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紫文
图︱泰瑞达
芯片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封装测试,点沙成金的过程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性能、良率都需要严格把控。众所周知,单纯的芯片测试并不能为芯片增加功能,也不能提升芯片性能。但芯片测试却贯穿于半导体研发到量产的全部流程,成为半导体制造无法绕开的一环。芯片测试主要包括晶圆测试CP和成品测试FT,通过测试,厂商能够及时发现芯片设计制造问题,从而提高芯片生产良率,保证出货质量。
在半导体测试设备市场中,ATE测试设备占据了半导体测试设备的三分之二。其中,以泰瑞达和爱德万测试的技术实力最为强劲,掌控着全球半导体测试设备90%的市场份额。泰瑞达技术积累雄厚,拥有完整的半导体测试解决方案,持续保障芯片质量,降低客户测试成本。据泰瑞达中国区销售副总经理黄飞鸿先生介绍,面向SoC测试,泰瑞达已经推出了多款测试平台,包括J750、UltraFLEX、EAGLE TEST SYSTEM等多个系列的测试设备。
在泰瑞达销售副总经理黄飞鸿看来,一定程度上,测试时间就等同于测试成本。因此,如何提升芯片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已经成为当前半导体市场亟待解决的难题。在UltraFLEX测试设备的基础上,泰瑞达推出了UltraFLEXplus,采用了全新PACE架构,结合IG-XL软件,为半导体测试市场又添利器。
芯片工艺持续下探,测试挑战日益突显
从半导体制程工艺的演进过程来看,可大致将其分为三个时代。可以看到,从1990年至2025年,半导体工艺逐渐从0.8um下探至3nm甚至2nm,随着半导体工艺不断演进,芯片尺寸越来越小,片上晶体管集成度也越来越高。这就意味着芯片上集成了更多的模拟、数据传输和接口功能。相应地,芯片测试技术也随之不断演进,以满足日趋复杂的芯片功能需求。
“先进工艺的演进带来了测试时间的增加。”黄飞鸿指出,日趋庞大的芯片规模持续拉高了芯片设计复杂度,对于SCAN、BIST、标准化接口等测试需求也随之提高。以处理器芯片为例,SCAN和BIST测试是检验工艺成熟度的标准,工艺尺寸越小,测试时间越长。而对于模拟和射频芯片来说,Trimming测试则占据了越来越多的时间。
此外,单工位测试严重拖慢了芯片测试速度,拉长了测试时间,从而导致测试成本在整体芯片售价中占比很高。先进工艺越往下探,对测试设备并行测试能力的要求就越高。而在工艺下探至10nm以下,晶体管数量增速已经远超过芯片测试技术的更新速度,接口板与测试工位也不可能无限制增加,ATE测试设备面临着新一轮挑战。
“另一个(ATE测试设备面临的)挑战是,随着工艺尺寸缩减至10nm及以下,晶圆初次量产的良率不断下降。”黄飞鸿表示,单芯片尺寸(die size)则从原来的200mm2增大到800mm2,相应失效密度也在不断提高。对于800mm2的die size,10nm工艺下,晶圆初次量产良率还不足10%。
底层架构升级,为芯片测试降本增效
面对复杂度更高的手机处理器、高性能计算、AI等芯片,泰瑞达推出了UltraFLEXplus高性能SoC测试平台。在UltraFLEX系列测试平台的基础之上,该平台对芯片测试接口板进行了全新设计,并首次采用了PACE多控制器架构。“从J750到UltraFLEX,再到UltraFLEXplus,泰瑞达采用了统一的软件平台IG-XL。”在黄飞鸿看来,这也是泰瑞达最大的竞争优势,测试程序可全面兼容,直接提高了工程师开发效率。
区别于之前的接口板设计,UltraFLEXplus采用全新Broadside技术,接口板应用区域尺寸增大,PCB层数将大幅缩减20%。“若PCB层数很多,加工难度将会带来更大的失效率。”另一方面,全新的接口板管脚呈对称分布,布局布线更加清晰,有效减少了绕线长度,能够有效减少PCB板卡设计要求,大幅提高信号完整性和电源完整性,并行测试能力也随之提高。
“PACE多控制器架构是UltraFLEXplus测试平台独有架构,能够将程序控制指令的执行和算力下放,提升处理效率。”黄飞鸿表示,PACE架构通过中间工作站主控,将指令执行全部下放至每块板卡上,由每块板卡独立CPU来执行指令和测量。此外,UltraFLEXplus搭载了第三代数字板卡,采用开放式、可升级、分布式控制等架构,能够整体提高测试效率,结合IG-XL软件平台,缩减了20%的工程开发时间,能够在更少时间内开发出更优化的测试程序。
写在最后
据黄飞鸿介绍,UltraFLEX测试平台全球装机量已经达到5000套,而IG-XL软件平台装机也超过了12000套。自2020年以来,UltraFLEXplus全球装机量也已经接近600套,已经在两家主要晶圆代工厂以及5家OSAT安装使用。泰瑞达具备丰富的市场验证经验,UltraFLEXplus新平台发布一年半时间内,已经获得了主要客户的广泛好评,应用在大数字计算芯片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