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冷看“热点”产品技术在2007的表现

2007-01-16 蒲文清, 王金山 阅读:
IPTV、高清DVD、RFID、WiMAX……,这些概念都是2006年媒体报道的热点关键词,似乎大有“山雨欲来之势”。然而,综合分析这些所谓热点背后的技术瓶颈、产业环境、成本、政策和用户消费习惯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热点在短时间内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热点(特别是在中国),至少在市场容量上难以达到业界过高的期望水平。在踏入2007年之际,我们期望从一些更理性的角度,与业界一起对这些热点产品和技术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IPTV、高清DVD、RFID、WiMAX……,这些概念都是2006年媒体报道的热点关键词,似乎大有“山雨欲来之势”。然而,综合分析这些所谓热点背后的技术瓶颈、产业环境、成本、政策和用户消费习惯等因素,我们认为这些热点在短时间内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热点(特别是在中国),至少在市场容量上难以达到业界过高的期望水平。在踏入2007年之际,我们期望从一些更理性的角度,与业界一起对这些热点产品和技术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

IPTV:难以分享的盛宴

用一位行业内人士的说法:IPTV是一块很大的饼,但对中国市场而言,很多机顶盒厂商都觉得这不过是一块“画出来”的饼。IPTV在中国从一开始就面临先天的不足:用户已经拥有近乎免费的丰富电视频道资源,因而对IPTV服务内容和质量有更高的期望值;IPTV与数字电视同台竞争,而数字电视拥有整体平移政策支持;牌照商与运营商利益难以均衡,导致发展受到牵制;多种头端系统互不兼容、标准不公开,用户端机顶盒难以标准化,专业机顶盒厂商难以参与……

到目前为止,全中国发展的IPTV用户不超过100万,而其中有多少真正稳定的IPTV消费者不得而知。上面的诸多问题似乎将成为IPTV产业难以摆脱的掣肘,面对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咄咄之势,IPTV如何通过更有效的营销方式、独特的内容以及更高的服务质量留住现有的用户,并吸引更多的用户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可否认IPTV巨大的潜在市场以及运营商大力推广的决心,2007年市场容量将必然增长,但是能否获得预期的高速增长值得观望。

高清DVD:看上去很美

DVD的发展已经遇到了天花板,随着平板电视逐渐走入普通百姓家,高清DVD成为DVD厂商关注的下一个蛋糕。蓝光DVD、HD-DVD、EVD等各种高清格式通过媒体的热炒,吊足了消费者的胃口。然而,撇开纷乱的标准之争,这些高清DVD产品目前依然还是看上去很美,离普通消费者尚有不小的距离。

以日本厂商为主力阵营的蓝光DVD和HD DVD也仅仅才开始出现在美国零售市场,初期的小生产批量以及有限的芯片组提供商阵营都难免使其价位高企。此外,国际两大阵营的不相上下的竞争也使整个行业难以形成有力的资源整合。虽然国际阵营也开始加强对本土DVD厂商的行销力度,对于深受专利费之苦的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早期跟风国际高清DVD阵营必将重蹈过去的命运。

一些本土标准纷争似乎已显高下,但EVD作为最强势的本土标准并未形成真正的强势表现。尽管以EVD为代表的中国高清DVD标准在本土势力的大力推进之下,产品价格早已进入1,000元以下的“心理接受点”,但市场依然惨淡。除了片源的致命伤外,这些标准本身命运的不确定性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在国际标准步步为营的发展态势下,本土标准如果不能获得有力的政策和产业支撑,其前景堪称岌岌可危。

平板电视:个性化设计继续“平庸”表现

为了摆脱传统CRT彩电严重同质化带来的恶性价格竞争的困局,凸显自己产品的与众不同,似乎平板电视厂商都关注到平板电视的差异化。显示性能受到面板和驱动电路的限制,除了一些莫须有的概念炒作,厂商之间很难以实现真正性能上的差异,于是乎增加功能成了所有厂商祭出的最好法宝。然而,短时间内主流平板电视仍将继续走“平庸”路线。

尽管数字有线电视机卡分离标准在2006年出台,但运营商的支持才是推广的关键,目前尚看不到明显启动的迹象,数字一体化电视在2007年难以有实质性的发展;尽管此前有多家本土电视厂商开发过多款基于IP的功能电视,未来一年或若干年以内,此类产品依然将停留在样机阶段;随着硬盘的降价,电视录像功能再一次得到一些厂商的关注,然而平板电视持续的价格下降,该功能带来的硬件和开发成本占整机成本的比例将增加,很难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为缺乏太多实际需求的功能买单;中国很多厂商都在开发基于IEEE802.11标准的无线连接电视,然而业界人士指出,此类产品在发射和接收端都会增加400元以上的成本,如果不能基于该技术增加更多的实质应用,无疑该技术将难以获得大众用户的青睐。

当前芯片平台方案强大扩展能力为这些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撑,厂商在功能定义上具有极大的灵活空间,随着主要的半导体方案厂商的推动,像USB接口、HDMI正在逐渐进入主流的平板电视。然而,厂家对于产品新功能的开发必须谨慎,面对急剧下降的产品价格,初期的开发和生产成本带来很大的风险压力。技术的进步是一种必然,但短期内这些产品仍然难以进入主流,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消费能力依然是挑战这些产品差异化的关键。


全球IPTV用户发展趋势

PMP:杀手级应用姗姗来迟

移动电视和GPS有望成为PMP产品的两个杀手级应用,这在业界几乎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然而,真正的市场规模化启动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预热。

移动数字电视标准在中国尚未最终定论,即使标准能在07年出台,要全面走向用户还需要背后复杂的产业链的配合。目前国内PMP厂商主要瞄准潜在的亚洲和欧洲的DVB-T和DVB-H市场,即使国际领先的PMP厂商相关的产品计划都定在2007年后期。而PMP+GPS由于需要采用高端芯片方案,加之初期的小批量,预计的市场定位在售价3,000元左右,更多的中国厂商将主要的目标市场放在欧美,而中国市场仍然将有1到2年的预热过程。

随着器件成本的持续下降以及克服内容瓶颈的需要,在中低端PMP产品基础上增强格式兼容性、采用更大的显示屏和存储器,部分地增强接口功能,此类产品将依然是2007年的主流。

WiMAX:2007年还是没戏

对于WIMAX来说,天生具有三大利器:超高的数据率、低成本覆盖、高可靠性。正是基于这些优点,该技术一直被各方所看好。然而,近期内该技术在中国的发展面临极大的障碍。

首先,频率问题制约WiMAX发展。虽然WiMAX选用的频段很宽,但由于电波的自然属性,真正能够满足较好移动性的频率还是在2-6GHz,中国在这个频段上,目前基本上已经售罄。如果说还有一点点缝隙的话,就是3.5G频段,在这个频段上,尚有3300MHz-3399.5MHz和3531MHz-3600MHz暂未分配,而该频段主要部分也在几年前分配给固定无线接入网络。另外,各国的频谱不可能统一,从而也为目标成本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其次,WiMAX的试验结果也并没达到人们的预期。据了解,在中国几个省份不久前进行的测试中结果也没达到预期。据来自江苏网通一位副总介绍,该公司在常熟市的WiMAX试验网已于去年11月完成了基本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在带宽达到5MHz的条件下,有效可视覆盖半径只有3千米,远远小于20千米的预期半径以及10千米的基本承诺指标。而且在建筑物阻断的情况下,上述带宽也得不到保证。

真正影响WiMAX在中国发展的原因恐怕还是与3G的关系。有关3G牌照的安排即将尘埃落定, TD-SCDMA、WCDMA以及CDMA2000最终都将可能拥有一席之地。这样一来,也势必影响WiMAX的进展。但据悉,各运营商对3G在数据业务能力方面所抱的希望并不高,如果WiMAX的试验结果达到预期,机会还是有的。尤其是对于网通以及其他新加入的运营商来说,WiMAX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RFID:持续缓慢爬升

对于RFID技术,去年从研讨会到各展览会再到各公司的各种活动,虽然风风火火,但还是平淡落幕,2007年似乎将继续这种缓慢增长的态势。来自华飚科技公司的副总经理冯俊秋博士认为,因为技术上还存在干扰问题和体积问题没有解决好,故该项技术距离规模应用还有一定长度的路要走。而深圳市捷锐电子有限公司的RFID工程师也认为今年的情形不会太乐观。

目前,业内的企业还处在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在2007年会取得较大的进展的话,也只是集中在封装方面。制约RFID行业快速发展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应用,目前的应用许多是由政府驱动的,尤其是食品安全等,真正的应用模式和盈利模式还没有完全清晰。还有一个制约因素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成本。RFID无论是从芯片还是到封装,在单品应用上还任重道远,而仅仅局限于后台托盘作业模式还是不够的。

NFC:大范围推广尚需时日

NFC标准由NXP和索尼公司共同提出,其核心应用集中在手机支付方面。利用这项技术,人们可以在任何购物点自由支付,可以轻易地购买车票、机票以及任何商品,以及支付市内交通费用。

在终端方面,诺基亚作为该技术的鼎力支持者,该公司已经推出集成有这项技术的终端—3220。三星公司也推出了其第一款集成NFC的手机—SGH-X700,日本各公司也正加紧其研发工作,而明基公司则计划于今年一季度推出带有NFC的手机。在试验网方面也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由飞利浦公司、诺基亚和厦门移动等联合组织在厦门市推出了实验网络。试验包括终端(诺基亚3220)100余套,并在近5,000个支付点进行了试验。支付的类别很广,包括一般购物商场、交通系统、餐馆、甚至还包括便利店和电影院。

虽然NFC能为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试验结果也尚可,然而该技术被广大中国用户接受还尚需时日。其中主要原因恐怕就是安全问题以及所涉及到的产业环节的紧密合作与协调。

有关NFC的安全问题,尽管NXP指出芯片中考虑了超高的安全措施,但是在整个环路上的其他环节确实存在问题:首先是用户终端,因为目前的SIM卡的设计初衷就没有考虑足够的安全性;其次是整个运营管理系统,由于电信运营商的设计初衷只是为用户提供电信服务,其各个环节上的安全措施,无论是保密技术还是管理距离金融机构都相去甚远;另外,人们对电信运营商的信任度远远达不到对银行的信任。

另外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商业运营模式问题,还有与金融机构的利益冲突以及国家相关政策都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作者:蒲文清,王金山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