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英特尔Intel 7工艺CPU Alder Lake 12代酷睿详情:上市售价、架构技术、型号规格、性能

2021-10-27 23:36:53 阅读:
随着12代酷睿台式机处理器(i5、i7、i9三种不同等级的K与KF系列)正式发布,英特尔也终于公布了P核以及E核的具体性能,该处理器采用10纳米工艺制程,并基于Alder Lake架构。英特尔声称不仅开发了最好的游戏处理器,而且还缩小了与 AMD 的整体性能差距,甚至与其顶级 16 核芯片相比。“Alder Lake”是英特尔第一个用于台式机的混合内核架构,8 个“性能”内核与 8 个“高效”内核相邻,其配置与 Arm big.LITTLE 不同。
广告

随着12代酷睿台式机处理器(i5、i7、i9三种不同等级的K与KF系列)正式发布,英特尔也终于公布了P核以及E核的具体性能,该处理器采用10纳米工艺制程,并基于Alder Lake架构。英特尔声称不仅开发了最好的游戏处理器,而且还缩小了与 AMD 的整体性能差距,甚至与其顶级 16 核芯片相比。“Alder Lake”是英特尔第一个用于台式机的混合内核架构,8 个“性能”内核与 8 个“高效”内核相邻,其配置与 Arm big.LITTLE 不同。

1、架构技术概述

Alder Lake 12代酷睿是第一款采用Intel 7制程工艺的桌面处理器,也就是10nm Enhanced SpuerFin,同时也是第一款采用混合架构设计的x86桌面处理器,还用上了全新设计的Golden Cove CPU微架构,再加上首发支持DDR5内存、PCIe 5.0标准,整体实力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广告

说它是Intel最近十年最具革命性的处理器产品,也不为过。

12代酷睿设计了两种CPU核心,一个是性能核(P核),一个是能效核(E核)。

很多人习惯性地称之为大小核,但是Intel强调,这和智能手机上传统的big.LITTLE大小核架构截然不同,因为大小核里的小核是为了节能省电,12代酷睿里的E核则是为了强化多核性能,单纯来看它的性能依然是相当高的。

P核的设计更传统,是酷睿家族的延续,针对单线程、轻线程性能而优化,适合较高负载的游戏、生产力应用在桌面产品P1系列中最多8个,P2系列中最多6个。

E核的设计则更接近Atom凌动家族,这对多线程性能优化,并尽可能减少对前台任务管理的影响在桌面产品P1系列中最多8个,P系列中则没有。

需要注意的是,P核支持超线程,E核则不支持,比如说i9-12900K 8个P核、8个E核,线程总数是20个。

两种核心的并存,也改变了缓存体系。

P核每个核心有自己独立的1.25MB二级缓存(11代只有0.5MB),合计最多10MB。

E核每四个核心一组,共享2MB二级缓存,合计最多4MB。

所有P核、E核共享三级缓存,最多容量30MB,对比11代的16MB几乎翻了一番。

为了合理分配、调度两种核心,Intel特别设计了Intel Thread Director(线程调度器),并且与Windows 11深度结合,确保不同的负载在不同的条件下分配给最合适的核心。

12代酷睿硬件集成了微控制器,以纳秒级的精度监视每个线程的运行时指令,实时反馈给操作系统进行最合适的分派调度,同时根据散热设计、运行环境、功耗设定等进行动态的适应性调整,而这一切都无需用户干预。

举例来说,开始使用Adobe Premiere Pro在前台进行视频转码,当然都走P核,然后你又打开Adobe Lightroom编辑照片,视频转码就会转入后台交给E核继续执行,P核则接手照片编辑。

Intel宣称,这套机制配合其他改进,可以带来多达47%的性能提升。

当然,如果一款软件要充分释放混合架构的效率,达到性能最大化,需要开发者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但即便不做任何优化,12代酷睿本身结合Windows 11也可以确保正常运行。

12代酷睿是一套灵活可扩展的架构,设计了三种封装方式,针对不同领域。

其中,桌面上是独立封装的LGA1700,长宽尺寸45×37.5mm,最多8+8 16核心,32单元核显。

内部封装接口也有所变化,整体高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STIM散热硅脂、Die芯片都更薄了,IHS散热顶盖则更厚了,可以大大改进散热能力。

移动端是BGA Type3整合封装,三围尺寸52×25×1.3mm,最多6+8 14核心,96单元核显。

针对超低功耗领域则是BGA Type4 HDI整合封装,尺寸仅为28.5×19×1.1mm,最多2+8 10核心,96单元核显,TDP低至9W。

内存支持DDR5-4800、DDR4-3200,扩展连接支持16条PCIe 5.0、4条PCIe 4.0,Wi-Fi 6E,Thunderbolt 4,这些就不赘述了。

2、型号规格

12代酷睿桌面版首发六款型号,都是K/KF系列解锁版,适合高端用户、超频玩家。

旗舰型号是i9-12900K、i9-12900KF,8P+8E 16核心、24线程,集成14MB二级缓存、30MB三级缓存。

P核基准频率3.2GHz,睿频最高5.1GHz,睿频Max 3.0加速最高5.2GHz。E核基准频率2.4GHz,睿频最高3.9GHz。

i7-12700K、i7-12700KF 8P+4E 12核心20线程,集成12MB二级缓存、25MB三级缓存。

P核基准频率提高到3.6GHz,睿频、睿频Max 3.0最高加速分别将至4.9GHz、5.0GHz。E核基准频率提高到2.7GHz,睿频最高则降至3.8GHz。

i5-12600K、i5-12600KF更加主流化,6P+4E 10核心16线程,集成9.5MB二级缓存、20MB三级缓存。

P核基准频率进一步来到3.7GHz,睿频加速最高4.9GHz,不支持睿频Max 3.0。E核基准频率达到2.8GHz,睿频最高来到3.7GHz。

三款K型号统一集成UHD 770核芯显卡,32单元。三款KF型号自然没有核心。

内存支持一样,六款型号都是双通道DDR5-4800、DDR4-3200,最大容量128GB。

热设计功耗统一为125W,但是Intel这次定义了新的最大加速功耗(Maximum Turbo Power),类似之前的PL2状态,但是可以长时间持续保持,具体为i9-12900K/KF 241W、i7-12700K/KF 190W、i5-12600K/KF 150W,分别比TDP高出93%、52%、20%。

同时,TDP依然等于PL1,而且在稳定超频环境下,可以做到PL1=PL2,比如说i9-12900K可以一直稳定跑在241W的功耗之下,这就是最大加速功耗。

3、性能

说了半天,大家肯定不耐烦了,性能跑分到底如何?

实测数据还要到11月4日21点才能分享给大家,这里先看看Intel官方的数据。

P核用了新的Golden Cove架构,官方宣称在同样的3.3GHz频率下,对比11代酷睿的Cypress Cove架构,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平均提升达19%可以粗略地理解为同频性能提升幅度

单核性能方面,同频对比10代酷睿,P核、E核分别高出28%、1%,而对比11代酷睿,P核可以高出14%,E核则要落后10%。

换言之,E核还真不是什么小核,它的性能甚至已经超过了10代酷睿。

多核性能方面,241W峰值功耗的i9-12900K,对比250W峰值功耗的i9-11900K,在略微省电一些的前提下,性能高出足足50%,这才是混合架构的最大威力。

i9-12900K即使功耗降到125W,也就是i9-11900K峰值的一般,多核性能也依然高出30%,而在降到65W之后,仍然可以持平,也就是以四分之一的功耗获得了同样的多核性能。

游戏性能方面,1080p分辨率下综合幅度达到了13%,《英雄联盟》这样的网游甚至超过了40%。

那么对比竞品呢?i9-12900K面对锐龙9 5950X,Intel承认部分游戏确实稍有落后,也有的持平,但绝大部分都明显领先,最高幅度超过30%。

当然,两家内存不一样,Intel这边是DDR5-4800,AMD这边是DDR4-3200。

按照Intel的说法,DDR5-4800相比于DDR4-3200,游戏性能大部分时候都是领先的,不过幅度并不太大,普遍不超过5%。

内容创作方面,i9-12900K相比于i9-11900K性能提升更为可观,混合架构高效率支持下,加速幅度可以轻松打到30%以上,甚至翻一番!

最后是i9-12900K、i9-11900K对比的一些优势项目,比如照片编辑性能提升36%,视频编辑性能提升32%,3D建模性能提升37%,多帧渲染速度提升100%!

4、价格与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12代酷睿的价格并不便宜,6款处理器价格从264美元-589美元不等,比现有产品普遍涨价了10-50美元不等。

官方起售价分别为i9-12900K 589美元、i9-12900KF 564美元、i7-12700K 409美元、i7-12700KF 384美元、i5-12600K 289美元、i5-12600KF 264美元。

现已开始接受预订,11月4日21点起全球上市,预计到今年底交付数十万颗,到明年3月底交付超过200万颗。   Intel还透露,会在明年初向OEM厂商交付12代酷睿中的28款新型号,涵盖桌面、移动、商用版本。

责编:editorAlice

  • 中国成为最大腕戴设备市场,引领全球增长 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1.1亿台,同比下降3.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
  • 截止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收入将超过 260 亿美元 • 2023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激增 24%,超过 33 亿,到 2030 年将突破 62 亿。 • 尽管中国在 2023 年以 23 亿的连接数规模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的 70%,但其在全球连接收入中的份额仅为 36%。 • 到 2030 年,联网汽车、智能表计和智能零售这三大应用预计将合计占蜂窝物联网应用总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 • 到 2030 年,5G 连接将在全球范围内超过 NB-IoT 连接,占物联网连接总收入的近 50%。
  • 为什么翻新机的价格在上涨? • 目前,iPhone在翻新市场中是最热门的商品,并将长期主导着翻新机的平均销售价格。 • 全球翻新机市场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其平均销售价格(ASP)现已超过新手机。 • 新兴市场是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消费者对高端旗舰产品有着迫切需求。 • 由于市场固化和供应链的一些问题限制推高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等大市场的价格。 • 2024年,这些翻新机平均销售价格将首次超过新手机。
  • 2024三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增长持续,卷势不减 从全球厂商竞争来看,三季度凭借多个新品发布,石头科技市场份额提升至16.4%,连续两季度排名全球第一……
  • AMOLED行业核心模具,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 AMOLED行业的关键模具FMM及Invar在市场中属于极其细分而品质又要求极高的赛道,传统企业打法在这两个产品上都难以适用。唯有对上下游有深度了解,并能够将产业链技术链条打通,才能够将近似于黑箱中的FMM及其原材料Invar长期受限的困局打破。
  • IDC:2024前三季度中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9% IDC定义下的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分别由统一威胁管理 (UTM)、基于UTM平台的防火墙 (UTM Firewall) 、安全内容管理(SCM)、入侵检测与防御 (IDP)、虚拟专用网(VPN)和传统防火墙 (Traditional Firewall) 构成。
  • 预计1Q25 NAND Flash价格将出现超10%下滑 2025年第一季NAND Flash供货商将面临库存持续上升,订单需求下降等挑战,平均合约价恐季减10%至15%。
  • 山东大学团队在高精度存算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闪存存算一体架构,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为解决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加速资源整合将是本田与日产合并后的首要任务 日本两大全球汽车集团本田与日产于2024年12月23日宣布启动合并谈判,目标在2025年6月达成协议,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若三家车厂顺利合并,当务之急将是整合各自的资源以节省开支,利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加快电动车相关计划......
  • 2024过去了,细数中国工业经济这一年 这一年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来之不易。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EE直播间
在线研讨会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