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adr航空科普
智库 | 云脑智库(CloudBrain-TT)
云圈 | 进“云脑智库微信群”,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您的研究方向
声明 | 本号聚焦相关知识分享,内容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可追溯内容均注明来源,若存在版权等问题,请联系(15881101905,微信同号)删除,谢谢。
轰炸机是军用飞机中的“大块头”,航程远、速度快、载弹量大、突击能力强,是空中进攻的最重要的打击武器。1911年,飞机诞生不久,在意土战争中,意大利军队便用“鸽”式飞机向土军阵地投下了4颗“西佩利”式榴弹,首开轰炸纪录。1913年,俄国的“伊利亚·穆罗梅茨”轰炸机研制成功,史称最早的轰炸机。一百多年过去,虽然轰炸机的发展历经坎坷,但是由于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其作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仍将长期存在。
一、昨天,命运多舛、轰炸机三起三落
一百多年来,伴随着需求演变和技术进步,轰炸机的发展经历了冰火两重天,既有无限风光的高光时刻,也有少有问津的寂寞岁月。
1、轰炸机发展的三次高峰
二战前,飞机尚未大规模投入战争;二战期间,大规模空中作战已经出现,但是战争期间人们还来不及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使之上升为理论。因此,直到二战结束,空中作战理论主要还是建立在一战经验和对轰炸机未来发展的预期之上,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意大利军事家杜黑。在对未来战争的认识上,杜黑认为:“未来战争将会具有与上次战争相同的特性”,即旷日持久的阵地战。基于这一判断,杜黑主张在陆上取守势,在空中取攻势,用空中进攻来攻击敌方最薄弱的环节——后方政治经济中心,破坏其战争潜力,赢得战争胜利。因此,“一支独立空军应当主要由轰炸队构成”。在杜黑理论影响下,以轰炸机为核心加强空中进攻力量建设成为欧美国家的普遍选择。二战前夕,苏联的轰炸机一度占到了作战飞机总数的60%,德、意、英等国也达到了50%左右。其中,美国的B-17、B-29是二战时期最著名的轰炸机,苏联的彼-2、图-2也享有较高声誉。
美国B-17“飞行堡垒”
二战后,美国提出了“杜鲁门主义”,以此为标志进入了两极对抗的冷战时期,美苏两国急于寻求足以遏制与报复对方的战略威慑手段。原子弹、氢弹等热核武器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这一时期,洲际弹道导弹还在研制之中,战略轰炸机也就成为唯一可供选择的热核武器投送手段。正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加速发展热核武器与战略轰炸机也就成为美苏两国实施战略遏制的力量基础和加强战略打击力量建设的必然选择。到50年代末,美国战略空军拥有以B-52为主体的战略轰炸机1654架,占美国全部核运载工具的94%。苏联的图-95、米亚-4等战略轰炸机数量也超过了1000架。
苏联图-95轰炸机
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国的核军备竞赛陷入僵局。一方面你追我赶,谁也不能独占鳌头;另一方面,这种竞赛也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美苏两国领导人先后认识到,核战争无法取胜,谁也不能打赢核战争。时任美国总统里根多次强调:核战争中没有胜利者,绝不能打这种战争。与此同时,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让美苏两国看到了新的希望。时任苏军参谋长阿赫罗梅耶夫指出:“新式武器在威力、射程和精度方面已经接近于核武器,可以在有限战区作战中使用这类新式常规武器,在对方展开核武器之前打赢一场常规战争。”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美苏两国先后调整军事战略,由准备打核大战转变为准备打常规战争,一度受到冷落的轰炸机再度受到重视。美国的B-2、苏联的图-160等便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苏联图-160轰炸机
2、轰炸机发展的三次低谷
二战期间,在杜黑理论的指导下,交战双方实施了三次具有“空中战争”性质的战略轰炸,即1940年7月至1941年5月的不列颠之战,1940年1月至1945年4月的对德轰炸,1944年6月至1945年8月的对日轰炸。战后,英美两国组织了实地调查,总结了对德战略轰炸的经验教训,完成了著名的《战略轰炸调查报告》,认为盟军“在空中战场,空中力量的胜利是全面的;在海战场,空中力量与海上力量联合,使敌人给我方的最大海上威胁——潜艇的威胁宣告结束;在陆战场,它帮助我们扭转战局,使盟国地面军队取得压倒性优势。”显然,空中力量在二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空中力量还不可能独立赢得战争胜利。现实教育了人们,此后空中力量的发展——特别是轰炸机的发展由战前的狂热回归理性,逐步走上了轰炸机与战术飞机协调发展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弹道导弹趋于成熟,射程达到了8000多公里,命中精度达到了0.5-1公里,装备数量达到了上千枚,逐步成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主体,战略轰炸机退居次要地位。苏军认为:“未来的世界大战必然具有火箭核战争的性质,战争中的主要武器将是核武器,核武器的主要投射工具将是火箭。”赫鲁晓夫宣称:“战争的胜负将由火箭核武器来决定,战略火箭军将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远程轰炸机正迅速被洲际导弹和中程导弹所替代。”受此影响,苏联远程航空兵建设严重削弱,型号研制基本停滞,大型轰炸机数量由50年代末的1000多架锐减至70年代中期的135架。美国空军的B-1轰炸机项目也在此间下马。
美国B-1B轰炸机
1991年前苏联解体,两极对抗格局终结,轰炸机发展再度陷入低迷。作为前苏联国家遗产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一度政局不稳,国力衰竭,已经酝酿中的轰炸机发展计划被迫中止。美国也因此失去了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地区不稳定因素和“流氓国家”成为美军的主要作战对手。美军认为这些对手一是国土面积小,缺乏战略纵深;二是缺少先进防空系统,难以对美军形成“反介入/区域拒止”作战能力;三是美军战区基地不受威胁,航母可以近岸部署。上述特点决定了美军对远程作战的能力需求明显降低,可用于近距支援的战斗机成为美军航空武器的发展重点。20世纪50年代,美国空军战斗机与轰炸机的数量之比为4比1,70年代为6比1,90年代下滑到了10比1,2009年达到了14比1的新低。
二、今天,大国竞争、轰炸机不可或缺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伊朗等新兴国家或地区性大国的崛起,美国的战略重点由欧洲转向亚太地区,其战略意图十分明显,意在遏制中国等国家崛起。2006年美国国防部在《四年防务评审报告》中首次将中国列为“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2010年提出“空海一体战”,矛头直指中国。2017年,特朗普政权上台,重回“大国竞争”成为其《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的新基调。
大国竞争,轰炸机不可或缺。这是由轰炸机特点、大国竞争现实需求和各国轰炸机机队现状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轰炸机,以航空炸弹、航空鱼雷、空面导弹等为主要武器,可以遂行对地面、海面目标的轰炸任务。轰炸机融高度、速度、火力和机动性于一体,具有航程远、速度快、载弹量大、突防能力强等特点,是空中进攻作战最主要的火力打击手段。历史上,轰炸机包括战略轰炸机和战术轰炸机。相比于战术轰炸机,战略轰炸机航程更远、载弹量更大,适于打击敌方纵深重要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民生战略目标。核武器出现以后,战略轰炸机成为“三位一体”核打击力量的重要一极。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战斗机对地作战能力的不断提升,战术轰炸机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除另有说明,轰炸机仅指战略轰炸机。当今世界,拥有轰炸机的国家仅有美、俄、中三国,轰炸机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大国军事能力的重要指标。
美国B-52H轰炸机
当今时代大国竞争,凸显大力发展轰炸机的现实需求,由此也迎来了轰炸机发展的第四次高峰。以美军为例,需求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随着竞争对手“区域拒止/反介入”能力的提升,美军精心构筑的一二岛链面临崩溃。一二岛链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当时为遏阻以中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阵营向太平洋地区扩散或通过太平洋地区向更大范围扩散,美国利用西太平洋岛链构筑了战略防线。目前,一岛链已经完全处于对手的远程火力打击范围,二岛链也面临对手远程火力打击的威胁。一旦发生战事,美军的“行动自由”将极大受限,美军被逐出一二岛链也只是时间问题。放眼长远,美军已经开始考虑从一二岛链之外乃至从美国本土对竞争对手发起空中打击的可能性。二是对手拥有较大的国土面积和战略纵深,美军必须拥有先进的远程空中火力打击能力。以中国为例,美方智库圈定了5万多个战略打击目标,其中70%左右位于中国海岸线250海里(约460千米)之内,9%位于海岸线1000海里(约1850千米)之内;其中约2100个为隐藏或加固目标,约6500个为机动或可移动目标,约1.1万个为机场设施目标,约1.4万个为后勤保障设施目标。面对如此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战略打击目标,如果没有先进的远程空中打击能力是无法完成打击任务的。三是美军轰炸机机队日益老化,面临数量和质量双重不足。美军轰炸机机队由B-52H、B-1B和B-2A构成,其中B-52轰炸机1955年开始装备,现有76架;B-1轰炸机1985年开始装备,现有65架;B-2轰炸机1996年开始交付,现有13架。目前,美国空军已经禁止B-52H和B-1B轰炸机用于高威胁战场环境。2015年,美国空军期待已久的B-21项目终于获准进入工程研制,预计2025年交付使用,用于替换严重老化的B-52H和B-1B。
美国B-21轰炸机
中俄两国也面临轰炸机发展问题。目前,俄罗斯的PAK DA轰炸机已经在研制之中,计划2023年开始交付,用于替换图-95和图-160。2016年,时任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回应媒体关切,明确表示中国空军正在发展新一代远程轰炸机。几年过去了,传说中的“轰-20”依然没有现身,那就继续等待吧。相信不久之后,“轰-20”一定会和歼-20、直-20和运-20一道会师于祖国的万里蓝天。
三、明天,轰炸机作用独特、不可替代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回顾与总结轰炸机发展的百年兴衰,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和创造未来。
1、国家领导人可以决定某个轰炸机型号的命运,但不会改变轰炸机发展的必然趋势,决定轰炸机发展趋势的是战争需求和技术可能,而不是领导人的意志
轰炸机,特别是战略轰炸机,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威慑和打击力量,其发展必然要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轰炸机发展的百年历程,为我们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反的案例。
对于轰炸机的发展,二战期间欧洲国家的一些领导人曾经寄予了很高期望。邱吉尔认为:“只有轰炸机才能为我们提供胜利的工具。”英国空军参谋长的特伦查德1942年撰文主张:“敌人用他们的‘坦克闪击’征服了波兰和法国,我们可以用‘轰炸机闪击’来粉碎德国的战争机器。”希特勒在1940年也曾经说过:“如果德国有200架时速450英里的轰炸机,就可以将敌国的发电厂全部破坏,并使其在6个月内投降。”然而,限于当时技术水平,战略轰炸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为战后削减轰炸机比例提供了口实。
在轰炸机发展问题上,苏联一度做出了另一种选择。1936年之前,苏联对于轰炸机的发展还是相当重视的,1936年11月轰炸机达到了作战飞机总数的60%。1936年以后,由于苏联空军领导人在肃反扩大化中受到清洗,轰炸机的发展迅速萎缩。到1940年6月,轰炸机比例降到了30%,歼击机上升到了60%,强击机和侦察机约占10%。直到1942年苏军转入战略反攻之前,斯大林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斯大林承认:“由于某种原因,我们没有组建轰炸航空兵,某种程度上讲,我们忽视了这个问题。”
无论是欧洲国家领导人的热切期望,还是苏联领导人的一度冷落,都没有改变轰炸机发展的必然趋势,轰炸机的发展依然在军事需求和技术推动的共同作用下,经历了必然要经历的起起伏伏。
2、轰炸机的突出优势在于:相对于战术飞机具有更远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和更强的心理震慑效果;相对于弹道导弹更适于打击随机目标、实施持续火力覆盖、达成“引而不发”的战略威慑态势
轰炸机诞生以来,经历了与战术飞机和弹道导弹的反复竞争,并且在这种竞争中保持了一席之地。轰炸机发展的首末两次高峰和最近一次低谷是在与战术作战飞机的竞争中形成的,轰炸机发展的第二、三次高峰和第二次低谷是在与弹道导弹的竞争中形成的。总的看,相对于战术飞机,轰炸机具有更远的航程、更大的载弹量和更强的心理震慑效果。目前,战术飞机的作战半径大多在1000至1500千米之间,载弹量一般不超过10吨,战略轰炸机的作战半径大多在8000千米以上,载弹量在20吨以上。至于心理震慑效果,据说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有近一半的伊军逃兵是由于对B-52狂轰滥炸的恐惧。相对于弹道导弹,轰炸机更适于打击随机目标、更适于实施持续火力覆盖、更适于达成“引而不发”的战略威慑态势。截至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轰炸机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将要退出历史舞台。相反,近年来美俄两国相继重启轰炸机发展项目的现实,提示我们轰炸机作为大国竞争的重要手段仍将长期存在。
3、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的发展,可能形成新的战略威慑手段,局部压缩、但不会完全占据轰炸机的发展空间,未来一个时期轰炸机仍将发挥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美国SR-72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机
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以其更高的飞行高度、更快的飞行速度和一定的空中机动能力,使现役防空系统面临失效,具有极强的突防能力和极大的战略威慑效果。近年来,一些国家竞相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的探索研究。但是,到目前为止,高超声速飞行器依然面临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材料、动力、热管理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尚未攻克,距离工程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短期内难以形成装备。美国的X-51高超声速飞行器在试飞中屡遭挫败便是例证。二是就技术特点而言,高超声速飞行器在临近空间提速增高必然要消耗大量燃料,无论是单位载荷成本,还是最大有效载荷都难以达到现有航空器的水平,只能用于战略威慑,不适用于常规轰炸。因此,今后一个时期,轰炸机仍将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即使高超声速飞行器投入使用,也只会压缩、而不会完全占据轰炸机的发展空间。
- The End -
版权声明:欢迎转发本号原创内容,转载和摘编需经本号授权并标注原作者和信息来源为云脑智库。本公众号目前所载内容为本公众号原创、网络转载或根据非密公开性信息资料编辑整理,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及学习交流使用。由于部分文字、图片等来源于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相关争议,请跟我们联系删除。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知识产权或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投稿/招聘/推广/合作/入群/赞助 请加微信:15881101905,备注关键词
“阅读是一种习惯,分享是一种美德,我们是一群专业、有态度的知识传播者.”
↓↓↓ 戳“阅读原文”,加入“知识星球”,发现更多精彩内容.
分享💬 点赞👍 在看❤️@以“三连”行动支持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