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5G技术发展的下一步该如何进行?现有频段急需扩容

2020-09-20 17:30:20 C114中国通信网 阅读:
5G技术进展怎么样了?未来会怎样发展?研究机构给出了预测:移动数据流量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再增长15-25倍,而现有的中频段和Massive MIMO技术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流量增长。
广告

市场研究公司Dell'Oro Group副总裁及分析师Stefan Pongratz在最近的一篇博客文章中对5G技术未来发展所需的频谱进行了分析。根据预测,移动数据流量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再增长15-25倍,而现有的中频段和Massive MIMO技术并不足以应对这样的流量增长。

以下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随着5G如今正在6Ghz以下频段(同时包括低频段和中频段)全速部署,焦点正在转移至下一个频段前沿。即使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来看,与Massive MIMO结合使用的中频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比最初设想低得多的资本支出实现了更多的总容量和吞吐量增长,但基线情况表明,移动数据流量预计将在未来十年内再增长15-25倍,到2030年将超过每月1ZB。尽管Massive MIMO和6Ghz以下频段频谱将在很大程度上带来5倍至潜在15倍的增长,但考虑到运营商面临的经济限制,这可能不足以满足未来十年的容量需求。

广告

因此,所有的目光现在都集中在下一代5G频谱的前沿--也被称为6 GHz频段频谱(5.925-7.125 GHz)。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最近宣布了计划,将6GHz频段的1200MHz频谱用于非授权使用。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整体效率和对无线经济的潜在影响,其他国家和地区必须考虑在6GHz频段的非授权频谱和授权频谱之间采取更为平衡的方法。6425-7025MHz频段的WRC-23 IMT标识将为服务提供商提供一个实现5G愿景的坚实基础,同时为消费者、企业和行业提供600MHz的增量非授权频谱,以管理日益拥挤的WiFi网络。

基线情况假设移动数据流量在未来十年将增长15-25倍。虽然与前几十年的增长率相比,这一数字最初看起来可能相对较为缓慢,但现实情况是,我们有望在2030年消耗掉与智能手机时代前20年一样多的数据流量。

这其中不存在什么魔法。从最初的1G网络到今天的5G网络,运营商已经掌握了三种基本工具来应对容量增长,包括引入更高效的技术,部署更多的蜂窝基站,以及使用更多的频谱。

随着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这些提升容量的手段的作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波动,然而,一个始终不变的主题是:唾手可得的果实已经摘了下来,要想获得显著的收益,难度越来越大。

假设其他所有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从4G到5G的转变可以提高20%-30%的频谱效率。全球宏基站的部署数量每年以很高的个位数百分比在增长。small cell部署正在加速,但与此同时,不使用波束成型技术的同信道致密化会增加基站之间的干扰,从而限制了增长空间。

Massive MIMO和波束成型技术通过增加站点的天线数量解决了与small cell致密化相关的干扰限制,使运营商能够优化定向到目标用户的射频信号,同时将对剩余用户的干扰水平降至最低。

因此,从技术角度来看,Massive MIMO和波束成型是容量工具包的下一个最有效解决方案。此外,更有针对性的波束正在提高基站的小区范围,使运营商可以在较高的中频段上实现等效的2GHz LTE覆盖,从而减少了增加更多的站点来补偿更高运行频段带来的更高路径损耗的需求。

而且,由于移动基础设施投资和无线资本强度之间的耦合性仍然很强,这意味着受限的运营商收入增长将最终影响运营商提高资本支出的能力,因此中频段Massive MIMO对其的吸引力不难理解。容量的上升和由于不需要增加更多站点而产生的每比特成本收益的结合,构成了Massive MIMO成功的基础--Massive MIMO技术占2019年5G移动基础设施市场的70%以上。

毫不奇怪,Massive MIMO的前景依然看好,这表明运营商将使用32T32R、64T64R以及最终使用128T128R天线,尽可能从这一宝贵的中频段频谱中挤压出更多容量和价值。在当前关头确定确切的增长空间具有挑战性,但这并非不可想象的,根据频谱资产的不同,有效的Massive MIMO策略可以再产生5-15倍的增长。

无论如何,中频段上的Massive MIMO将不足以应对到2030年每月移动流量超过1ZB的基线情况。而且它肯定不能应对任何颠覆性设备的引入,这些颠覆性设备的引入将刺激使用移动网络的行为和视频流量消耗的改变。尽管视频消耗占了2019年移动数据流量的最大份额,但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在移动网络上观看流媒体视频的时间仍然只有20分钟左右,而基线预测是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到2030年,普通智能手机用户每天将花费不超过45分钟的时间来观看4K视频。

非授权频谱支持者倾向于将6GHz频段的大部分或者全部频谱分配给非授权应用,这意味着他们预计移动数据消耗增长的放缓速度将远远快于普遍预期,或者毫米波技术可以在解决预期的短缺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2020年毫米波基站的安装部署数量将超过10万个,毫米波智能手机设备已经具备Gbps性能,因此,大多数人都认为,基于5G NR技术的毫米波的发展速度比最初预期的要快得多。与此同时,对于早期和晚期的大多数运营商来说,经济上的优势还不足以让他们在更广阔的城市地区部署毫米波系统,而且在资本支出受限的情况下,这项技术还不能应对整体移动数据流量中很大一部分。即便向上调整了预期,5G毫米波系统未来五年内在无线电出货量中的占比仍将不足5%。

但是,通过600MHz的6GHz频谱和基于EIRP水平的宏基站,运营商将能够利用现有的宏蜂窝网络来部署采用波束成型技术的Massive MIMO系统,从而为运营商提供更多的能力,使其不仅能够应对资本支出受限背景下未来十年的基线增长预测,并且也有一定的余地来应对新的颠覆性设备的引入或是比预期更多的物联网/固定无线接入用例使用。

从速度的角度来看,IMT-2020标准和愿景中一个更重要的要求是,5G网络应该始终能够随时随地为所有用户提供100mbit/s的数据速率。因此,除了对网络容量进行规划外,运营商还需要将网络设计为在每个小区和每一天提供一致的体验。

简而言之,我们不知道未来十年将实现多少5G愿景。但是我们确实知道运营商可以使用哪些工具来应对从MBB向eMBB和物联网的持续过渡。尽管移动网络的增长速度可能将以比预期快得多的速度放缓,频谱政策也需要考虑替代方案,但是,如果人们每天花费超过5%的时间在移动网络上观看视频,那该怎么办呢?

  • 中国成为最大腕戴设备市场,引领全球增长 腕戴设备市场包含智能手表和手环产品。其中,智能手表市场在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出货量1.1亿台,同比下降3.8%;而中国智能手表市场出货量3,286万台,同比增长……
  • 截止2030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收入将超过 260 亿美元 • 2023 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激增 24%,超过 33 亿,到 2030 年将突破 62 亿。 • 尽管中国在 2023 年以 23 亿的连接数规模占据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总数的 70%,但其在全球连接收入中的份额仅为 36%。 • 到 2030 年,联网汽车、智能表计和智能零售这三大应用预计将合计占蜂窝物联网应用总市场份额的 60% 以上。 • 到 2030 年,5G 连接将在全球范围内超过 NB-IoT 连接,占物联网连接总收入的近 50%。
  • 为什么翻新机的价格在上涨? • 目前,iPhone在翻新市场中是最热门的商品,并将长期主导着翻新机的平均销售价格。 • 全球翻新机市场持续向高端化发展,其平均销售价格(ASP)现已超过新手机。 • 新兴市场是增长的最大驱动力,消费者对高端旗舰产品有着迫切需求。 • 由于市场固化和供应链的一些问题限制推高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等大市场的价格。 • 2024年,这些翻新机平均销售价格将首次超过新手机。
  • 2024三季度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增长持续,卷势不减 从全球厂商竞争来看,三季度凭借多个新品发布,石头科技市场份额提升至16.4%,连续两季度排名全球第一……
  • AMOLED行业核心模具,精密金属掩膜版国产技术攻克核心瓶颈 AMOLED行业的关键模具FMM及Invar在市场中属于极其细分而品质又要求极高的赛道,传统企业打法在这两个产品上都难以适用。唯有对上下游有深度了解,并能够将产业链技术链条打通,才能够将近似于黑箱中的FMM及其原材料Invar长期受限的困局打破。
  • IDC:2024前三季度中国安全硬件市场规模同比下降2.9% IDC定义下的网络安全硬件市场分别由统一威胁管理 (UTM)、基于UTM平台的防火墙 (UTM Firewall) 、安全内容管理(SCM)、入侵检测与防御 (IDP)、虚拟专用网(VPN)和传统防火墙 (Traditional Firewall) 构成。
  • 预计1Q25 NAND Flash价格将出现超10%下滑 2025年第一季NAND Flash供货商将面临库存持续上升,订单需求下降等挑战,平均合约价恐季减10%至15%。
  • 山东大学团队在高精度存算芯片领域取得新进展 本研究通过设计闪存存算一体架构,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为解决复杂计算任务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 加速资源整合将是本田与日产合并后的首要任务 日本两大全球汽车集团本田与日产于2024年12月23日宣布启动合并谈判,目标在2025年6月达成协议,三菱汽车也有望加入。若三家车厂顺利合并,当务之急将是整合各自的资源以节省开支,利用规模化生产降低成本,以及加快电动车相关计划......
  • 2024过去了,细数中国工业经济这一年 这一年的成绩单足够亮眼,但来之不易。
广告
广告
热门推荐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