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王若曦
2021年6月3日,重庆银保监局网站发布关于重庆蚂蚁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蚂蚁消费金融”)开业的批复。批复显示,蚂蚁消费金融注册资本80亿元,是银保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29家消金公司,同时也是2021年第2家获准开业的消金公司。
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即以80亿元注册资本成为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对蚂蚁集团内部而言,此次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不仅是蚂蚁集团金融业务走向持牌化、合规化的重要一步,同样也标志着蚂蚁集团的整改工作已率先落地。对外而言,银保监会对蚂蚁集团“保证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的要求,也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预警——以助贷模式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不能随便贴牌了。
一、开业即是消费金融之王
2020年9月,监管批复了3张消费金融牌照,江苏银行、唯品会、蚂蚁集团拿到了入场券。目前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和蚂蚁消费金融已正式开业,我国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达到29家。从2009年至今,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迈入第二个十年,消费金融行业逐步走向成熟阶段,马上、招联正着手上市,而蚂蚁消费金融的开业又将给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1. 80亿元注册资本领军消费金融公司
蚂蚁消费金融以80亿元注册资本,成为规模最大的消费金融公司。作为超级独角兽之一,蚂蚁集团正式迈入持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行列,同时也意味着将依法接受银保监会的监管。不论从资金方还是场景方,以及蚂蚁自身的生态优势,都将对现有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有力冲击,加速行业洗牌。
已开业消费金融公司股东及注册资本信息
注:
1、除蚂蚁和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外其他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1月31日;
2、捷信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据市场报道,2017年增至80亿元,但当年经历多次注册资本变动与股东更替。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31日,捷信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为70亿元,因此本文按照70亿元的口径进行统计。
数据来源:企查查,零壹智库整理
2.参股方:外资属性+零售场景
从股东构成来看,蚂蚁消费金融形成了“1家独角兽巨头+2家外资银行+3家上市公司+1家AMC”的巨无霸级别阵容,无疑是资金方和场景方的双向结合。
蚂蚁消费金融的股东构成情况
数据来源:重庆银监局
从两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和国泰世华银行来看,一方面符合监管层鼓励金融开放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为蚂蚁消费金融提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
纵观29家消费金融公司,除蚂蚁外,仅捷信、北银、苏宁、锦程、杭银、中邮6家消费金融股东具有外资背景,而拥有外资银行股东背景的则只有4家,分别为苏宁消费金融(法国巴黎银行个人金融15%)、锦程消费金融(马来西亚丰隆银行49%)、杭银消费金融(西班牙对外银行30%)、中邮消费金融(星展银行15%)。
此外,同在2020年9月获批的苏银凯基消费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则是具有台资银行股东背景。
在唯品富邦消费金融和苏银凯基消费金融之前,已获批开业的厦门金美信消费金融和北京阳光消费金融同样获得台资入股。其中,台资中国信托商业银行持有金美信消金34%的股份,台资王道银行持有北京阳光消金20%的股份。
另外,招联消费金融的第二大股东为招行全资子公司香港永隆银行,其持股比例为35%。
此前银保监会下发文件,鼓励金融机构对外开放,放宽中外资投资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准入政策等。近年来,外资/台资股东参股消费金融公司日益成为趋势,一方面,消费金融牌照的审批速度明显加快,另一方面,也是为外资参与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带来曙光。
从蚂蚁消费金融的上市公司股东来看,3家上市公司分别深耕医疗、交通与新能源场景,它们的共同点在于目标客群以C端消费者为主,能够让消费金融业务触达更多的零售场景。
鱼跃医疗在公告中提出,该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家用医疗器械公司,面向消费者的品类众多,特别是单价较高产品。
千方科技的发展定位是智慧交通和智能物联,在交通领域的零售客户分布广泛。
宁德时代是国内率先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制造商之一,专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解决方案,核心技术包括在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SNE Research统计,2020年全球前十动力电池企业使用量占比为92.5%,其中排名前三名分别为宁德时代、LG化学、松下电器。
综上所述,3家上市公司的产品销售模式均明显偏向个人客群,探索消费金融、分期付款的方式,将有利于自身拓展新客户,降低消费者的资金压力。
3.互联网巨头PK:BATJ中第2家获得消金牌照
尽管百度、阿里等巨头早已各自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但各家的消金业务实质上仍是以小贷牌照为基础。相比小额贷款,消费金融牌照的牌照价值更高,杠杆也更高,近两年,各大巨头纷纷积极获取消费金融牌照,在消费金融领域展开新一轮的角逐。
目前阿里、百度、小米均已获得消费金融牌照。
阿里的蚂蚁集团消费金融体系相对已布局完善,依托其电商购物场景,场景化消金产品花呗和无场景化消金产品借呗双管齐下,佐以后端的征信体系芝麻信用。后续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方案,蚂蚁消费金融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
2019年5月,百度旗下的度小满金融持有哈银消费金融30%的股权,出资4.5亿元,此外,百度金融还拥有有钱花和百度钱包两种产品。腾讯目前已推出微粒贷、微车贷、微装贷等诸多产品,京东的金融业务虽起步较晚,但其消费金融业务——白条和金条在业内较为知名,受益于线上消费场景,京东扩张迅速,但腾讯与京东尚未发布有关设立消费金融公司的意向。
除去BATJ,我国互联网的第二梯队也在布局消费金融。美团和招联合作推出了“借钱”业务,进军现金贷。滴滴此前也通过旗下子公司入股杭银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曲线”拿下消费金融牌照。
相比之下,有消金牌照的互联网公司,消费金融业务距离蚂蚁暂时还有一定差距,而消费金融业务能与之匹敌的公司,目前还未获得消费金融牌照。即将开业的蚂蚁消费金融,无论是从持牌消费金融来看,还是互联网公司来看,都是消金赛道最有竞争力的巨头。
阿里和其他互联网巨头消费金融布局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零壹智库整理
二、蚂蚁整改:未来将面对持续增资需求,3年内无法发行ABS
虽然从注册资本、股东方、场景生态来看,蚂蚁消费金融都占据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业务层面,蚂蚁同样面临了来自资金需求、融资渠道及联合贷、助贷业务开展方式方面的挑战。
重庆银保监局批复显示,蚂蚁消费金融经营以下人民币业务:
(一)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二)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
(三)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
(四)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
(五)境内同业拆借;
(六)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七)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
(八)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九)经银保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同时,银保监会非银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整改方案,蚂蚁集团应在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6个月内完成“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
整改完成后,“花呗”“借呗”将成为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专属消费信贷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银保监会要求蚂蚁集团采取有效方式,保证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这意味着,将来蚂蚁发放新的消费贷款将主要依赖自有资本,与传统银行的合作多停留在导流层面。
蚂蚁消费金融开业后,将按照蚂蚁集团消费信贷业务整改方案,有序承接两家小贷公司中符合监管规定的消费信贷业务。自蚂蚁消费金融公司开业起1年过渡期内,两家小贷公司实现平稳有序市场退出。过渡期内,蚂蚁集团也将按照监管要求妥善做好小贷公司存续资产支持证券(ABS)的处理工作,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根据整改要求,蚂蚁消费金融将按照互联网贷款管理办法的要求合规开展联合贷业务,并且未来将更多以自有资金来开展业务,其他金融机构借助蚂蚁集团提供的数据信息所发放的消费信贷,不再标挂“花呗”“借呗”名称。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对互联网贷款的出资比例、集中度和总量规模进行的量化要求,蚂蚁集团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需要出资30%。
而基于最低30%的联合贷款限制,假设蚂蚁消费金融业务规模维持在此前招股书披露的1.7万亿元,那么对应的表内信贷余额超过5000亿元,按照目前消费金融公司10倍左右的杠杆限制,蚂蚁消费金融的净资本需要超过500亿元。若蚂蚁消费金融想维持此前的业务规模,那么蚂蚁消费金融未来将面对持续的增资需求。
此外,蚂蚁消费金融还面临其他融资渠道的挑战,根据监管要求,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获得发行ABS的资格需要银保监部门批准,而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最低3年经营期限。这意味着此前小贷公司中止的ABS,蚂蚁消费金融可能暂时无力承担。
对蚂蚁集团内部而言,此次蚂蚁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不仅是蚂蚁集团金融业务走向持牌化、合规化的重要一步,同样也标志着蚂蚁集团的整改工作已率先落地。对外而言,银保监会对蚂蚁集团“保证金融消费者在申请消费信贷服务时能够充分了解信贷服务提供者的名称,避免引起品牌混同”的要求,也给其他金融机构提供了预警——以助贷模式推出的消费信贷产品,不能随便贴牌了。
三、蚂蚁距离金融控股公司还有多远
2021年4月21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再次联合约谈蚂蚁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此次蚂蚁消费金融对“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符合整改内容的第一条。
而第三条中提到,蚂蚁集团整体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今年4月13日,阿里巴巴已经发布公告称,蚂蚁集团将整体申设金融控股公司,实现金融业务全部纳入监管。
在蚂蚁消金获批开业的同一天,央行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受理了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和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关于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
金融控股公司是指依法设立,控股或实际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自身仅开展股权投资管理、不直接从事商业性经营活动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在设立程序方面,央行有关负责人此前介绍,对于已具备设立情形且拟申请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应当在《金控办法》实施之日起12个月内,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金控办法》实施后,拟实质控制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符合金融控股公司设立情形的,也应当向人民银行提出申请。获批准的金融控股公司,凭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控股公司许可证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登记,名称中应当包含“金融控股”字样。
此次获批的光大和中信旗下均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业务。
自2004年成立以来,蚂蚁已经先后取得了银行、保险、保险经纪、公募、基金销售、私募、保理、小贷等多个金融牌照。此次“花呗”“借呗”的品牌整改工作如是顺利完成,那么意味着蚂蚁距离金融控股公司更近了一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