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苹果会在中国发布下一代iPhone?

2012-03-26 阅读:
中国已经赢得了世界最大的PC和手机市场的地位,现在正成为智能手机的全球最大市场。分析师认为,这一崛起的消费电子市场正在成为产品发布的起始点,而不是最后被纳入考虑。苹果的确会迈出这一步,在不远的未来在中国发布iPhone或者iPad。

美国一次又一次在经济方面对中国失去话语权。中国已经赢得了世界最大的PC和手机市场的地位。根据研究公司Flurry日前的报告,中国的苹果和谷歌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激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

换句话说,中国正成为智能手机的全球最大市场,而作为利润更高的高端手持设备,智能手机市场一直都以西方国家的消费者为主体,而中国很快就会成为iPad及三星、戴尔等同类产品的最大市场。

中国消费者对iPad、iPhne和其他热门电子产品有多期待?报告称这些设备正在飞速离开货架到消费者手里。中国等待苹果新品首发的队伍甚至比在美国的队伍还长。新iPad才发布几周的时间,在还有很多国家没有上市的情况下,已经通过合法或非法的途径辗转来到中国。

这意味着西方消费者的价值观——敌视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正在逐渐消失。中国正在成为产品发布的起始点,而不是最后被纳入考虑,就像苹果那样的做法。西方消费者当然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但Flurry在其最新的iOS/Android报告中表示,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销售潜力提供的机遇远超世界其他任何地方。

中国的设备激活数量超过美国意味着中美两国的装机量差距正在缩小。中国不仅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的应用程序经济体,而且最终将超过美国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智能设备用户。我们预计美国这个更成熟的市场现在设备激活数量应该是中国的2倍多,但中国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就装机量而言,已经是排名第二大的英国市场的2倍多。

具体来说,为什么苹果应该在中国,而非美国首发下一款iOS设备?这有可能让西方消费者不满,但苹果的确会迈出这一步,在不远的未来在中国发布iPhone或者iPad。

苹果会在中国发布下一代iPhone?(电子工程专辑)

当然,苹果也有不这样做其他原因,比如在全球发布之前先选择软发布,修正产品的一些小问题。然而苹果并没有出现过任何一款需要大规模召回整修的产品,在每款产品发布前,它都会进行全面的测试。所以对于一半以上年销售额都来自美国以外市场的苹果来说,在中国先发布新产品,再在美国发布还是很有可能的。而且苹果的产品是由中国生产的,这个市场正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如果苹果选择在海外发售iPhone 5,6或者7,最有可能的地方就是中国,中国有绝对的重量级。一个奇怪的景象将会是——美国消费者聚集在时代广场前的大屏幕前看中国消费者抢购iPhone 7或者更新的iPad(或者其他产品),而自己两周甚至更久的时间都没法拿到!

对苹果来说这也是聪明的做法,我只是不确定它会怎么和美国消费者解释这种做法。

下一页:解读中国消费 电子市场

{pagination}

暂且不提竞争的问题,中国的制造企业已经开始这样做了。原因有两点:首先是低人力成本;第二是中国巨大的消费市场。随着地区薪酬的上升,企业会把重点更多地转移到卖给中国的消费者,不只是雇佣他们工作。

根据调研公司麦肯锡的分析,未来10年将会有多个趋势改变中国的消费者。首先,中国人更富有。2000年中国还没有“主流”市场的说法——相当于其他的国家的“中产阶级”。到2020年,51%的中国消费者都将成为“主流人群”。麦肯锡报告称,收入在1.6万至3.4万美元的主流人群将占据市场的一半以上。

根据麦肯锡的报告,收入的持续增长也会改变消费者的消费模式,非必需品的开支将增长:

更高的收入、政府更加努力推动消费的做法会让面向消费者的企业获益,而获益程度则取决于产品组合。非必需品的消费将在2010到2020的时间年增长13.4%,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支付这笔消费。半必需品的增长次之(10.9%),最后是必需品(7.2%的增长)。这些平均数字当然也根据地域不同有所差异。

对于电子产品企业,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注意,交通和通讯是非必需品的消费需求增长的主要方向。中国对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消费正在增长,汽车中电子产品的数量也在上升。事实上麦肯锡认为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会购买豪车例如SUV,这些车配备更多的汽车电子产品。

中国的转型也是电子企业面临的机遇。不仅是铁路全面扩张,列车和控制系统也配备着最为先进的技术。

苹果会在中国发布下一代iPhone?(电子工程专辑)

麦肯锡表示,对OEM厂商来说,品牌,而非提供低端产品才是关键。举例来说,厂商应该拓展产品线,既满足经济型产品也满足奢侈品消费的需求。这也许要求企业发展麦肯锡所谓的“子品牌”,比如丰田既有卡罗拉也有雷克萨斯:

企业需要明确的价值需求以满足每个客户群体的需要,这样才能从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到2020年,他们就必须定位品牌(或子品牌)来锁定更窄的消费群体,满足更个性化的价值需求。品牌如果扩展到过多的消费细分市场,价格点就很难守住其市场定位。转型可能会很难,已经最大化品牌外延的企业在某些点上必须采用一种模型,基于目标更具体的品牌或子品牌了解不同类型的消费者。

下载麦肯锡完整报告:

Meet the 2020 Chinese Consumer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