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听说,可穿戴科技和时尚行业更配哦…

2016-02-19 Junko Yoshida 阅读:
我在本月稍早抵达法国巴黎时,瞥到个标题是“穿戴时尚科技嘉年华”的展会广告广告牌,我转转眼睛、不觉得很有兴趣;但偶然总是会发生,我接到EE Times同事的电话,她正在采访关于那个展会的新闻……

OPTION_5:HP

我在本月稍早抵达法国巴黎时,瞥到个标题是“穿戴时尚科技嘉年华” (Weareable Fashiontech Festival)的展会广告广告牌,我转转眼睛、不觉得很有兴趣;但偶然总是会发生,我接到EE Times欧洲版同事Anne-Francoise Pele的电话,她正在采访关于那个展会的新闻;于是我在结束另一个采访工作之后,立刻转去研究那个时尚穿戴科技。

特别说明,我并不是对时尚没有兴趣,不能吸引我的是一般号称“可穿戴”的技术,主要是因为它们大多数是挂羊头卖狗肉;而早在2000年就有人提出可穿戴科技的概念、以及将科技结合时尚,但并没有席卷世界。

拜传感器、3D打印机技术演进之赐,加上风靡整个产业的物联网(IoT)热潮与创客(Maker)活动,可穿戴设备现在随处可见;它们已经渗透到衣物领域,而且看起来不再像是那种试图钻进人体的科幻寄生虫。但在大多数所谓的“时尚科技”可穿戴设备中,仍缺乏的元素是来自于时尚设计师们的观点。

科技人可能会觉得LED发光T恤“挺酷的”,但在已经结合科技的前提下,艺术家或是真正的时尚设计师,可能会去构想这类科技织物的全新用途,与工程师的思考模式完全不同。

上述的“可穿戴时尚科技嘉年华”艺术总监Anne-Sophie Berard对我说,时尚科技展的焦点并不在于技术,而是更着重于呈现艺术家们的想法,探讨在科技的帮助下,时尚能对社会带来什么火花:“我们的主角是年轻的艺术家,并非已经成名的时尚设计师。”

这场在上周于巴黎登场的时尚科技展,可以看到具备保护女性身体功能的“蜘蛛洋装”(这类设计你可能已经在CES看过),会呼吸、有生命的真菌T恤,还有能互相沟通的衣物;确实,其中有些设计相当奇特,但可从中窥见未来时尚将如何与科技结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起“鸡皮疙瘩”的礼服?

AWE Goosebumps 《电子工程专辑》
AWE Goosebumps

上面那件由Sensoree 这家公司设计,取名为“AWE Goosebumps (鸡皮疙瘩)”的礼服,结合了生物传感器,会监测穿戴者的情绪,在她们受惊吓到“起鸡皮疙瘩”的时候就发光…很有趣,但能换个名字吗?

音乐和服

会奏出日本风音乐的和服《电子工程专辑》
会奏出日本风音乐的和服

穿着这件和服的人只要摸摸袖子,就能让无线连结到一个黑盒子的和服发出“三味线”的乐音──什么,你不知道“三味线”?那就别买了。

复健患者专属针织外套

支援物理治疗的针织外套Vigour 《电子工程专辑》
支援物理治疗的针织外套Vigour

它叫Vigour ,是专为需要物理治疗的复健患者良伴;配备传感器能持续追踪穿戴者的活动情况,并将相关数据传输到手机应用程序,让治疗师与患者、照护者随时监测。

它能帮你感受他人的注目礼

有眼睛的披肩?《电子工程专辑》
有眼睛的披肩?

上面这件像是披肩的衣物,在中央部位有一个微型摄影机,能侦测其他人的目光并藉由其3D打印的表面做出反应。

了解个人主义

分析每个人的个性而设计出的独特衣物《电子工程专辑》
分析每个人的个性而设计出的独特衣物

一个人会穿什么衣服,是反映其生活经历;上面的那些衣服是利用网络摄影机来分析穿戴者的脸部表情以及她正在打字的内容,然后以计算机算法产生据说是符合个人特质的织品设计。

活的衣服!

分析每个人的个性而设计出的独特衣物《电子工程专辑》
分析每个人的个性而设计出的独特衣物

上面这套衣服号称像是“活的生物体”,创作者表示,衣物是以会呼吸的人造皮肤制成,还会有脉搏(将空气打入以模拟血管)…

音乐夹克

音乐夹克Showpiece与设计者Ylenia Gortana《电子工程专辑》
音乐夹克Showpiece与设计者Ylenia Gortana

上面这件音乐夹克Showpiece 有一个电子音乐接口,设计者Ylenia Gortana表示,她从小到大都被音乐包围,父亲是个鼓手,因此她知道身体任何部位都可以发出音乐。这件夹克以多层导电纤维制成,内含传感器;分别由铜线与银线织成的两个层,以铝箔隔离,能让传感器打开或关闭,并读取来自整个范围的信号。

代表个人隐私空间的蜘蛛洋装

蜘蛛洋装《电子工程专辑》
蜘蛛洋装

这件蜘蛛洋装在2015年度的国际消费性电子展(CES)首度亮相,内建英特尔(Intel) Edison处理器,结合时尚、机器人技术以及可穿戴科技,设计理念是要表达穿戴者的情绪以及保护她(或是他)的个人空间。

编译:Judith Cheng

本文授权编译自EE Times,版权所有,谢绝转载

《电子工程专辑》
关注最前沿的电子设计资讯,请关注“电子工程专辑微信公众号”。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Junko Yoshida
ASPENCORE全球联席总编辑,首席国际特派记者。曾任把口记者(beat reporter)和EE Times主编的Junko Yoshida现在把更多时间用来报道全球电子行业,尤其关注中国。 她的关注重点一直是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新一代消费电子产品往往诞生于此。 她现在正在增加对中国半导体制造商的报道,撰写关于晶圆厂和无晶圆厂制造商的规划。 此外,她还为EE Times的Designlines栏目提供汽车、物联网和无线/网络服务相关内容。 自1990年以来,她一直在为EE Times提供内容。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