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接口是由Intel等公司组成的USB-IF协会推出的。20多年后,从USB 1.0到USB 2.0再到USB 3。x、USB接口的命名逐渐混乱 直到USB4,USB-IF决定直接使用不带空格的USB4,命名尽量简单 。
近日,苹果更新电脑产品线,首次支持USB 4接口,使USB 4再度流行 USB 4到底是什么?与之前的USB2.0和USB3.0相比,有什么优势?
USB4 全名为Universal Serial Bus Generation 4。USB 这个介面在1996 年发布USB 1.0 规格, 传输速度支援低速1.5 Mbps 与全速12 Mbps,以及之后陆续发表支援速度480 Mbps、5Gbps、10Gbps、20Gbps 等,并在2019年9 月发布最新一代USB4 规格,支援20 Gbps 与40 Gbps。USB 介面演进及相对应的logo,请参考图表一。
图表一
1. USB4 只采用USB Type-C 连接器,USB4 讯号采双通道传输;而过去的连接器如USB Type-A 或Micro-B,仅支援单通道传输,无法支援USB4。
2. USB 传输速度最快支援40G (20Gbps x2),并可同时传送DisplayPort 影音。旨在将多种协议组合到单个物理接口,可以动态共享USB4 架构的整体速度和性能。
3. 向下相容USB 2.0 与USB 3.2及支援Thunderbolt 3。
1.USB4 只采用USB Type-C 连接器。
2. USB4 Cable 被动线缆,可支援的被动线缆长度由USB 3.2 Gen2 的1 公尺,降为USB4 Gen3 的0.8 公尺。
3. 若需较长的线缆,如连接大尺寸萤幕,或是VR 应用,可使用主动式线缆。USB4 主动式线缆为含有Repeater 元件(如Re-timer,Re-driver 等主动元件)的线缆,以及光纤线缆等。至于可支援的主动式线缆长度最长为5 公尺。
USB4 主要构成元件有路由器(Router) ,适配器(Adapter),以及TMU (Time Management Unit,时间管理单元)。
1. 路由器是USB4 的一个主要建构模块,路由器将隧道协议转换成USB4 封包传送,并透过TMU来作时间同步。主要由USB Host 内建的Connection Manager 来侦测及管理。
2.适配器是内建在路由器里,主要功能为路由器与外部元件沟通的媒介,进行协定转换。例如USB4 Host在传输USB3 资料(如图二),由内部USB3 Host 透过USB3 Adapter 进行协定封装成USB4 Tunneled Packet。一个路由器内部最多可以支援64个适配器。
3.TMU 是内建在路由器里,使用分布式时间管理单元(TMU),在路由器间做时间同步。
图二
1. Protocol Adapter Layer:负责USB4 与不同协议间进行对应,并把不同协议封装成Tunneled Packet,在USB4 介面内传递。
2. Configuration Layer:负责处理由Connection manager 传送来的控制封包(Control Packets) ,并附加路径中对应的地址(address),确保其可靠的传送机制。
3. Transport Layer:定义封包格式、路径、流量控制与时序控制,并产生link management Packets 以提供时间同步封包、流量控制封包等。
4.Logical Layer:负责建立2 个装置之间的USB4 连结,提供资料传送与接收、编码与解码,电源管理,错误侦测及复原机制,并且透过Sideband Channel 进行通道初始化的沟通,包括速度及双通道沟通。
5. Electrical Layer:定义USB4 电气讯号的特性,如电压、抖动、编码等。
图三
如图四,以USB3 Tunneling为例,USB4 Host 透过USB3 Protocol Adaptor,将USB3 Protocol 经USB4 Transport Layer、USB4 Logic Layer、USB4 Electrical Layer 转USB4 Link 传送到USB4 Hub Electrical Layer。再依图四顺序进行一连串USB3/USB4 转换,将讯号传送到USB4 Device。
图四
USB4 讯号由PCIe、USB3 及DisplayPort 隧道协议组成。此篇幅单就USB3 隧道协议讲解。USB3 隧道协议,指的是将原始USB3 封包经由Protocol Adapter Layer 封装成Tunneled 封包,藉由图五可以清楚知道,红色部分是USB3 的封包,而蓝色部分是Tunneled 封包,UFP(Upstream Facing Port)与DFP(Downstream Facing Port)之间会使用Physical Layer 传输。
图五
1. USB4 Host:产品有一个以上DFP,没有任何的UFP。
2.USB4 Hub:产品有一个UFP,并且有一个或多个DFP。
3.USB4-Based Dock:产品有一个UFP,并且有一个或多个DFP,且产品内还有其他元件的功能,如储存装置或网路功能。
4.USB4 Device: 产品有一个UFP,没有任何的DFP。
依据规格,对Host/ Hub/Dock/Device 必须支援的隧道协议有不同要求,如下图,打“V”为必须支援,其余则是可选择支援与否。
例如USB Host 必须支援USB3、DisplayPort 与Host-to-Host Tunneling,可以不支援PCI Express 与TBT3 Tunneling。
图六
USB4 支援USB4 Gen2 的20Gbps 及USB4 Gen3 的40Gbps 速度,是不是宣告支援USB4 就一定要支援这两个速度?
对USB4 Hub 与USB4-Based Dock 来说,必须同时支援20Gbps 及40Gbps。
对USB4 Host 与USB4 Device 来说,可以只支援20Gbps。(40Gbps 可列为额外支援,非必要支援速度)。
图七
随着带有 M1 芯片的 Mac 产品线发布,USB 4 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中。
USB 4 是最新一代 USB 规范标准,带来了如下特性:
统一的接口
USB 4 将只有 Type-C 这样形状的接口,和 TB 3 在接口上保持完全一致,且最低也会保障 USB 2 (480Mbps)的速度,足够满足简单的数据传输需求了。基于上述这点相信未来大家出门带上 Mac 可以真正意义上的只带一根或者两根线(C-Lightning)就可以出门。
USB 4连接器和线缆
USB 4只采用USB Type-C连接器。为什么还是Type-C接口呢,原因在诞生记里也说过,它不仅支持正反插,还支持数据传输、视频输出,更有PD快充,通过USB PD标准,输出功率最高可达100W (20V/5A)。
USB 4线缆分为主动式线缆和被动式线缆:
接大尺寸萤幕,或是VR应用需要较长的线缆,可选择主动式线缆;
被动线缆,可支援的被动线缆长度由USB 3.2 Gen2的1公尺,降为USB 4 Gen3的0.8公尺。
USB 3.1 第二代隧道
这也是为什么明明是 USB 4 协议,在 M1 Mac 的技术详情里却标记的是 USB 3.1 第二代(也就是 USB 3.2 一代)的主要原因。在 USB 4 的状态下,数据传输时的速度只有 USB 3.2 10Gbps 的速度
雷电(Thunderbolt)是一种扩展接口,最初由英特尔研发,苹果参与合作,目的是作为PC与其他设备之间的连接总线。雷电接口已经迭代了三个版本,前两代接口为mini DP,均应用于苹果Mac系列电脑中。在 Type C逐渐普及之后,Intel看到了其发展潜力,便将新一代雷电3接口改为Type C,也进一步巩固了Type C一统江湖的地位。
USB4 传输速率提升到40 Gbps,并且可以动态分享频宽,当使用一条USB Type-C 连接线就可以相容于市面上Thunderbolt 3 和Display Port 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个更加便利的介面。但对于产品开发者来说,USB4 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除了产品设计和以往USB3 的产品在架构上的差异,加上高频信号在PCB 及连接器上的衰减,须更关注高频阻抗匹配,在开发阶段确保传输的信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