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电动车公社」
和我们一起重新思考汽车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1年前,上汽曾在一场技术日上大肆宣传过一款内部代号为ES33的概念车。为此,我们还发布了一篇关于这辆车的技术分析文章——5年豪掷200亿、叫板特斯拉!这个成立没多久的新品牌凭什么?
而如今,上汽新能源体系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彼时的荣威旗下R汽车品牌,已经独立出来,正式改名为飞凡汽车。
就在前几天,那辆ES33概念车正式宣布开启预订,其名字也改为飞凡R7。
汽车圈从来不缺新名词,“极智高阶纯电SUV”是飞凡官方给R7贴的宣传标签。
不难看出,飞凡R7重点宣传的是智能化。全球首搭Luminar激光雷达、标配 4D毫米波雷达、33个车载传感器、巨幕AR-HUD平视系统、8155车机芯片......
单论硬件,上汽飞凡确实力所能及的把能堆的都堆上去了。而且,它还支持换电:
纵观目前市面上的电动车,抛开跑运营的换电车型,在私人市场做换电车型的只有一家走了出来,就是蔚来。作为一款主打智能化的换电中大型SUV,飞凡R7直接竞品就是蔚来ES8。
从飞凡申请了换电锁止机构的专利来推断,飞凡大概率是要像蔚来一样,自己建换电站。不过到现在为止,关于飞凡换电站的铺设进度还没有明确消息。要是飞凡R7车都卖出去了,换电站还没建多少,那飞凡R7的首任车主可能就比较憋屈了。
至于最让人关心的问题,R7到底卖多少钱,发布会的直播并没有公布,只是透露了R7的售价区间可能会在30-40万元。目前来看,至少比蔚来ES8要便宜一些。
虽然价格还没定,但R7的预订却已经开始了,预订玩法还比较新颖独特,具体的可以找找飞凡汽车官网或公众号,社长就不在这打广告了。也许飞凡认为,玩具都可以装进盲盒,车为什么不行呢?
纵观整个上汽新能源,一直以来都缺乏一款明星产品。比如说到五菱,人们能立刻想到宏光MINI;说到奇瑞新能源,能立刻想到小蚂蚁;说到小鹏,能立刻想到P7.......但上汽呢?一问可能就尬住了。
社长找到了一张上汽集团2014-2020年新能源销量结构的图表,可以用“五彩斑斓”来形容这个图。从好的方面来说,上汽新能源的产品众多,体系完整;但从不好的方面来说,上汽亟需一款拿得出手的新能源爆款产品,撑起场面。
此前上汽卖的最好的新能源车型,竟然是一款两座微型电动车科莱威,其主要贡献是给上汽集团供应积分用的,而其他车型销量表现并不尽人意。
可以看得出,这次上汽飞凡推出配置超高的飞凡R7,承载着飞凡汽车突破荣威“枷锁”,打造爆款的梦想。
那么,R7能让飞凡汽车成就“非凡”吗?
01. 电车元老,网约车大佬
早在2012年,上汽就开启了自己的新能源之路。在第十四届中国工业博览会开幕前夕,上汽办了一场隆重的发布会,重磅推出了纯电动微车荣威E50。
仅2.3米的轴距,100公里续航,47Kw电机,不支持快充......售价却高达23.5万元,而且还是补贴后的价格,这车搁现在绝对能刷新电动车性价比下限。
不过,这款小车对于整个国内汽车圈可以说是轰动一时。因为那时,国内基本上没人搞电动车这个东西,荣威E50算得上中国最早的一批量产电动车了,因此上汽也配得上“中国电动汽车元老”这个称号。
E50开售后平均月销量仅79辆,最终停产,这个结局并不让人觉得意外,毕竟E50只是一款作为一款具有试验性质的电动车产品,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虽然在E50之后,荣威还分别尝试了两款插电混动车型e550和e950,但最终都因销量不及预期停产了,因为那时人们对于新能源车型的接受度并不高。
但是,机遇总是在不经意之间而来。2016年,荣威和阿里合作推出了燃油车荣威RX5,其“互联网汽车”的先进概念一下子就将这款车型带火了,瞬间成为了车圈网红产品。
第二年,荣威顺水推舟,基于热卖的RX5做了一波油改电,推出了插电混动轿车eRX5和纯电动轿车ERX5。
尽管这两款车平均下来每个月销量只有2500辆左右,但这产品力放在北汽EC、知豆横行的年代,算是很不错了,吸引了许多网约车、出租车等B端市场的青睐。在2018-2019年前后,荣威与北汽新能源、吉利帝豪三家可以并承为“新能源网约车三剑客”。
当然,在如今这个新能源销量不破万都抬不起头的年代,这三剑客中,荣威和吉利帝豪还在“平凡的活着”,但最辉煌的北汽新能源就没那么走运了,在结完北京的几个出租车大定单之后“日薄西山”,把战略重点放在极狐上了。
总所周知,诸如吉利、奇瑞、长城这样的自主品牌,基本上都有高端化情节,上汽也不例外。汽车电动化这一“弯道超车”的机遇,对于自主品牌向上拔高的绝佳机会。荣威团队也很明白,不能只做B端市场故步自封,只有推出更具溢价的产品,才能赢得即将爆发的新能源私人市场。
于是2014年,荣威开始为其首款高端电动车“暗地磨刀”。
02. 电动高端,首战失利
打磨了4年之后,荣威的首款高端车型Marvel X终于上市。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为之,“Marvel”这个名字跟“漫威”竟然完全重叠了。
为了彰显高端,Marvel X性能版罕见的采用了前单电机+后双电机的三电机设计,这可比目前主流的单电机和少部分双电机有派头多了。
时任上汽技术中心副主任、上汽捷能公司总经理朱军对Marvel X的产品力也是自信满满:“我们的后驱系统非常巧妙!”
在智能化上方面,Marvel X宣传的可谓相当奢华,直接给自己贴了“5个全球第一”的标签。
凑巧的是,几乎同一时期,蔚来也把自己的首款车型ES8憋了出来。两辆车都是纯电动SUV,尺寸也接近,也都打着高端的旗号,虽然算不上直接竞品,但也算得上间接竞品了。
一家是拥有成熟供应链体系,渠道布局完善的传统车企,一家是被喷PPT造车,乳臭未干的新势力。这要在当时采访一个汽车行业内的人,问上汽和蔚来互掐新能源,谁能赢?我想他大概率会选上汽,而且是上汽将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
但谁都想不到,当初不被看好的蔚来,咬牙挺过了最艰难的2019年,而后“春风吹又生”。反观Marvel X,销量一直都不尽人意,平均每个月只能卖几百台,远远没有荣威的油改电车型卖得好。
究其原因,有很多人分析认为Marvel X的续航是个很大的短板。作为一款高端车型,续航却只有370/403公里,这着实是有点惨。虽然蔚来ES8的续航只有355公里,但奈何它可以换电呀!2018-2019年期间,恰恰是人们刚刚接触电动车,里程焦虑最明显的时期,而Marvel X的软肋就硬生生的撞到了枪口上。
“买荣威Marvel X的用户一般不拿它来跑高速,在城市里使用还是很便利的。”面对Marvel X惨淡的市场,朱军只好苍白的辩解。
价格方面,Marvel X也略显尴尬,上探至30万元的售价,的确是高端车型该有的价格。但想让用户在当时掏这么多钱,理由可以是自身有产品有极强的亮点,也可以是品牌有足够的内涵底蕴,而这两点Marvel X都沾不到光。
后来,特斯拉国产化在2020年“光速落地”,这对于当时的很多新能源车型来说,确实是一场“屠杀”。在Model 3带来的强烈的产品力反差下,Marvel X成为“牺牲品”,销量一路下滑,直到最后一台车都卖不出去了。
03. 欲抛弃过去,但藕断丝连
实际上,Marvel X的失利并不是上汽第一次冲击高端化失败。早期荣威也曾推出过高端燃油车荣威750,直接对标合资品牌,但荣威750终端销量并不乐观,与Marvel X的结局如出一辙。
当然,荣威内部也无数次讨论过两次冲击高端化失利的原因。他们其中一部分人意识到,仅仅增加一些高级配置,改改内饰质感,在外观上多下下功夫,虽然可以让车显得更高端一些,但对于整个品牌调性来说,并不能带来根本上的改变。
荣威这个品牌自上汽从英国收购来中国以后,定位一直都比较“亲民”,低端低价的形象已经在人们心中建立起了壁垒,这才是阻碍荣威做高端的根本原因。毕竟,行业内传言的“奇瑞苦QQ久矣”,并非空穴来风。
虽然荣威内部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一观点,但荣威还是决定“将信将疑”的迈出新的一步,尝试抛弃过去的旧形象。于是,在2020年年底,荣威品牌下正式成立了个新品牌:R汽车。
但是,当时有不少人觉得荣威的这波操作挺尴尬的:“品牌之下成立新品牌,这不成套娃了吗?”
此时此刻,特斯拉、新势力们纷纷采用直营模式,把汽车放到了商超店里卖。而寻求改变的R汽车也希望自己多染上一点新势力的气息,开始在各个大城市的核心商场布局直营门店,跟新势力与特斯拉打作一团。
此外,R汽车品牌门店并没有使用原来荣威那英国贵族气息十足的“红黑狮子标”,取而代之的是极具现代科技气息的“R标”。
可能是荣威团队并不想让自己的研发成果白白浪费,第一台车竟然是和荣威Ei6有着许多渊源的ER6。早期ER6的方向盘上却仍然贴着“ROEWE”,这很难不让人把ER6与荣威联系起来。
社长认识的一位媒体同行在聊到ER6这款车时,对它的评价也是直言不讳:“开起来有种网约车的感觉,像荣威的换标车。”
而R汽车的第二款车——Marvel R,却依然不是一款全新开发的新车,而是Marvel X增加了两档变速箱、重新设计外观内饰、重新标定底盘之后的“中期改款”版。
说实话,这对于一个新品牌而言,前两款车型都不是一款全新开发的新车,这实在是有些憋屈。也许是蒙受着Marvel X失败的阴影,Marvel R并没有如愿完成逆袭。两台新车都没能支撑起R汽车的销量,彼时象征着高端的口号,已然成为一声空喊。
究其原因,是因为R汽车与荣威之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藕断丝连。
这种关系就好似因早恋的影响学习的男女同学,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之下被迫分手,虽然表面上分手了,但实际上只是从“明恋”变成了暗恋,该影响成绩还是会影响成绩,只有二者关系彻底决裂,双方才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终于,2021年10月,R汽车从荣威品牌下独立出来,改名为飞凡汽车,同时还将5%的股权用于员工持股来激励员工,这对于上汽这家“老国企”而言,算是迈出一大步了。
此次推出的最新车型R7,也是自飞凡汽车独立以来的首款车型。飞凡R7堆砌的高端配置,也充分表明着飞凡汽车希望与过去决裂,一心冲击高端的决心。
不过即便如此,在飞凡汽车的产品序列中仍然存在着Marvel R和ER6这两款“老车”,这可能在一些目光“刁钻”的人眼里,会稍微有些格格不入。
只能说,飞凡汽车“去荣威”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
04. 夹缝中求生
飞凡汽车,既然改名了,独立了,也推出高配置的新车型了,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吧?
但是,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飞凡汽车想要成功,还有一个必须要直面的问题,就是品牌内耗。
与吉利这个新能源车圈最喜欢的“生孩子”的车企相比,上汽的新能源品牌结构还算比较清晰,名爵主打低端年轻市场,荣威主打网约车B端市场,飞凡主打中高端私人市场,智己主打高端智能市场。
这里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飞凡和智己的定位似乎有些重叠,一个是中高端,一个是高端,二者的重叠很有可能造成产品的同质化,甚至引起激烈的内部斗争。
实际上,飞凡和智己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上汽新能源高端化的两条并行路线。
飞凡在尚未独立之前,代表着以油改电为基础,基于原有燃油车资源做品牌向上的路线;而最新成立的智己汽车,代表着从起步阶段就完全独立运营、自主研发,落地即高端的路线。
业界有个说法是,或许是由于上汽并不确定究竟哪条路能走通,反正身为国企也是“财大气粗”,干脆两条路都走走试试,走错了大不了再转型呗。
飞凡汽车的独立运营,也侧面印证了将新能源与燃油车混为一谈,这条路是很难成功的。
长城汽车老板魏建军也许最能理解这一点,在一次采访中他曾说:“拿燃油车资源做新能源,要涉及大量的人员与体制转型,费时费力,远远不如重新成立一个新品牌来得划算。”
不过,话题回到飞凡与智己,根据二者的品牌定位论其在上汽集团中的地位。显然,智己是“大儿子”,而飞凡汽车顶多算个“二儿子”。
定位中高端的飞凡,论低端不能比名爵低,而论高端又不能比智己高,可以说飞凡被名爵和智己夹在中间,也就变相增加了飞凡产品定义的难度。
这次飞凡R7并未第一时间公布价格,只给了30-40万元这区间,这种模棱两可,可能与智己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智己的首款高端车型L7即将交车,距离“开门红”仅一步之遥时,却半路杀出来个飞凡R7“抢风头”。
单论硬件配置的话,飞凡R7在很多方面都是要优于智己L7的。虽然智己L7轴距长达3.1米,但飞凡R7作为一款SUV,在空间上未必会比智己L7差。况且飞凡R7能换电,但智己L7不能换电,这也是飞凡R7的一大优势。这些因素都会让智己L7十分尴尬,同时也会让飞凡R7的定价变得十分困难。
如果飞凡R7定价在35万元以下,可能会因为性价比碾压,极大的影响智己L7的销量。如果定价接近40万元,就可能影响自身的销量。
飞凡与“亲哥哥”智己之间的竞争似乎不可避免,不两败俱伤就算是比较好的情况了。所以,在夹缝中生存的飞凡汽车,能克服重重困难冲出重围吗?现在来看还有待时间考证。
05. 写在最后
2022年车企外资股比已经完全放开,意味着外资车企巨头“完全体”降临中国已经近在咫尺。
今年2月,宝马已经将其在华晨宝马中的股份占比提升至75%,而华晨在其中的话语权愈发薄弱,能从合作中分到的“饭”也越来越少了。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这两家合资公司,会不会遭遇华晨宝马一样的处境,这个还不好说。但不得不说,这对于上汽集团而言确实是一大隐患。
排除这一隐患唯有一条路,就是努力把上汽自主品牌打造得足够强大,强大到可以与外资巨头直面抗衡。这对于上汽而言,是条艰险的路。
过去,上汽的新能源之路一直在纠结与挣扎中成长。
至于未来如何,我们还是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