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根弹簧,最好的状态就是张弛有度
我们经常在网上会看到这样的文章,你的同龄人正在如何。这是典型的贩卖焦虑的文章。的确,现阶段,刚毕业两三年的年轻人压力是最大的,面临车,房子等的压力。但你过度焦虑的话,每天生活在恐慌当中,你会发现你生活过得一团糟。对比一下,很多国家的底层平民,典型如印度,一点不焦虑,乐天知命,反正永远上升不了,得过且过。所以,适度的焦虑也许是成长的代价,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
以前,见到过挺多这样的新闻,某些学霸,成绩稍微有点下滑之类的,就受不了,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如自杀等。这是非常懦弱的表现。究其背后,这是因为他们把自己蹦的太紧了。就像气球,你憋着一直吹气,气球终会爆炸。
因此,当你累了的时候,不烦放下手头的工作,去跑步,打球,或者听歌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长到人的一生。它靠的是温和的发力,而不是时时刻刻的刺激。
在微信和别人聊天的时候,有话就直接说。最怕这两个字“在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在生活中,有时候回经常见到这样的例子。
一句你在吗,等你回复在了,他又不在了,纯粹浪费别人的时间。真的,现在特别害怕在微信中见到这两个字,一般情况下,除非是特别熟悉的人,不然我们一般会选择忽视。
记住,搜索引擎是最好的老师。
有些事情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不要着急问。直接打开搜索引擎,试着去搜索,90% 的问题在网上都找得到答案。
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更是如此。比如,在做一些 UI 特效的时候,或许你刚开始没有什么思路,但不要一上来就问身边的同事,这个怎么做?这个时候,即使他会,他要怎么回答你,顶多给你说一下思路,难道还一步步教你。
学会搜索,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可以说,在技术上面遇到的 90% 的问题,都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解决。这取决与你怎么使用它。最后,搜索技术问题的时候,建议大家用 google,不要用百度,真的是一大堆广告,全是百字号,而且搜索结果很多都是抄袭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近期有部分读者问我, 你平时看文章,怎么做到充分吸收知识, 变成自己的东西。
有一句俗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觉得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平时我们看文章,或者跟别人探讨,觉得某些观点挺正确的。但事后就是想不起来,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我们只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转化为自己内在的东西。你记性好,当时记住了。但你能保证十天,一个月,一年之后,你还记得住吗?
做笔记的难得之处,是你的思考过程。当你着手记笔记的时候,你的大脑在思考,我要怎样用简短通俗的语言记录下来。这在无形之中加深了你的印象。一段时间后,即使你忘记了,但当你回看以前的笔记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吸收地很快。
当然,我也不赞同一味地死记硬背。生活中的琐事那么多,不可能事事都记录下来。挑选那些你觉得重要的,有感触的即可。
就那我这两三年写博客的例子来说吧,两年前在做一些 UI 特效的时候,将相关的原理都搞明白了。我以为我至少可以记忆个两三年吧。但事实是我太天真了,两年之后,再次遇到相关的 UI 特效的时候,我早已将一切忘光。不过幸好的是,我翻阅了两年前的博客,理了一下思路,很快就掌握了。
细节并不决定成败,但影响设计者的态度。
细节决定成败,我相信很多人都这样说过。通常来说,一个经常抠细节的人,对比经常凑合着来的人,会更耐心,更细致,对工作更加投入。这点事不可置疑的。在工作中,但你如果将斗鸡眼集中于一处,指着成功产品的主线亮点大呼“细节决定成败”,决定你妹……
任何成功产品都有好的细节,也有不好的细节;既有主干上的细节亮点,也有无关紧要处的猛抠细节;这些都是设计者个人风格的体现。把优良素质运用在产品的主线程上,又能分清楚抠细节的轻重缓急,做出受人褒奖的作品的概率就比较高,仅此而已。
都说效率,但效率这个东西真的要看场合,以及跟什么人在一起。
比如:跟家人吃饭,跟女朋友培养感情,出去运动,打球,健身。。。。。。。
在这些事情上面追求效率,会让人变得浮躁,也让你失去生活的乐趣。生活中除了工作,还有苟且,哈哈。
昨天三八妇女节。这个名字喊起来,真的是有点难听。我觉得,节日名字应该要适应时代,顺应时代的潮流,全年的节日也就这个有点难听,现在两会,跟个风,提个建议,应该废除原来的名字,改成女生节或者女神节,才符合当下的文化吧。
推荐阅读
太用力的人跑不远
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
技术人的未来在哪里
2019.02 随笔(一)
Android 技术人,希望让你看到程序猿不同的一面,除了分享 Coding,,还有职场心得,面试经验,学习心得,人生感悟等等。希望通过该公众号,让大家看到,我们不只会敲代码,我们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