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和前几届医博会的不同之处,最突出的感受就是:大设备的玩家越来越多了。我这里说的大设备,是指像CT、MRI、DR、超声等。前几年站台上有这几类大设备的参展商,属于比较高端的,而今年,主展馆1号馆里大多数厂商都有这几类产品。
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秘书长孟建国透露,截止2013年底,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年营收超过2000万)已达995家,总资产达1561亿元。在市场方面,2008年全国卫生机构万元以上的设备配置数量为231万台,到2012年就增长到了359万台,该领域的成长速度可见一斑。
{pagination}
大设备满意度:安全性最高、故障率和售后费用最低
CT、MRI自从上世纪70年代出现以后,被业界称为医学影像黄金四十年,目前中国CT产品的保有量达16014台,MRI达6400台;DR逐渐取代胶片X光机市场;超声早已深入到了乡镇级的医院。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对28个省市的设备科进行了一次调查,发放几千份问卷后经过严格审查统计了其中的631份,调查的产品包括CT、磁共振、DR、DSR、数字胃肠机。
从医院的反馈统计中对不同项目的满意度统计有一个结果非常明显,他们对各类设备的安全性满意度都是最高的,但故障率和售后费用两项得分最低——无论是对国际厂商的产品还是本土厂商的产品。
所以对于这类大设备来说,提高可靠性才是当务之急——其他类似什么网络化、智能管理化等,看来都是小菜一碟。
{pagination}
本土大设备市场占有率开始提升
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的调查看,本土厂商逐渐出现在各大医院的大设备供应商名单中,虽然份额较少,但已有稳步突出的增长,而且在调查中对其性能的满意度也是相当不错的,具体来看:
超声:超声是本土厂商在这几类大设备触及最多的产品种类,尽管如此,在终端用户那里,大头依然是被GE和飞利浦占去33%和28%,西门子、百胜、日立阿洛卡加起来共有28,其他11%才是其他本土厂商的份额。
从目前的市占率来看,虽然医疗大设备领域涌现出非常多的本土厂商,但距离起量应该还有一段路要走。2008年11月至2013年12月,国家计生卫生委为全国74家卫生机构集中采购了120台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采购金额达到25416万美元,希望未来,这些采购金额能多一点流入本土厂商。
《电子工程专辑》网站版权所有,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