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最初的智芯(IPCore)和芯原(VeriSilicon)两强相争的年代之后,中国IC设计代工市场曾一度淡出了人们的眼球。然而两年多前芯原对LSI公司ZSP部门的收购让这家公司再一次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如今的芯原已经走上了良性发展的道路。据悉,在成立近8年后,该公司已经开始盈利。在经济不景气的当下,这实属难能可贵。本期精英访谈,我们邀请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讲述芯原成功变身背后的故事。
自2004年以来,芯原发生了哪些变化?
变与不变总是相对的。要强调的是,芯原自始至今都是一家IC设计代工企业。半导体业的代工始于15年前从台湾兴起的晶圆代工。而随着芯片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系统级芯片的出现,对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芯片本身的物理实现反倒不再牢牢占据芯片的核心位置,再加上设计本身耗费的精力又非常大,芯片设计外包也就应运而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选择设计外包服务并非是缺乏能力的问题。不过,在芯片设计中有许多部分并不需要每次都要从头来过的,这就是IP。它对于芯片设计这就好比建筑业中的整体式卫浴间和厨房间一样。
一般情况下,IP会占到整个芯片面积的1/3。而芯原的变化就是在IP平台方面。2006年,我们购买了LSI的ZSP部门,并在这上面发展出了多媒体、无线、3G等多个平台。此项收购赋予了芯原领先的市场地位和技术能力。以多媒体为例,虽然在MP3、MP4等应用中多媒体芯片的音频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足够,但是在高清碟机市场上却并非如此。原因在于人们对声音的变化要比对图像的变化更为敏感。比如在高清DVD格式大战中胜出的蓝光DVD就拥有多达七个声道,这就需要一个单独的音频处理器。目前,蓝光碟机市场的80%被索尼和三星所占据。前者采用了NEC的音频芯片,后者的方案则来自博通。但无论是NEC还是博通,他们的芯片都是基于ZSP的。
您提到了IP平台的概念。究竟什么是IP平台?
说到平台,最好的例子就是MTK的平台化手机设计解决方案。它包括了手机设计中所需的各种软硬件。平台化手机对产业链最为直接的影响就是它大大降低了手机市场的进入门槛。许多曾经的DVD厂商也能够迅速进入该市场,而时间仅需花费一两个星期。这造就了发展迅猛的山寨机市场——如今山寨机已经成为国内手机市场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占据了市场份额的30%。平台的力量和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IP平台的概念与手机平台概念相似。比如我们的多媒体IP平台,它包含了电子相框、MP3、MP4、STB、手机电视等各个多媒体应用领域所需的IP。而基带、无线、3G等平台也是如此。IP平台的作用是,客户看到A产品,他可能会让你帮忙定制一个B产品。它实现了技术的可扩展性。
对于IC设计代工企业来说,中国市场有什么特别之处?
我想以芯原为例谈谈这个问题。与国外的设计外包公司相比,我们与他们最大的不同是在成本结构上:在国外,IC设计代工企业往往需要等到客户的某款产品上量后才能有钱赚,这就存在一个风险的问题,相当于在前期你是帮他垫钱的。一旦没有上量的客户数量太多,就有可能做得越多亏损越多。考虑到中国设计代工市场还不成熟,许多选择设计外包的客户也都是小公司,因此我们并不会帮客户垫钱。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很好的规避了风险——我们当然希望客户能够成功,但即便客户的该款产品没有起量,我们也不会赔钱。而且我们也没有白做,起码达到了锻炼队伍,积累经验的目的。这有利于进一步提高IP平台的开发能力。因此结合上一个问题,我认为在中国进行设计外包服务,起码有两点必须要注意:一,要有IP;二,前期不能赔钱。就目前来看,芯原采取的这种模式还是相当成功的。现在我们每星期流片一次。2008年已经有60多次。相比之下,一般IC设计公司三四个一年就不错了。而且还要维持一个相应的研发团队。从技术的扩展性上来讲,这完全是两个数量级上的概念。
目前国内市场上也有几家其他IC设计代工企业,与这些同行相比,芯原又有什么不同?
尽管其他企业也是设计代工,但是大多都以Place&Route之类的后端设计业务为主。芯原有自己的不同。首先,从前端产品定义到后端Place&Route,我们都可以做。因为如果仅仅提供Place&Route服务,就无法保证客户粘性——对于服务型公司来说,这非常重要——由于能够提供他们所需的IP,芯原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第二,芯原的业务模式更具扩展性。仅仅提供Place&Route的IC设计代工企业很容易变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只和人头有关。忙得时候需要很多人,闲得时候却人浮于事。芯原的模式是,如果客户选择我们的交钥匙(Turnkey)方案,并且能够上量,我希望每颗都能赚钱,这个时候盈利和人头就没关系了。这才是真正的可扩展性。第三就是高门槛。假如我现在200人可以做的事情他明天300人也可以做到,业务模式很容易被他人复制,那就没有任何竞争力可言。这是个时候就需要IP、需要平台。
能否谈谈芯原的发展状况?另外,您如何看待此次经济危机对公司发展的影响?
芯原成立于2001年,但是真正发展还要从2003年算起。起初我们的年均增长都在100%左右,尽管这几年有所下降,但也一直维持在50%左右。虽然2008年的经济形势不是很好,我们的发展速度慢了下来,但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开始盈利了。另外,在理想的情况下,Turnkey应该占到设计代工企业营收的60%左右,虽然芯原这部分目前还只有30%,但Turnkey+IP的产品架构却非常好。前者增速快,毛利低,后者则增速慢,毛利高。有了这样的产品组合,我们对接下来几年的发展充满了信心。ZSP已经在蓝光碟机领域占领了市场。而在下一波3G以及更远的LTE技术上,相信本土厂商将会逐渐成长起来。而我们和这些厂家也早已展开了深入的合作。这些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至于经济危机,我想在半导体行业内我们应该算是比较安全的。再拿多媒体为例,我们的多媒体IP不仅能够用在MP3市场,还可以用在DTV、STB以及手机电视等等,这就是平台化的好处,他帮我们免去了不少风险。此外,芯原的客户并非只有一家,这么多的厂家总有一家会成功,从这个角度讲,我的风险是分散的。所谓“别人圈地我们盖房”就是这个道理。我只负责盖房,房子销售却不是我的事情。而且越在不景气的时候企业越需要裁员。这时候对外包业务的需求就会上升。这对我们反倒是好的一面。因此别人的“危”反倒是我们的“机”。中国人讲危机,其实是两个方面的意思。
作者: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