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英诺达亮相ICDIA 2022 | 后疫情时代EDA云服务优势显著

2022-08-29 英诺达 阅读:  
(2022年8月25日,无锡)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ICDIA 2022),此次会议为期两天,是集成电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有近2000家IC设计企业参会或参展。英诺达公司副总经理熊文先生向到场嘉宾分享了IC设计云化的挑战与机遇。此外,英诺达的项目管理总监杨秀侠女士介绍了英诺达的智能化系统级SoC验证解决方案。

(2022年8月25日,无锡)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第二届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创新大会暨IC应用博览会(ICDIA 2022),此次会议为期两天,是集成电路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有近2000家IC设计企业参会或参展。英诺达公司副总经理熊文先生向到场嘉宾分享了IC设计云化的挑战与机遇。此外,英诺达项目管理总监杨秀侠女士介绍了英诺达的智能化系统级SoC验证解决方案。

虽然上云已经是很多行业的共识,但某些行业或应用,对云化的转变还是相对谨慎。比如在EDA行业,厂商出于对数据安全和IP安全的考虑,往往对云端服务持谨慎态度,因而主要依赖本地的数据中心。然而随着芯片设计的复杂度和成本的日益增加,整个芯片设计产业已经开始探索上云的道路了。

广告

EDA的设计流程复杂,其中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特殊工具完成。像硬件仿真、原型验证这种需要批量作业、对算力要求较高的工具是天然适合上云的领域。熊文在演讲中分析了EDA上云的挑战,介绍了英诺达国内首个基于且由Cadence独家授权的 Palladium/Protium异构云平台,将英诺达的云上实践案例分享给在场嘉宾。

熊文表示:“在云端设计芯片已经不是纸上谈兵了,英诺达通过上云的实践再次印证了云服务模式的独特优势,而这些优势在后疫情时代有被放大的趋势。‘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目前国内EDA上云还面临诸多挑战,在工业软件乘势上云、国产EDA快速崛起之际,英诺达的实践经验可供行业参考。”

英诺达的《云上加速 - EDA仿真加速器云平台白皮书》也是首次在ICDIA的博览会上亮相,吸引了不少与会嘉宾驻足询问。该白皮书于本月初发布,是业内首份关于EDA硬件云及基于异构计算机房建设的白皮书。

在此次活动的IC设计创新论坛上,杨秀侠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英诺达的智能设计验证平台EnnoCAD IVS(Intelligent Verification Studio)。随着SoC规模越来越大、设计日益复杂,同一颗SoC中存在来自不同厂商、功能各异的IP和VIP等组件, 需要SoC 集成人员进行二次开发以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这对团队人员需求和项目进度都是一大挑战。

另外传统的单一验证模式已经难以满足SoC 验证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SoC验证已经需要引入硬件加速器验证,但是仿真验证、原型验证和加速验证往往是归属不同的团队,也存在不同的仿真环境,于是设计问题的复现和快速可迭代变成了又一个开发瓶颈。

“面对复杂芯片的设计挑战,英诺达结合自身业务优势,开发了这款智能设计验证平台”,杨秀侠在演讲时表示,“用户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和设计阶段对平台上的服务进行选择,从而达到一站式服务的目的。此外,该平台可以帮助客户规范开发流程,最大程度减少低效且易出错的人工操作,提高开发效率,进而缩短芯片验证周期”。


关于英诺达

英诺达(成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由硅谷海归技术与管理精英和国内顶尖EDA人才创立的本土EDA公司。为了提高芯片设计效率,解决系统级芯片验证所需的大量算力资源难题,英诺达建立了国内首个由Cadence独家授权的EDA硬件验证云平台。英诺达的主营业务还包括:基于完整解决方案的芯片设计服务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中端EDA软件。公司的远景目标是通过EDA 软硬件上云的实践,依托本土EDA软件及IP的研发,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软件上云的路径与模式,赋能半导体产业高质量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英国CMA暂时接受补救措施,新思科技350亿美元收购Ansys有望推进  CMA机构已暂时接受了芯片设计软件制造商新思科技为解决其拟议的350亿美元收购Ansys交易可能引发的竞争问题而提出的补救措施。作为条件性批准的一部分,新思科技承诺将剥离Ansys的PowerArtist业务以及出售自身的光学解决方案集团,以回应CMA对合并后实体可能减少市场竞争的担忧。这一进展标志着此笔EDA领域“世纪大收购”迈向完成的重要一步,预计整个过程将在2025年上半年内完成......
  • 四大合作揭秘新兴AI芯片设计模型 IP供应商、芯片设计服务提供商和AI专家在以AI为中心的设计价值链中的地位正变得更加突出。本文给出了四个设计用例,强调了服务于AI应用的芯片设计模型的重新调整。
  • 这款工具可以做到,AI芯片设计的一周一迭代 芯片设计周期久,决定了AI芯片如果没有在设计之初就“压对宝”,上市时就可能已经过时。有没有什么工具能大幅加速AI芯片的设计流程?
  • Arm预测:2025年全球超过1,000亿台Arm设备具备AI能力 Arm预计,到2025年将会有1,000亿台基于Arm架构的设备可具备人工智能功能,包括由Cortex-A、Cortex-M驱动的设备。
  • Arm:赋能开发者,软硬协同重塑AI计算生态 硬件若无软件支持就毫无意义。而软件始终是Arm计算平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技术已经涵盖整个软件栈的各个层面。从底层固件和操作系统的开发,到与游戏引擎、开源社区和独立软件供应商(ISV)的战略合作,确保所有这些在Arm平台上都能“开机即用”。
  • 当TPU遇到GPU,会有怎样的“Feature+AI”手机、平板和PC? 随着大量AI手机、平板和PC涌入市场,各厂商在高端机型上激烈的AI功能竞争将很快会扩展到中档设备和汽车等广泛应用场景。同时,各厂家也在不断为已有功能增加新的特性(feature)。AI+Feature的融合互促将成为多个行业的热点。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