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为何那么多人还是不愿用5G?是5G套餐资费太贵,还是?

2022-08-15 07:51:08 雷科技 阅读:
今年一季度国内5G手机的市占率达到38.6%,每十个人中就有四个人在使用5G手机。虽然大家都用着5G手机,但开通5G流量套餐的人数却并不多,很多人都是把5G手机当成4G手机在使用,与国内超10亿的网民数量相比,5G用户量还是偏低,占比达不到50%。为何还是那么多人不愿用5G?
广告
2019年6月5G商用牌照发放,宣告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次年,国内各大手机厂商纷纷推出了5G手机,截至今日,几大品牌上市新机几乎全都是5G手机,市场上已经比较少看到4G新机的身影。在各大手机厂商的极力推动下,国内5G手机的市场占有率飞速增长,每日互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5G手机的市占率达到38.6%,每十个人中就有四个人在使用5G手机。

虽然大家都用着5G手机,但开通5G流量套餐的人数却并不多,很多人都是把5G手机当成4G手机在使用,不少人甚至压根就没有打开“5G”开关。之所以普遍出现这种情况,最大的原因还是5G套餐资费太贵了。

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与国外相比,国内5G套餐资费其实已经算便宜了。据新浪科技报道,在近日举办的世界5G大会主论坛上,中国联通董事长刘烈宏表示,国内5G套餐的平均资费只有国外的一半左右,月租套餐比点外卖还便宜。并表示,未来不太可能出现资费大幅下降的情况。

广告

那么,国内的5G套餐资费是不是真的比国外要便宜呢?

国内5G套餐简直是白菜价!

小雷了解到,今年7月份美国运营商Verizon推出了一款5G入门级“无限”套餐,使用自动付款方式购买,每条线路每个月的费用是30美元(约合人民币202元)。该套餐提供无限的5G/4G流量,但并不是那种高速流量,在网络拥堵时段会降速。另外还有一种包含影视内容流量的5G套餐,单月最高55美元(约合人民币370元),提供无限的5G/4G流量以及50G高速流量。如果家庭有多人入网,价格会有一定的优惠。

这样的一个价格应该已经超过不少人的预料了,另一家运营商AT&T的套餐价格就更高了,三档不限量套餐的价格分别为65美元、75美元和85美元,前两者使用流量超出特定额度是会被限速,仅85美元款是不会降速。同样,如果家庭多人入网,价格也会有一定的优惠。

而在2019年全球各国启用5G网络时,彼时的5G套餐价格更是贵得离谱。韩国运营商SKT给出最便宜的套餐每个月325元,仅有8GB流量,最贵的每月739元,有300GB流量。另一家运营商KT给出的无限流量套餐最高每月769元,而且超出限额后还会降速到3Mbps。

英国运营商根据下载速度推出不同级别的5G套餐,最高速度2Mbps的每月200元、最高速度10Mbps的每月224元、不限速套餐每月260元,这与其他各国相比算便宜了。随着近几年5G快速普及发展,各国的套餐资费应该降低了一些,但普遍的门槛预计还是在100元以上,相对来说国内的价格确实便宜不少。

2019年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套餐刚推出时,最低价格均在129元以上。但近两年费用已降低了不少,最低门槛几乎都降到100元以内。如果恰巧遇到有活动,优惠价能低至69元/月、79元/月。这样的一个定价,确实比国外的要便宜太多。而在运营商各种手段的疯狂推销下,国内5G套餐用户量近两年也呈飞速增长状态。

从6月份公布的数据上看,中国移动、联通和电信的5G套餐用户分别为5.109亿户、1.85亿户、2.32亿户。考虑到现在很多人都是双卡,还有一部分是开通宽带绑定的5G套餐,所以预估5G套餐的真实用户数大约在4亿户左右,同样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但与国内超10亿的网民数量相比,5G用户量还是偏低,占比达不到50%。

为何还是那么多人不愿用5G?

如果与世界其他各国相比,国内的5G产业发展绝对是最快、最先进的。中国5G网络基站的数量已达到185.4万个,基本覆盖所有地级市、县城城区,以及八成左右的乡镇地区。并且,我国还是全球首个基于独立组网模式建设5G网络的国家,比其他国家更早一步迈入到5G的下一阶段。而5G终端用户(包含手机、IoT和汽车等终端平台)也超过4.5亿户,占全球60%以上。

去年的冬奥会上,我们也向世界各国的体育健儿展示了国家5G技术的真正实力,很多人体验过后都表示不舍得离开,因为国内真的太先进、太方便了。尽管国内的5G技术已遥遥领先全球,价格也比国外便宜一半左右,但依旧有很多人不愿使用5G,认为5G根本没必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小雷认为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点。

第一,5G的带来的体验提升并不明显,应用场景非常有限。普通用户接触5G网络都是通过智能手机,但日常我们在线追剧、玩游戏、刷短视频时,5G网络和4G网络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体验上的差别,唯独在更新App或下载电影时,5G才能展现出网速上的优势。但现实中又有多少人会用流量来下载东西呢?即便是无限量套餐也禁不起这种用法。

脱离了手机,生活中几乎没有其他可以接触并使用5G网络的机会了,5G应用场景确实极其有限。而现阶段手机上的诸多功能或应用,4G网络完全足以满足需求,确实没有必要升级5G。所以,想要让更多人接受并使用5G网络,抓紧推广5G专属应用非常关键,目前三大运营商已在积极筹备5G短信、5G高清通话功能,一旦商用或许能带动5G套餐用户量的增长。

第二,5G套餐资费虽然比国外便宜,但对比4G套餐依旧贵很多。部分运营商确实把5G套餐打到69元左右的价格,但对比那些19元、29元、39元的4G套餐,价格依旧高出非常多。开通一个39元的4G套餐,流量就完全够用了,如果公司和家里都有WiFi,对移动流量的需求不高,那套餐还能再降一两个等级。大家早已习惯了19/29元月租的生活,一下子让你升级到69元的5G套餐,体验还没有太大提升,自然很多人是太愿意的。

不过,5G套餐资费确实很难再降低了。5G基带的建设、运营成本都相当高,全国运营商在5G上的投资已超过4000亿元。未来,想要进一步完善5G环境,研发推广更多的5G应用场景,投入可能还会更多。三大运营商自然是不可能做亏本生意,大幅降低资费是不太可能,或许只能等哪家营运商突然推出一个“真香”套餐了。

第三,5G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够完善、全面,部分地区信号覆盖差,无网络连接、信号稳定性不如4G。前文说到国内5G基站的覆盖面已经非常广,但受限于5G基站自身的覆盖面积和功率,不同区域的5G信号强度差异挺大。在地下车库、密集的城中村这些地方,5G信号就更差了,甚至完全连不上。现阶段,5G的体验确实明显不如4G,这也是大部分人不愿打开5G开关的主要原因。

中国确实是5G技术发展最快的国家,但对于5G技术本身而言,其诞生至今才三年不到,尚处于“婴儿期”,很多方面不够完善、体验达不到预期完全可以理解,消费者接受度不高也在情理之中。但按照国内目前的发展速度,最多两年5G的体验肯定会再上几个台阶。现在,市场还是需要给消费者一些时间去适应和慢慢转变,运营商疯狂电销的方式真的不可取,时机成熟时大家自然而然会想要去开通5G套餐。

  • 放屁!美国美元收入和人民币收入比大致相同。中国有50元的5g套餐吗?
  • Everything I do (I do it for you
  • 那么折算成人民币去比毫无意义,那别人一月薪资5000美元,月租 30美元,你薪资500人民币,月租 129 ?请问哪个更贵?
  • 中国成为最大腕戴设备市场,引领全球增长 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1.1亿台,同比下降3.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
  • 截止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收入将超过 260 亿美元 • 2023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激增 24%,超过 33 亿,到 2030 年将突破 62 亿。 • 尽管中国在 2023 年以 23 亿的连接数规模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的 70%,但其在全球连接收入中的份额仅为 36%。 • 到 2030 年,联网汽车、智能表计和智能零售这三大应用预计将合计占蜂窝物联网应用总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 • 到 2030 年,5G 连接将在全球范围内超过 NB-IoT 连接,占物联网连接总收入的近 50%。
  • 为什么翻新机的价格在上涨? • 目前,iPhone在翻新市场中是最热门的商品,并将长期主导着翻新机的平均销售价格。 • 全球翻新机市场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其平均销售价格(ASP)现已超过新手机。 • 新兴市场是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消费者对高端旗舰产品有着迫切需求。 • 由于市场固化和供应链的一些问题限制推高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等大市场的价格。 • 2024年,这些翻新机平均销售价格将首次超过新手机。
  • 2024三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增长持续,卷势不减 从全球厂商竞争来看,三季度凭借多个新品发布,石头科技市场份额提升至16.4%,连续两季度排名全球第一……
  • AMOLED行业核心模具,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 AMOLED行业的关键模具FMM及Invar在市场中属于极其细分而品质又要求极高的赛道,传统企业打法在这两个产品上都难以适用。唯有对上下游有深度了解,并能够将产业链技术链条打通,才能够将近似于黑箱中的FMM及其原材料Invar长期受限的困局打破。
  • IDC:2024前三季度中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9% IDC定义下的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分别由统一威胁管理 (UTM)、基于UTM平台的防火墙 (UTM Firewall) 、安全内容管理(SCM)、入侵检测与防御 (IDP)、虚拟专用网(VPN)和传统防火墙 (Traditional Firewall) 构成。
  • 预计1Q25 NAND Flash价格将出现超10%下滑 2025年第一季NAND Flash供货商将面临库存持续上升,订单需求下降等挑战,平均合约价恐季减10%至15%。
  • 山东大学团队在高精度存算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闪存存算一体架构,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为解决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加速资源整合将是本田与日产合并后的首要任务 日本两大全球汽车集团本田与日产于2024年12月23日宣布启动合并谈判,目标在2025年6月达成协议,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若三家车厂顺利合并,当务之急将是整合各自的资源以节省开支,利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加快电动车相关计划......
  • 2024过去了,细数中国工业经济这一年 这一年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来之不易。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