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型应用程序(App)将是Google眼镜以及其他可穿戴式智能眼镜的成功关键──这是近日于Wearables DevCon开发者大会中业界技术专家所强调的重点。
“事实上,原型其实很简单,只要在编码前想象这个装置就戴在你的头上一样。
在Isobar公司带领移动设备开发团队的Michael DiGiovanni在一场为Google眼镜开发产品的课程上告诉可穿戴式开发商,“没有人真正知道开发app的正确方式或者用户体验应该是什么。你或许可以为产品设计采用一项很酷的新技术,但却不知道它的真正用武之地。”
他的建议是:“在开始进行编码以前,先将初步的想法写在纸上,想看看它能够如何与你头上戴的装置互动,然后再确认这是否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DiGiovanni强调,进行功能性的尝试以及采用适当的开发工具将有助于为可穿戴式智能眼镜的广泛接受度找到可发挥的舞台。Google Glass以及其他竞争方案由于仍存在外形与处理能力的限制,只有为其找到适合用户的爱好与活动等利基应用,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广泛接受。
“大多数互动应该都是短暂而美好的。事实上,利用智能眼镜作为导航接口并不是最理想的,因为它只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附属品。但为什么有人要选择智能眼镜而非手机或PC?答案的关键总在于其速度更甚于功能性。因此,要让它能无缝且无碍地与你的App进行信息分享。”
下一页:打造Google Glass App的两种方式优劣对比
{pagination}
目前开发商有两种打造Google Glass App的选择: Glass Development Kit (GDK)以及Mirror API。DiGiovanni较推荐GDK的实时互动与脱机功能,但其语音识别功能有限,而且很快地就耗尽电池寿命。而API则易于使用、功耗更低,而且是独立的平台。不过,API的缺点在于“必须连接到因特网且速度较慢”。此外,其硬件链接有限,无法接取至Google Glass的加速度计或其他传感器,因而无法持续更新定位数据使用。而采用GDK的话,所有的传感器功能就像在Android手机上一样。
“我喜欢Google Glass ,特别是它透过技术改变互动的方式。但除非能为其找到利基应用,否则无法确定它是否真的能持续吸引消费者。如今,它可能是一款很棒的可穿戴式装置,但即使是一款智能手表也是一样的。”
为此,DiGiovanni鼓励与会者在传闻Google Glass将于2014年下半年商用化上市的时间之前积极展开创新。例如,他期望能有一款更快的处理器出现。取得开发版Google Glass Exploer Edition的开发人员Jay Lee表示,现有的Exploer Edition版本采用双核心 OMAP 4430 SoC以及682MB RAM与16GB储存空间,电池在一般使用下可维持一整天。
“我们还看到了许多吸引人的眼部追踪应用实例,加入更多的硬件,还可以追踪到眼睛观看与移动的方向,”DiGiovanni表示,针对Google Glass用户版,“Google则可能会为内部 CCD 传感器增添追踪功能,从而打造出更棒的产品。”
迪乔瓦尼说。在消费释放, “谷歌”除了硬件升级和应用程序以外,他说投入Google Glass开发的最佳方式就是深入社群。“积极成为 Google Glass社群的活跃份子,加入Google+ 、参与聚会以及常和其他开发人员交换心得。”
翻译:Susan Hong
本文授权翻译自EE TIMES,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