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时间|红杉中国沈南鹏:提升药物源头创新能力,加强脑科学研究应用

原创 科创板日报 2022-03-02 21:17

沈南鹏委员的五份提案中,两份与医药产业相关。记者以此为出发点,拆解所涉及具体细分领域中的挑战及委员提议。

文|朱洁琰
《科创板日报》记者获悉,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将提交五份提案,其中两份与医药产业相关,涉及药物源头创新、脑科学研究应用等议题。
其中,在一份题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提升药物创新能力》的提案中,沈南鹏委员建议,我国药物研发需要更好地从跟随创新向源头创新转型,在基础研究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国家政策支持、技术沟通机制建设、全球资源整合等多方面进行提升优化,从而更好实现新药研发和解决临床需求的共同进步,提升中国制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的提案中,沈南鹏委员呼吁社会关注老年脑健疾病的预防干预,加大脑科学研究投入,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
 
提案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提升源头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我国医药研发增速已经跃至全球第一,新药研发领域的投资热度空前高涨,国内涌现出一批创新研发实力派企业。
然而,在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渐渐显露。包括在不少疾病领域,新药研发与临床需求不够匹配的现象仍比较普遍,可用的药物不一定是临床最缺,而临床急需的药物又往往得不到满足。
从监管层面看,“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创新与研发正是政策鼓励方向。自2015年起,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和创新就已经成为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审批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在2020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还正式出台了一份重磅文件,即《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
沈南鹏委员认为,新药研发与临床痛点结合不够的背后,主要与药企难以跳出固有的研发思维有关;另外,也是因为整个产业还面临着一些研发和国际化发展的掣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药物研发盲目追逐热点:当前我国的新药研发主要通过“跟”“改”“买”等路径,集中在已发现已验证、研发失败率低的跟随创新层面,这样虽不失为一种解决药物可及性的合理模式,但容易出现相同靶点药物扎堆,研发资金投入产出效率低等不足。
二、药物发现的创新路径不足,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之间还存在鸿沟:当下创新为何更多还是集中在易成药靶点上。一方面,过去数十年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大量基础研究成果,却只有极少数最终实现成果转化为药品。另一方面,海洋药、植物药也都是未来可成药重要来源,但当前开发有限。
三、做强创新药需具备国际市场立足能力,但当前药企出海仍要突破多重困难:突破性的创新药需要敲开海外更广阔市场的大门,为下一步的创新发展打好基础,但当前国产创新药出海挑战还很大:如从中国新到全球新的创新思路的转变、海外注册性临床试验以及销售的投入费用高昂,头对头试验费用较高;欧美市场医学传播和用药习惯同国内有所差异,国产创新药的产品渗透和医患信任建立需要时间等。
南鹏委员认为,为了让患者从无药可治到有药可治,再到有药可选,需要更好实现新药研发和解决临床需求的共同进步,同时也是提升中国制药国际竞争力的必经之路。因此建议:
一、加大资助药物创新基础研究,优化药物研发配套环境
1. 在国家和省地政府层面设立适合药企与高校等科研机构共同申请的科研资金,出台更多税收激励等政策拓展社会化非盈利机构对药物研发加大资助;
2. 加强对高校等科研机构科研人员新药研发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将专利转化运用纳入高校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评价体系,鼓励以知识产权绩效带动药物创新的科研转化;
3. 围绕“出新药”,鼓励科研机构更多进行横向合作及外部创业,从资金与资源端有规划的倾斜支持开发创新机制与靶点,创新化合物与生物药,创新平台技术等原创开发;
4. 将临床试验条件和能力评价纳入医疗机构等级评审,对于全球新的靶点/药物给予临床资源的优先权,推动企医协作建立数据共享推动药物研发。
二、收紧跟随者时间窗,加强指导促进药物研发
1. 根据国内外监管批准动态,进一步加快更新临床指南,收紧跟随者时间窗,政策上鼓励药企提升立项和临床研究能力;
2. 进一步优化药品进入临床前的会议沟通机制,提前介入原研药的研发整体策略制定并提供指导,进一步明确关键性临床设计的科学性,提升临床资源利用效率;
3. 对AI在加速创新药研发中的技术运用,包括设计优化药物分子、指导临床试验方案、开发生物标记物等,建议在药物审批中给予更明确的政策支持。
三、助力药企磨合全球规则,政策精准支持引导出海
1. 针对尚未加入ICH但市场容量大的新兴国家,建议药监部门探索协调临床试验数据互通认证可能性,降低企业进入的经济时间成本;
2. 在推动多中心临床研究伦理协作审查、研发用物品通关便利化、熟悉欧美监管体系和ICH标准的人才实训等方面提供监管和政策支持。
 
提案二:加大脑科学研究应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64亿人。在众多老年健康问题中,脑相关健康问题是造成老年人疾病和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考虑到脑疾病药物仍存巨大空白,加快开展更多关口前移的脑研究势在必行。
然而,在现阶段,我国的脑科学研究在应用实践层面还存在着部分问题,包括:
一、脑健康疾病易被忽视,缺乏有效的早筛体系:研究显示,中国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群体日趋庞大,且随年龄上升患病规模可能会进一步增加;防治老年群体脑疾病,重在早筛早诊早治。
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早期预防可降低35%-53%的患病风险;但在当前,一方面是大众对老年认知障碍疾病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主动就诊率较低;另一方面缺乏简便易行识别早期筛查手段,导致大量早期脑肿瘤、帕金森等病患无法确诊,错过最佳干预阶段。
二、识别脑健康风险的数据积累较少,数据库建设仍较为薄弱:早期诊断干预方法开发需从大量健康和高危受试者收集数据。但在当前,我国基于大规模人群的长期脑部健康记录数据不足,体检普遍不包含定量脑功能测试;此外,治疗靶点、生物标记物对标国际研究跟进不足,以脑健康、脑疾病为主题的全国性队列研究仍偏少等,导致脑健康数据库的样本规模和代表性都受到限制。
三、脑科学的研发资源共享有待提高,本土研究优势仍待发挥:脑科学相关疾病研究诊疗都需要更多基础研究的突破。从事脑科学相关产业,需要大量动物模型、精密昂贵仪器设备、高强度科研人才积聚。但当前我国脑科学实验室数量约为海外发达国家的1/10,动物资源库共享程度待提高,脑科学本科教育设置较晚,依赖平台支撑的大科学项目协作和平台建设仍较薄弱。同时,我国非人灵长类丰富、脑疾病临床资源多样性等优势有待进一步放大。
沈南鹏委员认为,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是老年脑疾病预防干预的关键窗口期。加大科学研究投入,推动改善老年脑健康管理,具有巨大社会和经济意义,并提出以下建议:
一、支持低成本检测技术开发,提高老年人早筛覆盖率
1. 建议科技专项支持低成本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如生物标记物(蛋白示踪剂、血液中生物标志物等),血液、尿液筛查,神经电生理(多导睡眠监测、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等更方便可行的方式;
2. 鼓励有条件地区将认知功能、抑郁、脑肿瘤早筛纳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调研基层医卫机构早筛开展能力和技术难点,推广易操作、高精度的快捷认知障碍筛查量表;
3. 社区卫生机构加大对早期防控宣传力度,一二级医院设置初筛门诊,三级医院设置专病门诊,提高主动就诊率,优化转诊机制,及时检出并重点服务认知障碍高风险人群。
二、增加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项目,完善脑数据库建设,促进研究临床转化
1. 推动队列研究标准化和规范化,鼓励各地政府通过医学创新研究等专项推进脑疾病相关队列研究,积累更多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的长期数据;
2. 建立各项脑功能指标随年龄的正常分布和异常界定标准,服务临床前瞻性收集,从丰富测量维度、建立细分化研究亚群常模等方面完善数据库建设;
3. 简化脑科学研究临床伦理审批流程,推动设立多中心临床试验平台,推动脑科学相关临床研究与产品落地应用。
三、资助脑认知脑疾病前沿技术,提升脑科学的基础资源共享
1. 聚焦重大脑疾病临床治疗,对神经调控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加大资助,支持类脑智能与AI、脑机接口、可穿戴等在脑认知脑疾病中的集成应用;
2. 发挥中国主导制定ISO/IECJTC1首个脑机接口国际标准的优势,推动国内脑机接口标准统一化建设;
3. 简化申请手续、减免费用,加大国家超算中心对脑科学海量数据分析处理的技术支撑;
4. 在脑计划支持下,探索设置实验动物平台资源共享、尤其是非人灵长类共享平台的研究机构合作路径。




推荐阅读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或扫描二维码下载科创板日报APP,
获取第一手科创前沿资讯!





科创板日报 国内首个专注科创板、创投及TMT等领域的新锐媒体,致力于打造领先、专业、权威的科创信息服务平台。
评论
  • 故障现象 一辆2007款日产天籁车,搭载VQ23发动机(气缸编号如图1所示,点火顺序为1-2-3-4-5-6),累计行驶里程约为21万km。车主反映,该车起步加速时偶尔抖动,且行驶中加速无力。 图1 VQ23发动机的气缸编号 故障诊断接车后试车,发动机怠速运转平稳,但只要换挡起步,稍微踩下一点加速踏板,就能感觉到车身明显抖动。用故障检测仪检测,发动机控制模块(ECM)无故障代码存储,且无失火数据流。用虹科Pico汽车示波器测量气缸1点火信号(COP点火信号)和曲轴位置传感器信
    虹科Pico汽车示波器 2025-01-23 10:46 369浏览
  • 前篇文章中『服务器散热效能不佳有解吗?』提到气冷式的服务器其散热效能对于系统稳定度是非常重要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说明了百佳泰对于散热效能能提供的协助与服务。本篇将为您延伸说明我们如何进行评估,同时也会举例在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改善后的数据。AI服务器的散热架构三大重点:GPU导风罩:尝试不同的GPU导风罩架构,用以集中服务器进风量,加强对GPU的降温效果。GPU托盘:改动GPU托盘架构,验证出风面积大小对GPU散热的影想程度。CPU导风罩:尝试封闭CPU导风罩间隙,集中风流,验证CPU降温效果。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1-24 16:58 227浏览
  • 随着AI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对计算能力的需求呈指数级增长,AI数据中心的网络带宽需求大幅提升,推动了高速光模块的发展。光模块作为数据中心和高性能计算系统中的关键器件,主要用于提供高速和大容量的数据传输服务。 光模块提升带宽的方法有两种:1)提高每个通道的比特速率,如直接提升波特率,或者保持波特率不变,使用复杂的调制解调方式(如PAM4);2)增加通道数,如提升并行光纤数量,或采用波分复用(CWDM、LWDM)。按照传输模式,光模块可分为并行和波分两种类型,其中并行方案主要应用在中短距传输场景中成本
    hycsystembella 2025-01-25 17:24 549浏览
  •  万万没想到!科幻电影中的人形机器人,正在一步步走进我们人类的日常生活中来了。1月17日,乐聚将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交付北汽越野车,再次吹响了人形机器人疯狂进厂打工的号角。无独有尔,银河通用机器人作为一家成立不到两年时间的创业公司,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推出革命性的第一代产品Galbot G1,这是一款轮式、双臂、身体可折叠的人形机器人,得到了美团战投、经纬创投、IDG资本等众多投资方的认可。作为一家成立仅仅只有两年多时间的企业,智元机器人也把机器人从梦想带进了现实。2024年8月1
    刘旷 2025-01-21 11:15 1012浏览
  • 临近春节,各方社交及应酬也变得多起来了,甚至一月份就排满了各式约见。有的是关系好的专业朋友的周末“恳谈会”,基本是关于2025年经济预判的话题,以及如何稳定工作等话题;但更多的预约是来自几个客户老板及副总裁们的见面,他们为今年的经济预判与企业发展焦虑而来。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今年的聊天有个很有意思的“点”,挺多人尤其关心我到底是怎么成长成现在的多领域风格的,还能掌握一些经济趋势的分析能力,到底学过哪些专业、在企业管过哪些具体事情?单单就这个一个月内,我就重复了数次“为什么”,再辅以我上次写的:《
    牛言喵语 2025-01-22 17:10 554浏览
  • 书接上回:【2022年终总结】阳光总在风雨后,启航2023-面包板社区  https://mbb.eet-china.com/blog/468701-438244.html 总结2019,松山湖有个欧洲小镇-面包板社区  https://mbb.eet-china.com/blog/468701-413397.html        2025年该是总结下2024年的喜怒哀乐,有个好的开始,才能更好的面对2025年即将
    liweicheng 2025-01-24 23:18 433浏览
  • 项目展示①正面、反面②左侧、右侧项目源码:https://mbb.eet-china.com/download/316656.html前言为什么想到要做这个小玩意呢,作为一个死宅,懒得看手机,但又想要抬头就能看见时间和天气信息,于是就做个这么个小东西,放在示波器上面正好(示波器外壳有个小槽,刚好可以卡住)功能主要有,获取国家气象局的天气信息,还有实时的温湿度,主控采用ESP32,所以后续还可以开放更多奇奇怪怪的功能,比如油价信息、股票信息之类的,反正能联网可操作性就大多了原理图、PCB、面板设计
    小恶魔owo 2025-01-25 22:09 744浏览
  • 不让汽车专美于前,近年来哈雷(Harley-Davidson)和本田(Honda)等大型重型机车大厂的旗下车款皆已陆续配备车载娱乐系统与语音助理,在路上也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机车车主开始使用安全帽麦克风,在骑车时透过蓝牙连线执行语音搜寻地点导航、音乐播放控制或免持拨打接听电话等各种「机车语音助理」功能。客户背景与面临的挑战以本次分享的客户个案为例,该客户是一个跨国车用语音软件供货商,过往是与车厂合作开发前装车机为主,且有着多年的「汽车语音助理」产品经验。由于客户这次是首度跨足「机车语音助理」产品,因
    百佳泰测试实验室 2025-01-24 17:00 236浏览
  •     IPC-2581是基于ODB++标准、结合PCB行业特点而指定的PCB加工文件规范。    IPC-2581旨在替代CAM350格式,成为PCB加工行业的新的工业规范。    有一些免费软件,可以查看(不可修改)IPC-2581数据文件。这些软件典型用途是工艺校核。    1. Vu2581        出品:Downstream     
    电子知识打边炉 2025-01-22 11:12 522浏览
  • 嘿,咱来聊聊RISC-V MCU技术哈。 这RISC-V MCU技术呢,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一个叫RISC-V的指令集架构做出的微控制器技术。RISC-V这个啊,2010年的时候,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团队弄出来的,目的就是想搞个新的、开放的指令集架构,能跟上现代计算的需要。到了2015年,专门成立了个RISC-V基金会,让这个架构更标准,也更好地推广开了。这几年啊,这个RISC-V的生态系统发展得可快了,好多公司和机构都加入了RISC-V International,还推出了不少RISC-V
    丙丁先生 2025-01-21 12:10 1251浏览
  • 高速先生成员--黄刚这不马上就要过年了嘛,高速先生就不打算给大家上难度了,整一篇简单但很实用的文章给大伙瞧瞧好了。相信这个标题一出来,尤其对于PCB设计工程师来说,心就立马凉了半截。他们辛辛苦苦进行PCB的过孔设计,高速先生居然说设计多大的过孔他们不关心!另外估计这时候就跳出很多“挑刺”的粉丝了哈,因为翻看很多以往的文章,高速先生都表达了过孔孔径对高速性能的影响是很大的哦!咋滴,今天居然说孔径不关心了?别,别急哈,听高速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娓娓道来。首先还是要对各位设计工程师的设计表示肯定,毕竟像我
    一博科技 2025-01-21 16:17 262浏览
  • 飞凌嵌入式基于瑞芯微RK3562系列处理器打造的FET3562J-C全国产核心板,是一款专为工业自动化及消费类电子设备设计的产品,凭借其强大的功能和灵活性,自上市以来得到了各行业客户的广泛关注。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启动并测试RK3562J处理器的MCU,通过实际操作步骤,帮助各位工程师朋友更好地了解这款芯片。1、RK3562J处理器概述RK3562J处理器采用了4*Cortex-A53@1.8GHz+Cortex-M0@200MHz架构。其中,4个Cortex-A53核心作为主要核心,负责处理复杂
    飞凌嵌入式 2025-01-24 11:21 340浏览
我要评论
0
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我知道啦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 我知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