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话题
辐射超标,没想到是机壳地的设计问题!
(戳标题,即可查看上期文章回顾)
在PCB设计里面,有哪些不好的设计细节会影响到EMC指标的呢?
感谢各位网友的评论,高速先生给大家列举几个影响EMC指标的设计细节:
1、在PCB上,有完整的回流和参考就相当于EMC领域上的屏蔽,因此设计上的一些跨分割现象就成了主要的辐射区域,另外按照屏蔽的优劣,表层走线的辐射在同等情况下大于内层;
2、大家知道,高频分量比低频分量更容易辐射,因此阻抗的匹配,端接的匹配不仅可以减小反射,改善信号质量,还能抑制高频分量的辐射;
3、大家一定听过环路电感,没错,走线走成环形也会增加辐射,辐射会沿着环形圈向外辐射;
4、另外除了信号的辐射外,电源设计不当也会产生辐射,例如缺少滤波电容,电源平面不够宽,不仅使得电源噪声变差,同时也会增加辐射的风险;
5、最后大家肯定需要知道板上哪些信号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辐射源,例如很高速的数字信号,射频信号和时钟信号,都需要特别设计去照顾。
(以下内容选自部分网友答题)
1.PCB叠层要合理,参考地平面不连续; 2,单端走线要注意阻抗及差分走线的阻抗;3.高速信号线或者时钟走线不要太靠近板边;4.要注意电源的完整性,5.如果有数字和模拟及外壳地,要注意接地的方式。
@ Sarah Tu
评分:3分
1.走线避免环路太大,比如U型,2.高速信号线,时钟信号等敏感信号不要靠近边沿,要保持完整的参考平面,3.高速信号换成处要打个GND过孔,4、接收和发送分开布线,避免平行走线。5.PCB叠层要合理。
@ moody
评分:3分
开关电源画图时,1.火零地之间,初次之间满足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2.分清大电流和小电流回路,避免重叠交叉。3.由于地线铜箔不同位置电压不等,不能想当然随意接地,应当单点接地以减小共模干扰。前不久画了一个产品,220V50Hz供电,直流变换后提供不同电压给主板。样机功能合格后送外部公司进行EMC测试。以下是硬件员反馈的信息:进行火零传导150KHz-30MHz频段测试。第一次,426KHz裕量-0.88dB,3.92MHz裕量1.3dB,其它满足平均值AV低于限制线3dB的客户要求。那天硬汉和测试员两人亲自带样品去现场测试,比较好的是现场有各种XY电容、电感、滤波块、铜箔等材料,不通过的话可以马上更改,再次上架。电源入口处添加X电容,无效。套磁环,无效。拆下变压器,用铜箔小心包裹后装上,无效。上午时间无效过去了,下午又无效一半。虽然失败一次又一次,但大家解决问题的劲头不减,分头查资料,请教EMC工程师。硬汉讲到这里,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旁边地上放着其它公司待测产品,硬汉找来螺丝刀蹲下身研究起来,翻来覆去几遍,突然一个大的散热片引起注意。只见两个脚,一个焊盘与热地连接,一个没有与任何连接。这是为何?我们也试试吧。用刀片割开后,测试居然通过了。我听完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经历,赶紧打开PCB文件检查更改。
@ 山水江南
评分:3分
1.信号走线跨分割,没有完整的回流路径
2.信号过孔周围没有回流地孔
3.信号走线迂回曲折,走线太长
4.敏感信号没有走在内层,没有包地
5. 阻抗不匹配,反射严重
6.电源芯片的电流环路太大
7.darling line 孤岛太多
@Ben
评分:3分
1.参考地平面不连续;
2.开关电源布局环路没有控制;
3.存在单端走线;
4.高速信号线或者时钟走线太靠近板边;
5.叠层分配不合理;
6.电源层没有内缩20H;
7.去耦电容没有靠近芯片输入脚放置;
8. 信号线存在断点。
@吴展理
评分:3分
emc三大要素:发射源,传播路径,被干扰物。可以把PCB看成是发射源,也可以把PCB上的某个器件,某个信号线看成是发射源。
设计pcb时,如果阻抗不匹配,反射震荡严重,信号(特别是时钟信号)跨分割,dcdc的输入输出电流环路太大,走线形成一个闭合的圈,高速信号过孔没有地孔伴随,都会增加emc问题
@ 欧阳
评分:3分
在PCB的EMC设计考虑中:【1】首先涉及的便是层叠设置很关键,要合理且优化;在产品的EMC设计中,PCB叠层EMC规划与设计思路的核心就是合理规划信号回流路径,尽可能减小信号从单板镜像层的回流面积,使得磁通对消或最小化.【2】PCB的EMC设计的关键,是尽可能减小回流面积.【3】、选择参考平面时,应优选地平面,次选电源平面。【4】PCB设计中的20H原则---电源平面应相对地平面(0V参考面)内缩(建议值20H),可以有效抑制“边缘辐射”问题.【5】PCB设计中的3W原则:在PCB设计中为了减少线间串扰,当线中心间距不少于3倍线宽时,则可保持大部分电场不互相干扰,能使信号间的串扰减少70%。3W原则是指多个高速信号线长距离走线的时候,例如时钟线,差分线,视频、音频信号线,复位信号线及其他系统关键电路,其间距应该遵循3W原则。【6】接口电路的滤波、防护以及隔离器件靠近接口放置,如图9所示,可以有效地实现防护、滤波和隔离的效果。如果接口处既有滤波又有防护电路,应该遵从先防护后滤波的原则。PCB设计对EMC的改善是:在布线之前,先研究好回流路径的设计方案,就有最好的成功机会,可以达成降低EMI辐射的目标。而且在还没有动手实际布线之前,变更布线层等都不必花费任何钱,是改善EMC最便宜的做法......
@ 龍鳳呈祥
评分:3分
以下都会影响到EMC的指标:板边不包地,多层板电源层没有相对地层内缩,晶振没包地过包地线没打地孔,长距离地线不打地孔,孤铜、天线铜,晶振走线长距离走在表层。
@ 涌
评分:3分
板级EMC分EMI与EMS,控制方法无非屏蔽、滤波、接地。楼主分享案例是接地不良引起。EMI要先考虑信号与电源完整性,如电源谐振问题,电源SSN问题,不良的叠层设计如gnd层设计不合理,导致内层高能量信号辐射出去,没有按照3W设计电源与地层,导致信号辐射,高速信号匹配设计不良导致信号反射过大从而导致辐射。而EMS主要是静电防护设计ESD设计不良,导致元器件烧毁。
@ LUCIA
评分:3分
个人感觉高速先生分享的EMC确实比较少,我日常接触EMC多一些。
这里仅就布线上给大家分享点(太多了,受留言600字限值):
1、关键高速信号线,时钟信号等敏感信号,走线避免跨越参考平面,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跨分割。
2、关键信号线走线避免“U”型或“O”型,这样会形成自环路;除非特别需要延时匹配的信号,像DDR,Flash,SD等需要时钟和数据延时匹配。
3、时钟信号线尽量远离板边或是外置接口器件,布线距离越短越好,远离开关电源等干扰器件。晶振下面避免其他容易受影响的信号布线,
建议铺地铜皮。有些远距离的时钟信号,HDMI和USB等高速信号尽量内层布线,间距保证满足3W原则,可以采取伴地线处理,同时每隔200mil左右增加地孔。
4、相同功能的总线要并行走、中间不要夹插其它信号;接收和发送分开布线,避免平行走线。
5、芯片内部的地管脚避免共用地孔,尽量每个管脚保证一个地孔,特别是DDR高速信号管脚的地,密集的区域可以适当增加地孔。
6、电源平面针对地平面内缩,保证满足20H原则(H为电源和地平面之间的介质厚度)。
7、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越大,EMI辐射越严重。因此,就要设法减小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布线时就要减少非必要的绕线或缩短连线,减少高频电流回路面积。
8、环路电流频率f越高,引起的EMI辐射越严重,减少辐射骚扰最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减小骚扰源高频电流频率f,即减小骚扰电磁波的频率f。
@ 姚良
评分:3分
高速,低速、数字/模拟没有分区;多层板没有独立的电源与地平面;敏感器件太靠近功率器件、开关电源等;接口电路缺少保护;时钟太靠近板边布线;滤波电容没有靠近引脚放置==;长走线高速信号没有在内层布线等等
@ Jamie
评分:3分
文中案例通过两个版本的实测证明了设计细节对EMC测试结果的影响,但不知道这个案例能否通过仿真进行类似的验证呢,毕竟不可能也不实际每个细节都得通过实物加以验证。
@ 杆
评分:2分
有遇到一个款压板式连接器,与PCB贴个使用,连接器外面是个接地金属外壳,当时测试EMC不过,后面客户查看结构说是壁厚太薄,壁厚与PCB铜皮接触面太少,导致屏蔽效果不好,后面加厚就测过了
@ 两处闲愁
评分:2分
光模块的结构件需要和PCBA上的地连通吗?
@ 养乐多
评分:1分
感觉不太对呢?不是60的限值吗,第二次怎么变成64呢?而且读值加修正也超过60了。
@ 张维
评分:1分
这么舍得做给25G测EMC的,较真这一点点超标的,要么是外企,要么是国内头部路由器厂商,财大气粗
@ 阿少
评分:1分
第一版:是通过光笼子将机壳地与数字地短接了,
第二版:将二者分离,EMC效果就好了?
@ 王立国
评分:1分
时钟晶振信号的处理,机壳地单点还是多点接地,网口变压器的初次级隔离等都会影响到emc的,si pi emc有时候需要统一考虑
@ Alan
评分:1分
区分各种“地”
@ 沉睡的水
评分:1分
请问笼子对板内信号影响有多大?仿真的时候,带着笼子和不带笼子,结果差异很大。
@ 张敏
评分:1分
为啥两个测试通过标准不一致,第一次60,第二次64?
@ 中原
评分:1分
接地不规范,调试两行泪
@ Run
评分:1分
板边大一圈大一圈GND过孔,并且包一个40MIL的地铜,起到屏蔽作用。各种不同的地要完全隔开,避免重叠。
@ 大羽将至
评分:1分
如何看2022积分排行榜:
在主页输入关键词:2022积分
扫码关注
微信号|高速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