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之下,一伙暴徒手持凶器,悍然对一座刚刚建好的5G基站进行疯狂地打砸烧。
而这一切的起因,仅仅是因为一个“5G引发新冠肺炎”的言论。
这则肇端于美国的荒诞谣言,竟在大洋彼岸的英国、法国、荷兰引起了轩然大波,多座5G基站惨遭血光之灾。
这些人或许早已忘记,正是在他们站立的这片土地之上,移动通信的星星之火率先被点燃,并在几十年间从1G到迅速发展到5G,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只是,彼时星星之火炼就的参天大树,如今却莫名其妙地被焚烧成一片废墟。这其中的沧海桑田,让人不禁扼腕叹息。
本期我们不讲5G,蜉蝣君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追忆那1G时代的星星之火。
萌芽
其实,早在二战期间,移动电话的雏形就已出现。但就像其他新兴技术一样,先作为军用,后续再逐步向民用开放。
1946年,车载电话在美国首次商用,并在1960年代继续改进和普及,称之为“改进的移动电话服务(IMTS)”。
好家伙,整辆车就相当于一个大号的手机!
然而,它并不能让你驾车疾驰的同时随心所欲地打电话,这家伙仅仅是有线网络的延伸,并没什么像样的移动性管理。
也就是说,你在这个基站下打电话,车开出覆盖范围了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电话断掉,只能重新拨打并再次由人工接通。
如此简陋的系统自然是不配叫1G的,因此我们叫他0G或者Pre1G。
1971年,芬兰也商用了一个叫做ARP的车载电话系统,工作于150MHz频段,电话同样只能人工接通,同样也没有像样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因此该技术也只能属于0G。
诞生
1979年,日本的NTT公司商用了一个全新的车载电话系统。这个系统被认为是全球第一个真正的1G技术。
同样都是车载电话,为啥这个就能赢得1G这样开天辟地的殊荣呢?
这是因为它相对于那些简陋的前辈,有如下的创新:
1. 这是一个由88个基站组成的移动蜂窝网络,并覆盖了整个东京。并且它可以独立工作,不再是有线网络的延伸。
2. 电话由系统自动接通,不再像以前那些系统一样依赖于人工。
3. 全面支持切换,车载电话可以在网络覆盖区域内的多个基站下自由游弋而不用担心掉话,系统会自动将电话切换到最佳的服务基站。
这些特征,后来自然而然地被2G、3G、4G,甚至5G所继承,尊此系统为1G之始祖,乃实至名归。
繁荣
1981年,挪威和瑞典商用了他们的1G系统:NMT(北欧移动电话)。丹麦和芬兰紧随其后,在1982年商用了NMT系统。
随后,该标准迅速传播到沙特阿拉伯、俄罗斯、波罗的海以及多个亚洲国家。
1983年,美国的AMPS(先进移动电话系统)商用。由马丁·库珀发明,摩托罗拉制造的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也同时问世。
1985年,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在英国商用,后来升级成为ETACS。随后日本的DDI也在此基础上推出了JTACS系统。
1987年,中国邮电部也使用TACS标准推出了第一个移动网络。
此外,全球类似的1G系统还有德国、葡萄牙和南非的C-450,法国的Radiocom 2000,西班牙的TMA,意大利的RTMA,以及日本的TZ-801、TZ-802、和TZ-803等等。
从此,移动通信进入了1G的春秋时代,群雄割据,烽烟四起。
而我们感受更深的手机,也在脱离了汽车的窠臼之后开始了独立演进,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妍。
马来西亚电信推出的手机长这样。看这样子完全就是把普通电话的线给拔之后再装个把手啊,设计师可真会偷懒。
相比之下,日本人就讲究多了。NTT推出的"肩部电话",让LV和爱马仕看了都直呼内行。
退隐
这个由诸侯割据的1G帝国看似繁荣,但这一切终究只是移动通信的初出茅庐,技术原始所带来的局限是巨大的。
1. 全模拟通信的模式,覆盖范围有限,音质差,也不支持加密,相当于人人都在裸奔。
2. 各系统使用的频率不同,且FDMA技术的容量极其低下,难以有效利用频谱。
3. 不同的1G系统完全各自为政,彼此不兼容不互通,无法支持运营商之间的漫游。
此外,1G时代的手机被叫做“大哥大”,虽然酷劲十足,但也重达6到8斤,且价格极其昂贵。
因此,1G手机成为了社会地位的象征,仅有企业高管、政府官员、黑道大哥等大富大贵之人才能消受得起。
这些缺点,决定了1G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
其实,早在1G不断攻城略地之时,2G的暗潮涌动已酝酿了许久。1991年,第一个2G系统GSM在芬兰正式商用,1G时代落幕。
1G,作为移动通信最初的火种,引燃燎原烈火之后,便化作滋养大地的养料,迎接其上生长的参天大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