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脑机接口可以做到的改变:当一个人因受伤而瘫痪在床,甚至不能说话时,只要神经活动还存在,科学家们就帮他恢复交流能力,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
脑机接口是什么?在现实中,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 技术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脑机接口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连接大脑和外部设备的实时通信系统,可以把大脑发出的信息直接转换成驱动外部设备的命令,并代替肢体或语言器官实现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脑机接口按照接入方式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按照传输模式分为单向和双向。“侵入式”是将脑电波检测电极植入大脑,这样采集到的脑信号强且稳定,但会对植入的生命体造成创伤。埃隆·马斯克公司的技术就属于“侵入式”。 马斯克公司的设备有两种。一个是只有硬币大小,拥有1024个信道,可以置于颅骨内侧,读取脑神经活动信息,实时无线传输脑电波数据的芯片;另一个是一台可以避开血管,在颅骨上开一小孔,将芯片快速、精准植入预定位置的外科手术机器人。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展示了用于实验的3只小猪,它们是脑机接口手术的对照组。脑机接口系统有三千多个电极,可以监测一千多个神经元,通过外科手术植入大脑。当小猪在场地中行走时,其脑电波信号通过脑机接口设备传输到大屏幕上,以图像+声音的形式十分直观地展示了出来。 在健康患者身上进行人体试验依然是一个道德问题,我们还是很难相信,在未来的未来,一个普通消费者会为了这款产品去做“开颅手术”。从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问题到个人隐私问题,再到信号来源及其所带来的自主权问题,从原理到产品的转化成本,真的要比原型机本身高几个数量级。不知道大家对于这样的一个产品的到来是什么态度呢?但是未来脚步不停,结果终究会到来!
中科院院士:中国脑机接口技术5年赶上马斯克
日前,以“创新,为了人类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1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学术主任蒲慕明出席并发表演讲。
蒲慕明表示,中国脑机接口技术现在与马斯克相差五到十年,需要3年达到马斯克现在的水平,当然马斯克还会往前走,我们方向不一样,我们还要花很多功夫做闭环的脑机接口,5年之内我相信我们和马斯克可以并驾齐驱。
那么,马斯克不断展示其最新的脑机接口,国内是什么情况?
据媒体报道,在演讲中,蒲慕明提到了两个方向,一个是脑控,大脑的活动,马斯克做的就是这个,把大脑的信息用电机插进去,拔出的电信息用来控制外界的器件,猴子大脑玩游戏的时候出现特殊的脑波,这个脑波用来操纵机器做游戏。
有医药的用途,比如瘫痪的人可以操控外面的假肢。
另外一个是控脑,外界器件产生电信息、磁信息,控制大脑的活动。
前不久,马斯克公布了其脑机接口的最新测试视频,展示了该技术的最新进展。
视频显示,一只名为“帕格”(Pager)的9岁猕猴通过内置的Neuralink设备实现了用意念操控电子游戏,研究人员用一根装满美味香蕉奶昔的金属习惯来激励它进行测试,帕格可以充分的利用它的脑部活动学习控制一台电脑。
马斯克在社交平台表示,Neuralink的首款产品将能够让瘫痪的人使用意念玩手机,而且比使用拇指的人更快,不过,这个未来似乎还很遥远。
蒲慕明脑机接口现在最大的障碍是怎么解码大脑信息。他说:我们现在已经在做了,比如柔性电极,我们现在做的不会激活免疫细胞,对脑健康、神经元健康不会有产生问题。同时现在通道数可以达到上千个以上,大脑的电活动可以测到,这是在小鼠、猴身上可以做到。但是我们比不上马斯克的是什么呢?微小化和无线传输,他的集成化比我们做得好。“
蒲慕明认为,这个技术在国内的发展脑机接口和美国的差距是5—10年,”现在上海市有一个项目的投资三年内可以达到马斯克目前的水平。当然马斯克还会往前走,我们方向不一样,我们还要花很多功夫做闭环的脑机接口。5年之内我相信我们和马斯克可以并驾齐驱,这是我们目前的态势。“他说。
责编:editorAl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