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是芯片产业的“卡脖子”技术环节之一,芯片相关还有EDA,EDA只是一个软件,难点主要在于算法。近日,华中科大吕志鹏团队经过努力战胜了全球参与CAD Contest布局布线比赛的一百多支队伍,并拿下了冠军!
11月4日,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国际会议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ICCAD2021)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了CAD Contest布局布线(Routing with Cell Movement Advanced)算法竞赛的第一名。团队成员还包括博士、博后苏宙行、研究生罗灿辉、梁镜湖和谢振轩。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也是关键的半导体核心技术之一,有三大巨头,分别是Synopsys,Cadence和Mentor,这三家巨头可以说都是美国企业,这三家企业合计占了全球85%左右的市场,在中国市场更是占了90%左右的市场。国产EDA就不在断的发展,以期摆脱对这三大美国巨头的依赖,毕竟中国芯要发展,必须全产业链发展,如果依赖国外的EDA,万一不给你用了,你拿什么来设计芯片、仿真、验证芯片?
EDA起点要从上世纪70年代说起,那时候芯片复杂度低,芯片设计人员可以通过手工操作完成电路图的输入、布局和布线。后来慢慢地开始有公司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集成电路版图编辑、PCB布局布线,相继出现了许多二维CAD、三维系统分析与设计(SAD)软件。
本届CAD Contest算法竞赛共有来自12个国家/地区的137支队伍参与,包括众多国内外知名高校与研究机构,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据悉,这个团队由该校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与优化研究所所长吕志鹏带队,华中科大参赛团队非常年轻,队员谢振轩、梁镜湖均生于99年,罗灿辉生于98年,平均年龄仅24岁。
吕志鹏介绍说,EDA作为我国“卡脖子”关键技术之一,难点主要在于算法,其核心问题在算法上通常具有极高的计算复杂度,即为NP难问题。
本次竞赛的布局布线问题,涉及了图着色、集合划分、二次指派等众多经典的NP难问题,是计算复杂性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业应用相结合的典型场景。
其中,布局过程需将一系列电路单元放置于给定的长方体空间中,而布线过程则需将属于同一个网的单元引脚用导线连接起来。
参赛算法需要考虑空间容量、电压区、最小布线层、金属层布线方向等众多真实约束,确定每个单元在芯片内的位置,并同时为每个网规划无短路、无断路的信号传输路径,使得导线的加权总长度最短。
责编:editor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