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时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总部位于深圳,专注于激光雷达SPAD传感器芯片设计,是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人机交互传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产品主要有SPAD传感器芯片、光学传感芯片和3D视觉芯片,应用于智能汽车、机器人、智能玩具、手机、智能门锁、刷脸支付等领域。目前,公司已完成A轮和B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超4亿元,投资机构包括力合、中国银宏、新恒利达等。
阜时科技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已积累了SPAD、光学传感和人脸识别三大产品线。阜时科技CEO莫良华告诉36氪,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完成Pre-IPO轮融资。
随着汽车、商用机器人、AR/VR等产品对自动驾驶技术需求的增强,激光雷达等3D视觉技术也迎来发展。阜时科技从2019年开始,组建新技术研究院,攻关激光雷达传感芯片。
APD(雪崩二级管)是用于激光雷达的关键部件,但存在系统复杂、功耗高、成本高的问题;将原本用于军工航天领域的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技术用于民用激光领域,成为一个解决方法。
莫良华告诉36氪,APD(雪崩二级管)需要几百个光子才能有效检测,而SPAD(单光子雪崩二极管)能有效检测一个光子。SPAD在科研领域研究较多,大规模民用难度大,产品化门槛高。过往军工航天领域的SPAD器件主要是用砷化镓材料制作的,阜时科技研发了硅基的SPAD,这将成本降低到原来APD的十分之一,可用于民用激光雷达。
在技术研发难度上,莫良华告诉36氪,SPAD器件有三个难点:一是SPAD器件是集材料、工艺、设计于一体的综合性课题,需要多方技术基础才能研发;二是芯片设计的难度,光子飞行速度很快,波长较短,要同时接收多个光子,在高速电路上将芯片做到低功耗;三是抗干扰能力,SPAD具备高灵敏的优点,但环境光和其他激光雷达发射信号都会对SPAD器件造成干扰,影响功效甚至失效。
莫良华表示,阜时科技已经打通了SPAD器件,提高了光子的探测效率。此外,单光子雪崩二极管抗干扰能力较弱,阜时科技开发了一套系统方案,解决抗干扰问题。
阜时科技专门用于研发激光雷达的研究院共有近40人,博士11人,有部分是从海外招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研究院联合公司资深芯片设计团队用了两年多时间,攻破工艺、器件和电路集成难点,研发出SPAD激光雷达产品,现已开始量产供货。
目前,该SPAD传感器芯片主要用于短距离测距,可用于扫地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割草机器人和小鹏机器马一类的智能玩具。阜时科技已与乘用车激光雷达公司达成战略合作,联合开发车载激光雷达SPAD芯片和产品。
在视觉识别技术上,阜时科技积累较多。2018年10月,阜时科技在深圳推出了支付级识别的3D摄像头方案,在传统2D人脸感测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人脸感测的安全性和交互使用体验;2019年4月,阜时科技发布LCD屏下指纹方案,推动千元级手机的发展;12月,其3D结构光人脸识别智能锁量产;到2020年,阜时科技又开始研究双目3D识别技术。
莫良华表示,阜时科技的结构光视觉识别方案是世界第一个在门锁上量产的, 2021年,公司双目机器视觉人脸识别的出货量达到5~10万套每月,实现细分领域出货量第一。同时,全球第一款屏下色温芯片独家量产于一线手机品牌旗舰机。
目前,阜时科技的产品和技术已经服务了10多个行业,为手机、IoT、自主移动设备、汽车等终端提供芯片及完整的技术解决方案,旗下共有超过50款不同型号的六大类芯片产品。
据悉,目前阜时科技正与小米、OPPO以及知名乘用车激光雷达公司等国内知名品牌进行产品合作,部分已正式量产上市。
莫良华表示,阜时科技2021年营收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十几倍,公司2022年营收预计再有十倍增长。
阜时科技创始人莫良华是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本科、香港科技大学集成电路设计专业硕士和清华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博士生,曾参与908国家微电子产业重点工程和参与起草国家标准《生物特征识别防伪技术要求》,深耕人机交互领域十多年,带领技术团队在电容式触控和TDDI领域做到世界第一,在集成电路设计领域作为发明人获授权100多件国内外专利(其中美国专利20件),是模拟电路设计、混合信号芯片设计、芯片架构设计及系统设计等方面的资深专家。
在团队成员上,阜时科技共有200多人,研发占比超过70%,团队成员平均拥有10年以上芯片行业从业经验 ,主导设计的芯片历史累计出货近40亿颗。
延伸阅读:
《激光雷达产业及核心元器件-2020版》
《新兴图像传感器技术、应用及市场-2021版》
《自动驾驶汽车、机器人出租车及其传感器-2021版》
《飞行时间(ToF)传感器技术及应用-2020版》
《传感应用的VCSEL技术及市场-202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