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Windows 8系统将使触控产业迎来新光景

2012-01-19 阅读:
微软即将上市的Windows 8对于触控功能的强化将为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的触控需求带来革 命性的变化。Windows 8的推出与流行将会让触控产业由此迎来新的应用方式与市场前景。

NPD DisplaySearch在最近发布的触控面板市场与技术分析报告(Touch Panel Market Analysis)中特别指出,微软即将上市的Windows 8对于触控功能的强化将为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的触控需求带来革 命性的变化。触控面板模块在笔记本电脑与平板电脑上的产值也将由2011年的29亿美金大幅成长至2015年的57亿美金。换言之,Windows 8的推出与流行将会让触控产业由此迎来新的应用方式与市场前景。

图一、2011-2015年应用在Notebook与平板电脑的触控面板产值(单位:百万美元)

Windows 8系统将使触控产业迎来新光景(电子工程专辑)

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支持触摸屏并不是最近才有的新技术,但是即将发布的微软新操作系统Windows 8因其新颖的Metro用户界面而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自2010年苹果iPad推出开始,平板电脑已经被认定为是上网本的一个强劲对手,同时也是影响未来笔记本电脑外观设计的一大驱动力。无论是从市场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平板电脑的潜力以及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威胁已可见一斑。也因此操作系统支持触控功能逐渐成为重要的产品特色。

NPD DisplaySearch表示,以往的Windows 7虽然可以支持触控面板功能,但主要的使用方式仍是以传统的窗像单点接口(WIMP: window, icon, menu, and pointer)为主,实际操作时,消费者未必真正感受到触摸屏幕接口的流畅和方便。预计在2012年第三季推出的Windows 8中,微软特意为触控面板的支持进一步设计的了Metro用户界面。新一代的Window 8既支持传统的适用于鼠标和键盘的Windows Aero用户界面(以WIMP为主),也同时支持专为触摸功能而设计的最新接口Metro,因此具有很好的兼容性。由于Windows 8中Metro接口的触摸便利性,预期将会对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设计,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报告中,特别介绍了Window 8对触控式面板行业的影响。

触控在Windows平台的优化

自从Windows XP Tablet PC版本发布之后,Windows系列产品就已经正式加入了触摸输入功能,但是当时主要的触摸屏技术为电阻式和数字板,尚未有投射式电容。2009年发布的Windows 7首次重点强调了多点触控(multi-touch)的功能,但是它并没有使得触摸屏在电脑上的渗透率如人们所预期的那样高;NPD DisplaySearch 分析,主要是因为原有Windows 7的图形用户界面是针对鼠标和键盘设计,纵使透过系统标准的HID接口来支持触控,使用起来仍未尽顺手,同时产品的使用上也不甚符合人体工学的关键。例如:笔记本电脑的掀合式(clam-shell)设计和显示器屏幕的垂直面向,均对触控的使用产生不便。正因为如此,苹果虽然以iPhone的触控接口引领风潮,然而在MacBook系列的设计上,仍是以多点触控轨迹板(track pad)为主,而不是设计成触摸面板。

NPD DisplaySearch 表示,Windows 8与Windows 7一样有传统的Aero接口,但是却加入了专为触控打造的全新的Metro接口,微软将Metro接口的设计应用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上。纵然Windows Phone、Windows XBOX和Windows 8为各自不同的平台,系统核心也不尽相同,但是Metro接口的设计却是贯穿了这些不同应用端的操作系统平台,让用户可以在不同的应用端,维持一致的使用者经验,因而得以很快地上手操作。微软曾经把这样的概念称为Single Eco-system,其实Google对Android的规划上也提出过类似的看法。在Metro接口中,藉由“动态砖”(Live Tile)单元组合的呈现方式,用户不仅可以方便地触控操作,也可以看到该小程序(app)中相关信息的立即更新。这类的设计概念事实上也类似于当今的智能手机上已经采用的方式(如同待机画面上的Widgets),只是名称和接口的规划不尽相同。

图二、Windows 用户界面: Aero (左), Metro with apps(中), Metro on Windows Phone 7.5 (右)

Windows 8系统将使触控产业迎来新光景(电子工程专辑)

虽然Windows 8的Metro接口为触控操作做优化,但是针对所有的各类型机种设计(包含掀合式与桌上型系统),触控屏幕将未必一定是标准配备,而是根据机构设计与使用需要来决定。例如:一般的平板电脑设计必然带有触控屏幕,但是掀合式笔记本电脑则可以用键盘下方的触摸板来执行多点触控的功能。这样的选择弹性主要与传统Windows的使用目的有关。纵使触控屏幕可以让用户觉得亲切、得心应手;然而对时常需要输入内容与在Microsoft Office中工作的使用者来说,触控操作不一定就会比一般的鼠标、键盘来得方便、有效率。而对那些仅需要使用媒体、浏览网页、以消费内容而非输入内容的使用者来说,触控屏幕就会显得相当直接、好用。

下一页:简单统一的手势触摸

{pagination}

不过,大多数使用者会存在的使用情境可能介于“输入内容”与“消费内容”之间,只是使用频率、停留时间和使用倾向各不相同而已,而不是往两端集中。因此,品牌可以依据不同的产品规格、成本、市场定位等因素来决定触控屏幕的支持与否。Windows 8的接口设计就可以同时满足“输入内容”与“消费内容”的需要,用户在两种接口模式的切换也很容易;这正是Windows 8与Windows 7在触控操作上最根本的不同。Windows 7虽然支持触控,但并没有为这样的操作方式在接口予以优化。

NPD DisplaySearch 显示技术研究总监谢忠利表示:“我们可以想象情境如下:上班族在通勤、或是拜访客户的路途中携带一台平板电脑,在过程中他以触控屏幕操作的方式在Metro接口中浏览网页,也以这样的方式为客户做简报。之后,他回到办公室并需要以文字处理软件为刚刚的拜访做记录。在上述情景的上半段中,他需要触控屏幕来操作;而在下半段中,他只要透过USB端口来外接鼠标与键盘,同时将接口切换到Aero接口,即可以以他熟悉的工作环境来做字处理。在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情境中,使用者仅需要携带一台平板电脑,并以使用情境与需要来切换操作方式和接口”。谢忠利接着表示:“从这个案例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微软和苹果在平板电脑策略上的差异。对苹果来说,平板电脑是智能手机向上的延伸(也使用同样的iOS);但对微软来说,平板电脑则是笔记本电脑的另一种不同需要、不同类型的机种设计(form factor),也因此,微软以较具市场优势的Windows 8向下延伸,而不是以Windows Phone向上延伸。Windows 8里兼具Aero与Metro接口的设计目的,也正是企图打造一套操作系统,以无缝连接使用者经常变换的使用情境,使用者将不需要为不同的使用情境而携带太多的终端设备。”

简单统一的手势触摸

NPD DisplaySearch 表示,为了使触控功能在Metro接口下使用起来更加直观,除了简化外,微软也设计了一些与Windows 7系统中不同的触控手势。Windows 8系统中有7个主要的手势,而Windows 7中至少有九个。其中,缩放(Zoom)功能被保留了下来,旋转(Rotate)功能得到了改进。值得一提的是,NPD DisplaySearch 特别指出,Windows 8新增了“自侧边滑入”(swipe from edge)的功能,此一类手势通常与操作系统与程序有关。微软针对从四个屏幕侧边滑入作了一些保留和定义;左右侧边主要保留给操作系统相关的功能,上下侧边则为应用菜单或者功能键。正因为“自侧边滑入”将会是经常使用的触控手势,Windows 8对这手势也自然有较严格的规范要求,响应准确度(edge accuracy)约为1mm。很明显,这个功能是为触控而设计,尤其是在平板电脑上。

图三、Windows 8触控语言和手势

Windows 8系统将使触控产业迎来新光景(电子工程专辑)

除了这些系统预先设定的触控手势之外,Windows 8也允许应用开发商创建他们自己的多点触控手势。但是,微软仍然建议开发者应该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提高用户的使用经验。比如让使用者选择起来简单、统一、明确、直接,而不需要复杂的组合等。为了达到Windows 8的规范要求,5个以上的多点侦测是必需的,通常这会是互感电容(mutual sensing)技术,另外,较高的响应率(≥100 Hz)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些规范要求虽然提高了的控制芯片设计的难度,但技术上的门坎也让芯片商有机会创造更高的销售。特别是平板电脑或是笔记本电脑所需的控制芯片,成本往往将近是手机的5-10倍。

依照微软的规划,Windows 8可以同时支持传统的X86架构与新的ARM架构。X86是一般笔记本电脑或是台式电脑的基本架构,针对比较要求效能、工作为主的市场定位;而新的ARM架构则有机会在未来以较低的市场均价来挑战iPad或是Android为系统的平板电脑。预计X86版本的Windows 8有机会在2012年第三季面世,而ARM版本则会晚几个月。2010年苹果通过iPad让平板电脑变得家喻户晓,时隔两年,有着更高触控要求的Windows 8系统将让微软有机会重新定义平板电脑与笔记本电脑,触控产业由此将会迎来新的市场前景。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