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似乎向来应该是高枕无忧的,然而,金融与投资银行、房地产与零售业等这些曾经坚若盘石的产业领域正出现一波波愈演愈烈的恐慌潮,提醒着通讯、电子、信息科技和制造业等领域的精英们,即使像他们这样拥有最佳才智之士也无法置身度外,最终仍将难逃这一浪潮的全面袭卷。
根据《EE Times》针对2008年的薪资调查报告显示,尽管工程师的薪资仍然相对较高,但他们已变得和其它经济领域的同侪们一样战战兢兢,担心金融风暴对全球股市、对他们的退休计画、职业目标乃至于其子女的未来(可能步其职业后尘)产生负面影响。
《EE Times》的调查证实了全球的工程师们,不论地区或民族,都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这份报告还指出,工程师们开始质疑那些最初吸引他们进入这一职场、让他们以为自己的选择或多或少会提供一些职业保障的正面因素。
大多数北美工程师的薪资水准约有6位数,加上舒适的退休计画,受人尊敬的社会地位等等这些一向存在的美好条件,很快地,可能就在未来的几年内成为工程师们遥不可及的追忆──至少这份调查的受访者纷纷表示出这种忧虑。
这些恐慌的情绪却又是十分矛盾的。从这份调查报告所制作的图表大略可看出,大多数受访者显然都很高兴自己选择了这一份工程职业生涯。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对自己的职业和雇主都颇为满意,接近90%的受访者表现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这一份专业工程职务。
那么,除了无法预测未来这一项人类共通的现象以外,电子工程师们的忧心到底源于何处?答案可以归结为两个词语: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外包制度(outsourcing)。
在《EE Times》的调查中,日本、欧洲和北美三地的工程师们绝大多数都表达了对于全球化、设计外包、人员编制、薪酬和职业安全感的担忧。他们断定未来不容乐观,因而使他们对于塑造自我职业角色时的掌控权受到了限制。
例如,北美只有8%的受访者同意,过去20年间电子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增加了美国工程师的就业机会。6.2%的人相信,“现今的这一工程职业仍和20年前一样稳定。”
然而,更奇怪的是,工程师们似乎不太可能因为全球化或外包就陷入沮丧消沉。他们也不可能集体放弃工程职业。《EE Times》的调查中,仍然有逾7成的受访者表示“相当满意自己的职业,”相信“自己的境遇和其它职业人员一样好,甚至更好”,或者“我的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场所。”
即使他们曾经抱怨社会似乎不再像从前那样尊敬工程师了,但工程师们通常都不愿转调离开自己的国家,去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
薪资面面观
工程师若愿意配合调动,大多是由于薪酬增加,而不是被老板含糊承诺的职业升迁机会所诱惑。60%的受访者表示薪酬提高是他们考虑调动的主要原因,紧接着才是新的工作机会和新技术的吸引力。
此外,只有9%的受访者会因文化经验/地域而调动,8%的人因“生活品质”而调动。仅有1.2%的受访者选择职业安全感。
这可能是因为许多受访者的境遇较好,尽管他们仍对未来有所担忧。在这一调查中,大多数的受访者薪酬都逐年增加,他们坦承其薪水和奖金在过去一年来都有所提高。
北美工程师的薪资明显的高于欧洲和日本工程师同业。在受访的北美工程师中,大约有65%表示去年收入在10万美元及以上,23%的人年收入在7-9.9999万美元之间。
只有约18%的北美工程师受访者表示其年薪在3.5-6.9999万美元之间。
从北美的受访者取得的统计数据和欧洲/日本工程师的调查报告资料形成鲜明对比。欧洲工程师薪水普遍不如北美工程师同业。例如,只有约16%的欧洲工程师表示去年年薪在10万美元以上。
53%的欧洲工程师表示,他们的全部年收入在4.35-9.95万美元之间。而有25%的受访者称年薪低于3.2万美元。
同样地,61%的日本受访者表示去年收入在3.5-7.9999万美元之间,仅有18%的人收入超过10万美元。
在北美,几乎有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2008年的基本薪资增加,但有23%的人薪资维持不变,而2.4%的人甚至还被减薪。超过61%的北美受访者表示去年还可分红,而接近39%的人则无。
在获得分红的受访者中,超过33%的人表示奖金在1万美元以上,22%的人约在5,000到1万美元之间不等。
如此看来,《EE Times》调查中的大部分受访者均对于工程师一职颇为满意,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其中许多人不愿意把这个职业推荐给下一代呢?例如,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北美和欧洲受访者表示愿意子承父业。
答案就在于他们对直接影响高科技领域的全球制造业经济正不断变化而感到忧心忡忡。制造业的全球化、外包/海外委外、职业安全感和退休保障等议题,正成为全球工程师们心中.共同的痛。
例如,44%的欧洲工程师都担心自己的薪水和退休金,另外30%的人担心全球化和工作外包。其中有15%的人则为工程师的形象担忧,另有17%的人表示担心年龄受歧视。
高科技瓦解
工程师们的担心其来有自,那就是于高科技公司对于业务疲软的环境所做出的响应。
如果全球经济危机是一项高科技设计挑战,那么像阿尔卡特-朗讯(Alcatel-Lucent)、思科(Cisco System)、戴尔(Dell)、IBM、英特尔(Intel)、微软(Microsoft)、北电(Nortell)、雅虎(Yahoo!)及升阳(Sun Microsystems)等高科技巨擘的管理阶层们就会不断地招聘,扩充研发团队,并在全球积极寻找精英人才。
然而,这些公司中有许多正逐渐缩小其营运规模、裁撤未能盈利的事业部门、卖掉非核心的业务、人事招聘冻结,甚至资遣数以千计的资深工程人员,孤注一掷以求降低成本,在销售惨担的萧条时期苦撑以维持盈利。
其结果则是思维的僵化。从硅谷(Silicon Valley)到科技部落格Silicon Alley、印度班加罗尔到中国上海、慕尼黑到苏黎世和都柏林,设计和制造团队们仍然透过网际网络和面对面的接触以展开合作;然而,在整个职业范围内,各种障碍也由不同的国界而形成。
那些否认工程师们担心问题存在的业界管理阶层们现在必须自行承担风险了。在众多负面因素的多种冲击之下,西方工程师们的确为其养家糊口的能力倍感担忧。
然而,许多高科技公司的雇主们却在无意间更加剧了这种情绪。一般来说,西方公司在裁员后通常很快地就会宣布继续招聘成本更低的员工。在这一经济低迷时期,看起来就像是一批员工因为另一批新人而被扫地出门,这种恐慌潮于是不断蔓延...