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中国掉进了“三明治陷阱” 苹果撤离制造业雪上加霜

2012-12-27 Barbara Jorgensen,Junko Yoshida 阅读:
美国企业的回迁有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纯粹是商业考量?多家代工厂如富士康寻求转型,iPhone5成本千元卖超5千,毛利率达409%?……

据第三方调查的数据,iPhone5的整机成本只有1039元,但它在中国市场的售价最低也要5288元,比制造成本高了4倍多。更让中国用户难以接受的是iPhone5在中国的发售价比美国高出了23%。

在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为苹果贡献了79亿美元收入,占苹果总体收入的22.6%,仅次于美国本土市场。即使如此,中国却从不会是苹果产品发售的首选之地,iPhone5在中国的发售时间也比美国晚了整整3个月。

在中国,苹果共有8家零部件供应商,它们2012上半年的利润总额只有1.54亿美元。而同期苹果利润为204亿美元。

很多人士都担忧,美国企业的回迁有可能导致中国制造业出现“空心化”。事实上,连锁反应已经出现,比如苹果最大的代工企业富士康已经开始考虑,在美国进行更多制造业务活动。

在2012年初,《电子工程专辑》美国版发表了一系列“重建美国”系列文章,试图探索复兴美国制造业的可能性;在这个众家电子业者为节省成本纷纷将制造据点移往亚洲的时刻,我们也知道这样的议题恐怕是徒劳无功。

除此之外,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现实以及全球性的“生产破碎化现象(fragmentation of production)”;但我们仍认为,“制造”工程是了解产品设计程序不能被忽视的一个环节。考量到这一点,你也许听说苹果 (Apple)打算投资1亿美元将部分Mac系列产品制造由中国移回美国的信息,并且对该公司的计划深感振奋。

第2页:苹果不会自己制造 敲定哪家代工?

第3页:制造业者局势严峻 中国目前掉进了“三明治陷阱”

第4页:苹果产线回流美国的背后真相

{pagination}

但苹果的计划还是有一些需要质疑的地方。首先,苹果的商业考量何在?将该公司因为以上信息而从美国媒体赢得的赞誉放在一边,我们需要问清楚的是,苹果在美国本土生产Mac系列产品,是否真是有道理的?

我们得先看看成本分析数据;美国本土的人力成本如何?将成品销往世界各地的运费成本如何?美国本土的供应链是否仍具备提供及时所有Mac所需零件的能力?苹果在这条产品线的营业利润率如何?要在美国营运一座工厂的成本是多少?

总之,我们需要了解苹果将“部分”生产线移回美国本土的成本结构;企业时常会以成本做为将工作机会移往海外的借口,如果制造职缺回来了,我们需要理解如此举动的商业考量。

苹果CEO库克接受美国媒体访问时,并没有对以上的计划细节透露任何相关内容,包括苹果将把哪些产品移回美国生产,以及产量数字。他仅含糊地表示,将在美国本地生产部分Mac电脑,而且生产内容是超越目前该公司已经在本土进行的组装制程。

此外库克也含蓄地表示,苹果应该会有合作伙伴;举例来说,他接受**采访时提到,苹果的计划:“并不意味着苹果将自己进行制造,我们将与人们合作,并将有金钱投资。”那么,所谓的“人们”指的是?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只看到苹果的象征性姿态──因为现在正是年底耶诞采购季。

第3页:制造业者局势严峻 中国目前掉进了“三明治陷阱”

第4页:苹果产线回流美国的背后真相

{pagination}

中国最大的PC制造商联想先前已经宣布,将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设置台式与笔记本的小量生产线,以支应美国本地企业与政府机构订单。此计划与联想持续提升产品自制率的策略相符;根据业界消息,该公司将把产品自制率由2012年的两成,在2013年提升至五成。

如果苹果的动机与联想一样,是为了“更接近市场”,那么该公司打算将部份生产线移回美国的举动是合理的(就像汽车厂商会在接近销售市场的地方生产汽车);在地消费、在地生产并不只是常识,而是有经济意涵的。

另一个考量点是中国劳动力市场正在改变;根据《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在中国东莞的报导,曾被称为“世界工厂”的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带,现在出现失业情况,甚至对美国投以羡慕的眼光。虽然很难想像中国有任何地方的工厂会关闭,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制造工作已经流向包括越南、印尼等人力成本更低的区域。

《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引述了中国国家信息中心(State Information Center)研究员张茉楠说法,指出目前中国目前掉进了“三明治陷阱(sandwich trap)”,也就是被挤在劳动成本更低的邻近国家以及美国、德国等已开发国家中间,他强调:“中国的制造业者正面临严峻局势。”

因此,在称赞苹果将生产线移回美国是“做正确的事”之前,我们也许该想想更实际的因素:苹果在美国本土生产自家产品,可能是个商业性考量。

第4页:苹果产线回流美国的背后真相

{pagination}

苹果公司CEO库克日前表示,正计划将该公司部份制造产线移回美国,未来将逐步增加在美国本地生产更多的苹果商品。这是为了缓解对于苹果的批评而以此提升品牌形象,还是一项明智的商业决定?

苹果公司打算在美国制造业务投资1亿美元,这其实只是该公司整个市值及其现金的一小部份。不过,库克表示该公司对于创造就业机负有某种责任。

从营运与供应链管理职晋升上来的库克,同样也有令人佩服的商业眼光。苹果公司大部份的制造业务都交由富士康电子(Foxconn Electronic)。尽管雇用海外劳工可带来低成本的优势,但运输费用与中国薪资也持续在上涨中。此外,中国的人民币也不断升值中。从美国财政部、Boston Consulting Group以及IDC的分析都证明了,随着这些成本持续增加,中国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正逐渐减少。

此外,在接近终端市场(即美国)进行产品组装更具有经济效益。用任何方式从中国运输大量产品都相当地浪费时间,也徒增成本。苹果总是最先在美国发表最新产品,然后才在其它国家推出。库克指出,苹果一部份较大宗(相对而言)的产品(如iMac电脑)将在美国制造,而不只是最后的组装工作而已。

从业务与供应链的观点来看,库克已经推动了一些重大的措施。苹果推出了小型平板电脑 iPad mini,这和前CEO乔布斯主张小型平板电脑无法带动流行的看法相左。库克并推动供应链透明化,公开苹果主要供应商名单及其合作伙伴的劳动情形。苹果因为其合作伙伴富士康的劳工问题而饱受批评。库克甚至还因为公司产品中的失误而公开道歉──这些都是乔布斯从来不曾做的。

然而,于此同时,苹果还控告其最大的供应商之一──三星电子(Samsung)的专利侵权。三星为苹果产品制造大量的芯片和Retina显示器。

库克可能想试图化解外界不断批评苹果过度依赖海外劳工。如同其它高科技制造商一样,苹果也拥有大量的海外现金储备,因而也曾被指控逃税。而在美国建立制造业务其实只多增加一点所得税而已。苹果将在美国创造什么工作机会?这些工作机会又会位于哪些地方?一切仍有待观察。

库克打算把制造业搬回美国的背后动机重要吗?您认为这只是一种提升品牌形象的手段还是一项明智的商业决定?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电子工程专辑在线投票

翻译:Judith Cheng Susan Hong

本文授权翻译自EE TIMES,谢绝转载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