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vs核心网,究竟哪个最难?

ittbank 2022-04-22 17:51

大家好,我是小枣君。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探讨一个通信行业的长期争议话题——到底是无线最难,还是核心网最难?



众所周知,通信行业虽然对外统称“通信”,但实际上,内部却分为三个细分板块,分别是无线传输核心网



三个板块之间,技术差异极大,等同于隔行。绝大部分通信人,通常只擅长其中之一。


如果有人能同时懂两个,那就是稀缺人才。同时懂三个,凤毛麟角。


小枣君是核心网专业出身,以前我也是只懂核心网,不懂无线,也不懂传输。后来,因为工作需要,从零开始学起,才慢慢掌握了一些皮毛。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我经常会将无线、传输与核心网进行比较,试图找到前面那个问题的答案,也就是说:“核心网、无线和传输,到底谁最难?难在哪?”


说白了,这个问题,也是通信行业的鄙视链问题。


做项目的时候,项目组里既有无线工程师、传输工程师,也有核心网工程师。大家经常吵架——


“我这边没问题,都是你们的问题!”

“你才有问题,你全家都有问题!”

“你行不行啊?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不定!”

“你们无线就是屁事多!”

“有问题?找传输!”

“你们核心网太变态了,我们无线就没那么复杂!”

……

吵来吵去,总会回到问题的核心:“我这个领域技术最难,你们不懂,不要瞎BB



那么,究竟三大领域里,谁最难呢?我抛开核心网的出身,公平公正地点评一下。


我们分开来看,首先看无线。


无线这个东西,虽然名字叫无线,但本质包括编码、调制、射频多个流程,每个流程都独立成为一门专业,内容极其复杂。


5G NR的物理层基本过程


仅站在空口的角度,无线信道、信号、物理层帧结构、调度算法、信号测量切换,都是重点难点。这里面,需要强行记忆的内容太多,还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对智商要求很高。一般人,还没入门就直接放弃了。



尤其是5G来了以后,无线技术变得更加变态。高阶调制、Massive MIMO、波束管理,都是烧脑的知识点,严重威胁发际线。


现网2/3/4/5G共存,也加剧了无线工程师的学习和工作难度,需要应对的情况非常复杂。



我个人认为,单纯从技术原理的角度来看,无线比传输、核心网难得多。


需要注意的是,无线虽然技术原理很难,但是分工细致。


站在研发的角度,每个无线研发工程师只研究自己的细分领域,学算法的搞算法,学射频的搞射频,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能力要求(但是还是很难)。


而且,站在工程执行和设备开通维护的角度,无线的难度更加下降。


因为产品开通不涉及到太多底层技术。产品和方案,都已经形成了标准,已经定死了,照做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降低了对工程师的能力要求。


现场无线工程师的难,难在工作量上。也就是说,是累、辛苦。


无线站点多,需要跑的地方多。作为无线工程师,出了问题,经常要下站,甚至驱车几百公里,这点比核心网辛苦很多。



无线还有一个神学问,就是网络规划优化,也就是俗称的“网规网优


以前我搞核心网的时候,一直不明白,我们核心网出差都是一个人,无线为啥每次都是“一个无线+一个网优,出双入对?一个人搞定不就完了么?


后来才明白,网规网优真是一门玄学,兼职搞不了。无线网络覆盖优化这种事情,做和不做,瞎做和认真做,是完全两回事。


看上去就是调调天线,改改参数,但带来的效果,就是天差地别。



接下来,我们说说核心网。


小枣君搞了10多年的核心网,对这个东西实在是既爱又恨。


当年,核心网被公认为是公司所有产品里最难的。


这个难,并不是指技术原理,而是项目交付。


公司各个产品线,核心网产品线的产品类别是最多的——CS电路域、PS分组域、IMS域等等,几十种产品小类,几百种产品型号,令人眼花缭乱。


随便发个产品类别表,大家感受一下:



上面这个表,还不包括5G,也没有具体到产品型号(大约几百种)。


作为核心网工程师,不仅要懂核心网的整体架构,还要懂无数种核心网设备的硬件和软件知识,知道如何进行调试、安装和对接测试。


核心网的网元多、设备多,所以网络架构特别复杂。网元之间的接口和协议特别多,实现业务的流程极为复杂。


这张图,只是一个4G LTE而已……


这些流程里面,可能出现问题的点很多,排查过程特别变态。这一点上,无线工程师是望尘莫及的。


核心网的产品型号多,还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文档特别多,学习过程特别痛苦。尤其是对新人来说,很不友好,直接懵逼,怀疑人生。


核心网还有一点很变态,那就是风险大。


核心网一旦瘫局,就是重大故障,影响几十万、几百万甚至几千万用户。这个压力一般人承受不了,对心理素质要求极高。


工作条件方面,核心网工程师好于无线工程师。核心网机房一般位于城市,不需要频繁去偏远地区,不用颠沛流离。


差点忘了说了,核心网产品虽多,但是不走量,不赚钱,有时候甚至是白送。所以,核心网工程师的精神地位很高,物质地位很低。



相比之外,无线是赚钱大户。华为有“圣无线,神终端”之说,指的就是无线特别能赚钱。在中兴,无线也是最赚钱的产品线。


核心网工程师的发展道路也比较窄。


无线工程师可以在设备商、运营商干,还可以去手机厂商、可穿戴设备厂商、路由器厂商。核心网工程师就不行了,除了设备商和运营商之外,没有别的地方可去。离职只能转行。


最后再来看看传输。


相比无线和核心网来说,传输的技术难度并不是特别高,也有点“小透明”。


传输这个东西,说白了,分为两块,一个是底层(物理层),一个是上层(物理层以上)。再简单一点,前者研究怎么跑得快,后者研究到底往哪跑。


传输的底层(物理层),只研究一样东西,那就是光。



光这个东西,难就难在光模块。光模块里面,激光器发光、探测器收光。它的难点,在于光芯片。搞光芯片的公司不算多,大部分人都不会有机会去研究。


除了光模块之外,光通信设备内部,就是研究光路怎么汇聚,怎么分散,例如光交叉,ROADM、OXC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难点在于WSS波长选择开关。简单来说,就是研究怎么把一束光里面不同波长的光,给分开,送到不同的方向。


WSS究极来说,是工艺问题,不是通信问题。所以,研究的通信人不会太多,跨专业了,是光学专业的人研究。


除了光模块和光设备之外,光纤和光缆,就是拉玻璃。这玩意在市场上纯靠走量,和卖白菜没啥区别,利润微薄,不值得去做。


从底层往上层走,就是FlexE、FlexO之类的东西。说白了,就是研究通道绑定和解绑,小马路变大马路、大马路变小马路的技术。


再往上,MPLS、SR之类的,技术原理上也没有特别难。


传输的上层,说白了就是路由和交换,数通技术。


这玩意,就是数据报文结构,还有高级路由协议。它们的基础原理,肯定没有空口难。路由协议就那几个,吃透了,就完了。现在满大街的HCIE、CCIE,基本上都是数通的。(相比之下,核心网都是专有协议、专有接口,难度更大。虽然现在5G也改简单了,但2/3/4G还在,痛苦依旧。)


传输工程师的外部工作条件,比较苦逼。


首先,他们的工作环境,有时候和无线一样差。



他们的工作风险,和核心网有一拼


第三,因为传输是通信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无线、核心网都有密切交集,所以,夹在中间,容易受气。没事的时候是“小透明”,有事的时候就推出来背锅。


传输工程师的就业面要稍微好一点,除了运营商、设备商之外,现在很多企业专网以及数据中心,都需要传输人才,选择的余地比较多。


好了,以上就是无线、传输和核心网的对比。


归纳来说,如果站在技术原理的角度,无线最难。如果站在项目干活的角度,核心网最难。


当然了,这些都是小枣君的个人见解,可能有失偏颇。各位如果觉得不对,欢迎留言拍砖!



来源:鲜枣课堂

ittbank 让电子库存因技术而改变的ITT模式电商平台。引领和适应市场,以共享经济理念的创客及工程师为核心、以免费开放用户生成的数据为基础,为其提供高性价比的应用解决方案和及时精准的供求信息,快速提高产品开发周期和生产直通率、提升电子器件的应用附加值。
评论 (0)
  • 4 月 19 日,“增长无界・智领未来” 第十六届牛商大会暨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成果报告会在深圳凤凰大厦盛大举行。河南业之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利强——誉峰变频器强哥凭借在变频器领域的卓越成就,荣膺第十六届电子商务十大牛商,携誉峰变频器品牌惊艳亮相,以十几年如一日的深耕与创新,书写着行业传奇。图 1:誉峰变频器强哥在牛商大会领奖现场,荣耀时刻定格牛商大会现场,誉峰变频器强哥接受了多家媒体的专访。面对镜头,他从容分享了自己在变频器行业二十年的奋斗历程与心路感悟。谈及全域营销战略的成功,誉峰变频器强
    电子与消费 2025-04-22 13:22 105浏览
  • 近期,金融界消息称,江西万年芯微电子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及芯片”的专利。此项创新工艺的申请,标志着万年芯在高端芯片封装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为半导体产业链提升注入了新动能。专利摘要显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真空腔体注塑的芯片塑封方法,方法包括将待塑封的大尺寸芯片平铺于下模盒腔体内的基板并将大尺寸芯片的背向表面直接放置于基板上以进行基板吸附;将上模盒盖合于下模盒形成塑封腔,根据基板将塑封腔分为上型腔以及下型腔;将下型腔内壁与大尺寸芯片间的空隙进行树脂填充;通过设置于
    万年芯 2025-04-22 13:28 77浏览
  •   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平台是解决电子设备在复杂电磁环境下性能异常的核心工具。随着电子设备集成度提升与电磁环境复杂化,EMC 问题直接影响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以下从平台架构、核心功能、技术实现、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展开全面剖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29 97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基于GIS的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软件是将地理空间信息与电磁态势数据相结合,通过图形化手段直观展示电磁环境态势的系统。这类软件在军事、通信、无线电管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能够辅助用户进行电磁频谱分析、干扰监测、态势研判和决策支持。以下是关于此类系统的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态势可视化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   电磁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1:44 80浏览
  •   北京华盛恒辉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深度解析   在航空运输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机场保障任务愈发复杂,传统人工评估方式已无法满足高效精准的管理需求。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软件作为提升机场运行效率、保障飞行安全的关键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机场保障能力评估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系统功能模块   数据采集与整合模块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0:28 105浏览
  •   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深度解析   一、系统概述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电子技术快速发展、电磁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电磁干扰(EMI)严重影响电子设备性能、稳定性与安全性。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平台作为综合性解决方案,通过整合多元技术手段,实现对电磁干扰的高效抑制,确保电子设备稳定运行。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干扰抑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干扰抑制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干扰抑制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5:27 104浏览
  • 据国际精益六西格玛研究所(ILSSI)成员大卫·哈钦斯(David Hutchins)的回忆,在“六西格玛”名称出现前,摩托罗拉组建了约100个质量改进团队,接受朱兰博士制作的16盘录像带培训,名为《朱兰论质量改进》(Juran on Quality Improvement),为了推广这种严谨的分析方法(朱兰博士视频中的核心内容),摩托罗拉前首席执行官鲍勃·加尔文创造了“六西格玛”这一标签,用以表彰这种“最顶尖"的方法。大卫·哈钦斯(David Hutchins)是朱兰博士的好友,也为他的工作做
    优思学院 2025-04-22 12:03 76浏览
  •   电磁兼容(EMC)故障诊断系统软件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软件是攻克电子设备电磁干扰难题的专业利器。在电子设备复杂度攀升、电磁兼容问题频发的背景下,该软件于研发、测试、生产全流程中占据关键地位。以下为其详细介绍: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电磁兼容故障诊断系统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软件核心功能   干扰与敏感分析:深度剖析电磁干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4:53 95浏览
  •   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全面解析   北京华盛恒辉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平台是衡量卫星通信系统性能、优化资源配置、保障通信服务质量的关键技术工具。随着卫星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低轨卫星星座、高通量卫星和软件定义卫星的广泛应用,效能评估系统平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下从技术架构、评估指标、关键技术、应用场景及发展趋势五个维度进行全面解析。   应用案例   目前,已有多个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北京华盛恒辉和北京五木恒润卫星通信效能评估系统。这些成功案例为卫
    华盛恒辉l58ll334744 2025-04-22 16:34 84浏览
  • 引言:工业安全与智能化需求的双重驱动在工业安全、环境保护及家庭安防领域,气体泄漏引发的安全事故始终是重大隐患。随着传感器技术、物联网及语音交互的快速发展,气体检测报警器正朝着智能化、低成本、高可靠的方向演进。WT588F02B-8S语音芯片,以“离在线语音更换+多协议通信”为核心优势,为气体检测报警器提供了一套高效、灵活的低成本语音解决方案,助力开发者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产品功能与市场需求1. 核心功能:从监测到预警的全流程覆盖实时气体监测:支持一氧化碳、臭氧、硫化氢等多种气体浓度检测,精度可达p
    广州唯创电子 2025-04-22 09:14 75浏览
我要评论
0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