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树一
图︱探索科技、ICCAD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发布2021年根据公司总部统计的集成电路(IC)产业格局数据,据该机构数据,2021年美国仍是全球IC龙头,综合占比高达54%,其中设计业优势更为明显,总部在美国的设计公司产值全球占比高达68%,比2020年提升4个百分点。设计业其他区域,中国台湾排名第二,占比达到21%,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点,中国大陆排名第三,占比为9%,比2020年降低6个百分点。全行业来看,总部在中国大陆的IC公司全球占比仅4%,六大区域市场中叨陪末座。
而且,美国在IDM和无晶圆(即芯片设计业)平衡上做得最好,韩国IDM强,但芯片设计很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都是设计业强,而IDM弱。从另一个表格也可以看出美国芯片产业的强大,自1990年至今,北美区域市场(主要是美国)全球占比一直稳步上升,近十一年还上升了4个百分点。当然,过去30年最成功的是亚太地区(主要是韩国和大中华地区),全球占比增加30个百分点,最失意的无疑是日本,从当年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到如今只有6%,而分食日本市场的领头者正是美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的美日半导体纷争强行拉住了日本半导体的扩张势头,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伴随日本在整机市场不断萎缩,日本芯片产业的战线持续后退。
IC Insights的数据在提醒我们,与美国企业的差距大得很,而且这么多年,尤其是近五六年,并未有明显改观,事实是这样吗?
相互矛盾的数字
笔者尚未拿到可靠的全球芯片设计业产值数字,但根据各方数字来推测,预估全球2021年芯片设计业产值规模在1600亿美元至1800亿美元之间。例如,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估算全球半导体2021年销售额为5560亿美元,按芯片设计业占比30%计算,则去年芯片设计业销售额为1668亿美元。
但即便取上限1800亿美元,按IC Insights的算法,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规模为162亿美元,如果选中位数1700亿美元,则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仅为153亿美元,折算成人民币还不足千亿,这都与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数字天差地别。中半协统计数字显示,2021年中国大陆销售额过亿的芯片设计公司超过400家,以正常统计情况推算,仅这400家过亿企业,销售额至少要到2000亿以上,中半协统计的这413家过亿企业销售额为3288亿元。
按照中半协统计数字,2021年中国芯片设计业规模为4519亿元人民币,折算成美元约700亿,按1800亿美元全球产值换算回去,全球占比约为39%,这又过高了。我们假设美国芯片设计业规模只是中国大陆的1.5倍,而不是IC Insigts给出的7.5倍,根据中半协的数字,中美两家联手就可以达到1750亿美元,这样留给台湾同胞的市场空间只有50亿美元,但我们知道,联发科前不久发布财报,其2021年营收达到176亿美元,所以肯定有哪一方算错了——当然也可能是两者都有瑕疵。
根据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TrendForce的数据,2021年全球前十大芯片设计公司营收之和为1274亿美元,按预估上限1800亿美元来计算,即使前十大之后的市场全部被中国大陆公司占据,留给中国大陆公司的市场空间还有526亿美元,也不到700亿美元。
当然,TrendForce统计数字也有缺陷,这家机构似乎没有考虑中国大陆的芯片设计公司也属于全球产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其2020年的排行为例,第十名Dialog营收为13.76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90亿,按中半协的统计,大致可以排在国内第7的位置,但无一本土公司上榜。
TrendForce只统计独立芯片设计公司,苹果和华为海思这种都未统计,所以2020年大陆本土公司统计第一的企业未入TrendForce榜单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即使排除华为海思,即使中半协当年的数字是预估,不够准确,但根据上市公司年报,韦尔半导体2020年营收达到173亿元,与TrendForce榜单第九名瑞昱半导体接近,挤掉Dialog排名第十毫无压力。而韦尔半导体2021年财报预告营收增长20%,依然能在TrendForce榜单排进前十,不知道为何TrendForce就是不选它。
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大幅滑坡”的原因探讨
只参考IC Insigts数据来看,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2021年出现了大滑坡。根据IC Insights之前三年数据,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占全球比重稳定在13%以上,其中2019年和2020年均为15%,以该机构给出的2020年芯片设计业规模1300亿美元计算,该机构认可的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规模为195亿美元。而以2021年芯片设计业规模预估中位数1700亿美元来估算,该机构认可的2021年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规模为153亿美元,约衰退42亿美元。“衰退”来自哪里?
这里要说明一下,与TrendForce不同,IC Insights是统计苹果与华为海思这样的系统公司芯片设计部门销售额的,因而华为海思因为受制裁而大幅萎缩,肯定是IC Insights统计中大陆设计业大幅衰退的主要因素。这一点也可以从中半协设计业分会统计的区域发展情况中得到印证,深圳芯片设计业2021年比2020年衰退46.4%,产值从2020年1300亿掉到697亿,减少603亿,约95亿美元,这或许是IC Insights统计数字上中国大陆出现大幅衰退的主要原因。
而且,探索科技(ID:techsugar)从公开信息及业内人士处了解到,国内销售额排名前列的设计企业虽然同比有增长,但对比TrendForce统计中全球前十平均增速48%而言,还是慢不少。中半协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大陆芯片设计业全行业2021年同比增长19.6%,笔者预计全球增长率约为30%。所以,增速不够快是全球占比下降的另一个原因。
即使考虑到统计误差、汇率因素,以及前述原因,IC Insights的数据和中半协的数据都差异过大,IC Insights数据有故意压低之嫌,但我们的数据也不准。
那么我们的数字中有哪些问题呢?重复统计应是主要的因素,据业内人士介绍,当前我国产业统计是分区域上报,然后汇总,各区域在统计企业销售额的时候,会出现重复统计的情形。比如甲公司在上海和北京都注册了办事机构,那么在统计销售额的时候,极有可能上海统计一次,北京也统计一次,随着各地招商竞争的持续加剧,这种情况在近年来越来越多。但是,这种重复统计会造成多大的误差,并无定论,笔者只能根据WSTS和IC Insights的数据来推测,中国大陆本土芯片设计产业规模应该不会超过500亿美元。
时代呼吁中国本土严肃的行研机构
这是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窘境,没有严肃的独立第三方行业研究机构对行业数据进行梳理,因而我们的行业话语权不高,大到地方政府产业规划,小到企业市场调研,只能参考外资行研机构的数据——参考本土行研机构的数据远不如外资机构准,我给编辑同事的忠告就是,在写文章的时候,千万不要参考本土行研机构的数字,多数情况下都没有认真做核实。
但外资机构的数据也有问题。只看IC Insights的数据,无疑让人感到沮丧。哪怕从“908工程”开始算,中国半导体产业历时30年,近年来又大笔投入,几乎呈现全民造芯的态势,芯片设计公司如雨后春笋,遍地生长,但海思被制裁就全行业一蹶不振,大幅衰退,近3000家设计公司产值加起来不足千亿人民币,看起来,美国已经在复制对日半导体战争的胜利路径了。
IC Insights的数据不可全信。无论是“中国崩溃论”还是“中国威胁论”,都只是工具,需要的时候拿过来用。当需要国会通过半导体产业刺激政策的时候,就列举有的没的投资计划——这方面我们自己大概也在一定程度上不自觉地予以配合——以大肆宣传半导体产业的“中国威胁论”,当需要打击竞争对手的时候,就压低中国产业数字,潜台词告诉国外的下游客户:“喊这么久要发展,中国企业还一直这么弱,说不准哪天就倒了,不要选择他们”。
虽然本土芯片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贪多求快的浮躁心态尤其须警惕,但现实也并非如IC Insights数据显示的这样毫无希望,在很多领域本土公司的市场表现已经有明显进步。华为海思之所以被制裁,也正是因为动摇了美国在通信市场的领先优势,未来一定有更多的本土公司会因在技术实力上威胁到美国企业而被列入“实体名单”,这就需要我们本土的行业研究机构与行业媒体帮助本土企业发声,以增强企业在 “软对抗”中的抗击打能力——至少我们得能发出自己的声音。
产业生态的良性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对本土产业有实际帮助的严肃的行业研究机构与行业传媒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被长期忽视了。这两类机构都是本身创造的经济价值不高,却对产业价值贡献大,而在国内资本多追求超额回报的背景下,很难有资本对这两类机构感兴趣,但没有真正的资金投入,就很难建立起真正的严肃独立第三方行研机构与行业媒体,而没有严肃独立的第三方行研机构与行业媒体,我们就没有行业话语权,当做产业规划和产品规划的行业数字只能参考国外机构时,又怎能奢谈产业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