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Arm:以高效计算平台为核心,内外协力共筑可持续未来

2024-11-15 Arm 阅读:
人工智能 (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升级,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对计算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引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新挑战。

人工智能 (AI)、云计算和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正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升级,这一过程也伴随着对计算资源需求的急剧增加,引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新挑战。如数据中心领域,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等在执行 AI 训练和推理任务时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又如智能终端领域,随着 AI 手机、AI PC 等设备中大模型的部署和应用,这些设备的能耗也随之上升。

以数据中心为例,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 的预测,随着全球对互联网服务和 AI 需求的不断增加,支撑这些服务运行的全球数据中心的耗电量正逐年上升,预计将在未来四年内翻一番。事实上,在典型的服务器机架中,仅计算芯片就可以消耗超过 50% 的电力预算。运行复杂的 AI 负载所需的巨大能耗已成为数据中心面临的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探索降低 AI 电力需求的解决方案,对于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作为全球领先的计算平台公司,凭借深植于自身的能效 DNA,Arm 通过创新技术和与其生态系统的广泛合作,展示了如何在实现能效技术创新的同时,践行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影响力承诺。在最新发布的《Arm 2024 可持续发展商业报告》中,Arm 以有力的数据和案例展示了其在提升能源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社会福祉等方面的出色表现。

Arm 计算平台:性能与能效的卓越结合

面对全球对数据计算需求的增加及日益复杂的工作负载,Arm 的解决方案在提供市场领先性能的同时,也将降低能耗作为优先考量。作为全球最为广泛且高效的计算平台,以 Armv9 架构为代表的 Arm 技术,通过创新设计大幅度提升了能源效率,从而在技术进步与环境责任之间找到了珍贵的平衡。

以基于 Arm 架构的 AWS Graviton3 所取得的显著减排成效为例,在 Arm 与亚马逊云科技 (AWS) 的合作中,Armv9 架构在处理复杂 AI 工作负载时表现出色,尤其是在数据密集型任务中能够显著减少功耗。与非 Graviton 处理器相比,在 Graviton3 在运行 Arm 特定工作负载时,碳强度降低了 68%​。如此不仅提高了数据中心的能效,还展示了技术如何在云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领域引领绿色转型。

再以倚天 710 为例,据阿里云 2022 年云栖大会上披露的数据,倚天 710 可以在 CPU 负载 30% 的情况下,每 vCPU 功耗比 x86 降低 6 倍,整机功耗降低 60% 以上。碳排放也等比降低。全国 IDC 年耗电量约 2000 多亿度,相当于两个三峡大坝的发电量,采用倚天实例进行替换,可以省下一整个三峡的电量。

此外,Armv9 架构的独特之处在于其极高的可扩展性,使得它能够广泛应用于从智能终端设备到大型数据中心的各种计算场景。这种架构不仅满足了当前技术需求,还为未来更大规模的计算任务提供了基础,为绿色计算开辟了新道路。

从在边缘设备上运行工作负载的小型传感器,到用于训练大型语言模型 (LLM) 的复杂工作负载的大型服务器,Arm CPU 正在从根本上推动 AI 变革,并处在未来几十年将不断壮大的 AI 生态系统的核心。通过在性能和能效之间的完美平衡,Arm 正在为整个行业树立一个更环保、更高效的技术标准,助力实现全球能源的可持续使用。

使命驱动:实现2030年净零排放目标

气候变化对全球社会和经济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Arm制定了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目标,并在 2024 财年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根据报告,与2020财年基准相比,Arm 在 2024 财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了 77%,这种大幅度的减排成果正是得益于公司多方面的努力。

Arm 成功实现了 100% 可再生电力使用,通过将所有运营场所的电力完全转向可再生能源,确保了能源消耗的碳中和​。这一举措大幅降低了公司的碳足迹,并成为 Arm 环境战略一大核心。与此同时,2024 财年办公区域用电量也实现了 19% 的减少,超额实现原定的 8% 中期目标。

不仅在自身运营上取得进展,Arm还积极推动其供应链的绿色转型。为了更好地实现 2030 年的净零目标,Arm 与其供应链紧密合作,要求其顶级供应商在减少自身碳排放方面采取积极行动。报告指出,通过这一合作,Arm 的供应链碳排放绝对量目标为到 2030 年减少42%。目前,这一策略已经展现出显著成效,为公司全面实现净零排放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外,秉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与理念,Arm 员工也与公司携手并进,在 ESG 实践上相向而行,共同推动社会与环境的正向变革。在 2024 财年期间,Arm 的员工为慈善机构和非盈利组织累计服务 1 万小时。通过以上实际行动,Arm 展示了如何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团队优势为全球社会带来正向改变。这不仅提升了公司声誉,也为整个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范例。

生态协作:推动科技向善,增进社会福祉

Arm 持续投资于由超过 2,000 万名软件开发者所组成的生态系统,使我们能够更快地为更广泛的软件优化Arm平台,而这意味着更多的设备、行业和用例可以享受到在 Arm 平台上运行的能效优势、卓越性能以及加速开发的助益。

此外,技术不仅仅是驱动创新的工具,还是解决全球社会问题的重要力量。Arm 始终秉持着“科技向善”的理念,通过与全球生态系统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积极推动技术在社会福祉方面的应用:

  • 社会影响力与创新项目的广泛成效:自 2015 年以来,Arm 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社会影响力和创新项目,相关成果已经直接惠及 610 万人​,而通过与合作伙伴更广泛地参与 Arm所支持的社会影响力和创新项目,相关成果间接触及 3,290 万人,其促成的技术创新更是触及 8.188 亿人。这也表明,只有通过合作和技术驱动,才能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真正有意义和持久的社会进步。
  • 数字鸿沟的缩小与教育公平的加速推进:Arm 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UNICEF) 自2015年起合作,通过多个创新项目帮助贫困和边缘化地区的儿童接入数字资源。例如,Arm 支持了 UNICEF 的全球学习创新中心,该项目帮助改善了全球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资源可及性​。在非洲,Arm 资助的无人机与数据学院 (ADDA) 已为超过 3,800 名学生提供了无人机和数据分析技能的培训。
  • 健康与环境保护的技术赋能:Arm 不仅专注于教育领域,还积极推动技术在健康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例如,AirQount 项目利用 AI 技术在乌干达监测空气质量,帮助当地政府了解并改善污染问题​。此外,Arm 与 Gavi 疫苗联盟合作,开发了基于 Arm 技术的生物识别解决方案,帮助加纳精准跟踪疫苗接种,确保疫苗的高效分发与使用​。此外,Arm 还通过与 Pachama 合作资助婆罗洲的森林保护项目,帮助保护全球关键生态系统。

引领行业创新,共筑可持续未来

正如 Arm 首席执行官 Rene Haas 所言:“AI 是我们一生中最深远的机遇。当下至关重要——它关乎人类、地球,以及我们所有人的未来。”通过打造 AI 时代的基石技术,Arm 正在为向更加清洁、高效率、公平,且互联的世界转型提供支持而持续努力。展望未来,Arm 将继续引领行业创新,践行公司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为人类和地球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Arm:赋能开发者,软硬协同重塑AI计算生态 硬件若无软件支持就毫无意义。而软件始终是Arm计算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技术已经涵盖整个软件栈的各个层面。从底层固件和操作系统的开发,到与游戏引擎、开源社区和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的战略合作,确保所有这些在Arm平台上都能“开机即用”。
  • 柔性芯片,开启人工智能驱动的万物互联 如果没有智能化技术,许多行业的转型将难以实现,人工智能(AI)智能技术已成为C端市场、物流、能源等多个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智能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AI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与发展。
  • 芯原汪洋:塑造智能计算未来,为AI技术应用赋能 汪洋特别提到,第十三届芯原CEO论坛五大预测之一是2028年用于端侧微调卡和推理卡的销售额将超过用于云侧的训练卡。目前,推理和端侧微调也是芯原重点关注的领域,同时也希望在这一发展趋势中寻找新的机遇。 
  • 大唐移动起诉展讯通信:索赔6.8亿元 通信技术领域目前处于技术发展迅速、市场广阔且竞争激烈的阶段,这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企业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为专利纠纷的当事方……
  • 太卷,不玩了:传思瑞浦(3PEAK)解散MCU团队 尽管思瑞浦在模拟混合信号设计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其MCU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国内MCU领域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性价比上,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
  • 西门子106亿美元收购Altair Engineering,加速战略转型 随着工艺技术的发展放缓而晶体管数量增加,芯片开发变得越来越困难。Synopsys选择了收购设计分析和仿真巨头Ansys,此后,拥有管理和优化 EDA 计算环境所需所有工具的Altair,成为了最后一个可以挑战 Ansys 而不受约束的玩家。如今,花落西门子……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