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真棒!嫦娥五号创造五项中国首次成就,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珍藏版)

2020-12-17 17:05:03 阅读: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学家们几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一次重大飞跃。向航天科学家们致敬!普天同庆,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探月成功,携土归来!向航天科研人员再次致敬,不负伟大使命!为祖国骄傲和自豪!
广告

嫦娥探月灌注了科学家们几十年的汗水和心血,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又一次重大飞跃。向航天科学家们致敬!普天同庆,嫦娥五号圆满完成任务,探月成功,携土归来!向航天科研人员再次致敬,不负伟大使命!为祖国骄傲和自豪!

国家航天局副局长、探月工程副总指挥吴艳华在12月17日下午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嫦娥五号任务是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

广告

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

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

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

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

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此次任务的成功实施,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里程碑式的新跨越,标志着我国具备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实现了“绕、落、回”三步规划完美收官,为我国未来月球与行星探测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艳华介绍,以嫦娥五号任务圆满成功为起点,我国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测工程将接续实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正在奔火的征程;嫦娥六号、七号、八号,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木星系探测等工程任务也将按计划陆续实施。

来源:央视新闻

 

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全程

11月24日,“出发”——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并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12月1日,“到达目的地”——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预选区域着陆并开展采样工作。

12月2日,“已揽件”——嫦娥五号顺利完成月表自动采样,并将样品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

12月3日,上升器点火起飞、精准入轨。

12月6日,“已装车”——嫦娥五号完成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之间的交会对接及样品转移。

12月17日,“已送达”——嫦娥五号重返地球。

翘首以盼,“土特产”快递终于到了!

经过20多天期盼等待,嫦娥五号探月之旅终于取得圆满成功。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一次任务中,连续实现我国航天史上首次月面采样、月面起飞、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带样返回等多个重大突破。

 

01 筹备阶段

 

2004年,国务院批准探月工程立项,又名“嫦娥工程”,包括绕、落、回三期。顾名思义,第一期航天器的任务是绕月探测,第二期要实现在月面上着陆与巡视,第三期则肩负采样返回的任务。

 

在“嫦娥五号”之前,“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完成了第一期的绕月任务,“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完成了第二期的落月任务。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探月工程三期立项,任务是实现月球无人采样返回。“嫦娥五号”负责执行该项目。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系列探测器发射时间表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嫦娥五号探测器由轨道器、返回器、着陆器和上升器四部分构成,外形似一串老北京糖葫芦,在飞行过程中会有四器组合体、着上组合体、轨返组合体等不同姿态,想要控制好这四颗“葫芦”并非易事。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五号探测器构成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02 发射

 

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携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当天文昌上空阴云密布,但仍然可以看到一个橘红色的明亮光点在夜空的云层中穿行。火箭飞行约36分42秒后,嫦娥五号探测器被送入地月转移轨道,标志着发射成功。地月转移轨道是探测器从脱离地球引力、飞向月球开始,到被月球引力捕获、进入环月轨道为止的中间过渡轨道段。

 

由于受到入轨偏差和控制偏差等因素影响,嫦娥五号探测器在地月转移的过程中会与理论轨道产生偏差。这时候就需要对实际运行轨道进行修正,以确保探测器处在适当轨道。当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距离地球约16万公里处顺利完成第一次轨道修正。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发射现场 (图源:央视新闻)

03 第二次轨道修正

 

11月25日22时06分,嫦娥五号探测器2台150牛(相当于15公斤推力)发动机工作约6秒,在距离地球约27万公里处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此时,嫦娥五号探测器已在轨飞行约41小时,系统状态良好,地面测控通信各中心和台站跟踪正常。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完成轨道修正后的嫦娥五号探测器(图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官网)

04 第一次近月制动

 

11月28日20时58分,经过约112小时的飞行,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动机在距离月面约400公里处点火,以此获得推力,形成新的环月轨道。17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闭,嫦娥五号探测器进入周期约8小时的环月椭圆轨道。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近月制动示意图(图源:新华社)

05 第二次近月制动

 

嫦娥四号重1200公斤,进行近月制动的发动机推力有7500牛顿;而嫦娥五号有8吨重,其近月制动发动机推力却只有3000牛顿。为了解决重量大但推力小的问题,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近月点再次“刹车”,实施第二次近月制动,环月轨道由椭圆变为圆形,距月高度减少一半,变为200公里。这也是嫦娥五号探测器的最终绕月轨道。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五号近月制动示意图 (图源: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06 组合体分离

 

在经历地月转移、两次近月制动和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下一步是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分离,“糖葫芦”分成了两串。11月30日凌晨4时30分,两对四器组合体成功分离。轨道器携返回器留轨运行,着陆器载上升器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五号探测器组合体成功分离三维模拟图(图源:新华社发布,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供图)

 

07 着陆月面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月球正面(永远朝向地球的半球)西经51.8度、北纬43.1度附近着陆,该地为月球最大的月海——风暴洋的吕姆克山脉以北地区,纬度较高。着陆器配置的降落相机拍下了嫦娥五号探测器在下降过程中的影像图并传回。这也是首次有探测器落地于这一区域。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五号探测器拍摄的月表画面(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五号探测器软着陆后降落相机拍摄的图像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探测器降落示意图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08 月面采样

 

为了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月球样品,嫦娥五号探测器采用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采样方式,且在多个地点进行采样。12月2日4时53分,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钻取采样及封装。12月2日22时,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所有月面无人采样工作,并将2公斤重的月球样品封装保存至上升器所携带的贮存装置中。这也是中国第一次自主采集月球样品。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月球表面自动采集现场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09 月面上升

 

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准时点燃引擎,携带月球样品进入预定环月轨道,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嫦娥五号上升器飞行过程(图源:新华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

10 交会对接与样品转移

 

上升器进入环月飞行轨道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逐步靠近上升器,并在12月6日5时42分以抱爪方式捕获上升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所谓抱爪,即像手掌握住木棍一样,“抓住”上升器连接面上的三根连杆。由此,规返组合体便可与上升器紧密对接。整个对接过程在21秒内完成,1秒捕获、10秒矫正、10秒紧锁,步步紧扣。随后,上升器将月球样品容器转移到了返回器上。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12月6日12时许,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顺利在轨分离。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轨道器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11 环月等待与月地转移

 

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经历了大约6天的环月等待,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类似于“踩一脚油门”,通过轨道机动进入到月地转移轨道。

 

在与着陆器和上升器分离之后,嫦娥五号探测器由原先的8吨减轻为2吨。如果沿用大推力发动机,就会导致探测器加速度过大,从而影响轨道入射精度。因此,嫦娥五号探测器采用了多台小推力发动机同点火的方式。为了达到足够的飞行速度,又需进行第二次点火。12月13日9时51分, 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距月面约230公里处实施四台150牛发动机点火,发动机在大约22分钟后正常关闭。根据实时遥测数据监视,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成功进入月地转移轨道,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成功。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示意图 (图源: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

12 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许,在距离地球约5000公里的高度时,承担运输任务的轨道器与返回器成功分离。携带着月球样品的返回器将独自“归家”。

 

13 着陆地球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顺利着陆于内蒙古中部草原的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这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三步走”战略规划取得成功。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采用半弹道跳跃方式再入返回,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嫦娥”回来了!一文回顾嫦娥五号探月之旅

一只小动物从嫦娥五号返回器前经过

参考资料:

[1]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探月与深空探测网http://www.clep.org.cn/

[2]The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Camera (LROC). First Look: Chang'e 5. [EB/OL].(2020-12-04)[2020-12-16]. https://www.lroc.asu.edu/posts/1172

[3]新华网.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 嫦娥五号完成在轨样品转移[EB/OL].(2020-12-06)[2020-12-16].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0-12/06/c_1126826329.htm

[4]人民日报. 完成月球采样任务,嫦娥五号成功实现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EB/OL].(2020-12-04)[2020-12-16].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0-12/04/content_2021579.htm

[5]中国新闻网. 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完成中国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EB/OL].(2020-12-06)[2020-12-16] http://www.jwview.com/jingwei/html/12-06/366072.shtml

[6] 瀚海狼山军事号.嫦娥5号这次带回来的样品只有月壤没有月岩吗?[EB/OL].(2020-12-03)[2020-12-16]. https://dy.163.com/article/FSV9H2T4053516SG.html

[7]光明网. 嫦娥五号探测器为何进行轨道修正?后续还有啥任务?专家解答. [EB/OL].(2020-11-25)[2020-12-16]. https://www.sohu.com/a/434159473_162758

[8]人民日报. 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第二次轨道修正[EB/OL].(2020-12-25)[2020-12-16].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6048628/5961860

[9]澎湃新闻.新浪网. 嫦娥五号“刹车”制动进入环月轨道,“近月制动”究竟是什么[EB/OL].(2020-11-29)[2020-12-16].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0-11-29/doc-iiznctke3802658.shtml

[9]观察者网. 着陆画面!第一视角看嫦娥五号落月全程.[EB/OL].(2020-12-02)[2020-12-16]. https://www.guancha.cn/politics/2020_12_02_573195.shtml

[10] 胡喆.新华网. 完美的“拥抱”——揭秘嫦娥五号交会对接背后的故事[EB/OL].(2020-12-06)[2020-12-16]. http://www.xinhuanet.com/2020-12/06/c_1126826816.htm

  • 什么是氮化镓,联想发布65W双口GaN充电器选用GaNFast充电技术 现在充电器也是多种多样类的,普通的也就我们常见的最为普通,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这种叫化镓充电器。应该还有不少读者朋友还不了解氮化镓充电器是怎么回事,它的好处,具有充电速度更快、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以及功率更大的优势,关键是发热量降低至25%以上,所以各大品牌几乎都开始研发氮化镓GaN充电器了。
  • 台积电1nm工艺最新消息:硅片触及物理极限 当有一个新技术、新工艺出现时,先是不急着推向市场,而是让上一代技术充分利用价值,盈利后,再来择机上市。前段时间IBM公布了2nm工艺技术路线,让人倍感振奋。虽然摩尔定律速度放缓,但硅晶片微缩的前景依然广阔。
  • 2021最新全球IO500榜单:华为存储HPDA Lab荣登第2位 众所周知,自华为遭受重创后,手机出货量也接连快速地下滑,如今华为仍然不断地研发出新的技术,在其他领域开始冒出头来,近日,国际超级计算大会SC21公布的全球最新IO500榜单中,华为HPDA Lab存储爬上第二位!
  • 苹果iOS 14正式版系统要发布了, 升级更新自带新功能官方翻译app 随着最新iOS 14 Beta 8系统版本发布,苹果将要每周进行更新预览体验版系统吗? 整个系统的体验趋于稳定,越来越接近正式版。除了全新的widget、 app资源库,此次在WWDC20上亮相的全新iOS 14原生app也备受关注。毕竟iOS已经很久没有推出新的工具app了。
  • 中芯国际28nm芯片产能扩张,上海临港新厂项目总投资88.7亿美元 加码28nm芯片产能,中芯国际将在上海再建一座晶圆厂,合资方有上海临港管委会,规划10万片/月12英寸晶圆代工生产产能,总投资88.7亿美元,新厂位于临港。
  • 2021 Vivatech:苹果CEO库克谈iPhone 13比12功能更好,解决更多 现在距离iPhone13上线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很多的人都是比较的在意iPhone13到底做了哪些改变:,消息称,13很可能会取消充电口变成类似魅族Zero的磁吸充电口,要是消息属实的话,其实还是比较的有期待值的.
  • 最新数据分析 :2021年上半年十大SUV、轿车品牌车型销量排名 单纯看外观,SUV、轿车品牌你会选哪个, 销量比较好的新车型都有着强大的市场影响力和优良的口碑,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这份最新数据分析
  • 华为回应出售荣耀:一场自救行为!不再持有任何股份,交易后彻底放手 华为出售荣耀真正原因是?面对着美方的重重打压,华为的手机业务也是愈发的艰难。短时间内我们也很难看到华为解决芯片的问题,痛定思痛之后华为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正式出售荣耀。至此,之前的各种传闻也算是得到了证实。
  • 小米平板走时代的前沿?5系未发布,6系方案已拟 平板现阶段的主要作用还是上网课或线上办公的辅助工具,小米平板5还没有发布,又曝出小米平板6将主打拍照,小米这是要走在平板时代的前沿?
  • HTC折叠屏智能机是什么样的?其设计专利曝光 智能手机厂商纷纷计划上马折叠屏手机,HTC也不甘落后。HTC折叠屏智能机是什么样的?荷兰科技博客 LetsGoDigital 曝光了HTC “可折叠显示设备”的专利,与市面上的同类产品一样,得益于可半开或摊平的灵活铰链设计,该机也能够在智能机 / 平板电脑模式之间进行变换。设备折叠时,两半边的柔性屏可以向外侧转动,与华为 Mate X 系列的设计理念有些类似,只是对折的中间线方向不一样。
  • 中国成为最大腕戴设备市场,引领全球增长 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1.1亿台,同比下降3.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
  • 截止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收入将超过 260 亿美元 • 2023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激增 24%,超过 33 亿,到 2030 年将突破 62 亿。 • 尽管中国在 2023 年以 23 亿的连接数规模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的 70%,但其在全球连接收入中的份额仅为 36%。 • 到 2030 年,联网汽车、智能表计和智能零售这三大应用预计将合计占蜂窝物联网应用总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 • 到 2030 年,5G 连接将在全球范围内超过 NB-IoT 连接,占物联网连接总收入的近 50%。
  • 为什么翻新机的价格在上涨? • 目前,iPhone在翻新市场中是最热门的商品,并将长期主导着翻新机的平均销售价格。 • 全球翻新机市场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其平均销售价格(ASP)现已超过新手机。 • 新兴市场是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消费者对高端旗舰产品有着迫切需求。 • 由于市场固化和供应链的一些问题限制推高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等大市场的价格。 • 2024年,这些翻新机平均销售价格将首次超过新手机。
  • 2024三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增长持续,卷势不减 从全球厂商竞争来看,三季度凭借多个新品发布,石头科技市场份额提升至16.4%,连续两季度排名全球第一……
  • AMOLED行业核心模具,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 AMOLED行业的关键模具FMM及Invar在市场中属于极其细分而品质又要求极高的赛道,传统企业打法在这两个产品上都难以适用。唯有对上下游有深度了解,并能够将产业链技术链条打通,才能够将近似于黑箱中的FMM及其原材料Invar长期受限的困局打破。
  • IDC:2024前三季度中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9% IDC定义下的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分别由统一威胁管理 (UTM)、基于UTM平台的防火墙 (UTM Firewall) 、安全内容管理(SCM)、入侵检测与防御 (IDP)、虚拟专用网(VPN)和传统防火墙 (Traditional Firewall) 构成。
  • 预计1Q25 NAND Flash价格将出现超10%下滑 2025年第一季NAND Flash供货商将面临库存持续上升,订单需求下降等挑战,平均合约价恐季减10%至15%。
  • 山东大学团队在高精度存算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闪存存算一体架构,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为解决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加速资源整合将是本田与日产合并后的首要任务 日本两大全球汽车集团本田与日产于2024年12月23日宣布启动合并谈判,目标在2025年6月达成协议,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若三家车厂顺利合并,当务之急将是整合各自的资源以节省开支,利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加快电动车相关计划......
  • 2024过去了,细数中国工业经济这一年 这一年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来之不易。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