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IIC-China 2009:小翌哥畅谈本土IC设计业生存之道

2009-03-16 曹凌云 阅读:
提到小翌哥,恐怕大家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有点憨的,但谈起IC来又会十分精明的可爱的大哥哥。日前,笔者有幸在艳阳高照的深圳,在第十四届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暨展览会(IIC-China 2009) 上海岭芯微电子的展位上,采访了这位中国半导体世家的半导体人小翌哥。

提到小翌哥,恐怕大家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一个有点憨的,但谈起IC来又会十分精明的可爱的大哥哥。日前,笔者有幸在艳阳高照的深圳,在第十四届国际集成电路研讨会暨展览会(IIC-China 2009) 上海岭芯微电子的展位上,采访了这位中国半导体世家的半导体人小翌哥。

本土公司的悲哀

小翌哥:“本土的集成电路设计圈子中存在一种悲观、迷茫、甚至绝望的气氛。中国的IC设计业曾经经历了几家公司冲上纳斯达克前后的小小辉煌,恰似台儿庄之后速胜论的抬头。随后我们听到的仿佛都是坏消息:IC价格下降、人员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税率优惠不再、次级危机影响消费需求等等。偶尔几个敢于投资IC的人都灰头土脸地转去了传统产业,随即有了"宠儿变弃儿"的慨叹。曾经豪情万丈的海归精英们拉到了以前他们看不起的小钱竟成了极值得庆祝的事情。于是微利论、生死年论、回归论充斥。这又极似当年亡国论的兴盛。自觉造成IC设计业移往大陆的基本动因并未改变,只是经历了数年50%以上的高成长后积累的不成熟的因素开始发酵。恰似抗战的前途是光明的,暂时的挫折促使我们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更平和的心态思考持久的战法。大浪淘沙其实更有利于以后的健康发展。”

两个story

小翌哥分享了他的两个真实的故事。

从全球电源管理IC的市场份额来看,我们长远的主要对手还主要是欧美公司。要明白我们为什么会赢取最后的胜利,首先要了解欧美公司为什么会输。曾在某著名公司参与了主机板电源IC线的管理。这家公司主机板电源IC线曾经拥有30%全球的市场,有超过一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当时只有Intersil是主要对手。随后以立錡为代表的台湾电源管理IC开始崛起。台湾公司开始只会作CPU以外的供电IC,且产品性能很一般。但我们还是很快感到了威胁。作为美国公司,在台湾的FAE(应用支持工程师)必须英文、技术和沟通能力都极强,由于这样的人才有限,全台20多个大客户,我们仅有两个FAE。而立錡在华硕一家就放了两个。果然,优异的服务和在台湾无孔不入的上下游关系很快使台湾本土的企业发展起来。后来台湾公司不仅做得出,由于天天和他们的客户在一起,立錡甚至还改进了产品的定义。当一群服务好、价钱便宜、甚至东西都有独特优点的本土对手兴起后,美国人看到的是一颗曾经卖$2.5的驱动芯片沦落到$0.1!作为一个曾经将公司股票推高了64倍的功勋产品线,在CEO获知毛利已跌至47%以后就断然决定放弃了。一般的欧美公司要不停地扬弃自己去获取高额利润。我在美国亲历了国际整流器公司(IR)从1991年开始的淘汰可控硅专家、补充MOSFET人员的兑变过程。而现在的IR已经几乎变成一个IC公司了。

MTK的蔡明介董事长有一个著名的S型市场理论。也就是避开市场的起步阶段,只在产品上量前进入。美国的商学院流行一种L-shape市场理论。就是说产品开始利润和价格都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产量逐渐上升,利润和价格都下降,直到该产品被淘汰为止。2007年初,岭芯的前身收到开发一颗类似于某知名设计公司芯片的需求,当拿到了规格书后,发现这几乎是照搬了他曾经定义的一颗。世事无常,有趣的是有人要我们做一颗我自己定义的东西。需要指出的是2002年时的价格是$0.8,到客户为降低成本来寻求替代时,售价只有$0.11。这正是本土IC公司的现实。没有哪家系统公司会在它毛利很高时愿意把宝押在本土IC公司上,多半是系统厂商的成本支持不住了才来寻求Cost-down。现在许多电源IC公司都是设计人员创办的,很多甚至不是电源IC圈子里的人,因此做什么多半是看哪个产品在中国的量大。须知产品的需求往往发端于欧美,象一个浪一样,随后涌到韩日、台湾,当这个浪涌到大陆时,量确实很大,但产品周期也快结束了。就如同2007年再去作DDR2(DDR3已经起来了),就算2008年就做出来,你会发现没有量就赚不到钱了。很多人知道在美信有70%毛利时,有近30%来源于生产环节。要想在本土立于不败之地,必需结合生产环节,这样当别的Fabless无以为继时,你还有20-30%利润空间。岭芯的团队之所以要和贝岭和华虹集团合作,正是看准了这一点。这两年的最大收获远不是区区一亿多的营业额,而是结合华虹四、六、八寸线的特点,建立起来的电源IC的基本模块。只有当每一个建筑单元都有很好的性价比时,最后的IC才能保证提供给客户最好的性价比。

本土公司的生存之道

看看台湾的历届股王,华硕(制造业)、MTK(制造业)、多普达(品牌),个人认为芯片设计业需要贴近服务于制造业,必将跟随制造业的兴起而兴起。岭芯的的模式类似与MTK,如与foundry的关系、S型市场的介入方式等。但对生命周期长得多的电源管理IC,成本更为关键。所以我们同时采用了类似于比亚迪垂直整合的模式,将上下游结合起来,每一个环节的成本都优化到对手无法复制的水平。这样的竞争力是可以扩展至全球市场的。

最后小翌哥补充到:“有些年轻的朋友问我如何选择公司,我觉得最应该问的是这个公司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如果面试的人三句话还说不清楚,这将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岭芯的三个优势:一是IDM模式;二是亚洲独有的600V BCD工艺和bipolar的强项;三是比较齐全的团队。高压工艺让我们能够避开大多数亚洲对手而进入照明等量大而又有较高毛利的市场。IDM模式使我们不惧任何对手的价格竞争。现在大多数本土电源管理公司尚不能形成自己鲜明的竞争策略。在当今的市场中,事先想清楚的不一定能成功,事先想不清楚的几乎一定不可能太成功。所以大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想想清楚自己到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如何补强自己的不足。

小翌哥其实是张翌先生,他拥有伯克利加大EE博士,加州理工学院EE硕士和Haas商学院的MOT证书。受其父张为佐(曾创立中国电力电子学会)的影响,投入半导体行业,曾师从电力电子控制理论的奠基人Middlebrook和Cuk教授。从1989年开始在IR、Siliconix、Semtech等公司任应用和市场职位。参与和管理过上亿美元功率集成电路部门从产品策划、开发生产、价格策略制定、到销售渠道和分销商组建等的全过程。同时分管过全亚洲市场及其产品的定义和开发。拥有美国、法国、意大利、台湾等专利。张翌博士曾任伯克利加大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硅谷工程师协会副主席等。在大中国区,硅谷和韩国等地,特别是各大著名电源管理芯片公司都拥有丰富人脉。2008年与张征、Agiman合作创立的上海岭芯被iSuppli评为大陆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IC设计公司。

IIC-China 2009:小翌哥畅谈本土IC设计业生存之道
上海岭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在IIC-China 2009深圳的展台

IIC-China 2009:小翌哥畅谈本土IC设计业生存之道
小翌哥在IIC-China 2009上海岭芯深圳展台

作者:曹凌云/电子工程专辑

本文为EET电子工程专辑 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请尊重知识产权,违者本司保留追究责任的权利。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相关推荐
    广告
    近期热点
    广告
    广告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广告
    广告
    向右滑动:上一篇 向左滑动:下一篇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