防疫措施。随后在奥密克戎出现时,法国政府依靠约80%的疫苗接种率选择“硬抗”。截至2022年3月,法国基本解除了所有封禁政策,包括疫苗通行证、户外口罩强制令等。
2.4.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疫情数据看,2020年5月解封后法国疫情并未出现大规模反弹迹象。直到2020年10月的新变体出现疫情才出现小规模反弹。随后2021年3月放开国际旅行禁令导致疫情出现小幅度回弹,但很快沉寂。2021年11月,法国疫情受到Delta的扰动出现一轮反弹。在奥密克戎感染峰值过后法国政府于2022年3月全面解封,疫情再次出现反弹,但显著低于前一阶段,且死亡人数和重症人数均低于前几轮疫情。
法国经济基本与疫情脱钩,正在逐步恢复。法国在2020年第二季度封锁期内GDP录得-18.7%。随着分阶段解封,三、四季度GDP分别录得-3.8%和-3.7%。受益于放开旅行限制,法国GDP在2021年第一季度由负转正,录得1.7%。随着法国于2021年第二季度逐步全面开放,其第二季度GDP录得19.4%,三、四季度也分别录得3.6%和5%。从法国的PMI来看,在2020年5月逐步解封后,其PMI便站上了荣枯线。期间受到防疫政策收紧扰动出现小幅波动。但随着2021年3月开放国际旅行,法国PMI便再次站上了荣枯线,并保持了13个月在荣枯线上。
2.5 日本:多次采用“紧急状态”,随疫情平稳,全面结束重点防控措施
2.5.1 日本抗疫政策分级管控,精准封控
日本政府考虑到经济成本,高强度的疫情防控对于日本社会压力较大,故采取根据疫情的情况进行分级管控的政策。日本政府根据疫情的情况分为0-4级,以疫情的具体表现来实施具体的应对政策,如3级时新冠病例挤占其它医疗资源,则需采取“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或者“紧急状态宣言”体制;对餐饮店和文体活动进行进一步限制;组织集中检测与疫苗接种等措施。
2020年到2021年年中日本共采取了三次“紧急状态”,期间限制包括关闭餐饮和娱乐场所,学校全部停课,聚集性活动延期或者停办,企业尽量让员工在家办公等,其目标是减少70%的出勤人数;同时,要求举办大型活动时入场人数不超过场地额定人数一半,并设定人数的上限等。
随着疫苗的接种率于2021年9月超过50%,叠加国内疫情好转,日本决定解除“紧急状态”。2021年12月奥密克戎在日本传播,确诊和死亡病例激增,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2022年1-3月,日本平均每日新增病例达5.4万,但日本并没有采取全境的“紧急状态”,而是采取部分地区实行,如2022年1月初东京都及周边的神奈川县、埼玉县和千叶县从1月8日起实行“紧急状态”,暂定持续至2月7日。
2021年12月中旬,日本出现第一例奥密克戎病例,随后新增和死亡病例激增,政府采取延长之前政策期限,缩短营业时间等来限制疫情传播,3月底新增死亡人数、ICU重症患者等数据下滑,政策效果显著。从对外限制看,在12月17日继续延长从11月30日开始实施的“禁止外国人入境”的政策,即禁止非日本国籍的外国商务人士、留学生等群体入境,在实际执行中曾一度暂停所有国际航班。从对内限制看,日本采取了“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体制。其目的是,根据感染数字变化趋势、疫苗接种情况、各地政府资源等多种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在疫情爆发的早期采取相对低烈度的缓和措施,争取压平感染曲线。其主要内容包括1)要求餐饮店等营业场所缩短营业时间至夜间8点,各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知事可对不服从者处以20万日元(约1.2万元人民币)以下罚款。2)对积极响应的营业者提供补助;大型文体活动限制5000人上限,同时容纳人数不得超过空间上限的50%。3)督促养老设施至少两周实施一次病毒检测,4)呼吁企业推广远程办公等。1月21日到3月6日,日本全国34个县级以上地方实行了“防止蔓延等重点措施”(其中18个地方延续到3月21日)。该政策效果较为明显,感染曲线在2月3日达到峰值,随即下落。截至3月22日,每日新增病例约为2月3日的20%。新增死亡人数、ICU重症患者等数据也显著下滑,达到其设计初衷。
2022年3月21日,日本全面结束重点防控措施,新增曲线再次反弹。
2.5.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疫情看,去年12月以来随着奥密克戎的传播,日本确诊人数在1月不断激增。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今年2月初,日本每日新增病例达10万。截至4月19日,日本病死率较低,仅0.1%,高于中国(0.01%),低于中国香港(1.41%)、美国(1.15%),英国(0.45%)、欧盟(0.15%)。
从经济状况看,“紧急状态”多次实施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障碍,同时还面临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和消费能力的下降。日本央行公布的3月份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大型制造企业的行业景气指数比去年12月份下降了3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时隔7个季度再次下跌。根据日本内务府数据,2020年GDP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0.1%。随着防疫政策多次放松和收紧,2021年GDP第四季度仅同比上升0.4%。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将2022年日本经济增长预期由3.3%调低至2.4%,表示日本经济复苏存在困难。经济不景气的同时,日本还面临劳动力的严重缺乏和消费能力的下降。2021年由于防控措施对外国居民的入境限制,日本的自然人口下降超过10万人,并出现了九年来的首次人口外流。而日本许多行业越来越依赖于外国劳动力。根据日本国际协力机构的研究报告显示,到2040年,日本需要引入674万外国劳工,超过现有数量的4倍。在严格的“禁止入境”政策下,许多行业出现劳动力不足的情况。据日本统计局公数据,2022年2月消费支出(两人以上的家庭)环比(经季节性调整)实质下跌 2.8%,工人家庭(两人以上的家庭)的实际收入较上年同月实质减少0.1%。国外游客禁止进入的情况下,受防控政策影响,商业区人流量显著下滑,聚集活动减少,国内消费水平也在下滑。
2.6 韩国:因奥密克戎收紧“解封进程”,但随着疫苗接种率提升,走向“与新冠共存”
2.6.1 韩国政策视疫苗接种率微调
韩国于2021年12月1号首次报告奥密克戎确诊病例,奥密克戎感染周期的初期,韩国政府决定暂缓原本的“解封”进程,继续收紧防疫措施,在社交生活上做出更严的限制。2021年10月韩国接种一剂疫苗的人数超50%,韩国开始放宽管控。11月,韩国正式放开游客入境限制,持核酸阴性证明的旅客可免除隔离。但奥密克戎的快速传播迫使韩国采取收紧防疫措施,包括1)餐厅和咖啡厅等私人聚会人数不得超过4人,且均应为完成疫苗全程接种者;未完成接种人员只可独自一人堂食,或选择打包以及外卖送餐。2)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营业性娱乐设施、餐厅、咖啡厅限时营业至晚9点;电影院、公演场地、网吧等可营业至晚10点。3)人员密集的百货商场和大型超市将要求访客出示“防疫通行证”,即新冠疫苗接种证明或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从病例的检测与治疗层面看,韩国政府采取改变主要治疗机构,以重点筛查代替普筛,增加医疗机构等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蔓延。
1)普通医院与社区医院改为新冠感染者的主要治疗机构。鉴于奥米克戎在韩国出现的初期,韩国的重症监护室病床使用率未超过20%。韩国政府尝试进行治疗机构下移,将曾经以大医院为新冠病例的主要治疗机构改为普通医院与社区医院。同时给上述医院提供更多医疗器械与治疗水平上的支持,以分散全国医院的压力,给重症病人与其他病患者更多的治疗时间和机会,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老年人和有既往病史的人群上。同时,患者就近在社区医院就诊也可以减少病毒的传播次序。
2)普查转为重点筛查。韩国卫生站的筛查对象将会首先面对感染风险较高的人群,首先保证重症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人数能够降到最低,改变筛查对象旨在有更大的概率和准确率能够筛查到奥密克戎的病人,并且韩国政府还会在奥密克戎毒株较多的地区加大筛查的力度,争取实现快速抗原检测,以对重点高风险区域进行快速优先控制。这些措施实施之后能够持续增加对于奥密克戎病人的筛查速度,目的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同时减缓奥密克戎的传播。
3)增加新冠治疗基层医疗机构。韩国政府于1月底在全国增加400多个医疗机构,以社区医院为主,经统计400多个医疗机构能够保证6万余人在家中治疗新冠病毒,以降低全国的医疗压力,实现轻重症患者的分流,旨在避免医疗资源出现挤兑。
与2020年不同,此次韩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措施并未阻止奥密克戎的传播,今年3月韩国疫情出现恶化,平均每日新增病例达32.6万,但随着疫情进入相对平缓阶段,韩国选择“与新冠共存”。在单日新增新冠确诊人数已从3月底起开始缓慢回落,且国内特效口服药供应到位、高危人群接种率达标、病毒科普恐慌缓解、致死率维持在略高于流感的基础上,韩国政府采取逐步解除防疫政策。4月18日起,韩国全面解除保持社交距离措施,即全面解除公众聚集场所营业限时、私人聚会限员、大规模活动和集会、宗教场所限员。电影院、室内体育设施等室内公众聚集场所禁止饮食的措施也将于4月25日起解除。此外,将从5月下旬开始,全面解除针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隔离7天的措施。
2.6.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疫情看,今年以来随着奥密克戎的传播,韩国确诊人数在3月不断激增。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今年2-3月,韩国平均每日新增病例达21.2万。截至4月19日,韩国病死率较低,仅0.1%,高于中国(0.01%),低于中国香港(1.41%)、美国(1.15%),英国(0.45%)。
从经济状况看,在2020年封锁阶段,韩国整体经济基本进入停滞甚至下滑阶段。根据韩国央行数据,2020年GDP第二季度同比下降2.6%。随着防疫政策逐步放松,2021年第一季度GDP也由负转正,2021年GDP第四季度同比上升4.1%。韩国制造业PMI在去年10月开始放宽管控的背景下逐步回升,PMI从2021年10月的50.2上升至2022年2月的53.8。根据韩国统计局数据,1月韩国就业人数较2021年同期增加114万,这标志着韩国自2021年3月以来连续11个月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大幅增长可归因于低基数效应和持续的经济复苏。
2.7 新加坡:灵活调整防疫政策,谨慎放开,疫苗接种率高,逐步走向“与新冠共存”
2.7.1 新加坡防疫政策目标是共存和开放
新加坡以保护民众生命和保障生计为防疫政策的两大最重要目标,根据目标不断灵活调整政策,既从未完全停止社会管控措施,也未动摇与病毒共存逐步开放的总体方向。面对疫情,新加坡走的是一条不同于部分欧美国家的路。基于在避免出现大量人口死亡的底线之上,2021年5月,新加坡政府开始考虑转向与病毒共存的防疫政策。随后6月新加坡联合抗疫工作小组的核心领导人联名发表《与新冠共处、如常生活》的文章,正式提出新加坡将与病毒共存的目标。2021年8月,新加坡宣布开始“预备期”,逐步开放经济、社交和旅游活动。在德尔塔毒株传播时,新加坡选择与病毒共存。2021年10月9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再一次明确国家防疫政策的方向。他提到新加坡超过85%人口已接种了疫苗。疫苗的接种大大降低了重症率,大部分(98%)确诊病人是无症状或轻症,只有2%是重症,其中0.2%需要ICU治疗。
新加坡疫苗接种率较高,其中截至4月18日,新加坡每百人中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人数达72,高于韩国(64)、英国(57)、中国(51)、美国(30)。根据新加坡卫生部数据,近一个月新加坡的16万名新冠感染者中99.7%是轻症或无症状,感染死亡率仅为0.04%。这其中很大原因在于新加坡是全球疫苗接种率最高的经济体之一。2020年12月第一批辉瑞疫苗抵达新加坡,2021年1月8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带头示范接种疫苗。根据OUR WORLD IN DATA的数据,2022年3月,新加坡人口中两剂疫苗接种率超过92%,接种第三剂的达71%,其中60岁以上老人完成两剂接种比例高达95%。截至4月18日,新加坡每百人中接种疫苗加强针的人数达72,高于韩国(64)、英国(57)、澳大利亚(51)、中国(51)、美国(30)。
新加坡是全世界最早引入抗原快速检测的经济体之一。2021年5月新加坡暴发德尔塔疫情时,大部分人尚未接种疫苗,感染风险很高,仅靠核酸检测已赶不上病毒的传播速度,于是ART抗原检测在新加坡上线。2021年6月,新加坡民众就能自行购买抗原快速检测套盒在家检测。采取措施为以抗原检测结果为参考,ART阳性的人员会先进行隔离,随后进行PCR核酸检测,结果依旧是阳性人员,则被列为确诊病例。
因接种率高、奥密克戎感染人数回落等因素,新加坡继3月29日大幅度防疫政策放松后,4月22日宣布的放松政策接近于全面开放。3月29日,新加坡总理宣布新抗疫放松政策,即1)户外不强制戴口罩,须保持一米距离。2)室内须戴口罩,无须保持一米距离。3)聚会人数翻倍,从五人增至十人。4)堂食翻倍增至十人,取消晚上10:30之后堂食饮酒的限制。5)居家办公比例从50%降至25%。6)大型聚会增至75%容纳量。7)大幅调整边境管控,让VTL更为便捷,取消接种旅客入境的大部分限制。8)完成疫苗接种者入境将不需进行隔离,但未完成接种者仍需遵守入境要求。4月22日,新加坡继续放松抗疫政策,即1)DORSCON疾病应对级别将从橙色下调至黄色。2)大多数场所,停止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无需使用合力追踪。3)大多数场所,停止疫苗接种差异化安全管理措施,无需使用合力追踪。4)100%的员工可以回来上班,办公场所不再强制性要求佩戴口罩。5)100%的员工可以回来上班,办公场所不再强制性要求佩戴口罩。6) 假日获准外出客工人数将增至5万人。7)假日获准外出客工人数将增至5万人。(VTL是新加坡与各国开通的旅游走廊计划,新加坡对VTL国家开放边境,且符合VTL入境新加坡要求的游客,即可入境新加坡。)
2.7.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疫情看,新加坡于2021年12月9日首次报告奥密克戎确诊病例,今年以来随着奥密克戎的传播,叠加抗疫政策放松,新加坡确诊人数在2月底至3月初不断激增。根据OURWORLD IN DATA的数据,今年2月25日新增确诊病例达1.8万人,为近1年的最高值。截至4月19日,新加坡病死率较低,仅0.03%,高于中国(0.01%),低于中国香港(1.41%)、美国(1.15%),英国(0.45%)、韩国(0.1%)。
从经济状况看,在第一阶段封锁阶段,新加坡整体经济基本进入停滞阶段。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2020年GDP第二季度同比下降12.2%。随着防疫政策逐步放松,2021年第一季度GDP也由负转正,2022年GDP第一季度同比上升3.4%,放松防疫政策是经济恢复的主要原因。此外,新加坡制造业PMI在逐步调整抗疫政策的背景下,从2020年第三季度至今,维持在荣枯线以上。
2.8 中国香港:实施精准防控+疫苗,保证控制疫情的同时最大限度使经济与疫情脱钩
2.8.1 中国香港防疫政策从严,但逐步转向精准封控后有序放开
自疫情开始以来,中国香港便开始了严格的防控。在疫情初期,中国香港防疫政策主要集中在对外防范上,包括1)加强港口卫生措施,在机场等处进行体温监测。2)限制湖北地区人员入港。3)暂停与湖北的航空运输服务。4)暂停与深圳的铁路和公路运输。5)减少海运数量,并加强检测。6)入港隔离14天。7)旅游禁令。
然而随着2020年3月香港爆发聚集性感染,中国香港抗疫政策逐渐转向对内管控。包括1)限制聚集令,2)餐厅内限制上座令,3)关闭卡拉OK、夜总会、美容院、按摩院、酒吧以及麻将馆等聚集性场所。2020年5月初,香港开始逐步解封,允许部分美容院和体育馆重新开业。2020年7月,受到疫情出现反弹的影响,中国香港再次收紧政策。包括1)晚6点至早5点不允许堂食,2)公共场合强制口罩令,3)体育馆以及美容院等15种场所关闭,4)限制聚集人数降为2人。随着疫情逐步缓解,香港于9月开始放松禁令。12月随着疫情反扑,再次收紧禁令,并针对部分经济体实行了旅行禁令。此外,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在2021年1月首次实施了封区政策,对油尖旺区实施封锁。
2021年2月开始推行疫苗,并放松了防疫政策。直到2022年1月,中国香港进入奥密克戎感染期,开始执行新一轮防疫政策。包括1)学校停课,2)针对疫情出现的区域进行精准隔离,3)推行分批在家办公,4)密接者进行14日隔离,5)公共场合凭“疫苗护照”进入,6)室内口罩强制令等。
截至2022年4月21日,香港开始分阶段放开,堂食截至晚10点,4人一桌。宴会不得超过20人,且酒吧酒馆等地持续关闭。
2.8.2 防疫政策的效果和影响
从整体疫情数据来看,中国香港在前期封控效果非常好,基本没有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然而进入奥密克戎感染期,中国香港的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均上升较快。
中国香港做到了兼顾发展经济和疫情防控,精准防控叠加大规模疫苗能够最大限度的将经济与防疫政策脱钩。中国香港在进入对外防疫的第一季度GDP录得-9.3%,在第二季度对内防疫时GDP录得-9.4%。进入解封阶段后香港GDP开始回升。三、四季度分别录得-4.1%和-3.4%。在进入2021年后,随着精准封区的防疫政策,中国香港很快便扑灭了零星疫情,并重新解封。其2021年四个季度GDP分别录得8%,7.6%,5.5%以及4.8%。证明在精准防控的前提下,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小。其PMI也在2021年2月疫情消退后重回荣枯线,直至2022年1月新一轮防控政策出现。2022年1月香港制造业PMI录得48.9,随后便一路下滑。截至2022年3月,中国香港制造业PMI录得42,创下2020年5月以来的新低。未来预计随着中国香港逐步解封,其经济将进一步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